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扫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8833726发布日期:2019-10-09 04:22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医学影像扫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医学成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医学影像扫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dicom(digitalimagingandcommunicationsinmedicine)即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是医学图像和相关信息的国际标准(iso12052)。它定义了质量能满足临床需要的可用于数据交换的医学图像格式。

dicom被广泛应用于放射医疗,心血管成像以及放射诊疗诊断设备(x射线,ct,核磁共振,超声等),并且在眼科和牙科等其它医学领域得到越来越深入广泛的应用。在数以万计的在用医学成像设备中,dicom是部署最为广泛的医疗信息标准之一。

其中,dicom标准规定医学图像的patientpostion(患者体位)。当成像扫描设备对患者进行扫描时,需要患者呈现出dicom标准规定的体位。在利用扫描数据重建出的原始图片后,需要结合出图规则,以及临床医生阅读图片的规则,做一些内部的矩阵转换。患者在做扫描之前,通过扫描协议选择后,按照注册时候的体位躺在病床上进行对应扫描。如果患者的当前体位和注册时候的体位不一致,在采集数据结束,并进行数据重建产生dicom图片时,就会出错。在现有技术中,一般需要人为判断,患者当前体位和注册体位是否一致,这样操作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医学影像扫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医学影像扫描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注册体位以及待扫描人体的体位图像;

对所述体位图像通过体位识别算法进行识别,得到待扫描人体的实际体位;

将所述实际体位与注册体位进行对比,获得对比结果;

根据所述对比结果执行扫描进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对比结果执行扫描进程包括:

若所述对比结果为不同,调整所述待扫描人体的体位至与所述注册体位相同,调整完成后执行影像扫描。

若所述对比结果为相同,则执行影像扫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所述对比结果为不同时,在调整完成后执行影像扫描步骤前,还包括,将所述注册体位进行显示,根据所述注册体位调整所述待扫描人体的实际体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体位图像通过体位识别算法进行识别,得到待扫描人体的实际体位包括:所述体位识别算法包括头部识别规则以及面部识别算法;

根据所述体位图像以及头部识别规则,将所述待扫描人体的体位分为第一类体位以及第二类体位;

根据所述体位图像、第一类体位、第二类体位以及面部识别算法,得到待扫描人体的实际体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体位图像以及头部识别规则,将所述待扫描人体的体位分为第一类体位以及第二类体位包括:所述头部识别规则包括头部识别算法以及体位分类规则;

将所述图像的中央位置作为参照坐标值;

根据所述体位图像以及头部识别算法,确定头部坐标值;

根据所述参照坐标值、头部坐标值以及体位分类规则,将所述待扫描人体的体位分为第一类体位以及第二类体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体位图像以及头部识别规则,确定头部坐标值包括:

根据所述体位图像以及头部识别算法,获取头部区域图像;

根据所述体位图像以及头部区域图像,确定头部坐标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参照坐标值、头部坐标值以及体位分类规则,将所述待扫描人体的体位分为第一类体位以及第二类体位包括:

若所述头部坐标值大于参照坐标值,则所述待扫描人体的体位分为第一类体位;

若所述头部坐标值小于参照坐标值,则所述待扫描人体的体位分为第二类体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体位图像、第一类体位、第二类体位以及面部识别算法,得到待扫描人体的实际体位包括:所述面部识别算法包括第一面部识别算法以及第二面部识别算法;

所述第一面部识别算法用于检测头部区域图像中是否包括脸部图像;

所述第二面部识别算法用于检测脸部图像中的待扫描人体的脸部朝向;

根据所述头部区域图像以及第一面部识别算法,将第一类体位分为第一实际体位和第一子类体位,将第二类体位分为第五实际体位和第二子类体位;

根据所述头部区域图像以及第二面部识别算法,将第一子类体位分为第二实际体位、第三实际体位以及第四实际体位,将第二子类体位分为第六实际体位、第七实际体位以及第八实际体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实际体位为脚先俯卧体位;

所述第二实际体位为脚先仰卧体位;

所述第三实际体位为脚先左侧身体位;

所述第四实际体位为脚先右侧身体位;

所述第五实际体位为头先俯卧体位;

所述第六实际体位为头先仰卧体位;

所述第七实际体位为头先左侧身体位;

所述第八实际体位为头先右侧身体位。

一种医学影像扫描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注册体位以及待扫描人体的体位图像;

实际体位得到模块,用于对所述体位图像通过体位识别算法进行识别,得到待扫描人体的实际体位;

对比模块,用于将所述实际体位与注册体位进行对比,获得对比结果;

扫描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对比结果执行扫描进程。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注册体位以及待扫描人体的体位图像;

对所述体位图像通过体位识别算法进行识别,得到待扫描人体的实际体位;

将所述实际体位与注册体位进行对比,获得对比结果;

根据所述对比结果执行扫描进程。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注册体位以及待扫描人体的体位图像;

对所述体位图像通过体位识别算法进行识别,得到待扫描人体的实际体位;

将所述实际体位与注册体位进行对比,获得对比结果;

根据所述对比结果执行扫描进程。

上述医学影像扫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获取注册体位以及待扫描人体的体位图像,对所述体位图像通过体位识别算法进行识别,得到待扫描人体的实际体位,并将所述实际体位与注册体位进行对比,获得对比结果,根据所述对比结果执行扫描进程。这样在体位注册之后,扫描开始之前,通过获取体位图像,对体位图像进行识别后与注册体位进行对比。不需要人为参与判断过程,优化扫描操作人员的工作流程,使扫描步骤更为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医学影像扫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医学影像扫描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医学影像扫描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获取注册体位以及待扫描人体的体位图像。

在本实施例中,在医学成像设备对被测人体进行扫描之前,需要用户输入需要扫描的人体体位,该体位为注册体位。在患者进行扫描之前,躺在扫描设备中的移动病床上后,需要按照所述注册体位调整为相应的体位,再开始扫描。此时,患者在成像设备中的体位为实际体位。这样在设备获取扫描数据后,将根据注册体位以及成像设备对患者进行扫描后获取的数据,进行数据重建后产生dicom图片。如果注册体位与患者的实际体位不一致的话,会导致dicom图片出现错位,导致医护人员无法获得正确的疾病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待扫描人体的体位图像由设置在医学成像设备中的影像采集装置采集的视频图片或者是单张图像。

具体的,医学成像设备通常包括设备本体以及病床。其中设备本体环绕形成孔腔,该孔腔为当患者在进行扫描过程中的容置部位。其病床可移动的设置在孔腔内,患者平躺在病床上,由病床承载着患者从设备本体外部移送至孔腔内。影像采集装置设置在孔腔内,其摄像范围包括整个病床。优选的,影像采集装置可设置在孔腔正对病床的上方,并且在孔腔轴线中间的位置,这样可以较好的获取患者在病床上的体位图像。在患者由病床从设备本体外面移动至孔腔内并达到预设的扫描位置后,由影像采集装置采集此时与患者当前体位相关的体位图像。影像采集装置可采用包括摄像机,照相机等具有摄影功能的机器。

在本实施例中,医学成像设备包括: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设备、核磁共振成像设备、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等。

步骤204,对所述体位图像通过体位识别算法进行识别,得到待扫描人体的实际体位。

在步骤204中还包括:所述体位识别算法包括头部识别规则以及面部识别算法。根据所述体位图像以及头部识别规则,将所述待扫描人体的体位分为第一类体位以及第二类体位,并根据所述体位图像、第一类体位、第二类体位以及面部识别算法,得到待扫描人体的实际体位。

在本步骤中,通过对影像采集装置采集的体位图像进行体位识算法分析,确定患者当前在病床上的实际体位。其中体位识别算法包括头部识别规则以及面部识别规则。首先,通过头部识别规则将体位图像分成第一类体位以及第二体位。再对分类后的体位图像进行面部识别算法,获取当前患者的实际体位。

其中,根据体位图像以及头部识别规则,将所述待扫描人体的体位分为第一类体位以及第二类体位包括:所述头部识别规则包括头部识别算法以及体位分类规则。将所述图像的中央位置作为参照坐标值,根据所述体位图像以及头部识别算法,确定头部坐标值。再根据所述参照坐标值、头部坐标值以及体位分类规则,将所述待扫描人体的体位分为第一类体位以及第二类体位。

在本实施例中,头部识别规则包括头部识别算法以及体位分类规则。通过头部识别算法对体位图像进行识别后,获得当前头部具体位置。在根据头部具体位置以及体位分类规则,将患者当前实际体位分为第一类体位以及第二体位。

在本实施例中,将体位图像的中央位置作为参照坐标轴,一般设置为原点,坐标轴为(0,0)。利用体位图像的中央位置作为参照,得到当前患者的头部坐标。

具体的,根据体位图像以及头部识别规则,确定头部坐标值包括:根据体位图像以及头部识别算法,获取头部区域图像。再根据所述体位图像以及头部区域图像,确定头部坐标值。

在本实施例中,头部识别算法可利用opencv开源平台的头部识别算法对体位图片中的患者头部位置进行识别,并在识别到的头部位置画一个感兴趣的区域。再根据感兴趣的区域,以图像中央位置的原点坐标计算感兴趣区域的坐标值,也就是当前患者头部位置的坐标值。

具体的,根据所述参照坐标值、头部坐标值以及体位分类规则,将所述待扫描人体的体位分为第一类体位以及第二类体位包括:若所述头部坐标值大于参照坐标值,则所述待扫描人体的体位分为第一类体位;若所述头部坐标值小于参照坐标值,则所述待扫描人体的体位分为第二类体位。

在本实施例中,dicom标准规定图像的patientpostion(病人体位)一共有八种,包括:hfs(headfirst-supine,头先-仰卧)、hfp(headfirst-prone,头先-俯卧)、hfdr(headfirst-decubitusright,头先-右侧卧位)、hfdl(headfirst-decubitusleft,头先-左侧卧位)、ffs(feetfirst-supine,脚先-仰卧)、ffp(feetfirst-prone,脚先-俯卧)、ffdr(feetfirst-decubitusright,脚先-右侧卧位)以及ffdl(feetfirst-decubitusleft,脚先-左侧卧位)。其中,以头先体位和脚先体位可将这八种dicom标准规定图像分为两类。在本实施例中,将脚先体位作为第一类体位,头先体位作为第二类体位。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头先体位作为第一类体位,脚先体位作为第二类体位。

在本实施例中,将病床进入孔腔的开口侧作为正方向时,当患者头部位置的坐标值大于中央位置坐标值,也就是说头部位置的坐标值为正数时,为脚先进的体位,则患者当前实际体位为第一类体位;当患者头部位置的坐标值小于中央位置的坐标值,也就是说头部位置的坐标值为负数时,为头先进的体位,则患者当前实际体位为第二类体位。

在其他实施例中,将设备本体病床进入侧的另一侧作为正方向,当患者头部位置的坐标值大于中央位置坐标值,为头先进的体位,则患者当前实际体位为第二类体位;当患者头部位置的坐标值小于中央位置的坐标值,为脚先进的体位,则患者当前实际体位为第一类体位。

在步骤204中,通过头部识别规则将体位图像分成第一类体位以及第二体位后,再对分类后的体位图像利用面部视频算法进行再次识别,最后得到患者当前实际体位。其中,对分类后的体位图像利用面部视频算法包括:所述面部识别算法包括第一面部识别算法以及第二面部识别算法。其中第一面部识别算法用于检测头部区域图像中是否包括脸部图像,其中第二面部识别算法用于检测脸部图像中的待扫描人体的脸部朝向。再根据所述头部区域图像以及第一面部识别算法,将第一类体位分为第一实际体位和第一子类体位,将第二类体位分为第五实际体位和第二子类体位。根据所述头部区域图像以及第二面部识别算法,将第一子类体位分为第二实际体位、第三实际体位以及第四实际体位,将第二子类体位分为第六实际体位、第七实际体位以及第八实际体位。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第一面部识别算法对体位图像中的头部感兴趣区域进行识别,判断感兴趣区域中是否有患者正面脸部图像。若能识别到患者脸部正面,则说明患者当前体位为仰卧。第一面部识别算法为facedetector(人脸侦测)。

通过第一面部识别算法对第一次分类后的体位图像进行再次分类,将第一类体位分为第一实际体位和第一子类体位,将第二类体位分为第五实际体位和第二子类体位。其中第一实际体位和第五实际体位为俯卧体位,而第一子类体位和第二子类体位为侧卧体位或者仰卧体位。

进一步的,再利用第二面部识别算法对第一子类体位以及第二子类体位进行识别,判断感兴趣区域中患者面部具体朝向。第二面部识别算法为faceposenet(面部朝向侦测)。通过第二面部识别算法识别得到第一子类体位和第二子类体位中感兴趣区域中面部朝前,朝左或者朝右,从而判断当前患者体位为相对应的仰卧,左侧卧或者是右侧卧。

通过第二面部识别算法对第二次分类后的体位图像再次分类,将第一子类体位分为第二实际体位、第三实际体位以及第四实际体位;将第二子类体位分为第六实际体位、第七实际体位以及第八实际体位。

在本是实施例中,通过对影像影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当前患者的实际体位图像通过头部识别规则将实际体位图像分为第一类体位以及第二类体位,再通过面部识别算法将分类后的实际体位图像进行识别,得到患者当前实际体位。其中第一实际体位为脚先俯卧体位,第二实际体位为脚先仰卧体位,第三实际体位为脚先左侧身体位,第四实际体位为脚先右侧身体位,第五实际体位为头先俯卧体位,第六实际体位为头先仰卧体位,第七实际体位为头先左侧身体位以及第八实际体位为头先右侧身体位。

步骤206,将所述实际体位与注册体位进行对比,获得对比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将步骤204中得到的患者当前实际体位与注册体位进行对比,得到相同或者是不相同的结果。

步骤208,根据所述对比结果执行扫描进程。

在步骤208中还包括:若所述对比结果为不同,调整所述待扫描人体的体位至与所述注册体位相同,调整完成后执行影像扫描。若所述对比结果为相同,则执行影像扫描。

在本实施例中,若对比结果为不同,则进行相应的提醒,使患者调整体位至与注册体位一致。提醒的方式包括多种,可以是提示音,提示语音,或者是亮灯的方式以提醒患者调整当前体位。直至患者调整至与注册体位一致的体位后,再执行影像扫描。在步骤208中,若所述对比结果为不同时,在调整完成后执行影像扫描步骤前,还包括,将所述注册体位进行显示,根据所述注册体位调整所述待扫描人体的实际体位。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若对比结果为不同,在进行相应提醒的同时,还将注册体位进行显示,使患者可以看到注册体位,并根据该注册体位进行相应的体位调整,直至实际体位与注册体位一致,再执行影响扫描。

在本实施例中,若对比结果为相同,则直接执行影响操作。

上述医学影响扫描方法中,通过获取注册体位以及待扫描人体的体位图像,再对所述体位图像通过体位识别算法进行识别,得到待扫描人体的实际体位。并将所述实际体位与注册体位进行对比,获得对比结果。再根据所述对比结果执行扫描进程这样通过对影像采集装置采集的与患者当前实际体位相关的图像,进行体位识别算法,得到患者当前的实际体位,并将实际体位与书册体位进行对比,再根据对比结果进行相应的操作。这样在体位注册之后,扫描开会之前,不需要人为参与判断过程,以减少,优化扫描操作人员的工作流程,使扫描步骤更为简单。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1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1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医学影像扫描装置,包括:获取模块202、实际体位得到模块204、对比模块206和扫描执行模块208,其中:

获取模块202,用于获取注册体位以及待扫描人体的体位图像。

实际体位得到模块204,用于对所述体位图像通过体位识别算法进行识别,得到待扫描人体的实际体位。

对比模块206,用于将所述实际体位与注册体位进行对比,获得对比结果。

扫描执行模块208,用于根据所述对比结果执行扫描进程。

关于医学影像扫描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医学影像扫描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医学影像扫描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3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医学影像扫描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3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注册体位以及待扫描人体的体位图像;

对所述体位图像通过体位识别算法进行识别,得到待扫描人体的实际体位;

将所述实际体位与注册体位进行对比,获得对比结果;

根据所述对比结果执行扫描进程。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若所述对比结果为不同,调整所述待扫描人体的体位至与所述注册体位相同,调整完成后执行影像扫描。

若所述对比结果为相同,则执行影像扫描。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若所述对比结果为不同时,在调整完成后执行影像扫描步骤前,还包括,将所述注册体位进行显示,根据所述注册体位调整所述待扫描人体的实际体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所述体位识别算法包括头部识别规则以及面部识别算法;

根据所述体位图像以及头部识别规则,将所述待扫描人体的体位分为第一类体位以及第二类体位;

根据所述体位图像、第一类体位、第二类体位以及面部识别算法,得到待扫描人体的实际体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将所述图像的中央位置作为参照坐标值;

根据所述体位图像以及头部识别算法,确定头部坐标值;

根据所述参照坐标值、头部坐标值以及体位分类规则,将所述待扫描人体的体位分为第一类体位以及第二类体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体位图像以及头部识别算法,获取头部区域图像;

根据所述体位图像以及头部区域图像,确定头部坐标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若所述头部坐标值大于参照坐标值,则所述待扫描人体的体位分为第一类体位;

若所述头部坐标值小于参照坐标值,则所述待扫描人体的体位分为第二类体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所述面部识别算法包括第一面部识别算法以及第二面部识别算法;

所述第一面部识别算法用于检测头部区域图像中是否包括脸部图像;

所述第二面部识别算法用于检测脸部图像中的待扫描人体的脸部朝向;

根据所述头部区域图像以及第一面部识别算法,将第一类体位分为第一实际体位和第一子类体位,将第二类体位分为第五实际体位和第二子类体位;

根据所述头部区域图像以及第二面部识别算法,将第一子类体位分为第二实际体位、第三实际体位以及第四实际体位,将第二子类体位分为第六实际体位、第七实际体位以及第八实际体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所述第一实际体位为脚先俯卧体位;

所述第二实际体位为脚先仰卧体位;

所述第三实际体位为脚先左侧身体位;

所述第四实际体位为脚先右侧身体位;

所述第五实际体位为头先俯卧体位;

所述第六实际体位为头先仰卧体位;

所述第七实际体位为头先左侧身体位;

所述第八实际体位为头先右侧身体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注册体位以及待扫描人体的体位图像;

对所述体位图像通过体位识别算法进行识别,得到待扫描人体的实际体位;

将所述实际体位与注册体位进行对比,获得对比结果;

根据所述对比结果执行扫描进程。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若所述对比结果为不同,调整所述待扫描人体的体位至与所述注册体位相同,调整完成后执行影像扫描。

若所述对比结果为相同,则执行影像扫描。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若所述对比结果为不同时,在调整完成后执行影像扫描步骤前,还包括,将所述注册体位进行显示,根据所述注册体位调整所述待扫描人体的实际体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所述体位识别算法包括头部识别规则以及面部识别算法;

根据所述体位图像以及头部识别规则,将所述待扫描人体的体位分为第一类体位以及第二类体位;

根据所述体位图像、第一类体位、第二类体位以及面部识别算法,得到待扫描人体的实际体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将所述图像的中央位置作为参照坐标值;

根据所述体位图像以及头部识别算法,确定头部坐标值;

根据所述参照坐标值、头部坐标值以及体位分类规则,将所述待扫描人体的体位分为第一类体位以及第二类体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体位图像以及头部识别算法,获取头部区域图像;

根据所述体位图像以及头部区域图像,确定头部坐标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若所述头部坐标值大于参照坐标值,则所述待扫描人体的体位分为第一类体位;

若所述头部坐标值小于参照坐标值,则所述待扫描人体的体位分为第二类体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所述第一面部识别算法用于检测头部区域图像中是否包括脸部图像;

所述第二面部识别算法用于检测脸部图像中的待扫描人体的脸部朝向;

根据所述头部区域图像以及第一面部识别算法,将第一类体位分为第一实际体位和第一子类体位,将第二类体位分为第五实际体位和第二子类体位;

根据所述头部区域图像以及第二面部识别算法,将第一子类体位分为第二实际体位、第三实际体位以及第四实际体位,将第二子类体位分为第六实际体位、第七实际体位以及第八实际体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所述第一实际体位为脚先俯卧体位;

所述第二实际体位为脚先仰卧体位;

所述第三实际体位为脚先左侧身体位;

所述第四实际体位为脚先右侧身体位;

所述第五实际体位为头先俯卧体位;

所述第六实际体位为头先仰卧体位;

所述第七实际体位为头先左侧身体位;

所述第八实际体位为头先右侧身体位。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