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眼科用缝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47617发布日期:2019-11-15 23:42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眼科用缝合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缝合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眼科用缝合器。



背景技术:

眼科的全称是“眼病专科”,是研究发生在视觉系统,包括眼球及与其相关联的组织有关疾病的学科。眼科一般研究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眼视光学,青光眼和视神经病变,白内障等多种眼科疾病。常见的眼科疾病有:中心浆液性视网膜病变、干眼症、交感性眼炎、夜盲症、失明、弱视、散光、沙眼、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结膜炎、老花眼、色盲、虹膜异色症、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视网膜脱落、近视、远视、针眼、雪盲症、霰粒肿、青光眼、飞蚊症等。

在申请公开号为cn109044614a、申请公开日为2018-12-21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眼科用缝合器,包括左镊臂、右镊臂,在左镊臂上固定有缝合针,右镊臂上设有穿针槽,将所述左镊臂、右镊臂之间在底部采用活动连接方式可实现灵活调整两者相互之间的角度关系,操使用时其底部直接置于医务操作者的手心,不再手持原来镊柄的方式。本发明装置操作极为便捷,所有的功能一体完成。

但是上述眼科用缝合器在使用时,只能够从切口的一侧穿刺到另外一侧,再进行反向穿刺时,需要将其翻转过来再次进行操作,并且在每次穿刺时需要将缝合线穿过穿线孔,不方便使用者操作,增大缝合器的使用难度,另外传统的眼科缝合往往采用镊子夹住弧形针的方式进行缝合,其在使用时会消耗使用者较多的精力,不方便使用者使用。

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具体为一种眼科用缝合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眼科用缝合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眼科用缝合器在使用时,只能够从切口的一侧穿刺到另外一侧,再进行反向穿刺时,需要将其翻转过来再次进行操作,并且在每次穿刺时需要将缝合线穿过穿线孔,不方便使用者操作,增大缝合器的使用难度,另外传统的眼科缝合往往采用镊子夹住弧形针的方式进行缝合,其在使用时会消耗使用者较多的精力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眼科用缝合器,包括镊子和第一圆弧形缝合针,所述缝合器还包括第一壳体,所述镊子的顶端与第一壳体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底部的前侧固定连接有位于镊子前侧的第二壳体,且镊子的底端延伸至第二壳体的底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圆弧形腔和位于第一圆弧形腔底部的第二圆弧形腔,所述第二壳体的前侧开设有与第一圆弧形腔连通的第一圆弧滑槽、与第二圆弧形腔连通的第二圆弧滑槽,所述第一圆弧形腔和第二圆弧形腔的内腔分别设置有第一圆弧形缝合针和第二圆弧形缝合针,所述第一圆弧形缝合针和第二圆弧形缝合针相互远离的一端均贯穿至第二壳体的底部,所述第一圆弧形缝合针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圆弧形腔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动圆块,所述第一圆弧形缝合针的表面套设有位于第一圆弧形腔内腔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滑动圆块的前侧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圆弧滑槽滑动连接的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前侧伸出至第二壳体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第一推块,所述第二圆弧形缝合针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二圆弧形腔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动圆块,所述第二圆弧形缝合针的表面套设有位于第二圆弧形腔内腔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滑动圆块的前侧固定连接有与第二圆弧滑槽滑动连接的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前侧伸出至第二壳体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第二推块,所述第一圆弧形缝合针和第二圆弧形缝合针伸出第二壳体外侧部分的内侧开设有单向沟槽。

优选的,所述单向沟槽包括横向槽和竖向槽,所述横向槽和竖向槽的连接处设有圆角。

优选的,所述镊子包括连接部、分别连接在连接部底部两侧的左臂部和右臂部,所述左臂部的底端设有左夹头部,所述右臂部的底端设有右夹头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内腔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块,所述连接部位于两个第一定位块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腔固定连接有位于左臂部两侧的第二定位块,且两个第二定位块与左臂部接触。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右侧的底部开设有圆孔,所述右臂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按压件,所述按压件的右侧穿过圆孔并伸出第一壳体的右侧,所述按压件包括连接杆和固定在连接杆右端的按压圆块。

优选的,所述第一圆弧形腔和第二圆弧形腔的内径相同,所述第一圆弧滑槽和第二圆弧滑槽的宽度相同,且第一圆弧形腔的内径大于第一圆弧滑槽的宽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镊子将手术切口的皮肤夹合住以方便该缝合器上的缝合针稳定穿过切口两侧的皮肤;使用时将缝合线对折,并将缝合线的对折端放置在第一圆弧形缝合针的单向沟槽中,推动第一推块,第一推块通过第一连接块带动第一滑动圆块在第一圆弧形腔的内腔中顺时针滑动,第一滑动圆块带动第一圆弧形缝合针转动,同时第一滑动圆块压缩第一弹簧,第一圆弧形缝合针的单向沟槽带动缝合线移动,直至第一圆弧形缝合针的针头和缝合线穿过切口两侧的皮肤,松开第一推块后,第一弹簧恢复形变,利用第一弹簧的弹力带动第一滑动圆块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圆弧形缝合针和第一推块恢复至原位,缝合线的对折端依然穿过切口的两侧皮肤、并未跟着第一圆弧形缝合针移动,使得缝合线达到一次穿刺的效果,相同的,利用第二圆弧形缝合针、第二滑动圆块、第二弹簧、第二连接块和第二推块的配合使用,即可通过第二圆弧形缝合针上的单向沟槽带动缝合线反向穿刺切口皮肤的效果,进而实现两个方向穿刺的效果,容易实现垂直褥式缝合;另外在第一圆弧形缝合针和第二圆弧形缝合针上设置单向沟槽,使得单向沟槽只能够单向带动缝合线穿过皮肤,反向移动时,使缝合线的对折端不退回,进而保证下一次的反向穿刺;

该眼科用缝合器方便使用者将缝合线安放在从穿刺针上,能够从两个方向带动缝合线穿刺切口皮肤,且穿刺的位置相对稳定,容易实现手术切口的垂直褥式缝合,其结构简单,结构稳定,方便使用者操作,减小了使用者缝合时的精力,提高了眼科手术时的皮肤缝合的效率。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主视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壳体的主视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缝合针和第二缝合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使用时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使用时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使用时的第三状态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使用时的第四状态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使用时的第五状态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镊子;101、连接部;102、左臂部;103、右臂部;104、左夹头部;105、右夹头部;2、第一壳体;201、圆孔;3、第二壳体;301、第一圆弧形腔;302、第一圆弧滑槽;303、第二圆弧形腔;304、第二圆弧滑槽;4、第一圆弧形缝合针;5、第一滑动圆块;6、第一弹簧;7、第一连接块;8、第一推块;9、第二圆弧形缝合针;10、第二滑动圆块;11、第二弹簧;12、第二连接块;13、第二推块;14、单向沟槽;15、第一定位块;16、第二定位块;17、按压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眼科用缝合器,包括镊子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第一圆弧形缝合针4和第二圆弧形缝合针9,镊子1的顶端与第一壳体2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壳体2底部的前侧固定连接有位于镊子1前侧的第二壳体3,且镊子1的底端延伸至第二壳体3的底部,具体的,镊子1包括连接部101、分别连接在连接部101底部两侧的左臂部102和右臂部103,左臂部102的底端设有左夹头部104,右臂部103的底端设有右夹头部105,通过连接部101处的弹性,使得使用者在释放左臂部102和右臂部103时,左夹头部104与右夹头部105相互远离;第一壳体2内腔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块15,连接部101位于两个第一定位块15之间,通过第一定位块15的设置能够对连接部101的位置进行限位,避免镊子1在该缝合器使用时其位置发生偏移;第一壳体2的内腔固定连接有位于左臂部102两侧的第二定位块16,且两个第二定位块16与左臂部102接触,通过第二定位块16的设置,对左臂部102的位置进行固定,与第一定位块15配合,使用者通过按压右臂部103即可让左夹头部104和右夹头部105接触,方便操作;第一壳体2右侧的底部开设有圆孔201,右臂部10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按压件17,按压件17的右侧穿过圆孔201并伸出第一壳体2的右侧,按压件17包括连接杆和固定在连接杆右端的按压圆块,通过按压件17的设置,将按压件17穿过第一壳体2,方便使用者在握持第一壳体2时按动右臂部103,方便使用者操作;

第二壳体3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圆弧形腔301和位于第一圆弧形腔301底部的第二圆弧形腔303,第二壳体3的前侧开设有与第一圆弧形腔301连通的第一圆弧滑槽302、与第二圆弧形腔303连通的第二圆弧滑槽304,其中,第一圆弧形腔301和第二圆弧形腔303的内径相同,第一圆弧滑槽302和第二圆弧滑槽304的宽度相同,且第一圆弧形腔301的内径大于第一圆弧滑槽302的宽度,第一圆弧形腔301和第二圆弧形腔303的内腔分别设置有第一圆弧形缝合针4和第二圆弧形缝合针9,第一圆弧形缝合针4和第二圆弧形缝合针9相互远离的一端均贯穿至第二壳体3的底部,第一圆弧形缝合针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圆弧形腔301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动圆块5,第一圆弧形缝合针4的表面套设有位于第一圆弧形腔301内腔的第一弹簧6,第一滑动圆块5的前侧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圆弧滑槽302滑动连接的第一连接块7,第一连接块7的前侧伸出至第二壳体3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第一推块8,第二圆弧形缝合针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二圆弧形腔303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动圆块10,第二圆弧形缝合针9的表面套设有位于第二圆弧形腔303内腔的第二弹簧11,第二滑动圆块10的前侧固定连接有与第二圆弧滑槽304滑动连接的第二连接块12,第二连接块12的前侧伸出至第二壳体3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第二推块13,第一圆弧形缝合针4和第二圆弧形缝合针9伸出第二壳体3外侧部分的内侧开设有单向沟槽14,具体的,单向沟槽14包括横向槽和竖向槽,横向槽和竖向槽的连接处设有圆角,通过单向沟槽14的设置,首先将缝合线对折,将缝合线的对折端放置在第一圆弧形缝合针4的单向沟槽14中,推动第一推块8,第一推块8通过第一连接块7带动第一滑动圆块5在第一圆弧形腔301的内腔中顺时针滑动,第一滑动圆块5带动第一圆弧形缝合针4转动,第一圆弧形缝合针4的单向沟槽14带动缝合线移动,使得缝合线穿过切口两侧的皮肤,同时第一滑动圆块5压缩第一弹簧6,当松开第一推块8时,第一弹簧6恢复形变,利用第一弹簧6的弹力带动第一滑动圆块5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圆弧形缝合针4和第一推块8恢复至原位;相同地,将缝合线的对折端放置在第二圆弧形缝合针9的单向沟槽14中,推动第二推块13,第二推块13通过第二连接块12带动第二滑动圆块10在第二圆弧形腔303的内腔中逆时针滑动,第二滑动圆块10带动第二圆弧形缝合针9转动,第二圆弧形缝合针9的单向沟槽14带动缝合线移动,使得缝合线再一次穿过切口两侧的皮肤,同时第二滑动圆块10压缩第二弹簧11,当松开第二推块13时,第二弹簧11恢复形变,利用第二弹簧11的弹力带动第二滑动圆块10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第二滑动圆块10和第二推块13恢复至原位,以便于进行下一次穿刺。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

使用者手持第一壳体2,将左夹头部104和右夹头部105移动至皮肤切口处,通过手指按压按压件17,按压件17带动右臂部103转动,使得左夹头部104与右夹头部105配合将切口的皮肤夹合住以便缝合,如图7所示,然后将缝合线对折,并将缝合线的对折端放置在第一圆弧形缝合针4的单向沟槽14中,接着推动第一推块8,第一推块8通过第一连接块7带动第一滑动圆块5在第一圆弧形腔301的内腔中顺时针滑动,第一滑动圆块5带动第一圆弧形缝合针4转动,同时第一滑动圆块5压缩第一弹簧6,第一圆弧形缝合针4的单向沟槽14带动缝合线移动,直至第一圆弧形缝合针4的针头以及第一圆弧形缝合针4上的单向沟槽14穿过切口两侧的皮肤,使得缝合线穿过切口两侧的皮肤,如图8所示,最后松开第一推块8,第一弹簧6恢复形变,利用第一弹簧6的弹力带动第一滑动圆块5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圆弧形缝合针4和第一推块8恢复至原位,缝合线的对折端依然穿过切口的两侧皮肤、并未跟着第一圆弧形缝合针4移动,如图9所示;

再将缝合线的对折端放置在第二圆弧形缝合针9的单向沟槽14中,推动第二推块13,第二推块13通过第二连接块12带动第二滑动圆块10在第二圆弧形腔303的内腔中逆时针滑动,第二滑动圆块10带动第二圆弧形缝合针9转动,同时第二滑动圆块10压缩第二弹簧11,第二圆弧形缝合针9的单向沟槽14带动缝合线移动,直至第二圆弧形缝合针9的针头以及第二圆弧形缝合针9上的单向沟槽14穿过切口两侧的皮肤,使得缝合线再一次穿过切口两侧的皮肤,并位于上一次穿刺的上方,如图10所示,最后松开第二推块13,第二弹簧11恢复形变,利用第二弹簧11的弹力带动第二滑动圆块10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第二滑动圆块10和第二推块13恢复至原位,缝合线的对折端依然穿过切口的两侧皮肤、并未跟着第二圆弧形缝合针9移动,如图11所示,最后拉动缝合线的对折端,使缝合线的两线头端移动至皮肤处,利用外设的剪刀剪断对折端靠近皮肤的一侧,并留有一定长度,将切断后留在皮肤上的缝合线打结,完成一次垂直褥式缝合;

重复上述操作,进行多次垂直褥式缝合将切口完全缝合,即可达到间断垂直褥式缝合的效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