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滤烟功能的艾灸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32210发布日期:2020-03-31 17:11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备滤烟功能的艾灸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艾灸的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具备滤烟功能的艾灸床。



背景技术:

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公告号为cn208464629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化艾灸床,该智能化艾灸床,包括艾灸箱体、艾灸装置及床面板,艾灸装置设于艾灸箱体内,床面板设于艾灸箱体上方,智能化艾灸床还包括自动点火模块、自动检测模块、主控模块及显示模块,自动点火模块一端与自动检测模块连接,另一端与主控模块连接,自动点火模块用于艾灸装置的点火,自动检测模块另.端与主控模块连接,自动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自动点火模块是否正常工作并将检测结果反馈至主控模块,主控模块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将其输出至显示模块,显示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检测结果和/或发生异常的自动点火模块的具体位置。本实用新型智能化艾灸床极大的方便了维修人员对艾灸床的检修工作。然而本实用新型的艾灸装置再使用的过程中不能灵活地进行移动,且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备滤烟功能的艾灸床,不仅能够满足身材有较大差异的不同人群的艾灸需求,而且使用方便,效果更加显著,且可以在极大的程度上降低烟气的排放量,不仅更加绿色环保,还可以增加人们使用时的舒适度。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备滤烟功能的艾灸床,包括床架、设置在床架下端的艾灸箱体和设置在床架上方并与艾灸箱体相适应的床面板,艾灸箱体的内部通过平移旋转机构设置有艾灸机构,所述艾灸箱体的底部设置有除烟机构,所述艾灸箱体的下端还设置有升降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床面板上设置有若干个艾灸作用孔。

进一步的,所述平移旋转机构包括设置在艾灸箱体腰部内侧前端的第一承接板、设置在艾灸箱体腰部内侧左端的第一连接板、设置在艾灸箱体腰部内侧后端的第二承接板、设置在艾灸箱体腰部内侧左端的第二连接板、设置在第一承接板内侧的第一滑槽、第二承接板内侧的第二滑槽、设置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的齿条、设置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且位于齿条上方的限位板、设置在限位板左端的第一轨道孔、设置在限位板右端的第二轨道孔和分别设置在限位板左端以及限位板右端的驱动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板的左端与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限位板的右端与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限位板的前端与第一承接板的前侧壁固定连接,限位板的后端与第二承接板的后侧壁固定连接,且限位板与第一承接板、第二承接板、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二连接板之间的间隙不会影响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与第一滑槽相适应的第一滑块、与第二滑槽相适应的第二滑块、设置在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之间的基座、设置在基座底部一侧的竖板、设置在竖板内侧并与基座的底部固定连接的第一电动机、设置在第一电动机上且与所述齿条相啮合的齿轮、设置在基座底部另一侧的第二电动机、与第二电动机的输出轴相连接且设置在限位板上方的轴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承接板中间位置的底部和第二承接板中间位置的底部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间隔板可以从齿条的下方对两个驱动单元的向着中间运动的运动轨迹进行限定,从而更好地避免两个驱动单元触碰到彼此,使得各自的运动轨迹受到干扰。

进一步的,所述艾灸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电动机输出轴上的托盘、设置在托盘上的若干个艾灸碗、设置在单个艾灸碗中的艾柱以及用来点燃所有艾柱的引燃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引燃单元包括贯穿托盘以及单个艾灸碗设置的电热棒、设置在第二电动机输出轴上的第一导电套体、用于实现单个电热棒与第一导电套体之间电连接的第一输电线、与第一导电套体套合连接的第二导电套体、设置在第二导电套体上且用于实现第一导电套体与第二导电套体之间电连接的若干个电刷、用于对第二导电套体进行固定的固定夹、用来连接固定夹与限位板的连接筒、设置在连接筒中并与第二导电套体电联接的第二输电线以及设置在第二输电线上的继电器。

进一步的,所述艾灸箱体的底部设置有通烟孔。

进一步的,所述除烟机构包括除烟箱、设置在除烟箱内部上端一侧的第一腔体、设置在第一腔体上端且与通烟孔相连通的若干个第一进烟孔、设置在第一腔体中的过滤棉、设置在除烟箱内部上端另一侧的第二腔体、设置在第二腔体中的过滤芯、设置在第一腔体底部的第一出烟孔、设置在在第一腔体下端对应于第一出烟孔位置的排风扇、设置在第二腔体底部的第二进烟孔、设置在第二腔体后端的第二出烟孔、设置在床架内侧端并与第二出烟孔相连通的排烟管道、设置在第一腔体前端的第一封盖板、设置在第一封盖板上的第一把手、设置在第二腔体后端的第二封盖板、设置在第二封盖板上的第二把手、设置在所述床架的前端且与第一封盖板相适应的第一缺口和设置在所述床架的后端且与第二封盖板相适应的第二缺口。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置在床架下部左端内侧的第一延伸板、设置在第一延伸板上且与第二连接板的底部相连接的第一电动伸缩杆、设置在床架下部右端内侧的第二延伸板和设置在第二延伸板上且与第一连接板的底部相连接的第二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和第二电动伸缩杆协同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艾灸箱体的底部还设置有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分别与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二电动伸缩杆、第一电动机、第二电动机、排风扇、继电器以及电源接入导线相连接,所述微控制器通过控制手柄实现其控制功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常规的艾灸床的竖向高度以及艾灸装置的水平偏转角度虽然都可以进行调整,但其水平位置却难以进行改变,而本实用新型在工作的过程中,艾灸机构的水平偏转位置可以进行灵活、方便地调整,使得使用者的不同身体部位得到有针对性的治疗,且适用于身高、身材有差异的不同使用者,适用性强。

通过设置在第一腔体前端的第一封盖板、设置在第一封盖板上的第一把手、设置在第二腔体后端的第二封盖板和设置在第二封盖板上的第二把手,可以方便使用者对过滤棉和过滤芯进行更换。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除烟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驱动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驱动机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驱动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驱动机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清楚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

实施例一

如图1、2、3、4、5、6所示,一种具备滤烟功能的艾灸床,包括床架1、设置在床架1下端的艾灸箱体2和设置在床架1上方并与艾灸箱体2相适应的床面板3,所示艾灸箱体2的内部通过平移旋转机构设置有艾灸机构,所述艾灸箱体2的底部设置有除烟机构,所述艾灸箱体2的下端还设置有升降机构。

所述床面板3上设置有若干个艾灸作用孔4。

所述平移旋转机构包括设置在艾灸箱体2腰部内侧前端的第一承接板5、设置在艾灸箱体2腰部内侧左端的第一连接板6、设置在艾灸箱体2腰部内侧后端的第二承接板7、设置在艾灸箱体2腰部内侧左端的第二连接板8、设置在第一承接板5内侧的第一滑槽9、第二承接板7内侧的第二滑槽10、设置在第一连接板6和第二连接板8之间的齿条11、设置在第一连接板6和第二连接板8之间且位于齿条11上方的限位板12、设置在限位板12左端的第一轨道孔13、设置在限位板12右端的第二轨道孔14和分别设置在限位板12左端以及限位板12右端的驱动单元。

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与第一滑槽9相适应的第一滑块15、与第二滑槽10相适应的第二滑块16、设置在第一滑块15与第二滑块16之间的基座17、设置在基座17底部一侧的竖板18、设置在竖板18内侧并与基座17的底部固定连接的第一电动机19、设置在第一电动机19上且与所述齿条11相啮合的齿轮20、设置在基座17底部另一侧的第二电动机21、与第二电动机21的输出轴相连接且设置在限位板12上方的轴承22。

所述第一承接板5中间位置的底部和第二承接板7中间位置的底部之间设置有隔板23。所述间隔板23可以从齿条11的下方对两个驱动单元的向着中间运动的运动轨迹进行限定,从而更好地避免两个驱动单元触碰到彼此,使得各自的运动轨迹受到干扰。

所述艾灸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电动机21输出轴上的托盘24、设置在托盘24上的若干个艾灸碗25、设置在单个艾灸碗25中的艾柱26以及用来点燃所有艾柱26的引燃单元。

所述引燃单元包括贯穿托盘24以及单个艾灸碗25设置的电热棒27、设置在第二电动机21输出轴上的第一导电套体28、用于实现单个电热棒27与第一导电套体28之间电连接的第一输电线29、与第一导电套体28套合连接的第二导电套体30、设置在第二导电套体30上且用于实现第一导电套体28与第二导电套体30之间电连接的若干个电刷31、用于对第二导电套体30进行固定的固定夹32、用来连接固定夹32与限位板12的连接筒33、设置在连接筒33中并与第二导电套体30电联接的第二输电线以及设置在第二输电线34上的继电器35。

所述艾灸箱体2的底部设置有通烟孔36。

所述除烟机构包括除烟箱37、设置在除烟箱37内部上端一侧的第一腔体38、设置在第一腔体38上端且与通烟孔36相连通的若干个第一进烟孔39、设置在第一腔体38中的过滤棉40、设置在除烟箱37内部上端另一侧的第二腔体41、设置在第二腔体41中的过滤芯42、设置在第一腔体底部的第一出烟孔44、设置在在第一腔体38下端对应于第一出烟孔44位置的排风扇43、设置在第二腔体41底部的第二进烟孔45、设置在第二腔体41后端的第二出烟孔46、设置在床架1内侧端并与第二出烟孔46相连通的排烟管道47、设置在第一腔体38前端的第一封盖板48、设置在第二腔体41后端的第二封盖板49、设置在所述床架1的前端且与第一封盖板48相适应的第一缺口和设置在所述床架1的后端且与第二封盖板49相适应的第二缺口。

所述第一封盖板48与第一腔体38的前端卡合连接,所述第二封盖板49与第二腔体41的后端卡合连接。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置在床架1下部左端内侧的第一延伸板50、设置在第一延伸板50上且与第二连接板8的底部相连接的第一电动伸缩杆51、设置在床架1下部右端内侧的第二延伸板52和设置在第二延伸板52上且与第一连接板6的底部相连接的第二电动伸缩杆53,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51和第二电动伸缩杆53协同作用。

所述艾灸箱体2的底部还设置有微控制器54,所述微控制器54分别与第一电动伸缩杆51、第二电动伸缩杆53、第一电动机19、第二电动机21、排风扇43、继电器35以及电源接入导线55相连接,所述微控制器54通过控制手柄实现其控制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先通过电源接入导线55实现与室内电源的接通,再打开遥控器的开关,通过遥控器来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需要调节艾灸机构的高度时,在遥控器上按下控制第一电动伸缩杆51和第二电动伸缩杆53的按钮,使得第一电动伸缩杆51和第二电动伸缩杆53同时伸长或缩短相同的长度,进而使得平移旋转机构整体上升或下降一定的高度,从而间接实现对艾灸机构的竖向高度的调节;

需要调节艾灸机构在隔离板上的水平相对位置时,在遥控器上按下控制第一电动机19的按钮,使得第一电动机19开始工作,带动齿轮20发生转动,由于齿轮20与齿条11相啮合,第一滑块15与第一承接板5上的第一滑槽9相契合,第二滑块16与第二承接板7上的第二滑槽10相契合,且由于第一电动机19通过竖板18和基座17的底部进行固定,基座17与第一滑块15、第二滑块16均固定连接,故而第一电动机19工作时,在齿轮20与齿条11的相互作用下,不仅第一电动机19会在齿条11上发生相对运动,也会带动基座17以及设置在基座17上的第二电动机21和艾灸机构等结构一同发生运动;由于第一轨道孔13和第二轨道孔14的长度均是有限的,故而两个驱动单元的运动轨迹也是有限的;

以在第二轨道孔14上进行运动的驱动单元为例,且将第二轨道孔14的右边界设为所述驱动单元的初始位置,那么当所述驱动单元向左运动到第二轨道孔14的左边界时,第一电动机19便会发生反向转动,从而使得整个驱动单元转为向右运动直至所述驱动单元回到所述初始位置;且设置在第一轨道孔13上的驱动单元与设置在第二轨道孔14上的驱动单元做的是相向运动,即第一轨道孔13上的驱动单元的初始位置为第一轨道孔13的左边界,所述驱动单元同样是在限位板12上沿着第一轨道孔13做往返运动;为了便于控制所述两个驱动单元的运动轨迹,将所述两个驱动单元的运动机制都设置为每次从各自的初始位置开始运动,并在回到初始位置时停止运动,也就是说,当驱动单元处于工作状态时,即便使用者通过遥控器对两个驱动单元发送了停止运动的命令,所述驱动单元也不会立即停下,而是会按照预设的轨迹继续进行运动,直至所述两个驱动单元回到各自的初始位置为止;

当需要令艾灸机构发生转动时,可在遥控器上按下控制第二电动机21的按钮,使得第二电动机21开始工作,第二电动机21的输出轴开始转动,第一导电套体28和托盘24随之发生转动;

当需要启动艾灸机构时,可在遥控器上按下控制继电器35的按钮,使得继电器35所在的第二输电线34的电路被接通,由于第二输电线34固定设置在固定夹32上且与第二导电套体30电连接,而第二导电套体30与第一导电套体28通过电刷31实现电连接,又因为第一导电套体28与第二电动机2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导电套体28与基座17上端的固定夹32固定连接,故而可实现第一导电套体28随着第二电动机21的输出轴发生转动时,被固定夹32所固定且与第二输电线34相连接的第二导电套体30不会随着第一导电套体28和第二电动机21的输出轴发生转动,更重要的是,在上述过程中,设置在第二导电套体30内侧的电刷31会使得第一导电套体28与第二导电套体30之间实现并持续保持电连接;由于艾柱26套在电热棒27的上,电热棒27的下端与第一导电套体28通过第一输电线29实现电路接通,故而,在第二电动机21工作时,第二导电套体21、第一输电线29和电热棒27不仅会一同随着第二电动机21的输出轴发生同步转动,且在所述转动的过程中,第二导电套体21、第一输电线29和电热棒27是相对静止的,故而在上述运动的过程中,不仅多根第一输电线29不会发生缠绕,且电热棒27所在的电路可以一直保持接通的状态,即可以随时对艾柱26进行引燃。

当艾灸箱体2中的烟气过多时,为了避免使用者产生烟熏雾绕的不适感,可以通过除烟机构来对多余的烟雾进行处理,由于艾灸箱体2的底部设置有通烟孔36,艾灸箱体2的底部对应于通烟孔36的位置设置有除烟箱37,除烟箱37内部上端一侧设置有第一腔体38,第一腔体38的上端设置有与通烟孔36相连通的若干个第一进烟孔39,第一腔体38中设置有过滤棉40,除烟箱37内部上端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腔体41,设置在第二腔体41中的过滤芯42,除烟箱37底部内表面对应于第一腔体38的下端设置有排风扇43,第一腔体38底部设置有第一出烟孔,第二腔体4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进烟孔45,第二腔体41顶部设置有第二出烟孔46,床架1内侧端设置有与第二出烟孔46相连通的排烟管道47,第一腔体38前端设置有第一封盖板48,第二腔体41后端设置有第二封盖板49,故而,艾灸箱体2中因艾柱26燃烧产生的烟气会先后穿过通烟孔36、第一进烟孔39进入第一腔体38中,经过过滤棉40的过滤后继续向下运动并在排风扇所在的空间区域内进行短暂性性的汇聚,待上述烟气的量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后,上述烟气便会继续向上运动,即穿过第二进烟孔45进入第二腔体41中,经过过滤芯42的过滤作用后剩下的少量残余烟气会继续穿过第二出烟孔26进入排烟管道47使得上述烟气被排到室外,而上述操作同样只需在遥控器上按下控制排风扇43工作状态的按钮,排风扇43便会开始工作,使得所述排烟效率大大提高。

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艾灸床主要是利用艾柱26产生的热量来进行治疗,属于热疗法,艾柱26燃烧所产生的烟气并不起主要作用,故而对多余的烟气进行处理并不会使得艾灸的治疗效果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且由于烟气在通过排烟管道47排到室外之前会经过过滤棉40、过滤芯42的多重过滤净化作用,故而最终被排到的室外的烟气不仅数量极少、且不会产生有害的灰尘和有害气体,即几乎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还可以增加人们使用时的舒适度。

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可以将第一封盖板48和第二封盖板49取下,将过滤棉40和过滤芯42取出并对其进行更换,从而使得除烟机构的除烟效果始终保持在较高的层次。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封盖板48上设置有第一把手,第二封盖板49上设置有第二把手。

使得人们更容易将第一封盖板48和第二封盖板49取下,即更加便对过滤棉40和过滤芯42进行更换处理。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