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病的乳膏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23084发布日期:2019-09-06 22:41阅读:7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乳膏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皮肤病是发生在皮肤和皮肤附属器官疾病的总称。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病的种类不但繁多,多种内脏发生的疾病也可以在皮肤上有表现。引起皮肤病的原因很多,比如感染因素引起的皮肤病,如麻风、疥疮、真菌病、皮肤细菌感染等常常有一定的传染性,不但影响身体健康,而且引起恐慌与社会歧视,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进步,麻风等传染病在全世界已经得到明显控制。其他引起皮肤病的内外在因素,如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内分泌性、免疫性等,目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然而,对于皮肤病的治疗常用西药,不仅价格昂贵,然而在药物中添加了激素,停药后易复发,容易产生药物依赖性和抗药性,长期使用还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虽然目前有一些中药类产品,然而目前的中药类产品的治疗效果并不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治疗皮炎的药物,其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苦参1-5份,苍术1-5份,黄柏1-5份,生百部1-5份,冰片0.2-1份,人工麝香0.1-0.5份,人工牛黄0.1-0.5份,猪胆粉0.1-0.5份,黑豆馏油0.5-2份,桉叶油0.1-0.5份,氧化锌1-5份。

优选的,该药物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苦参3份,苍术3份,黄柏3份,生百部3份,冰片0.5份,人工麝香0.2份,人工牛黄0.2份,猪胆粉0.2份,黑豆馏油1份,桉叶油0.3份,氧化锌3份。

优选的,所述组合物的剂型为膏剂。

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病的乳膏,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苦参1-5份,苍术1-5份,黄柏1-5份,生百部1-5份,冰片0.2-1份,人工麝香0.1-0.5份,人工牛黄0.1-0.5份,猪胆粉0.1-0.5份,黑豆馏油0.5-2份,桉叶油0.1-0.5份,氧化锌1-5份,月桂氮酮1-5份,白凡士林8-12份,乳膏基质65-75份。

优选的,该乳膏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苦参3份,苍术3份,黄柏3份,生百部3份,冰片0.5份,人工麝香0.2份,人工牛黄0.2份,猪胆粉0.2份,黑豆馏油1份,桉叶油0.3份,氧化锌3份,月桂氮酮3份,白凡士林10份,乳膏基质70份。

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病的乳膏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称取1-5份苦参,1-5份苍术,1-5份黄柏,1-5份生百部,0.2-1份冰片,0.1-0.5份人工麝香,0.1-0.5份人工牛黄,0.1-0.5份猪胆粉,0.5-2份黑豆馏油,0.1-0.5份桉叶油,1-5份氧化锌,1-5份月桂氮酮,8-12份白凡士林,65-75份乳膏基质;

(2)将苦参,苍术,黄柏,生百部,冰片,人工麝香,人工牛黄以及猪胆粉混合粉碎后过筛;然后将过筛后的原料加入黑豆馏油、桉叶油,氧化锌,月桂氮酮,白凡士林以及乳膏基质中,充分混合均匀得乳膏。

优选的,所述苦参3份,苍术3份,黄柏3份,生百部3份,冰片0.5份,人工麝香0.2份,人工牛黄0.2份,猪胆粉0.2份,黑豆馏油1份,桉叶油0.3份,氧化锌3份,月桂氮酮3份,白凡士林10份,乳膏基质70份。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点为:本发明用于治疗皮肤病的乳膏采用乳膏为基质加入经皮促透剂月桂氮酮,其与皮肤偶和效果极佳,大大缩短了药物经皮吸收的时间,并且使药物释放速度加快;通过局部透皮给药方式吸收,药物吸收快,药用成份直达患处,局部药物浓度高,无胃肠道反应等毒副作用;将其制备为软膏剂型,从而提高抗炎消肿、杀虫止痒疗效,且延长保质;软膏剂便于携带及使用,患者可直接将乳膏涂抹于瘙痒处,做到药物浓度可控;乳膏使用时皮肤舒适性好、药物滞留时间长,充分保证药物透皮吸收过程,保证疗效。

本发明制得的乳膏可治疗一切、过敏性及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由苦参、苍术等药味组成,具有抗炎消肿、杀虫止痒之效,用于湿疹、皮炎、痤疮、慢性单纯性苔癣、银屑病等皮肤病的治疗。

其中苦参主要用于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的治疗。苍术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蹙,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眼目昏涩的治疗。黄柏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尿赤,带下阴痒,热淋涩痛,脚气痿蹙,疮疡肿毒,湿疹湿疮的治疗。生百部根可以入药,外用于杀虫、止痒、灭虱;内服有润肺、止咳、祛痰之效。冰片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散毒的功效,主治热病高热神昏,中风痰厥惊痫,暑湿蒙蔽清窍,喉痹耳聋,口疮齿肿,疮痈疳痔。人工麝香具有芳香开窍、通经络、消肿止痛等作用,能扩张冠状动脉,抗心绞痛作用与硝酸甘油近似。人工牛黄具有清热解毒,化痰定惊之功效,常用于痰热谵狂,神昏不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疔疮等病症的治疗。猪胆粉用于热病燥渴,目赤,喉痹,黄疸,百日咳,哮喘,泄泻,痢疾,便秘,痈疮肿毒。黑豆馏油具有消炎、再生角质的功能,桉叶油具有杀菌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中使用的科学和技术名词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含义。

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病的药物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苦参3g,苍术3g,黄柏3g,生百部3g,冰片0.5g,人工麝香0.2g,人工牛黄0.2g,猪胆粉0.2g,黑豆馏油1g,桉叶油0.3g,氧化锌3g。

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病的乳膏,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苦参3g,苍术3g,黄柏3g,生百部3g,冰片0.5g,人工麝香0.2g,人工牛黄0.2g,猪胆粉0.2g,黑豆馏油1g,桉叶油0.3g,氧化锌3g,月桂氮酮(油溶)3g,白凡士林10g,乳膏基质70g。

本实施例的产品以苦参3g、生百部3g杀虫止痒;苍术3g,黄柏3g以清热燥湿,解毒疗疮协助苦参、生百部增强止痒之效;冰片0.5g,人工麝香0.2g,人工牛黄0.2g,猪胆粉0.2g抗炎消肿、清热解毒、通络散瘀;黑豆馏油1g,桉叶油0.3g,氧化锌3g,月桂氮酮3g,白凡士林10g,乳膏基质70g作为基质、经皮促透剂及皮肤渗透剂等可促进苦参等诸药有效成分的吸收、与皮肤偶和效果极佳,大大缩短了药物经皮吸收的时间,并且使药物释放速度加快,此药物组成及剂量为王思农教授多年用药经验之总结,组方及剂量合理,药物相互协调、辅助,诸药合用,共奏抗炎消肿、杀虫止痒之效,可治疗一切过敏性及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由苦参、苍术等药味组成,具有抗炎消肿、杀虫止痒之效,用于湿疹、皮炎、痤疮、慢性单纯性苔癣、银屑病等皮肤病的治疗。

该乳膏的制备工艺如下:

1.称取上述原料;

2.将苦参,苍术,黄柏,生百部,冰片,人工麝香,人工牛黄以及猪胆粉混合粉碎后过100目筛得颗粒状原料;然后将上述过筛后的原料加入黑豆馏油、桉叶油,氧化锌,月桂氮酮,白凡士林以及乳膏基质中,充分混合均匀得乳膏,利用内包材灌封,缓冲,外包材包装,检验,入库。

实施例3验证试验

试验药物为实施例2的药物,即:苦参3g、苍术3g、黄柏3g、生百部3g、冰片0.5g、人工麝香0.2、人工牛黄0.2g、猪胆粉0.2g、黑豆馏油1g、桉叶油0.3g、氧化锌3g、月桂氮酮(油溶)3g、白凡士林10g、乳膏基质70g。

一、试验材料

选择成年健康wistar大鼠80只,雌雄各半,spf级,体质量(220±20)g;由甘肃中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合格证编号scxk(甘)2009-006、syxk(甘)2009-007。

皮炎膏1号(实施例2产品);氢氧化钾-甲醇溶液、0.5%醋酸、新鲜蛋清、凡士林,甘肃中医学院药理实验室提供。100%二甲苯,北京五二九五二化工厂提供,批号20090828。醋酸氟氢松软膏,天津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h53020378。sartorius分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公司北京分处提供。t6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二、试验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药物对照组、实验组,每组20只。

造模:wistar大鼠在受试前24小时背部两侧去毛,去毛范围约为4cm2,先消毒去毛皮肤,后用砂纸摩擦打毛皮肤,至皮肤出现微渗血为度。空白组去毛不用砂纸打磨。

创面面积愈合率测定:按0.1g/cm2于鼠背部,实验组造模后创面立即涂擦皮炎膏1号,药物对照组涂擦醋酸氟氢松软膏组,模型组外擦生理盐水;3组均每日定时换药1次,连续给药3w。空白组不予以任何处理,正常饲养。

创面愈合率是通过计算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的含量来计算的。心脏取血、离心、取上清、置于-80℃环境保存,而后颈椎脱臼处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egf)。

pge2含量的测定:皮肤准备完成后,将皮炎膏1号、药物对照药直接涂抹于去毛皮肤和破损皮肤上,先用纱布固定,再用适当大小的橡皮手套,把整个背部和腹部包住。3w后,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pge2的含量。模型组和空白组均不涂抹任何药物。

三、试验结果:在造模后第3、7、14、21d,4组大鼠的创面面积均有所减小;在同一时间点,实验组、药物对照组的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与药物对照组的创面愈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造模后第3、7、14、21d时,各组pge2含量均有所上升。实验组与模型组pge2含量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药物对照组与模型组pge2含量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说明实验组、药物对照组pge2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实验组与药物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验组与药物对照组pge2含量有一定差异。以上可以得出,本发明产品对炎症组织pge2含量的升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表1所示)

表1皮炎膏1号对大鼠血清中pge2的含量的影响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1;与醋酸氟氢松软膏组比较,p<0.05

临床案例

案例1:

王某,男,45岁,2018年7月3日初诊。

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双手手掌出现粟粒样水泡、糜烂伴剧烈瘙痒症状,经求治于私人诊所疗效甚微,今求治于我院我科,现瘙痒明显,皮肤组织干燥皲裂皲裂伴有痂皮,久不收口,诊断为“湿疮病”遂予以实施例2产品(皮炎膏1号)外用,早晚各一次,嘱患者一周后复诊。

二诊:7月10日。患者皮肤组织瘙痒不甚,较为湿润,嘱患者继续外用皮炎膏1号一周后停药。

三诊:7月17日。患者皮肤组织已无明显异常。

案例2:

崔某,女,25岁,2018年10月10日初诊。

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双侧面颊部出现红色丘疹,瘙痒较明显,诊断为“寻常型痤疮”,故予以皮炎膏1号外用,早晚各一次,嘱患者一周后复诊。

二诊:10月17日。患者脸颊丘疹已部分消退,瘙痒轻微,嘱患者继续外用皮炎膏1号。

三诊:10月24日。患者脸颊丘疹不甚明显,嘱患者继续外用皮炎膏1号。

四诊:10月30日。患者脸颊皮肤组织已无明显异常。

案例3:

李某,男,61岁,2018年11月20日初诊。

患者5日前因食海鲜后于腹部起斑丘疹伴脱银白色鳞屑,瘙痒甚,诊断为“白疕”,遂予以皮炎膏1号外用,早晚各一次,嘱患者一周后复诊。

二诊:11月27日。患者腹部皮肤组织斑丘疹已部分消退,嘱患者继续外用皮炎膏1号。

三诊:12月4日。患者腹部皮肤组织斑丘疹已不明显,嘱患者继续外用皮炎膏1号。患者皮肤组织已无明显异常。

四诊:12月11日。患者腹部皮肤组织已无明显异常。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