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油祛痘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9783681发布日期:2020-01-24 13:16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日化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控油祛痘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在美容护肤的过程中,通过面膜的使用能够排出表皮细胞产生的油脂和代谢产物,进而对皮肤进行有效的清洁。同时,面膜的有效成分能够给皮肤提供充足的水分,进而对皮肤进行有效的护理。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作息和饮食变得不规律,这样会导致一系列的皮肤问题,比如皮肤干燥、粉刺痘疮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的以补水为主要功效的面膜就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控油祛痘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组合物具有良好的控油祛痘效果,能够从痘疮的发生源上防止痘疮的发生,有效保持皮肤健康。

一种控油祛痘组合物,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数的原料:

第一植物提取物0.1%~2%、第二植物提取物0.2%~5%、增稠剂0.02%~0.3%、保湿剂0.51%~5.2%、螯合剂0.01%~0.2%、中和剂0.01%~0.1%、抑脂剂0.1%~4%、氢化蓖麻油0.03%~0.2%、羟乙基纤维素0.01%~0.2%、甜菜碱0.2%~3%、防腐剂0.4%~1%、尿囊素0.01%~0.2%以及溶剂78.6%~98.4%;

所述第一植物提取物的原料中包括质量比为(2~5):(0.5~1.5):(2~4):(2~3):(0.5~4)的膜荚黄芪根提取物、防风根提取物、金盏花花提取物、合欢花提取物以及天麻根提取物;

所述第二植物提取物的原料中包括质量比为(1~3):(2~4):(1.2~2.5):(2~3):(0.8~1.5):(2~3)的丹参根提取物、丁香花蕾提取物、黄芩根提取物、当归根提取物、甘草根提取物以及积雪草提取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油祛痘组合物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数的原料:

第一植物提取物0.3%~1%、第二植物提取物1.8%~4%、增稠剂0.1%~0.3%、保湿剂2.5%~4%、螯合剂0.03%~0.1%、中和剂0.01%~0.05%、抑脂剂0.5%~2%、氢化蓖麻油0.08%~0.15%、羟乙基纤维素0.02%~0.1%、甜菜碱0.3%~1%、防腐剂0.6%~1%、尿囊素0.08%~0.2%以及溶剂86.1%~93.68%;

所述第一植物提取物的原料中包括质量比为(2~3):(0.8~1.2):(2.5~4):(2~2.5):(0.5~2)的膜荚黄芪根提取物、防风根提取物、金盏花花提取物、合欢花提取物以及天麻根提取物;

所述第二植物提取物的原料中包括质量比为(1~2):(2~3.5):(1.6~2.5):(2.2~3):(1~1.5):(2~2.5)的丹参根提取物、丁香花蕾提取物、黄芩根提取物、当归根提取物、甘草根提取物以及积雪草提取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油祛痘组合物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数的原料:

第一植物提取物0.5%、第二植物提取物2.5%、增稠剂0.15%、保湿剂3.02%、螯合剂0.05%、中和剂0.03%、抑脂剂1%、氢化蓖麻油0.1%、羟乙基纤维素0.05%、甜菜碱0.5%、防腐剂0.8%、尿囊素0.1%以及溶剂91.2%;

所述第一植物提取物的原料中包括质量比为2:1:3:2:1的膜荚黄芪根提取物、防风根提取物、金盏花花提取物、合欢花提取物以及天麻根提取物;

所述第二植物提取物的原料中包括质量比为1:2:2:3:1:2的丹参根提取物、丁香花蕾提取物、黄芩根提取物、当归根提取物、甘草根提取物以及积雪草提取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以占所述控油祛痘组合物的质量百分数计,所述保湿剂含有0.5%~5%的1,3-丁二醇以及0.01%~0.2%的透明质酸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增稠剂为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汉生胶以及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和/或,

所述螯合剂为edta二钠;和/或,

所述中和剂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所述溶剂为水和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抑脂剂由丁二醇和癸酸制备而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腐剂为辛酰羟肟酸、1,2-己二醇以及1,3-丙二醇中的一种或几种。

一种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控油祛痘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增稠剂与所述溶剂混合,得到a相;将所述保湿剂、所述羟乙基纤维素、所述螯合剂、所述尿囊素混合,得到b相;将所述甜菜碱、所述抑脂剂、所述第一植物提取物混合,得到c相;将所述第二植物提取物、所述防腐剂、所述氢化蓖麻油混合,得到d相;

将所述a相的温度调节为65℃~75℃,然后加入所述b相,得到第一混合体系;将所述第一混合体系的温度控制为80℃~85℃并保温20min~40min;

将所述中和剂与保温之后的所述第一混合体系混合,得到第二混合体系;

将所述第二混合体系的温度调节为10℃~40℃,将所述c相、所述d相与所述第二混合体系混合。

一种面膜,包括面膜基材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控油祛痘组合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面膜基材为棉布、蚕丝以及无纺布中的任意一种。

上述控油祛痘组合物的原料包括质量百分数分别为0.1%~2%的第一植物提取物、0.2%~5%的第二植物提取物、0.02%~0.3%的增稠剂、0.51%~5.2%的保湿剂、0.01%~0.2%的螯合剂、0.01%~0.1%的中和剂、0.1%~4%的抑脂剂、0.03%~0.2%的氢化蓖麻油、0.01%~0.2%的羟乙基纤维素、0.2%~3%的甜菜碱、0.4%~1%的防腐剂、0.01%~0.2%的尿囊素以及78.6%~98.4%的溶剂。上述原料互相配合、协同作用制得控油祛痘组合物。上述组合物除了具有基本的保湿效果,还能抑制皮脂分泌过多,以及抑制炎症因子/介质释放,快速缓解皮肤刺激,从痘疮的发生源上防止痘疮的发生。另外,上述组合物配方温和,能够提高皮肤弹性,保持皮肤健康。

上述控油祛痘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将原料分为不同的组别,在不同的温度下加入相应组别的原料,原料之间能够充分混合、协同作用,形成均匀的组合物。上述控油祛痘组合物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不需要复杂的工艺步骤,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上述面膜保湿效果好,同时具有良好的控油祛痘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油祛痘组合物,该控油祛痘组合物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数的原料:

第一植物提取物0.1%~2%、第二植物提取物0.2%~5%、增稠剂0.02%~0.3%、保湿剂0.51%~5.2%、螯合剂0.01%~0.2%、中和剂0.01%~0.1%、抑脂剂0.1%~4%、氢化蓖麻油0.03%~0.2%、羟乙基纤维素0.01%~0.2%、甜菜碱0.2%~3%、防腐剂0.4%~1%、尿囊素0.01%~0.2%以及溶剂78.6%~98.4%。

第一植物提取物的原料中包括质量比为(2~5):(0.5~1.5):(2~4):(2~3):(0.5~4)的膜荚黄芪根提取物、防风根提取物、金盏花花提取物、合欢花提取物以及天麻根提取物。

第二植物提取物的原料中包括质量比为(1~3):(2~4):(1.2~2.5):(2~3):(0.8~1.5):(2~3)的丹参根提取物、丁香花蕾提取物、黄芩根提取物、当归根提取物、甘草根提取物以及积雪草提取物。

优选地,控油祛痘组合物由如下质量百分数的原料组成:

第一植物提取物0.1%~2%、第二植物提取物0.2%~5%、增稠剂0.02%~0.3%、保湿剂0.51%~5.2%、螯合剂0.01%~0.2%、中和剂0.01%~0.1%、抑脂剂0.1%~4%、氢化蓖麻油0.03%~0.2%、羟乙基纤维素0.01%~0.2%、甜菜碱0.2%~3%、防腐剂0.4%~1%、尿囊素0.01%~0.2%以及溶剂78.6%~98.4%。

第一植物提取物的原料中包括质量比为(2~5):(0.5~1.5):(2~4):(2~3):(0.5~4)的膜荚黄芪根提取物、防风根提取物、金盏花花提取物、合欢花提取物以及天麻根提取物。

第二植物提取物的原料中包括质量比为(1~3):(2~4):(1.2~2.5):(2~3):(0.8~1.5):(2~3)的丹参根提取物、丁香花蕾提取物、黄芩根提取物、当归根提取物、甘草根提取物以及积雪草提取物。

优选地,膜荚黄芪根提取物、防风根提取物、金盏花花提取物、合欢花提取物以及天麻根提取物、丹参根提取物、丁香花蕾提取物、黄芩根提取物、当归根提取物、甘草根提取物以及积雪草提取物均为相应植物的水提取物。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控油祛痘组合物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数的原料:

第一植物提取物0.3%~1%、第二植物提取物1.8%~4%、增稠剂0.1%~0.3%、保湿剂2.5%~4%、螯合剂0.03%~0.1%、中和剂0.01%~0.05%、抑脂剂0.5%~2%、氢化蓖麻油0.08%~0.15%、羟乙基纤维素0.02%~0.1%、甜菜碱0.3%~1%、防腐剂0.6%~1%、尿囊素0.08%~0.2%以及溶剂86.1%~93.68%;

第一植物提取物的原料中包括质量比为(2~3):(0.8~1.2):(2.5~4):(2~2.5):(0.5~2)的膜荚黄芪根提取物、防风根提取物、金盏花花提取物、合欢花提取物以及天麻根提取物;

第二植物提取物的原料中包括质量比为(1~2):(2~3.5):(1.6~2.5):(2.2~3):(1~1.5):(2~2.5)的丹参根提取物、丁香花蕾提取物、黄芩根提取物、当归根提取物、甘草根提取物以及积雪草提取物。

优选地,控油祛痘组合物由如下质量百分数的原料组成:

第一植物提取物0.3%~1%、第二植物提取物1.8%~4%、增稠剂0.1%~0.3%、保湿剂2.5%~4%、螯合剂0.03%~0.1%、中和剂0.01%~0.05%、抑脂剂0.5%~2%、氢化蓖麻油0.08%~0.15%、羟乙基纤维素0.02%~0.1%、甜菜碱0.3%~1%、防腐剂0.6%~1%、尿囊素0.08%~0.2%以及溶剂86.1%~93.68%;

第一植物提取物的原料中包括质量比为(2~3):(0.8~1.2):(2.5~4):(2~2.5):(0.5~2)的膜荚黄芪根提取物、防风根提取物、金盏花花提取物、合欢花提取物以及天麻根提取物;

第二植物提取物的原料中包括质量比为(1~2):(2~3.5):(1.6~2.5):(2.2~3):(1~1.5):(2~2.5)的丹参根提取物、丁香花蕾提取物、黄芩根提取物、当归根提取物、甘草根提取物以及积雪草提取物。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控油祛痘组合物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数的原料:

第一植物提取物0.5%、第二植物提取物2.5%、增稠剂0.15%、保湿剂3.02%、螯合剂0.05%、中和剂0.03%、抑脂剂1%、氢化蓖麻油0.1%、羟乙基纤维素0.05%、甜菜碱0.5%、防腐剂0.8%、尿囊素0.1%以及溶剂91.2%;

第一植物提取物的原料中包括质量比为2:1:3:2:1的膜荚黄芪根提取物、防风根提取物、金盏花花提取物、合欢花提取物以及天麻根提取物;

第二植物提取物的原料中包括质量比为1:2:2:3:1:2的丹参根提取物、丁香花蕾提取物、黄芩根提取物、当归根提取物、甘草根提取物以及积雪草提取物。

优选地,控油祛痘组合物由如下质量百分数的原料组成:

第一植物提取物0.5%、第二植物提取物2.5%、增稠剂0.15%、保湿剂3.02%、螯合剂0.05%、中和剂0.03%、抑脂剂1%、氢化蓖麻油0.1%、羟乙基纤维素0.05%、甜菜碱0.5%、防腐剂0.8%、尿囊素0.1%以及溶剂91.2%;

第一植物提取物的原料中包括质量比为2:1:3:2:1的膜荚黄芪根提取物、防风根提取物、金盏花花提取物、合欢花提取物以及天麻根提取物;

第二植物提取物的原料中包括质量比为1:2:2:3:1:2的丹参根提取物、丁香花蕾提取物、黄芩根提取物、当归根提取物、甘草根提取物以及积雪草提取物。

本实施例中对上述原料采用合适的配比,能够充分发挥各原料的功能,各原料相互配合、协同作用得到控油祛痘组合物。本实施例中组合物除了具有基本的保湿效果,还能抑制皮脂分泌过多,以及抑制炎症因子/介质释放,快速缓解皮肤刺激,从痘疮的发生源上防止痘疮的发生。进一步地,该组合物温和无刺激,能够提高皮肤的弹性和细腻度,保持皮肤健康。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第一植物提取物的原料为膜荚黄芪根提取物、防风根提取物、金盏花花提取物、合欢花提取物、天麻根提取物、丁二醇以及水。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第二植物提取物的原料为丹参根提取物、丁香花蕾提取物、黄芩根提取物、当归根提取物、甘草根提取物、积雪草提取物以及丁二醇。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以占控油祛痘组合物的质量百分数计,保湿剂含有0.5%~5%的1,3-丁二醇以及0.01%~0.2%的透明质酸钠。优选地,以占控油祛痘组合物的质量百分数计,保湿剂含有3%的1,3-丁二醇以及0.02%的透明质酸钠。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增稠剂为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汉生胶以及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螯合剂为edta二钠。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中和剂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抑脂剂由丁二醇和癸酸制备而成。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溶剂为水和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溶剂为去离子水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防腐剂为辛酰羟肟酸、1,2-己二醇以及1,3-丙二醇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地,防腐剂由辛酰羟肟酸、1,2-己二醇以及1,3-丙二醇按质量比为2:1:2混合而成。

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控油祛痘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增稠剂与溶剂混合,得到a相;将保湿剂、羟乙基纤维素、螯合剂、尿囊素混合,得到b相;将甜菜碱、抑脂剂、第一植物提取物混合,得到c相;将第二植物提取物、防腐剂、氢化蓖麻油混合,得到d相。

将a相的温度调节为65℃~75℃,然后加入b相,得到第一混合体系;将第一混合体系的温度控制为80℃~85℃并保温20min~40min;

将中和剂与保温之后的第一混合体系混合,得到第二混合体系;

将第二混合体系的温度调节为10℃~40℃,将c相、d相与第二混合体系混合。

本实施例中控油祛痘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将原料分为不同的组别,在不同的温度下加入相应组别的原料,原料之间能够充分混合、充分反应,形成均匀的组合物。上述控油祛痘组合物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不需要复杂的工艺步骤,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面膜,包括面膜基材以及上述控油祛痘组合物。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面膜基材为棉布、蚕丝以及无纺布中的任意一种。

以下为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实施例6、对比例1~对比例4中所使用的第一植物提取物的原料为质量比为2:1:3:2:1:1:2的膜荚黄芪根提取物、防风根提取物、金盏花花提取物、合欢花提取物、天麻根提取物、丁二醇以及水。

实施例1~实施例6、对比例1~对比例4中所使用的第二植物提取物的原料为质量比为1:2:2:3:1:2:1的丹参根提取物、丁香花蕾提取物、黄芩根提取物、当归根提取物、甘草根提取物、积雪草提取物以及丁二醇。

实施例1~实施例6、对比例1~对比例4所用的抑脂剂由丁二醇和癸酸按质量比为2:1混合而成。

实施例1~实施例6、对比例1~对比例4所用的防腐剂由辛酰羟肟酸、1,2-己二醇以及1,3-丙二醇按质量比为2:1:2混合而成。

1、控油祛痘组合物的原料。

(1)实施例1~实施例6中控油祛痘组合物的原料和质量百分数如表1所示和表2所示。

表1

表2

(2)对比例1~对比例5中控油祛痘组合物的原料:

与实施例2相比,对比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将实施例2中的抑脂剂替换成去离子水。

与实施例2相比,对比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将实施例2中的第二植物提取物替换成去离子水。

与实施例2相比,对比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将实施例2中的抑脂剂和第二植物提取物都替换成去离子水。

与实施例2相比,对比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将实施例2中的第一植物提取物替换成去离子水。

对比例5中的组合物的原料为申请号为201710502176.0的中国专利中实施例1中面膜的原料。

2、控油祛痘组合物的制备。

实施例1中控油祛痘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在1200r/min的搅拌条件下,将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加入去离子水中,均质2min,得到a相,边搅拌边加热至a相的温度为70℃,再加入混合均匀的b相得到第一混合体系,继续搅拌,并将第一混合体系加热至85℃,再均质分散均匀,然后在85℃下保温30min。保温完成之后,将第一混合体系的温度降至65℃,然后将中和剂加入到第一混合体系中,得到第二混合体系。将第二混合体系的温度降至30℃之后,加入c相和d相,搅拌均匀,降温至室温,得到橙色半透明状液体,即为实施例1中的控油祛痘组合物。

实施例2中控油祛痘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在1200r/min的搅拌条件下,将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加入去离子水中,均质2min,得到a相,边搅拌边加热至a相的温度为75℃,再加入混合均匀的b相得到第一混合体系,继续搅拌,并将第一混合体系加热至85℃,再均质分散均匀,然后在85℃下保温20min。保温完成之后,将第一混合体系的温度降至60℃,然后将中和剂加入到第一混合体系中,得到第二混合体系。将第二混合体系的温度降至30℃之后,加入c相和d相,搅拌均匀,降温至室温,得到橙色半透明状液体,即为实施例2中的控油祛痘组合物。

实施例3中控油祛痘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在1400r/min的搅拌条件下,将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加入去离子水中,均质3min,得到a相,边搅拌边加热至a相的温度为75℃,再加入混合均匀的b相得到第一混合体系,继续搅拌,并将第一混合体系加热至82℃,再均质分散均匀,然后在82℃下保温25min。保温完成之后,将第一混合体系的温度降至65℃,然后将中和剂加入到第一混合体系中,得到第二混合体系。将第二混合体系的温度降至35℃之后,加入c相和d相,搅拌均匀,降温至室温,得到橙色半透明状液体,即为实施例3中的控油祛痘组合物。

实施例4中控油祛痘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在1000r/min的搅拌条件下,将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加入去离子水中,均质1min,得到a相,边搅拌边加热至a相的温度为70℃,再加入混合均匀的b相得到第一混合体系,继续搅拌,并将第一混合体系加热至82℃,再均质分散均匀,然后在82℃下保温25min。保温完成之后,将第一混合体系的温度降至65℃,然后将中和剂加入到第一混合体系中,得到第二混合体系。将第二混合体系的温度降至30℃之后,加入c相和d相,搅拌均匀,降温至室温,得到橙色半透明状液体,即为实施例4中的控油祛痘组合物。

实施例5中控油祛痘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在1000r/min的搅拌条件下,将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加入去离子水中,均质2min,得到a相,边搅拌边加热至a相的温度为72℃,再加入混合均匀的b相得到第一混合体系,继续搅拌,并将第一混合体系加热至85℃,再均质分散均匀,然后在85℃下保温20min。保温完成之后,将第一混合体系的温度降至62℃,然后将中和剂加入到第一混合体系中,得到第二混合体系。将第二混合体系的温度降至30℃之后,加入c相和d相,搅拌均匀,降温至室温,得到橙色半透明状液体,即为实施例5中的控油祛痘组合物。

实施例6中控油祛痘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在1200r/min的搅拌条件下,将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加入去离子水中,均质2min,得到a相,边搅拌边加热至a相的温度为75℃,再加入混合均匀的b相得到第一混合体系,继续搅拌,并将第一混合体系加热至85℃,再均质分散均匀,然后在85℃下保温30min。保温完成之后,将第一混合体系的温度降至60℃,然后将中和剂加入到第一混合体系中,得到第二混合体系。将第二混合体系的温度降至30℃之后,加入c相和d相,搅拌均匀,降温至室温,得到橙色半透明状液体,即为实施例6中的控油祛痘组合物。

对比例1~对比例4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中控油祛痘组合物的制备方法相同。

3、组合物的性能测试。

(1)耐热耐寒性能测试。

将实施例1~实施例6、对比例1~对比例5中得到的组合物分别用水稀释10倍。稀释之后的组合物的ph值分别为:

实施例1~实施例6:6.53,6.51,6.37,6.45,6.62,6.58;

对比例1~对比例5:6.62,6.70,6.60,6.68,6.73。

由ph值数据可知,实施例1~实施例6、对比例1~对比例5中稀释后的组合物的酸碱度呈弱酸性,与人体皮肤的酸碱性环境相符,温和无刺激。说明实施例1~实施例6、对比例1~对比例5中组合物都具有合适的酸碱度。

耐热测试:将稀释后的组合物放置在45±2℃的环境下保存60天,然后恢复室温,观察组合物的外观和气味。结果显示,在45±2℃的环境下保存60天后,实施例1~实施例6中的组合物外观和气味均无异常。对比例1~对比例4的组合物外观和气味均无异常,对比例5的组合物出现轻微异味,变浑浊。

耐寒测试:将稀释后的组合物放置在-17±2℃的环境下保存60天,然后恢复室温,观察组合物的外观和气味。结果显示,在-17±2℃的环境下保存60天后,实施例1~实施例6中的组合物外观和气味均无异常。对比例1~对比例4的组合物外观和气味均无异常,对比例5的组合物出现轻微异味。

循环测试:将稀释后的组合物在45±2℃的环境下放置24h,然后在室温下放置24h,再在-17±2℃的环境下放置24h,循环5次,然后恢复室温,观察组合物的外观和气味。结果显示,经过循环测试后,实施例1~实施例6中的组合物外观和气味均无异常。对比例1~对比例4的组合物外观和气味均出现轻微浑浊,对比例5的组合物出现异味,变浑浊。

(2)抑菌效果测试。

采用实施例1~实施例6、对比例1~对比例5的组合物分别对痤疮丙酸杆菌(atcc6919)、白色念珠球菌(atcc10231)以及大肠杆菌(atcc8739)进行抑菌性测试。

①菌悬液的制备:取菌24h培养物,并制成104~106cfu/ml菌悬液;

②分别取实施例1~实施例6中的组合物1g、对比例1~对比例5中的组合物1g、去离子水1g(空白对照组),加入步骤①制备的菌悬液0.1ml并均匀涂布混合,20min后加入9ml0.03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充分混合得到混合液;

③将步骤②的混合液稀释成75%、50%以及25%的稀释度,分别取1ml稀释后的混合液置于培养皿中,加入真菌培养基,在36℃厌氧条件下培养2天,做菌落计数。

以上实验重复3次,取平均数作为实验结果。

抑菌率=((空白对照组平均回收菌落-试样平均回收菌落)/空白对照组平均回收菌落)×100%。

实施例1~实施例6、对比例1~对比例5中的组合物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效果分别为:88.2%、92.3%、87.1%、88.7%、86.4%、88.1%、70.2%、22.1%、14.8%、85.3%、86.3%。

实施例1~实施例6、对比例1~对比例5中的组合物对白色念珠球菌的抑菌效果分别为:90.4%、92.2%、88.5%、89.9%、88.4%、89.3%、71.2%、21.3%、13.9%、86.8%、88.2%。

实施例1~实施例6、对比例1~对比例5中的组合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分别为:87.0%、91.3%、87.9%、88.2%、86.9%、88.5%、70.8%、23.4%、14.2%、85.2%、87.4%。

(3)临床性能测试。

随机将110位痘痘患者分为11组,每组10人,并以组为单位分别使用实施例1~实施例6、对比例1~对比例5的组合物,早晚各使用一次,连续使用30天。

其中,对抗炎效果的情况,采用1~10分内的评分方式:1分为抗炎效果最差,10分为抗炎效果最好。

祛痘率以及痘痕愈合率:根据统计使用前后的痘痘数量进行计算,并根据痘痘消除后统计痘痕祛除的数量计算获得痘痕愈合率。

皮肤的水分含量采用皮肤水分测试仪测量。

细腻度以及皱纹均采用皮肤检测仪测量,具体采用visia皮肤检测仪。

以上结果根据组内的测试数值,均取平均值。

实施例1~实施例6、对比例1~对比例5中的组合物的抗炎效果评分分别为:8.8、9.2、8.2、8.6、8.4、8.5、7.2、4.5、3.5、7.8、7.2。

实施例1~实施例6、对比例1~对比例5中的组合物的祛痘率分别为:53.1%、55.2%、51.4%、52.1%、50.7%、53.4%、22.3%、11.7%、3.3%、49.1%、41.3%。

实施例1~实施例6、对比例1~对比例5中的组合物的痘痕愈合率分别为:83.3%、85.2%、82.1%、84.4%、81.5%、86.6%、71.8%、24.2%、11.5%、77.3%、62.6%。

实施例1~实施例6、对比例1~对比例5中的组合物的皮肤水分含量提升率分别为:42.2%、45.1%、41.2%、42.4%、40.6%、43.7%、40.1%、28.8%、21.2%、38.8%、37.9%。

实施例1~实施例6、对比例1~对比例5中的组合物的皱纹降低率分别为:47.3%、52.2%、46.5%、47.6%、45.4%、46.4%、43.1%、23.2%、19.6%、43.5%、40.8%。

实施例1~实施例6、对比例1~对比例5中的组合物的细腻度提升率分别为:41.2%、46.4%、42.5%、43.6%、40.8%、43.4%、31.8%、17.2%、13.4%、41.6%、40.6%。

实施例1~实施例6、对比例1~对比例5中的组合物的皮肤有刺激人数分别为:0、0、0、0、0、0、0、0、0、10人、1人。

由以上结果可知,与对比例1~对比例5相比,实施例1~实施例6的组合物表现出更好的补水保湿、祛痘抑菌以及抗炎效果,能够从痘疮的发生源上防止痘疮的发生。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