三腔单囊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60562发布日期:2019-08-17 01:59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三腔单囊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应用于食管术后,预防食管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瘢痕狭窄,也可以治疗食管术后吻合口狭窄。



背景技术:

食管癌术后经常会发生食管吻合口瘘以及食管吻合口狭窄,给患者带来了诸多不便。吻合口狭窄原因常见于吻合口形成瘢痕性狭窄,导致患者饮食困难。而食管术后吻合口瘘的一部分原因为食管廓清能力下降,唾液胃液胆汁对于吻合口的刺激,另外痰液在吻合口处潴留引起继发性感染等。若食管术后避免痰液唾液以及胆汁胃液对吻合口的刺激,可促进食管切口愈合。

临床上尚无针对食管吻合口瘘预防和治疗的医疗器械。临床上有针对食管吻合口狭窄的球囊,但也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球囊扩张大小主要靠术者经验,无定量治疗,且无检测球囊压力的改变,预防扩张过度防止吻合口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疗器械,从而克服痰液唾液以及胃液胆汁对食管吻合口的刺激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难题以及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医疗器械,其结构简单,能够预防食管术后吻合口瘘以及狭窄的发生,另外也可以治疗食管术后食管狭窄。此外,还可以术后压迫止血。

本发明提供三腔单囊管结构包括:

三腔管管体,其管体内为相互贴合的胃管,气囊充气管和吸引管;

气囊,其内有容纳气体的空腔,上下两端呈折叠型。

上述吸引管,胃管,气囊充气管的起始端均伸出三腔管管体的起始端,长度3-5cm;

上述三腔管管体的截面呈圆形的腔道,且吸引管,胃管,气囊充气管均贴合在管体的腔道内。

上述气囊充气管的起始端设有在固定于管道上的开关8,且末端连接压力感受器。

上述三腔管管体的起始端均设有套管6。

上述三腔管管体上设有15cm-65cm的十一个刻度,所属刻度表述刻度线距离胃管末端的长度。

上述吸引管的末端开口位于气囊上端,开口大小0.3cm-0.5cm。

上述气囊充气管的末端位于气囊内侧,末端开口于气囊,与气囊腔相通,开口大小0.3cm。

上述胃管贯穿全长,穿过气囊,开口于末端,开口位于胃管末端一侧,距离0.5-1cm,开口大小0.3cm-0.5cm。

上述胃管,吸引管的直径为0.3-0.5cm,气囊充气管的直径为0.3cm。

上述气囊上下两端为折叠型,长度为10cm-15cm,且气囊下端距离胃管末端3cm-8cm。

上述气囊直径扩张长度为0.8cm-1.5cm。

本发明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发明一方面可以治疗食管术后吻合口狭窄,并且可以根据充气或注入液体的多少,可以知道气囊直径的大小,从而做到定量扩张,此外,气囊管起始端连接压力感应器,可以监测压力的改变,从而压迫吻合口止血和防止在食管扩张中发生食管吻合口瘘。另一方面,本发明可以避免唾液痰液以及胃液和胆汁对吻合口的刺激,且吸引管可以吸出唾液和痰液,减少局部发生感染的几率,从而预防食管术后吻合口瘘。而且,控制气囊的直径可以预防食管术后吻合口形成瘢痕造成食管狭窄。本发明可以解决了临床上两大难题,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三腔单囊管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的三腔单囊管的管体的横截面示意图。

附图3是本发明的三腔单囊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分别表示:1,胃管;2,吸引管;3,气囊充气管;4,三腔管管体;5,气囊;6,套管;7,压力感受器;8,开关;9,气囊上下端折叠部;10,吸引管末端开口;11,气囊充气管末端开口;12,胃管末端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和临床操作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需特别注意的是附图的大小未使用非常精准的比例,附图仅用来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的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三腔单囊管包括如下结构:

气囊5,主要位于食管吻合口的位置,其内有容纳气体的空腔;

三腔管管体4,其体内设计有相互贴合的吸引管2,气囊充气管3和胃管11,且三者的起始端伸出三腔管管体4的起始端。

所述三腔管管体4由一截面为圆形的腔道组成,且吸引管2,气囊充气管3,胃管1均安装于圆形腔道内。

优选的,三腔管管体4的起始端设计有套管6,两侧有三角形环,这样可以将三角形环固定在病号服或者其他物件上面,从而避免末端过度摆动。

优选的,所述气囊充气管3的起始端上有开关8,这样可以注入液体或者气体,注入液体或气体后,开关8可以自动关闭,不必使用止血钳,使得临床操作简单好,此外,向气囊5内注入液体,可以通过重力作用起到固定气囊5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气囊充气管3起始端连接压力感受器7,通过压力感受器7的值,从而调节气囊5的大小,避免了食管吻合口处压力过大导致缺血坏死的发生。

优选的,所述吸引管2起始处可以连接吸引器,从而吸出潴留于气囊5上端的痰液和唾液,避免了痰液和唾液对吻合口的刺激和激发感染。

所述胃管1起始处可以连接负压吸引装置,通过引流液的颜色和量从而判断术后吻合口是否活动性出血,此外,可以通过胃管1给予患者营养物质补充能量。

所述三腔管管体4上设有15cm-65cm等11个刻度,通过刻度,我们可以知道气囊5和胃管1在消化道中的位置,方便调节胃管1。

优选的,所述吸引管2的末端开口10于气囊5上端,可以通过开口吸出痰液和唾液,开口大小0.3cm-0.5cm。

所述胃管1贯穿全长,穿过气囊5,胃管1末端临床应用中位于残胃内,胃管1开口12位于末端一侧,距离约0.3cm-0.5cm,开口大小0.3cm-0.5cm,可以通过胃管1监测胃液的改变以及给予患者补充营养。

所述气囊充气管3的末端与气囊5相通,可以通过管道充气或者液体;

优选的,与传统的胃管1相对比,本发明不仅增加吸引管2,也增加了气囊5,气囊充气或者注入液体后,一方面可以压迫吻合口,促进吻合口止血,另一方面,气囊5可以避免痰液唾液及胃液和胆汁对于吻合口的刺激和引发的继发性感染,另外,气囊5在一定直径下可以扩张食管,预防食管术后狭窄。

优选的,所述气囊5上下两端为折叠型9,从而可以使气囊5定向向左右两侧扩张,从而可以监测气囊5体积与气囊5直径的函数关系,从而定量控制扩张食管的大小。

所述气囊5的下端距离胃管1末端长度为3-8cm。

临床应用时,食管切除手术中,可以将本发明插入鼻腔,当切口吻合后,经气囊充气管3充气或者液体,可以增加对吻合口适当的压力,从而避免吻合口连续出血。本发明三腔胆囊管在食管切除术后通过气囊充气管3给予气囊5充气或者液体,避免唾液痰液对吻合口的刺激,进一步可以通过吸引管2将蓄积于气囊5上方的痰液和唾液吸引出;此外,还可以避免胃液和胆汁对吻合口的刺激,进一步通过胃管1将残胃内的胃液和胆汁引流出,从而降低吻合口感染和出血的几率。

本发明还可以通过气囊5扩张食管腔直径,从而避免吻合口狭窄,另外,当患者出现食管吻合口狭窄的时候,可以通过该发明在适当压力下进行扩张食管,达到治疗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扩张食管吻合口时出现吻合口瘘的发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