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弱化人体吸收功能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32257发布日期:2019-12-06 17:18阅读:5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弱化人体吸收功能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弱化人体吸收功能的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全球范围内肥胖人群都在日益增多,最新统计显示,我国超重人数约有两亿,达到肥胖程度的超过9000万,与之密切相关的糖尿病患者人数约为1.1亿,双双居世界首位。

世界卫生组织将肥胖确定为十大慢性疾病之一,它也是世界范围内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五大因素,至少280万的成年人由于肥胖相关疾病死亡。据统计,44%的糖尿病,23%的缺血性心脏病,以及7%~41%的特定癌症是由肥胖引起的。儿童期肥胖会使成年期肥胖、早逝和残疾出现的概率更大。同时肥胖者还会经历呼吸困难、骨折风险升高、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征兆、胰岛素抵抗、ii型糖尿病、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及退行性疾病,如痴呆、呼吸道疾病、多种癌症、心理影响。

人体肥胖是由脂肪体积的大小和脂肪数量来决定的,热量摄入过多,尤其是高脂肪饮食是造成肥胖病的主要原因。脂肪进人血液后,一部分通过氧化而供给身体活动所需要的热量,一部分作为细胞的组成部分,还有一部分转化为其他物质,多余的便进入“脂库”储存起来。如果吃得太多,机体所摄取的热最超过正常的消耗,食物中的脂肪进入脂肪库储存的数量就会增多,从而形成肥胖。

食物由胃进入小肠,开始小肠的消化,由于胰液、小肠液及胆汁的化学性消化作用以及小肠运动的机械性消化作用,食物的消化过程在小肠内基本完成,经过消化的营养物质也大部分在小肠被吸收,因此小肠是消化吸收的最重要部位。

小肠适于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特点:

(1)小肠长5~6米,食物在此处滞留的时间长,有利于消化和吸收

(2)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有利于食物的消化。

(3)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这就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4)小肠绒毛内有许多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肥胖的其中一个主因即为小肠具有良好的消化吸收功能,而小肠内表面的绒毛在这个消化吸收过程中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如果能有相关技术抑制小肠内表面绒毛的生理活性,则可以大大削弱人体的吸收功能,从而有利于抑制肥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弱化人体吸收功能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弱化人体吸收功能的装置,包括用于插入人体小肠内壁的外套管、内管以及医用加热元件、光学摄像头,所述的外套管可活动套设在内管外部,所述的内管的长度大于外套管的长度,所述的外套管的外部套设有用以充气、放气的第一气囊,所述的内管的前端外部套设有用以充气、放气的第二气囊,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分别与人体外部的第一气泵、第二气泵连接,医用加热元件、光学摄像头分别固定在第二气囊的头部外侧,所述的医用加热元件与人体外部的温度调节主机连接,所述的光学摄像头与人体外部的成像设备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温度调节主机采用温度调节器,所述的温度调节器采用电流加热的方式产生可控热量。

优选地,所述的温度调节主机采用温度调节器,所述的温度调节器采用光波辐照或电磁波辐照加热的方式产生可控热量。

优选地,所述的外套管为中空圆柱套管结构,所述的内管为中空圆柱套管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医用加热元件设有用以与外部设备连接的导线,医用加热元件通过导线与人体外部的温度调节主机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光学摄像头通过导线与人体外部的成像设备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外套管为软性绝缘材料套管,所述的内管为软性绝缘材料套管。

优选地,所述的医用加热元件采用金属医用加热器或合金医用加热器。

优选地,所述的成像设备为pc机显示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装置利用内管的第二气囊与外套管的第一气囊的充气、放气作用即可实现与肠壁的相对固定,通过外部的温度调节主机对医用加热元件进行加热,使医用加热元件利用电流加热方式、光波辐照或电磁波辐照加热的方式照射小肠内表面绒毛,使之丧失生理活性,进而有效地弱化人体吸收功能,减少肥胖的增长率;

(2)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对人体无危害,适用性较强;

(3)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医用加热元件选用医用金属或合金材料制作,且可在x射线下显影,有利于光学摄像头成像效果显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弱化人体吸收功能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7为实施例中经口腔将本实用新型装置送入人体后减小小肠内表面绒毛的过程示意图;

图中标号所示:

1、外套管,101、第一气囊,2、内管,201、第二气囊,3、医用加热元件,4、光学摄像头,5、第一气泵,6、第二气泵,7、成像设备,8、温度调节主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弱化人体吸收功能的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外套管1、内管2、医用加热元件3和光学摄像头4。外套管1、内管2皆为中空圆柱套管结构,外套管1可活动套设在内管2外,且内管2的长度长于外套管1的长度。外套管1的外部套设有一个可充气、放气的第一气囊101,内管2从外套管1内的延伸端的外部套设有一个可充气、放气的第二气囊201,第一气囊101、第二气囊201分别与第一气泵5和第二气泵6相连接。内管2的第二气囊201的头部外侧固定有带有导线的医用加热元件3和带有光纤的光学摄像头4。医用加热元件3经导线可与外部的温度调节主机8相连,并通过温度调节主机8采用电流加热的方式或者光波辐照或电磁波辐照加热的方式产生可控的热量。光学摄像头4通过导线与外部的成像设备7连接。

优选地,温度调节主机8采用温度调节器。外套管1和内管2均由软性绝缘材料制作。医用加热元件3选用医用金属或合金材料制作,如采用金属医用加热器或合金医用加热器,且可在x射线下显影。成像设备7选用pc机显示器。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使用过程为:

将第一气囊101、第二气囊201均抽气至负压后,将内管2的前端插入口腔或者肛门,逐渐使整个装置送入体内,并在光学摄像头4或x射线引导下到达小肠。当内管2的头端进入小肠后,将内管2上的第二气囊201充气至紧贴小肠内壁,使内管2的头部不易滑动,本实施例以经口腔进入人体为例,如图2所示。然后将外套管1沿内管2滑插至接近内管2的第二气囊201处,随后将外套管1外部的第一气囊101充气,如图3所示,此时两个气囊均已充气,内管2、外套管1与肠壁已相对固定。然后将温度调节主机8通电,使医用加热元件3工作,当医用加热元件3的温度达到一定值时,与医用加热元件3接触或被其辐照的小肠内表面的绒毛丧失生理活性。然后缓慢拉直内管2和外套管1,以缩短小肠管。接着内管2的第二气囊201放气,将内管2缓慢循腔向深部插入,如图4所示,直至无法继续前进。在内管2经过的区域,小肠内表面与医用加热元件3接触或者受其辐照的绒毛将丧失生理活性。当内管2所能到达的小肠区域的绒毛都完成加热后,断开外部的温度调节主机8的输出。再次将内管2的第二气囊201充气,使其与肠壁相对固定,如图5所示;并同时使外套管1的第一气囊101放气,如图6所示;再将外套管1沿内管2滑插至接近第二气囊201处,如图7所示。此时,医用加热元件3重新开始工作。如此重复上述操作:充气、加热、向后牵拉、放气、推进内管2、外套管1,可使小肠内表面大部分绒毛与医用加热元件3相接触或者受其辐照,使小肠绒毛丧失生理活性。

本实用新型装置通过利用内管的第二气囊与外套管的第一气囊的充气、放气作用即可实现与肠壁的相对固定,通过外部的温度调节主机对医用加热元件进行加热,使医用加热元件利用电流加热方式、光波辐照或电磁波辐照加热的方式照射小肠内表面绒毛,使小肠内表面绒毛丧失生理活性,进而有效地弱化人体吸收功能,可减少肥胖的增长率,结构简单、成本低,对人体无危害,适用性较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工作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