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控制结构和pH胶囊操作手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56969发布日期:2019-12-31 15:33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多级控制结构和pH胶囊操作手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级控制结构和ph胶囊操作手柄。



背景技术:

在手术中或者其他场所,经常需要按顺序控制机构动作,比如用在医疗上的ph胶囊操作手柄,它与ph胶囊输送器连接可以将ph胶囊固定到人体的食道中。具体为先通过扳动主级运动控制模块使胶囊夹持到食道内的黏膜组织上,然后通过扳动第一次级运动控制模块使主级运动控制模块上的绳线与胶囊脱离,再扳动第二次级运动控制模块,使胶囊与输送器脱离,最后通过手柄将输送器从食道中取出。上述操作中,需要主运动控制模块先动,然后依次使第一次级运动控制模块和第二次级运动控制模块运动。

如公开号为cn104826220b(公开日2017.09.2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互锁装置的ph胶囊操作手柄。该ph胶囊操作手柄存在以下问题:1)该操作手柄能达到各运动控制模块的互锁功能,但无法达到单独互锁功能,具体为:主级运动控制模块动作后,第一次级和第二次级可随意动任何一级,或者主级运动控制模块动作后,可使第一次级和第二次级同时动作。上述方案由于主级运动控制模块与第一次级运动控制模块、第一次级运动控制模块与第二次级运动控制模块不具有单独的互锁功能,容易造成误操作,从而导致手术失败。2)在每级运动控制模块向运动至终止位置后,无法自锁,容易向前运动,即有反弹现象。3)所有的运动控制模块各自为一种,种类多,增加了加工过程中物流切换的等待时间,增加了加工成本。4)s型导向条不易加工,易变形,一旦变形将无法使用,报废率高;且s型导向条的设置增加了生产该医疗器械时的组装难度,增加了组装工艺流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级控制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多级运动控制模块,相邻两个运动模块不能单独互锁,易误操作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多级控制结构,包括n个动作拉扣,n个动作拉扣从前至后依次为i级动作拉扣……n级动作拉扣,n为≥2的正整数;每个动作拉扣具有初始位置和终止位置,并可在其初始位置和终止位置之间运动;该控制结构还包括限位装置,限位装置上设有若干分别对ii级至n级动作拉扣的初始位置进行单独限位的第四限位部;限位装置上还设有第三限位部,前一级动作拉扣向后运动过程中与第三限位部相互作用而解开第四限位部对下一级动作拉扣的限位,从而解开相邻两级动作拉扣的单独互锁。

上述技术方案中,限位装置中的第四限位部对ii级至n级动作拉扣的初始位置进行限位,同时通过设置第三限位部,使动作拉扣向后动作时,第三限位部能够与动作拉扣作用,从而使第四限位部向远离动作拉扣的方向运动,解开第四限位部对下一级动作拉扣的限位,从而解开相邻两级动作拉扣的单独互锁。该多级控制结构能够按照i级至n级的顺序依次动作;避免相邻两级动作拉扣不能单独互锁,易误操作的问题。

进一步,该限位装置上还设有若干对n个动作拉扣的初始位置进行再限位的第一限位部;扳动动作拉扣时,动作拉扣能够在第一限位部上滑动。

通过设置第一限位部可以防止误操作使动作拉扣动作,第一限位部起自锁的作用,提高该多级控制结构的可靠性。

进一步,该限位装置上还设有若干对n个动作拉扣的终止位置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部。

设置第二限位部,在动作拉扣运动至终止位置后,可避免动作拉扣向前运动,防止动作拉扣反弹,以此进一步提高该多级控制结构的可靠性。

进一步,限位装置包括若干个弹片,弹片包括弹片本体和固定段,第一至第四限位部设在弹片本体上或者设于两个相邻的弹片之间。弹片的固定段与使用该多级控制结构的装置固定连接,利用弹片的弹性变形实现动作拉扣的自锁、防止反弹及相邻两级动作拉扣单独互锁的功能。

进一步,弹片由若干个子弹片组成,每个子弹片上均设有固定段,且第三限位部和第四限位部设在同一个子弹片上。弹片也可由一个或多个子弹片组成;第三限位部和第四限位部设在同一个子弹片上,使第三限位部与第四限位部联动。

进一步,每两个动作拉扣为一组,分别为位于前端的第一动作拉扣和位于后端的第二动作拉扣,由此使得第一动作拉扣和第二动作拉扣交替设置;当n为奇数时,最后一个动作拉扣单独为一组;

每组动作拉扣的运动区域设置有至少一个弹片,为第一弹片;前一组的第二动作拉扣与后一组的第一动作拉扣的运动区域也设置有至少一个弹片,为第二弹片;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上均设有第三限位部和第四限位部;

第一弹片上的第四限位部对第二动作拉扣进行限位,第二弹片上的第四限位部对第一动作拉扣进行限位;

第一动作拉扣向后动作时,第一弹片上的第三限位部能够与该第一动作拉扣作用,使第四限位部向远离后一级动作拉扣的方向运动,从而解开该第一弹片上的第四限位部对后一级动作拉扣的限位;

第二动作拉扣向后动作时,第二弹片上的第三限位部能够与该第二动作拉扣作用,使第四限位部向远离后一级动作拉扣的方向运动,从而解开该第二弹片上的第四限位部对后一级动作拉扣的限位。

上述方案为实现相邻两个动作拉扣单独互锁的一种方式,第一动作拉扣和第二动作拉扣交替设置,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也交替设置。第一弹片上的第四限位部对第二动作拉扣进行限位,第二弹片上的第四限位部对第一动作拉扣进行限位,实现i级动作拉扣与ii级动作拉扣、ii级动作拉扣与iii级动作拉扣……n-1级动作拉扣与n级动作拉扣的单独互锁。同时通过在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上设置第三限位部,使动作拉扣向后动作时,第一弹片或第二弹片上的第三限位部能够与动作拉扣作用,从而使第四限位部向远离下一级动作拉扣的方向运动,解开第四限位部对下一级动作拉扣的限位,从而解开相邻两级动作拉扣的单独互锁。

进一步,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上均设有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部位于第三限位部的前端,第一动作拉扣上均设有与第一弹片上的第一限位部配合的第一卡合部,第二动作拉扣上也设有与第二弹片上的第一限位部配合的第一卡合部。

第一弹片上的第一限位部通过第一卡合部对第一动作拉扣的初始位置进行限位,实现自锁;第二弹片上的第一限位部也通过第一卡合部对第二动作拉扣的初始位置进行限位,实现自锁。

进一步,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上均设有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位于第一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之间;动作拉扣运动至终止位置时,第一弹片上的第二限位部能够对第一动作拉扣的终止位置进行限位,第二弹片上的第二限位部能够对第二动作拉扣的终止位置进行限位。

在第一弹片、第二弹片上设第二限位部,从而防止第一动作拉扣或第二动作拉扣向前运动而反弹。

进一步,第一至第四限位部均为突起。四个限位部的一种实现方式。

进一步,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为突起,第四限位部为突片。四个限位部的另一种实现方式。

进一步,第一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为突起,第四限位部为突片;第二限位部包括与弹片本体铰接的突片,该突片的后表面与弹片本体之间固接有压簧。四个限位部的另一种实现方式,设置压簧能使动作拉扣平滑且顺利的运动至第二限位部的后端而被限位。

进一步,第一动作拉扣上的第一卡合部为设在第一动作拉扣上的凹槽;第二动作拉扣上的第一卡合部为设在第二动作拉扣后端的斜面。凹槽和斜面与第一限位部作用,实现动作拉扣的自锁。第一卡合部为凹槽时,不仅可防止无外力作用下动作拉扣向后运动,还可防止无外力作用下动作拉扣向前运动。

进一步,第二限位部和第一限位部合为一体作为同一个突起,该突起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对动作拉扣的初始位置和终止位置进行限位,第一卡合部均为设在动作拉扣后端的斜面或者棱边。

四个限位部的另一种实现方式,第二限位部和第一限位部合为一体作为同一个突起,使弹片的结构更简单,即通过设置一个突起便可实现动作拉扣的自锁和防止反弹的功能。

进一步,在相邻两个动作拉扣的运动区域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弹片,为第四弹片;第三限位部和第四限位部位于第四弹片上;第四弹片上的第四限位部对ii级至n级动作拉扣的初始位置进行限位;当其中一个动作拉扣向后动作时,第四弹片上的第三限位部能够与该动作拉扣作用,使第四限位部向远离该动作拉扣的方向运动,从而解开该第四弹片上的第四限位部对后一级动作拉扣的限位。

上述方案为实现相邻两个动作拉扣单独互锁的另一种方式,此种结构可简化动作拉扣和弹片的结构,利于批量生产。

进一步,在n个动作拉扣的运动区域也设置有至少一个弹片,为第三弹片;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位于第三弹片上或者设于相邻两个子弹片首尾之间,n个动作拉扣上均设有与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配合的一个第二卡合部。

通过第二卡合部与第一限位部作用实现动作拉扣初始位置时的自锁,通过第二卡合部与第二限位部作用防止动作拉扣终止位置时的反弹。

进一步,第一至第四限位部均为设在第三弹片上且向动作拉扣方向凸出的突起;第二卡合部为与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配合的卡合槽;初始位置时,该卡合槽与第一限位部卡合,终止位置时,该卡合槽与第二限位部卡合。通过突起和卡合槽的配合实现动作拉扣的自锁和防止动作拉扣反弹的功能,结构简单。

进一步,第三弹片由n或者2n个子弹片组成;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设在子弹片上且为向动作拉扣方向凸出的突片;第二卡合部为与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配合的卡合槽;初始位置时,该卡合槽与第一限位部卡合,终止位置时,该卡合槽与第二限位部卡合。

第三弹片的不同结构形式,通过突片和卡合槽的配合实现动作拉扣的自锁和防止动作拉扣反弹。

进一步,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均为设在第三弹片上的向远离动作拉扣方向凹陷的凹槽;第二卡合部为与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配合的突起;初始位置时,该突起与第一限位部卡合,终止位置时,该突起与第二限位部卡合。

第三弹片上的凹槽与动作拉扣上的突起作用,实现动作拉扣的自锁和防止动作拉扣终止位置时的反弹。

进一步,第三弹片由n+1或者2n+1个子弹片组成;第一限位部和/或第二限位部,为设在子弹片上的向远离动作拉扣方向凹陷的凹槽或者为设于相邻两个子弹片首尾之间的缺口;第二卡合部为与该凹槽和/或该缺口配合的突起;初始位置时,该突起与第一限位部卡合,终止位置时,该突起与第二限位部卡合。

上述方案为第三弹片以及其上的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的一种结构,通过凹槽或缺口与动作拉扣上的突起作用,实现动作拉扣的自锁和防止动作拉扣反弹。

进一步,在所述n个动作拉扣的运动区域也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弹片,为第三弹片;第一至第四限位部均为设在第三弹片上且向动作拉扣方向凸出的突起;初始位置时,动作拉扣位于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由两个突起限位;终止位置时,动作拉扣位于后一相邻的第二限位部和第一限位部之间,由后两个突起限位。

动作拉扣位于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进行限位,实现动作拉扣初始位置时的自锁和防止动作拉扣终止位置时的反弹。此方案中动作拉扣上不设置卡合槽,可简化动作拉扣的结构。

进一步,在所述n个动作拉扣的运动区域也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弹片,为第三弹片;该第三弹片由n个子弹片组成;每个子弹片上均设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合为一体且为向动作拉扣方向凸出的同一个突起,该突起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对动作拉扣的初始位置和终止位置进行限位。

第三弹片的另一种结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为同一个突起,使弹片的结构更简单。

进一步,所述第四限位部为设在第二弹片或第四弹片上的突起,初始位置时该突起与动作拉扣的后端相抵;或者动作拉扣上设有与该突起配合的凹槽,初始位置时该突起与该凹槽卡合。

初始位置时,第四限位部与动作拉扣的后端相抵或者第四限位部与凹槽卡合,采用上述两种方式均可对ii至n级动作拉扣的初始位置进限位。

进一步,所述第三限位部设在第二弹片或第四弹片上且为靠近动作拉扣的向前倾斜的突片,动作拉扣上设有凸出的第三卡合部;前一个动作拉扣向后动作时,第三卡合部能够与第三限位部作用,使第四限位部向远离该动作拉扣的方向运动,从而解开第四限位部对后一级动作拉扣的限位。动作拉扣与第三限位部作用以解开第四限位部对后一级动作拉扣的限位的另一种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h胶囊操作手柄,包括外壳,该外壳内设有多级控制结构,n个动作拉扣能够沿外壳的长度方向滑动。

该多级控制结构可防止在还未扳动i级动作拉扣时,就先扳动ii级或者其他任一级动作拉扣;而且相邻两级动作拉扣之间单独互锁,实现按i级、ii级……n级的顺序扳动动作拉扣,从而避免了胶囊报废,避免手术的失败。

进一步,外壳上设有滑槽,n个动作拉扣的顶部均穿过滑槽且位于外壳外,n个动作拉扣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设置滑槽便于滑动各级动作拉扣。

进一步,滑槽由n个子滑槽组成,两个相邻的子滑槽之间设有限位块。设置子滑槽和限位块,可进一步对动作拉扣的初始位置和终止位置进行限位,提高该ph胶囊操作手柄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多级控制结构的有益效果:1)设置第三限位部和第四限位部,使该多级控制结构能够按照i级至n级的顺序依次动作;避免相邻两级动作拉扣不能单独互锁,易误操作的问题。2)设置第一限位部可以防止误操作使动作拉扣动作,第一限位部起自锁的作用,提高该多级控制结构的可靠性。3)设置第二限位部,在动作拉扣运动至终止位置后,可避免因误操作而使动作拉扣向前运动,防止动作拉扣反弹,以此进一步提高该多级控制结构的可靠性。4)该多级控制结构通过设置动作拉扣和弹片实现相邻两级动作拉扣的互锁,动作拉扣的自锁和防反弹的功能;每种方案中动作拉扣和弹片的结构简单,动作拉扣和弹片种类少,加工成本低。5)弹片结构简单,易加工成型,报废率几乎为零。

本实用新型的ph胶囊操作手柄的有益效果:由于该手柄中设有多级控制结构,因此该操作手柄具有多级控制结构具有的效果。而且动作拉扣、弹片与外壳的组装工艺,相比s型导向条更简单,简化了该操作手柄的组装工艺流程。

附图说明

图1a为实施例一的多级控制结构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1b为实施例一的多级控制结构的仰剖视示意图

图1c为图1b中的i级动作拉扣运动至终止位置时的状态图。

图1d为实施例一的弹片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e为实施例一的弹片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1f为实施例一的弹片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1g为实施例一的弹片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1h为实施例一的第一动作拉扣的主视示意图。

图1i为实施例一的第一动作拉扣的仰视示意图。

图1j为实施例一的第二动作拉扣的主视示意图。

图1k为实施例一的第二动作拉扣的仰视示意图。

图2a为实施例二的多级控制结构的仰视剖视示意图。

图2b为图2a中的i级动作拉扣运动至终止位置时的状态图。

图3为实施例三的多级控制结构的仰视剖视示意图。

图4a为实施例四的多级控制结构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4b为实施例四的多级控制结构的仰视剖视示意图。

图5a为实施例五的多级控制结构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5b为实施例五的多级控制结构的仰视剖视示意图。

图5c为图5a中的i级动作拉扣运动至终止位置时的状态图。

图6a为实施例六的多级控制结构的仰视剖视示意图。

图6b为图6a中的i级动作拉扣运动至终止位置时的状态图。

图7为实施例七的多级控制结构的仰视剖视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八的多级控制结构的仰视剖视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九的多级控制结构的仰视剖视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十的多级控制结构的仰视剖视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十一的多级控制结构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12a为实施例十二的多级控制结构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12b为图12a中的i级动作拉扣运动至终止位置时的状态图。

图13a为ph胶囊操作手柄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3b为图13a中的a-a剖视图。

图13c为ph胶囊操作手柄扳动i级动作拉扣的状态图。

图13d为图13c中的b-b剖视图。

图13e为ph胶囊操作手柄扳动ii级动作拉扣的状态图。

图13f为图13e中的c-c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外壳100、子滑槽101、限位块102、手柄头部200、抽气孔201、密封套202、释放器安装孔203、绳线204、第一弹片2、固定段21、弹片本体23、第一限位部24、第二限位部25、第三限位部26、第四限位部27、第一动作拉扣3、第一动作拉扣的前表面31、第一动作拉扣的侧面32、第一卡合部34、第二卡合部35、第三卡合部36、第四卡合部37、第二动作拉扣4、第二动作拉扣的前表面41、第二动作拉扣的底面42、第二动作拉扣的后表面44、第二弹片5、第三弹片6、第四弹片7。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基本如图1a~1c所示:多级控制结构,包括n个动作拉扣和限位装置,本实施以五个动作拉扣为例进行说明,五个动作拉扣从前至后(即图1a中的从右至左)依次为i级动作拉扣……v级动作拉扣。其中i级、iii级和v级动作拉扣的结构相同,为第一动作拉扣3;ii级和iv级动作拉扣的结构相同,为第二动作拉扣4。

第一动作拉扣3和第二动作拉扣4的横截面均为长方形,动作拉扣的截面不限于长方形,也可以是近椭圆形、近圆形、三角形、梯形、五边形或者六边形等。如图1h~1k所示,第一动作拉扣3和第二动作拉扣4上均设有第一卡合部34,本实施例中第一动作拉扣3上的第一卡合部34为凹槽;第二动作拉扣4上的第一卡合部34为设置在动作拉扣底面42和后表面44之间的斜面,当然第二动作拉扣4上的第一卡合部34也可为设在动作拉扣底面42上的凹槽。

限位装置包括若干个弹片,i级动作拉扣与ii级动作拉扣、iii级动作拉扣与iv级动作拉扣、v级动作拉扣的两侧均设有弹片,为第一弹片2;ii级动作拉扣与iii级动作拉扣、iv级动作拉扣与v级动作拉扣的下方也均设有弹片,为第二弹片5;本实施例中第二弹片5的结构与第一弹片2的结构相同。

图1d~1g列举出了四种弹片的结构,弹片包括板状结构的弹片本体23和固定段21,弹片本体23上从前至后依次设有第一限位部24、第二限位部25、第三限位部26和第四限位部27;本实施例中四个限位部均为设在弹片本体23上的突出物,相应的为第一至第四突出物。第一限位部24的前端与弹片本体23形成钝角或者第一限位部24的前端为与弹片本体23平滑过渡的圆弧段,由此便于第一卡合部34与第一限位部24平滑分离。

弹片的第一种结构,如图1d示,四个突出物均为突起且与弹片本体23一体成型,固定段21与弹片本体23的连接处为倾斜段;第四突出物的前表面为垂直于弹片本体23的平面,由此使得相邻两级动作拉扣的互锁效果更好;第二突出物的后表面也为垂直于弹片本体23的平面,由此使得动作拉扣在终止位置时的防反弹效果更好。弹片的第二种结构与第一种结构的区别为,如图1e示,第四突出物为与弹片本体23垂直设置的突片,固定段21与弹片本体23的连接处为垂直于弹片本体23的直线段。弹片的第三种结构与前两种结构的区别为,如图1f示,四个突出物与弹片本体23分体固接在一起。弹片的第四种结构,如图1g示,第二突出物包括与弹片本体23铰接的突片,突片的后表面与弹片本体23之间固接有压簧。

第一限位部24能够与第一动作拉扣3或第二动作拉扣4上的第一卡合部34配合,对动作拉扣的初始位置进行限位。动作拉扣向后运动至终止位置时,第二限位部25能够对动作拉扣进行限位,防止动作拉扣向前运动而反弹。第四限位部27能够对ii级至v级动作拉扣的初始位置进行限位,实现相邻两级动作拉扣的单独互锁。结合图1c可知,动作拉扣向后动作时,第三限位部26能够与动作拉扣相抵,使第四限位部27向远离该动作拉扣的方向运动,从而解开第四限位部27对后一级动作拉扣的限位。

图1d~1g为本实施例中弹片优选的四种结构,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v级动作拉扣两侧的第一弹片2的作用仅是自锁,实际中,最后一级动作拉扣的弹片的结构可做适应性改进,无需设置第二限位部25、第三限位部26和第四限位部27,以减小外壳100后部的空间。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a和2b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部25和第一限位部24合为一体为同一个突起,第一动作拉扣3上的第一卡合部34为设在侧面与后表面之间的斜面。此种结构,初始位置时第一限位部24的前端对各级动作拉扣进行限位,以此达到在无外力的情况下各级动作拉扣不会向后动作,实现自锁;终止位置时第一限位部24的后端对该动作拉扣进行限位,防止该动作拉扣向前运动而反弹。本实施例省去了一个突起,结构更简单。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弹片由若干个子弹片组成,每个子弹片上均设有固定段21,第三限位部26和第四限位部27设在同一个子弹片上。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a和4b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动作拉扣3上的第一卡合部34为动作拉扣的侧面32与后表面形成的棱边;第二动作拉扣4上的第一卡合部34为动作拉扣的底面42与后表面44形成的棱边。由此可以将第一动作拉扣3和第二动作拉扣4的结构设计为相同,简化动作拉扣的种类。当然本实施例中的弹片也可由若干个子弹片组成。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与上述四个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限位装置中弹片的结构不同,如图5a~5c所示,在五个动作拉扣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弹片,为第三弹片6;第一限位部24和第二限位部25位于第三弹片6上且均为突起,第一限位部24和第二限位部25交错设置;五个动作拉扣上均设有与第一限位部24和第二限位部25配合的第二卡合部35,本实施例中第二卡合部35为卡合槽。初始位置时,第二卡合部35与第一限位部24卡合,终止位置时,第二卡合部35与第二限位部35卡合。在相邻两个动作拉扣的下方分别设置有一个弹片,为第四弹片7;第三限位部26和第四限位部27位于第四弹片7上且均为突起。当然本实施例中弹片也可由若干个子弹片组成。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五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三弹片6和动作拉扣的结构不同,如图6a和6b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24和第二限位部25也均为突起,但动作拉扣上未设置第二卡合部35。初始位置时,每个动作拉扣均位于两个突起之间,由两个突起限位;终止位置时,动作拉扣均位于后一相邻的两个突起之间,由后两个突起限位。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与实施六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三弹片6的结构不同,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三弹片6由五个子弹片组成;第一限位部24和第二限位部25合为一体为同一个突起。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五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三弹片6与动作拉扣的配合形式不同,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三弹片6由十个子弹片组成,第一限位部24和第二限位部25均为靠近动作拉扣的向后倾斜的突片,每个子弹片上设一个突片。每个动作拉扣上也设有第二卡合部35,第二卡合部35为与该突片配合的卡合槽。当然也第三弹片6可由五个子弹片组成,则每个子弹片上设两个突片。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五相同,初始位置时,第二卡合部35与第一限位部24卡合,终止位置时,第二卡合部35与第二限位部35卡合。

实施例九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五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三弹片6与动作拉扣的配合形式不同,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24和第二限位部25为设在第三弹片6上的凹槽。每个动作拉扣上也设有第二卡合部35,第二卡合部35为与第三弹片6上的凹槽配合的突起。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五相同,初始位置时,第二卡合部与第一限位部卡合,终止位置时,第二卡合部与第二限位部卡合。当然本实施例中第三弹片6也可由若干个子弹片组成。

实施例十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九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三弹片6的结构不同,如图10所示,第三弹片6由六个子弹片组成;第一限位部24仍为设在第三弹片6上的凹槽,第二限位部25为相邻两个子弹片首尾之间的缺口。作为此结构的一种变形,第三弹片仍由六个子弹片组成,第一限位部24为相邻两个子弹片首尾之间的缺口,第二限位部25为设在第三弹片6上的凹槽。另一种变形,第三弹片由十一个子弹片组成,则第一限位部24和第二限位部25均为相邻两个子弹片首尾之间的缺口。

实施例十一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五至实施例十的不同之处在于第四限位部27与动作拉扣的配合形式不同,如图11所示,第四限位部27仍为设在弹片本体上的突起,动作拉扣上设有第四卡合部37,第四卡合部37为与该突起配合的凹槽,第三限位部26与第四卡合部37的位置在动作拉扣的宽度方向错开(即垂直于图11所在纸面的方向),使得前一级动作拉扣向后运动过程中,第三限位部26不会与第四卡合部37卡合。前一级动作拉扣向后运动过程中与第三限位部26相抵,能够使第四限位部27离开第四卡合部37,从而解开相邻两级动作拉扣的单独互锁。本实施例中第四限位部27与动作拉扣的配合形式适用于上述所有实施例中。

实施例十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五至实施例十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三限位部26与动作拉扣的配合形式不同,如合图12a和12b所示,本实施例中第四弹片7上的固定段21位于弹片本体23的中间位置,第三限位部26为靠近动作拉扣的向前倾斜的突片,动作拉扣上设有凸出的第三卡合部36,第三卡合部36与第四限位部27的位置在动作拉扣的宽度方向错开(即垂直于图12a所在纸面的方向),避免干涉。前一级动作拉扣向后运动过程中,第三卡合部36与第三限位部26作用,使第三限位部26绕固定段21转动,从而使第四限位部27离开动作拉扣,解开相邻两级动作拉扣的单独互锁。本实施例中第三限位部26与动作拉扣的配合形式适用于上述所有实施例中。

实施例十三

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弹片的设置位置不同。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中,第二弹片5也可设置在动作拉扣的两侧,位置与第一弹片2错开即可,数量可为两个及以上;同理,第一弹片2也可设置在动作拉扣的下方,位置与第二弹片5错开即可。同样地,实施例五至实施例十二中,第四弹片7也可设置在动作拉扣的两侧,当然第三弹片6也可设置在动作拉扣的下方。

实际中上述十三个实施例中的第一限位部24、第二限位部25、第三限位部26、第四限位部27、第一卡合部34、第二卡合部35、第三卡合部36和第四卡合部37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需要任意组合,以能实现功能为准。

实施例十四

需要使用上述十三个实施例中任何一种多级控制结构时,将该多级控制结构装配在需要多级控制的装置中。本实施例优选以实施例一中的多级控制结构使用在ph胶囊操作手柄中为例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基本如图13a和13b所示:一种ph胶囊操作手柄,包括外壳100、手柄头部200和多级控制结构。外壳100由左壳体和右壳体对接而成,沿外壳100的长度方向设有空腔,多级控制结构设在该空腔中。手柄头部200卡接在外壳100的前端,手柄头部200也为空腔结构,手柄头部200与外壳100之间设有硅橡胶的密封套202。手柄头部200的侧壁上设有与手柄头部200的空腔连通的抽气孔201,手柄头部200的前端设有释放器安装孔203。每个动作拉扣均配备有一根绳线204,为便于观察,图13中仅示出i级和ii级动作拉扣连接有绳线204,本实施例中绳线204优选医用钢丝。该绳线的一端与对应的动作拉扣连接,绳线的另一端从手柄头部200前端的释放器安装孔203引出。

外壳100的顶部开设有滑槽,滑槽由五个子滑槽101组成,相邻两个子滑槽101之间设有限位块102,五个动作拉扣的顶部均穿过子滑槽101且位于外壳100外;子滑槽101的侧壁上设有滑道,动作拉扣上设有与滑道配合的滑柱,五个动作拉扣通过滑柱卡在子滑槽101的滑道上且可在子滑槽101内前、后滑动。第一弹片2和第二弹片5上的固定段21均嵌入外壳100内并与外壳100固接,第一弹片2和第二弹片5远离固定段21的一端为自由端。

初始状态时,如图13a和13b所示,五个动作拉扣均位于子滑槽101的前端,i级动作拉扣上的第一卡合部34与第一弹片2上的第一限位部24做扣合配合,以此达到在无外力的情况下该i级动作拉扣不会动作,实现自锁。同时该第一弹片2上的第四限位部27与ii级动作拉扣的后表面44相抵,由此使得i级动作拉扣不动作时,ii级动作拉扣无法动作,形成i级和ii动作拉扣的单独互锁。ii级动作拉扣上的第一卡合部34与第二弹片5上的第一限位部24相抵,以此达到在无外力的情况下该ii级动作拉扣不会动作,实现自锁。同时该第二弹片5上的第四限位部27与iii级动作拉扣的后表面相抵,由此使得ii级动作拉扣不动作时,iii级动作拉扣无法动作,形成ii级和iii动作拉扣的单独互锁。依此类推,iii级和iv级动作拉扣与第一弹片2连接关系、iv级和v级动作拉扣与第二弹片5连接关系与上述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将胶囊安装在释放器上(图中未标出),然后将释放器与释放器安装孔203连接,i级动作拉扣的绳线204上设有钛合金夹子(图中未标出),该钛合金夹子位于胶囊中。ii级动作拉扣和iii级动作拉扣上的绳线204与释放器连接。

通过该操作手柄将释放器送入人体食道,结合图13c和图13d可知,随后向后扳动i级动作拉扣的顶部使其在子滑槽101内滑动,直至与限位块102相抵。i级动作拉扣运动过程中,i级动作拉扣上的第一卡合部34与第一弹片2上的第一限位部24分离,i级动作拉扣的两个侧面32顶住两个第一弹片2上的第三限位部26,使两个第一弹片2变形而向两边张开。两个第一弹片2张开后,第一弹片2上的第四限位部27脱离ii级动作拉扣的后表面44,使ii级动作拉扣不再受第一弹片2的限制,解开i级和ii级动作拉扣的互锁。此时完成i级动作拉扣的全部动作,动作完成后,i级动作拉扣的前表面31被第一弹片2上的第二限位部25限制住,使i级动作拉扣不会向前运动而反弹。

在i级动作拉扣向后运动的同时带动连接在i级动作拉扣上的绳线向后移动,并通过该绳线向后移动使连接在绳线上的钛合金夹子夹持在食道内黏膜组织上,从而将胶囊固定在人体食道上。

由于i级动作拉扣动作后,仅解开了i级与ii级动作拉扣的互锁,ii级与iii级、iii级与iv级、iv级与v级动作拉扣的互锁未解开,因此i级动作拉扣动作后,仅能动作ii级拉扣。向后扳动ii级动作拉扣的顶部使其在子滑槽101内滑动,直至与限位块102相抵。ii级动作拉扣运动过程中,结合图13e和图13f可知,在外力的作用下,ii级动作拉扣上的第一卡合部34脱离第二弹片5上的第一限位部24的限制,ii级动作拉扣的底面42顶住该第二弹片5上的第三限位部26,使第二弹片5变形而向下让位。让位后,该第二弹片5上的第四限位部27脱离iii级动作拉扣的后表面,使iii级动作拉扣不再受该第二弹片5的限制,解开ii级和iii级动作拉扣的互锁。此时完成ii级动作拉扣的全部动作,动作完成后,ii级动作拉扣的前表面41被该第二弹片5的第二限位部25限制住,使ii级动作拉扣不会向前运动而反弹。

在ii级动作拉扣向后运动的同时带动连接在ii级动作拉扣上的绳线向后移动,从而使i级动作拉扣的绳线与钛合金夹子脱离,此时,再向后扳动iii级动作拉扣,通过拉动iii级动作拉扣上的绳线将胶囊从释放器上脱离,最后通过该操作手柄将释放器从人体食道中拔出来,完成整个操作。iii级动作拉扣的动作过程与上述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目前iv级和v级动作拉扣为冗余位,为适应不同胶囊的结构而设计。比如需要依次向后扳动i级至iii级动作拉扣才能将胶囊固定在人体食道上时,对应的iv级动作拉扣和v级动作拉扣上的绳线204与释放器连接。

实施例十五

当ph胶囊操作手柄使用实施例五、六、八至十二的多级控制结构时,由于第一限位部24和第二限位部25能够对动作拉扣处于初始位置和终止位置时的前、后方向均进行限位,因此外壳100上可不设置限位块102。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实用新型所省略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