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神经科的组合式助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98206发布日期:2019-11-25 22:05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神经科的组合式助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神经科的组合式助行装置。



背景技术:

助行装置适用于下肢功能障碍较严重而不能用手杖、拐杖者,其功能主要是支撑体重,保持身体稳定,辅助站立和行走,主要用于下肢肌力差的患者或老年人,也用于上肢肌力差、单侧或整个提起步行器有困难者,对于偏瘫、截瘫、截肢后或其他下肢肌力减弱不能支承体重的患者而言,都需要使用助行装置,助行装置可以帮助使用者保持平衡,如非中枢性失调的下肢无力、下肢痉挛前伸不佳、重心移动不能平衡等障碍,同时也可以让使用者增强肌力,使用使助行装置由于要支撑身体,因此,对上肢伸肌起到增强肌力的作用。

但是,多数助行装置由于不具备为患者提供临时休息的功能,导致患者使用效果不佳,且多数助形装置高度不可调节,导致其适用范围有限。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用于神经科的组合式助行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神经科的组合式助行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神经科的组合式助行装置,包括横截面为圆形的支架,所述支架的左下段设置有第一限位杆,且支架的右下端设置有第二限位杆,所述支架上侧中间贯穿有扶手管,且支架的内部中间设置有第一加强杆,所述支架的右后侧焊接有第二加强杆,所述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的右侧中间均设置有螺栓,且第一限位杆的下端焊接有支撑块,所述第二限位杆的下端焊接有支撑轮,所述第一加强杆的内部上侧设置有第一移动槽,且第一加强杆的内部下侧设置有第二移动槽,所述第一加强杆的后方设置有弹性布,所述第二加强杆的上方设置有第三加强杆,所述弹性布的内部左侧包裹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前端设置有连接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架为“n”字形状,且支架的左侧下端和右侧下端分别处于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的内部,所述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与螺栓的连接处均设置有螺纹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加强杆的左端和右端与支架的左侧和右侧均通过焊接连接,且第一加强杆的下端至支架下端的竖直距离与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内部的高度相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加强杆处于支架的内部右侧,且第二加强杆与移动杆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二加强杆和移动杆与弹性布的接触处通过ab胶粘合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移动槽的长度大于第二移动槽的长度,所述连接块处于第一移动槽的内部,且支撑轮的直径与第一移动槽和第二移动槽的高度相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块的直径大于第一限位杆的直径,且支撑块的下端设置有防滑纹。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性布为一种聚酰胺材质的构件,且弹性布设置有两层,所述扶手管为一种橡胶材质的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架的左侧下端和右侧下端分别在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的内部上下移动来确定合适患者的高度,然后旋转螺栓将支架固定,即调节了该助行装置的高度,通过第一加强杆、第二加强杆和第三加强杆对支架强度进行了加强,增加了该助行装置的稳固性,通过连接块在第一移动槽内移动时带动移动杆向右移动,移动杆将弹性布收起,增加该助行装置的使用空间,通过将连接块从第一移动槽内部右侧移动至第二移动槽左侧时带动移动杆向左移动,使移动杆将弹性布展开,供患者坐上休息,增加了该助行装置的适用范围,且通过第二移动槽的右端阻挡移动杆向右移动,防止弹性布在承受患者的重力时收起,增加该助行装置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提高了该助行装置的实用性能,让其更加适用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用于神经科的组合式助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用于神经科的组合式助行装置中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用于神经科的组合式助行装置中第一加强杆和移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用于神经科的组合式助行装置中a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第一限位杆;3、第二限位杆;4、支撑块;5、支撑轮;6、螺栓;7、第一加强杆;8、扶手管;9、第二加强杆;10、第三加强杆;11、弹性布;12、移动杆;13、第一移动槽;14、第二移动槽;15、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神经科的组合式助行装置,包括横截面为圆形的支架1,支架1的左下段设置有第一限位杆2,且支架1的右下端设置有第二限位杆3,支架1上侧中间贯穿有扶手管8,且支架1的内部中间设置有第一加强杆7,支架1的右后侧焊接有第二加强杆9,第一限位杆2和第二限位杆3的右侧中间均设置有螺栓6,且第一限位杆2的下端焊接有支撑块4,第二限位杆3的下端焊接有支撑轮5,第一加强杆7的内部上侧设置有第一移动槽13,且第一加强杆7的内部下侧设置有第二移动槽14,第一加强杆7的后方设置有弹性布11,第二加强杆9的上方设置有第三加强杆10,弹性布11的内部左侧包裹有移动杆12,移动杆12的前端设置有连接块15。

为了让支架1的左侧下端和右侧下端分别在第一限位杆2和第二限位杆3的内部上下移动,通过螺栓6将支架1的左侧下端和右侧下端固定,增加该助行装置的高度调节功能,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支架1为“n”字形状,且支架1的左侧下端和右侧下端分别处于第一限位杆2和第二限位杆3的内部,第一限位杆2和第二限位杆3与螺栓6的连接处均设置有螺纹孔。

为了通过第一加强杆7增加该助行装置的稳固性,且为了在调节该助行装置的时候防止第一加强杆7与第一限位杆2和第二限位杆3发生碰撞,增加该助行装置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加强杆7的左端和右端与支架1的左侧和右侧均通过焊接连接,且第一加强杆7的下端至支架1下端的竖直距离与第一限位杆2和第二限位杆3内部的高度相等。

为了让弹性布11固定在第二加强杆9和移动杆12之间,方便病患者在劳累时坐下休息,增加该助行装置的适用范围,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二加强杆9处于支架1的内部右侧,且第二加强杆9与移动杆12处于同一水平面,第二加强杆9和移动杆12与弹性布11的接触处通过ab胶粘合固定。

为了通过连接块15在第一移动槽13内移动时带动移动杆12移动,移动杆12将弹性布11收起,增加该助行装置的使用空间,且在连接块15在第二移动槽14内时使第二移动槽14的右端阻挡移动杆12向右移动,即可展开弹性布11,方便病患者休息,增加该助行装置的便捷性,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移动槽13的长度大于第二移动槽14的长度,连接块15处于第一移动槽13的内部,且支撑轮5的直径与第一移动槽13和第二移动槽14的高度相等。

为了增加支撑块4与地面的摩擦,让该助行装置在不平整路面时更加稳定,增加其安全性,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支撑块4的直径大于第一限位杆2的直径,且支撑块4的下端设置有防滑纹。

为了通过聚酰胺材质材质的弹性布11提高患者休息时的舒适度,也减轻了该助行装置的重量,且为了方便患者通过扶手管8操作该助行装置,增加该助行装置的便捷性,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弹性布11为一种聚酰胺材质的构件,且弹性布11设置有两层,扶手管8为一种橡胶材质的构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过程中,首先根据患者的身高通过支架1的左侧下端和右侧下端分别在第一限位杆2和第二限位杆3的内部上下移动来确定合适高度,然后旋转螺栓6,将支架1固定,即调节了该助行装置的高度,通过第一加强杆7、第二加强杆9和第三加强杆10对支架强度进行了加强,增加了该助行装置的稳固性,通过连接块15在第一移动槽13内移动时带动移动杆12向右移动,移动杆12将弹性布11收起,增加该助行装置的使用空间,通过将连接块15从第一移动槽13内部右侧移动至第二移动槽14左侧时带动移动杆12向左移动,使移动杆12将弹性布11展开,供患者坐上休息,增加了该助行装置的适用范围,且第二移动槽14的右端阻挡移动杆12向右移动,防止弹性布11在承受患者的重力时收起,增加该助行装置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