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膝关节增生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208257发布日期:2020-03-31 10:32阅读:61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配方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膝关节增生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是由于局部损伤、炎症或慢性劳损引起关节软骨面变性、软骨下骨板反应增生、骨刺形成导致出现一系列关节症状体征的疾病。临床上又称退行性关节炎,临床表现为:中老年人膝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受限,上、下楼梯疼痛及半蹲位膝部疼痛加重,膝关节肿胀、畸形,活动时关节有弹响等。容易造成患者暂时或长期部分丧失劳动力,无论对患者和对社会的危害都较大。目前虽有许多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都存在着诸如治疗效果不佳,治标不治本,停药易反复等问题,致使许多患者长期忍受病痛的折磨。

膏药,是中药五大剂型-丸、散、膏、丹、汤之一。在战国秦汉时期的医学文献《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等著作中都有关于膏药的记载。魏晋时期炼丹术盛行,黑膏药已经出现。唐宋时黑膏药的制备逐渐完善,得到广泛使用。明清时已经成为普遍的用药之一。到了近代,由于汤药的发展,黑膏药的使用大大减少。现代工艺的橡胶膏出现后,黑膏药已几乎从医院中绝迹,只流传在民间。据现代药理研究,黑膏药在吸收、疗效方面优于橡胶膏。但由于黑膏药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没有统一标准,不易进行质量控制,导致黑膏药的质量参差不齐。因黑膏药的制作费时费力,中医医院多开展中药外敷,即用中草药粉碎后调入蜂蜜、凡士林等基质呈软膏状外敷后以棉纸、绷带固定,每24小时换药次,使用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传统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治疗膝关节增生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采用下述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中药配方:牛膝3-30份、红花1-30份、鸡血藤3-60份、当归1-30份、白芍1.5-60份、川芎1-30份、细辛1-10份、续断1-30份、土鳖虫1-30份、骨碎补1-30份、川乌1-30份、草乌1-30份、防风1-20份、寻骨风1-40份、肿节风1-45份、伸筋草1-45份、透骨草1-60份、威灵仙1-30份、木瓜1-50份、萆薢1-30份、薏苡仁1-60份、乳香1-15份、没药1-15份、鹿衔草1-30份、生地1-20份、虎杖1-30份、千年健1-30份、防己1-30份、豨签草1-50份、夏天无1-40份、地龙1-30份、乌梢蛇1-30份、马钱子1-30份;

麝香0.5-2份、冰片0.5-2份、血竭1-3份研末撒膏药上。

功效:祛风散寒、除湿利节、活血化瘀、通经止痛、强筋壮骨、直达病所、内透骨髓。

适用于:膝关节增生,风湿关节炎,半月板损伤,副韧带损伤,滑囊膜损伤,骨关节炎、关节肿大、积液、关节变形等。

临床验证:经过多位医务人员,30多年的临床实践和应用,万例患者临床验证,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修复软骨损伤,延缓关节软骨退变,抑制增生增长,软化骨刺的良好功效。

制备方法:

第一步选药:精选上方中药,晾干。

第二步中药材炮制:乳香、没药、川乌、草乌、马钱子制;白芍炒;川芎、牛膝、乌梢蛇酒制;

第三步称重配方:按原料药的重量称准配齐。

第四步加工粉碎:把配置好的中药材用中药粉碎机打成中药粉。得药粉备用。

第五步:把麝香、血竭、冰片等贵重中药材研末备用。

膏药的配制方法:

第一步:先将小磨油油料和中药粉比例称好,然后把中药粉加入小磨油中浸泡2小时以上。

第二步:武火炸30分钟左右后,文火再炸,并不断搅动,使药物受热均匀,直炸至制膏所要求的程度为止(如变黄,炸焦黄,炸枯黑等)。

第三步:把中药渣捞出来去掉,把炸好的小磨油滤净。

第四步:下需要比例量的黄丹。

第五步:膏药熬成后倒在大盆净水里浸泡去火毒。10-20分钟换一次水,最少换水2-3次。

第六步:把去完火毒的膏药收膏备用。

炼制膏药,需有麻油浸药→烈火煎沸→文火久熬→药枯过滤→药油滴水成珠→下黄丹→去火毒→收膏备用→涂布→加香药或贵重药贴用等程序。

使用方法:取配制好的膏药适量,放在盆里用40-70℃温热水泡软摊在白棉布上,然后取适量研成末的麝香、冰片、血竭克等贵重中药材均匀的撒在膏药上,直接贴于膝关节部。每天可把膏药取下洗澡,洗完澡后把膏药烤软、推平,再贴上即可。

注意事项:本品只限外用。极少数人有皮肤过敏反应,停用即可,不需另作处理。

禁忌:孕妇、开放性创伤和皮肤大面积破损部位忌用。

特别说明:骨瘤、骨癌、骨结核不在治疗范围之内。

作用原理:让多种中药成份从外而内,通过皮肤毛孔的呼吸系统进入人体经络、穴位、脏器和病变部位。让多种中药成份直接作用于人体经络、穴位、脏器和病变部位。从而达到改善局部血循环、疏通经络、激活人体组织细胞的免疫功能,来调整人体十四经络功能平衡,调治人体多种疾病。

目的:减少口服药物对肝、胃、肾等器官的损害和毒副作用。

特点:见效快,效果好,疗效长,无公害,无痛苦,无副作用。

药物分析:方中红花、乳香、没药、土鳖虫、生地、川芎、血竭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当归、鸡血藤等补血活血;虎杖降低血沉抗“o”;白芍缓急止痛;牛膝利关节、强腰膝、引血下行;细辛、草乌、川乌、乌梢蛇、木瓜等温经散寒、搜风止痛;千年健、夏天无、豨签草、地龙、防风、寻骨风、肿节风、伸筋草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防己、薏苡仁、萆薢利水消肿、祛风止痛;麝香、冰片、透骨草引药入骨、直达病所、内透骨髓;续断、鹿衔草、威灵仙、骨碎补等补肝肾、强筋骨、延缓关节软骨退变、抑制增生增长。此方结合有温经散寒、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活血补血、通经止痛、利水消肿、补肝肾、强筋骨、利关节、强腰膝、透骨入髓、修复软骨损伤、延缓关节软骨退变、抑制增生增长、去除骨刺等多种功效,是治疗膝关节病不可多得的良方。

中医外治学,在两千年前的中医古医书黄帝内经,即有药敷、药熨、药浴、药膏、灸、针刺、按摩、导引、吹气约十八种外治法的记载,历经周朝、秦、汉、隋、唐、宋、明到了清朝以吴尚先总其大成,为外治学之大师,把外治学说一书彻底的实践,加上其行医之心得、记录,以骈体文编撰了理瀹骈文。

中药外治疗法是中医采用中药对疾病进行治疗的一种方式,也可以说是一种给药途径,它是中医治疗疾病疗法的一部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的和内治疗法联系在一起的,根据病情轻重可有所偏重,或以内治为主或以外治为主,又可单独采用内治或外治,又可内外兼治同时并举,以达到治愈疾病为目的。

中医外治法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医膏药是传统医学独特治疗方法之一。中医膏药由中药加铅丹炼成。中药膏药在我国的临床应用,在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记载。中药膏药的制作和临床运用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中医膏药既安全又有效

1963年,国家卫生部成立以陈馥馨教授为主的中药膏药研究课题组,“挖掘传统医药中的硬膏遗产”。

对于铅在药品中的含量,国家有严格的标准,24小时内排出的尿每升的铅含量不能超过80微克。

陈馥馨教授在3家医院做临床观察,将400位骨刺、关节增生病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00例,对照组100例。通过对定期收集的临床患者的尿液的测定,发现贴膏药后两个月内,患者尿铅含量都在国家规定的正常范围内波动。同时,300多名患者反映疼痛、麻木、肿胀诸症明显缓解,仪器检测发现患者体内循环发生了变化,数据显示止痛有效率达到93.6%。这些临床试验表明,中药膏药既安全又有效。

黑膏药的药效较长,一般可连续贴用1周以上再揭下,所以不宜换得过勤。

对中药外治法暂做以下分析:

一、中药外治疗法有内病外治和外病外治疗法,发生于肌体内部的疾病,用中药外治叫内病外治,发生于肌表的疾病,用中药外治叫外病外治,采用什么样的疗法要根据疾病的性质轻重而定,如疾病发于肌表,毒气没有入内,只采用外治疗法就可达到治疗目的的,便可只采用中药外治的疗法。如疾病虽发于肌表,但病根于内,就必须采用内外兼治,如疾病虽发于内,只外治就可将病根除的,便可只采用中药外治的疗法,或者内外兼治。

二、中药外治疗法有直接疗法和间接疗法。如头痛贴敷太阳穴,长白口疮贴敷涌泉穴,这种通过穴位刺激经络传导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叫间接疗法,如某处长疮长痈疖等,用药直接贴敷患处的叫直接疗法。

三、中药外治疗法有封闭式疗法和开放式疗法。如贴敷膏药或软膏包扎封闭患处为封闭式疗法,如在患处直接涂抹药膏或中药调剂不加包扎为开放式疗法,封闭式疗法有益于提脓生肌和药物的保护,开放式疗法有益于干燥收敛,采用什么样的疗法需因病情而定。

四、中药外治疗法要根据病情的转化灵活掌握用药的剂型。如单纯性红肿可用酒调剂抹患处,如取其滋润可用香油调剂抹患处,如取其拔毒可用樟丹制剂,取其燥湿可用松香制剂,取其杀虫灭菌可用醋调剂,取起生肌收口可用黄腊制剂,这就是中药外治疗法的剂型选择疗法。

五、中药外治疗法要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治疗原则。如破伤已感染和未感染,烧烫伤已感染和未感染,疮疖痈肿是阳症还是阴症等等,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治法。如烧烫伤无感染可按烧烫伤治,日久感染化脓腐烂可按疮疖治,总之病有转化治法也要有变化,这就是中药外治疗法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灵活性和因病变而治法变的治疗原则。

六、中药外治疗法有贴掺敷熏蒸洗抹慰等疗法,贴一般指的是贴膏药,适用于肿疡、肿痛、风湿痛、瘰疠、肿块等症;掺一般指的是掺药面,适用于溃疡、破伤、用于生肌收口等症;敷一般指的是用软膏制剂或药面调剂贴敷于伤口上;熏是用中药的烟雾来达到治病目的的做法;蒸即是用煎熬中药的蒸气来治病;洗即用中药的煎剂洗患处以求治愈疾病;抹即将药膏或中药调剂直接涂抹患处;慰即是对患处的一种热敷疗法;总之中药的外治疗法很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发明黑膏药的特点:简便、快捷、安全、有效、无痛苦,无创伤,无公害,无副作用。每天可以取下来洗澡,可以反复使用。有祛病不留根,愈后不复发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黑膏药的配方和制备方法。精选牛膝3g、红花1g、鸡血藤3g、当归1g、白芍1.5g、川芎1g、细辛1g、续断1g、土鳖虫1g、骨碎补1g、川乌1g、草乌1g、防风1g、寻骨风1g、肿节风1g、伸筋草1g、透骨草1g、威灵仙1g、木瓜1g、萆薢1g、薏苡仁1g、乳香1g、没药1g、鹿衔草1g、生地1g、虎杖1g、千年健1g、防己1g、豨签草1g、夏天无1g、地龙1g、乌梢蛇1g、马钱子1-30g;

麝香0.5g、冰片0.5g、血竭1g研末撒膏药上。

制备方法:

第一步选药:精选上述中药,晾干。

第二步中药材炮制:乳香、没药、川乌、草乌、马钱子制;白芍炒;川芎、牛膝、乌梢蛇酒制;

第三步称重配方:将炮制后的中药和其余中药按原料药的重量称准配齐。

第四步加工粉碎:把配置好的中药材用中药粉碎机打成中药粉。得药粉备用。

第五步:把麝香、血竭、冰片等贵重中药材研末备用。

膏药的配制方法:

第一步:先将小磨油油料和中药粉按照质量比10:1的比例称好,然后把中药粉加入小磨油中浸泡2小时以上。

第二步:将上述材料放入锅中,用武火(大火500-600摄氏度)炸30分钟左右后,文火(150-200摄氏度左右)再炸,并不断搅动,使药物受热均匀,直炸至制膏所要求的程度为止(如变黄,炸焦黄,炸枯黑等),本实施例炸至变黄即可。

第三步:把中药渣捞出来去掉,把炸好的小磨油滤净。

第四步:下需要比例量的黄丹(3g)。

第五步:膏药熬成后倒在大盆净水(5l)里浸泡去火毒。10-20分钟换一次水,换水2次。

第六步:把去完火毒的膏药收膏备用。

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黑膏药的配方和制备方法。精选牛膝30g、红花30g、鸡血藤60g、当归30g、白芍60g、川芎30g、细辛10g、续断30g、土鳖虫30g、骨碎补30g、川乌30g、草乌30g、防风20g、寻骨风40g、肿节风45g、伸筋草45g、透骨草60g、威灵仙30g、木瓜50g、萆薢30g、薏苡仁60g、乳香15g、没药15g、鹿衔草30g、生地20g、虎杖30g、千年健30g、防己30g、豨签草50g、夏天无40g、地龙30g、乌梢蛇30、马钱子30g;

麝香2g、冰片2g、血竭3g研末撒膏药上。

制备方法:

第一步选药:精选上述中药,晾干。

第二步中药材炮制:乳香、没药、川乌、草乌、马钱子制;白芍炒;川芎、牛膝、乌梢蛇酒制;

第三步称重配方:将炮制后的中药和其余中药按原料药的重量称准配齐。

第四步加工粉碎:把配置好的中药材用中药粉碎机打成中药粉。得药粉备用。

第五步:把麝香、血竭、冰片等贵重中药材研末备用。

膏药的配制方法:

第一步:先将小磨油油料和中药粉按照质量比5:1的比例称好,然后把中药粉加入小磨油中浸泡2小时以上。

第二步:将上述材料放入锅中,用武火(大火500-600摄氏度)炸30分钟左右后,文火(150-200摄氏度左右)再炸,并不断搅动,使药物受热均匀,直炸至制膏所要求的程度为止(如变黄,炸焦黄,炸枯黑等),本实施例炸至枯黑。

第三步:把中药渣捞出来去掉,把炸好的小磨油滤净。

第四步:下需要比例量的黄丹(8g)。

第五步:膏药熬成后倒在大盆净水(20l)里浸泡去火毒。10-20分钟换一次水,换水3次。

第六步:把去完火毒的膏药收膏备用。

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黑膏药的配方和制备方法。精选牛膝21g、红花23g、鸡血藤6g、当归8g、白芍4g、川芎8g、细辛2g、续断27g、土鳖虫12g、骨碎补15g、川乌14g、草乌7g、防风6g、寻骨风7g、肿节风16g、伸筋草11g、透骨草16g、威灵仙24g、木瓜34g、萆薢12g、薏苡仁43g、乳香2g、没药3g、鹿衔草18g、生地6g、虎杖19g、千年健14g、防己17g、豨签草26g、夏天无21g、地龙19g、乌梢蛇14、马钱子19g;

麝香1.5g、冰片1.8g、血竭1.4g研末撒膏药上。

制备方法:

第一步选药:精选上述中药,晾干。

第二步中药材炮制:乳香、没药、川乌、草乌、马钱子制;白芍炒;川芎、牛膝、乌梢蛇酒制;

第三步称重配方:将炮制后的中药和其余中药按原料药的重量称准配齐。

第四步加工粉碎:把配置好的中药材用中药粉碎机打成中药粉。得药粉备用。

第五步:把麝香、血竭、冰片等贵重中药材研末备用。

膏药的配制方法:

第一步:先将小磨油油料和中药粉按照质量比7:1的比例称好,然后把中药粉加入小磨油中浸泡2小时以上。

第二步:将上述材料放入锅中,用武火(大火700-900摄氏度)炸30分钟左右后,文火(160-250摄氏度左右)再炸,并不断搅动,使药物受热均匀,直炸至制膏所要求的程度为止(如变黄,炸焦黄,炸枯黑等),本实施例炸至焦黄即可。

第三步:把中药渣捞出来去掉,把炸好的小磨油滤净。

第四步:下需要比例量的黄丹(8g)。

第五步:膏药熬成后倒在大盆净水(20l)里浸泡去火毒。10-20分钟换一次水,换水3次。

第六步:把去完火毒的膏药收膏备用。

典型病例

1、崔某某,女,64岁,教师,曹县城关镇四完小,双膝关节肿胀、疼痛,走路活动受限,在某医院拍片检查为膝关节增生、退行性变,1997年9月14号采用实施例1方法步骤制得的药膏就诊,查膝关节疼痛肿大,治疗:针灸拔罐后贴膏药,3天后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每周1次,4周后有一定程度的恢复,9周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至今已86岁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出现。

2、张某某,男,61岁,曹县孙老家镇人,膝关节肿痛2年余,走路活动加重,在某医院拍片检查为膝关节退行性变、增生,2007年3月9号采用实施例2方法步骤制得的药膏就诊,治疗方法:贴膝关节膏药,2次后症状减轻,1个月后症状明显减轻,续治疗两个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3年后随访无任何不良反应出现。

3、李某某,女,66岁,曹县林业局家属院,膝关节疼痛、肿胀、变形,10年余,多方治疗效果不佳,2009年2月7号采用实施例3方法步骤制得的药膏。在某医院ct检查为膝关节退行性变、唇样变、积液。查膝关节疼痛、肿大、积液、走路变形,治疗方法:贴膝关节专用黑膏药,一贴贴一个星期,2贴后症状减轻,1个月后症状明显减轻,连续治疗近5个月疼痛症状完全消失。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出现。

此外,发明人选用30年临床治疗的6000例膝关节病例作为临床分析,6000例中女性4530例,男性1470例,一贴见效5196例,一贴有效率86.6%;2贴见效5910例,2贴有效率98.5%;4贴(一个疗程)内见效5997例,有效率99.95%;其中3例无效者中途做磁共振检查,2例查出骨结核,1例查出骨瘤。排除3例骨结核、骨瘤无效患者,膏药总有效率达100%。发明人可以免费提供成品让任何人做实验。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