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疗冰敷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07296发布日期:2019-12-13 23:28阅读:10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化疗冰敷袋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化疗冰敷袋。



背景技术:

化疗是当前治疗癌症的三大主要手段之一,全世界范围内约70%的恶性肿瘤患者须接受化疗,化疗在癌症治疗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化疗的常用手段是静脉注射,然而静脉注射过程中容易发生药物外渗,渗出的药物会造成受损静脉皮肤周围形成水肿,引起静脉炎、组织坏死等,严重者甚至给患者留下终身残疾。

临床上通常使用冰袋冰敷使患者局部血管收缩以降低血管壁通透性,来减少化疗药物的外渗对患者造成伤害在,但目前多采用将水冻成冰来直接给患者冰敷的形式。这种方式的弊端于,一来冰块较硬,难以很好的贴合患者体表,导致部分情况下冷敷效果不佳;二来冰块蓄冷量较大,且冷量集中释放,容易将患者冻伤,所以使用过程中往往15-30分钟后就需将冰袋移开,数分钟后再次冰敷,反复操作直至症状减轻,过程相对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化疗冰敷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化疗冰敷袋,所述化疗冰敷袋包括防水面料的外层包装和芯层凝胶,所述芯层凝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30~60重量份的水、5~15重量份的氯化钠、24~50重量份的丙烯酸类单体、1~10重量份的交联剂、0.1~5重量份的引发剂混合均匀后,触发交联反应至完全反应形成块状凝胶;

其中,所述丙烯酸类单体为丙烯酸、丙烯酸酯、丙烯酰胺及丙烯酰胺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交联剂为包含碳碳双键官能团的化合物;

所述引发剂为热引发剂或者光引发剂。

本发明的化疗冰敷袋在冷冻过程中不会结成硬块,所以冰敷时能够很好的贴合患者体表轮廓,提高冰敷效果;本发明的化疗冰敷袋利用凝胶的多孔结构锁住冷量,使冷量能够缓慢而持久的释放,患者使用时可以直到症状缓解时再取下来,而不需频繁的为了避免冷量集中释放导致冻伤而间歇性使用,提升了患者的治疗体验。

优选地,所交联剂为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或者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

优选地,所述热引发剂为过硫酸铵,所述触发交联反应的方式为加热至70℃。

优选地,所述光引发剂为2-羟基-4-(2-羟乙氧基)-2-甲基苯丙酮(i2959),所述触发交联反应的方式为紫外光照射。

优选地,所述芯层凝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30重量份的水、5重量份的氯化钠、50重量份的丙烯酸单体、10重量份的交联剂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5重量份的引发剂过硫酸铵混合均匀后,加热至70℃,恒温2小时至完全反应形成块状凝胶。

优选地,所述芯层凝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50重量份的水、10重量份的氯化钠、15重量份的丙烯酸单体、15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单体、8重量份的交联剂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2重量份的引发剂过硫酸铵混合均匀后,加热至70℃,恒温2小时至完全反应形成块状凝胶。

优选地,所述芯层凝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60重量份的水、15重量份的氯化钠、15重量份的丙烯酸单体、9重量份的羟乙基丙烯酰胺单体、1重量份的交联剂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0.1重量份的光引发剂2-羟基-4-(2-羟乙氧基)-2-甲基苯丙酮混合均匀后,紫外照射半小时至完全反应形成块状凝胶。

优选地,所述化疗冰敷袋还包括绑带,所述绑带用于将所述化疗冰敷袋固定于使用者。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任一所述化疗冰敷袋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30~60重量份的水、5~15重量份的氯化钠、24~50重量份的丙烯酸类单体、1~10重量份的交联剂、0.1~5重量份的引发剂混合均匀后,触发交联反应至完全反应形成块状凝胶;其中,所述丙烯酸类单体为丙烯酸、丙烯酸酯、丙烯酰胺及丙烯酰胺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交联剂为包含碳碳双键官能团的化合物;所述引发剂为热引发剂或者光引发剂

(2)将步骤(1)得到的块状凝胶用防水面料袋包装密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化疗冰敷袋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化疗冰敷袋在冷冻过程中不会结成硬块,所以冰敷时能够很好的贴合患者体表轮廓,提高冰敷效果;本发明的化疗冰敷袋利用凝胶的多孔结构锁住冷量,使冷量能够缓慢而持久的释放,患者使用时可以直到症状缓解时再取下来,而不需频繁的为了避免冷量集中释放而间歇性使用,提升了患者的治疗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化疗冰敷袋的升温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的说明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化疗冰敷袋,采用以下方法制备:

(1)将30重量份的水、5重量份的氯化钠、50重量份的丙烯酸单体、10重量份的交联剂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5重量份的引发剂过硫酸铵混合均匀后,加热至70℃,恒温2小时至完全反应形成块状凝胶;

(2)将步骤(1)得到的块状凝胶用防水面料袋包装密封得到所述化疗冰敷袋。

实施例2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化疗冰敷袋,采用以下方法制备:

(1)将50重量份的水、10重量份的氯化钠、15重量份的丙烯酸单体、15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单体、8重量份的交联剂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2重量份的引发剂过硫酸铵混合均匀后,加热至70℃,恒温2小时至完全反应形成块状凝胶;

(2)将步骤(1)得到的块状凝胶用防水面料袋包装密封得到所述化疗冰敷袋。

实施例3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化疗冰敷袋,采用以下方法制备:

(1)将60重量份的水、15重量份的氯化钠、15重量份的丙烯酸单体、9重量份的羟乙基丙烯酰胺单体、1重量份的交联剂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0.1重量份的光引发剂2-羟基-4-(2-羟乙氧基)-2-甲基苯丙酮混合均匀后,紫外照射半小时至完全反应形成块状凝胶;

(2)将步骤(1)得到的块状凝胶用防水面料袋包装密封得到所述化疗冰敷袋。

本发明的化疗冰敷袋的使用方法:使用时预先将该冰敷袋置于-20℃冰箱中冷冻2小时以上,取出置于所需部位,利用绑带固定住即可进行冰敷。

经过测试实施例1-实施例3的化疗冰敷袋经过2小时冷冻后,从-20℃升温到15℃所需时间为4小时以上。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实施例3的化疗冰敷袋升温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图谱,结果如图1所示,升温过程中与吸收的热量呈线性关系,说明化疗冰敷袋的冷量释放均匀且缓慢,时间长,够很好的满足化疗患者的冰敷需求。传统结冰冰块的冰敷袋,其吸热过程主要在0℃时的相变过程中,冷量释放集中,会导致冻伤,实施例1-实施例3的化疗冰敷袋克服了这个问题。

经过测试实施例1-实施例3的化疗冰敷袋经过2小时冷冻后,仍然可以进行90°以上的大角度弯曲折叠,在置于人体表后,会根据体表轮廓产生形变贴合体表。

最后所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