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叶连接扇形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38662发布日期:2020-03-24 14:14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三叶连接扇形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叶连接扇形钳。



背景技术:

腹腔镜手术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微创方法,是未来手术方法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随着工业制造技术的突飞猛进,相关学科的融合为开展新技术、新方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加上医生越来越娴熟的操作,使得许多过去的开放性手术现在已被腔内手术取而代之,大大增加了手术选择机会,因此腹腔镜手术已经成为目前微创手术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手术的全过程需要在创建气腹的条件下在人体内有限的空间内进行,因此术中需要对病灶部位指定的器官进行撑开剥离以扩大手术视野。现有的适用于腹腔镜手术的扇形钳可以作为体内撑开剥离器官的辅助器械,一般可分为三叶扇形钳和五叶扇形钳,但不管是三叶扇形钳和五叶扇形钳,它们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它们的扇叶容易松塌,导致扇形钳的撑开效果不理想;且扇形钳的扇叶一般可以张合,有些扇形钳的扇叶张合不灵活,容易出现卡住现象;还有一些扇形钳进入人体腔道时太过僵硬,容易对人体腔道造成损伤。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三叶扇形钳[201120103023.7],包括撑开钳叶、固定钳叶、滑槽、拉杆连接销、钳夹连接销、钳头座、钳杆、绝缘套、钳座、转轮、转轮套、压簧、滚珠、固定套、限位座、转轴、螺母、拉杆座、拉杆槽、连接螺栓、固定手柄、活动手柄、拉杆连接轴和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撑开钳叶共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固定钳叶的两侧,撑开钳叶和固定钳叶上靠近底端处均分别设置有滑槽,三个滑槽分别套装在拉杆连接销上,拉杆连接销与拉杆连接,撑开钳叶和固定钳叶的底端互相重叠后通过钳夹连接销转动设置在钳头座上,钳头座与钳杆连接。

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扇形钳撑开效果差、扇叶展开不灵活的问题,但是该方案依然存在诸多不足,例如,其扇叶或钳杆上未设有缓冲结构,在插进腔道时可能会由于用力稍大而损伤腔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支撑效果好,易保护腔道的三叶连接扇形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三叶连接扇形钳,包括中空状且轴向具有钳体通道的钳杆体,所述的钳杆体前端设有两个相互对应设置的外叶片,所述的外叶片通过弹性片和钳杆体的前端周向内壁相连,两个外叶片之间设有与钳杆体轴向活动相连的中叶片,所述的中叶片和外叶片之间设有张合控制结构,所述的钳体通道内轴向滑动设有钳座,所述的中叶片后端延伸至钳体通道内且与活动杆体相连,所述的钳座靠近中叶片的前端具有安装通道,且所述的活动杆体活动穿设于安装通道内,且所述的活动杆体和钳座之间轴向滑动相连,在活动杆体和钳座之间设有轴向弹性缓冲结构,且所述的活动杆体和钳座之间还设有当钳座在钳体通道轴向滑动时能防止活动杆体脱离钳座的轴向限位结构,所述的钳座通过连接套管和轴向滑动设置在钳体通道内的拉杆相连,且所述的钳杆体后端具有手柄,所述的手柄上设有钳杆接头,所述的拉杆轴向延伸至钳体通道外侧且穿设于钳杆接头后与拉手相连,且所述的拉杆和钳杆接头之间设有密封组件。将扇形钳具有中叶片和外叶片的前端插进腔道,轴向限位结构后移,中叶片和外叶片在张合控制结构的作用下进入所要到达的深度,脱离时,握住手柄将拉手向后拉,拉手会带动钳体通道内的拉杆向后拉,拉杆带动钳座向后运动,轴向限位结构前移,外叶片逐渐收缩便于从腔道中取出。

在上述的三叶连接扇形钳中,所述的轴向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活动杆体位于安装通道内端的一端周向外侧的第一限位凸环,所述的安装通道周向内侧设有与第一限位凸环相配合的限位凸台,所述的限位凸台位于第一限位凸环远离靠近安装通道内端的一侧且限位凸台和第一限位凸环相互抵靠设置。常态下第一限位凸环位于限位凸台和安装通道内端之间,当拉动拉手取出扇形钳时,第一限位凸环与限位凸台接触。

在上述的三叶连接扇形钳中,所述的轴向弹性缓冲结构包括套设在在活动杆体上的缓冲弹簧,且所述的缓冲弹簧一端抵靠在活动杆体远离具有第一限位凸环的一端周向外侧的第二限位凸环上,所述的缓冲弹簧另一端抵靠在限位凸台上。缓冲弹簧在第二限位凸环和限位凸台之间能够保证扇形钳伸入腔道中有一定的缓冲力,减少用力过大而损伤腔道的现象。

在上述的三叶连接扇形钳中,所述的手柄套设在钳杆体端部且通过激光焊接方式和钳杆体相连,且所述的手柄远离钳杆体的一端具有定位孔,且所述的钳杆接头前端插接在定位孔内,且所述的钳杆接头前端周向内侧和钳杆体端部相连,钳杆接头前端周向外侧和手柄相连,且所述的密封组件设置在钳杆接头后端周向内侧和拉杆之间。激光焊接使手柄与钳杆体之间的连接不易变形。

在上述的三叶连接扇形钳中,所述的密封组件包括设置在钳杆接头后端周向内侧且位于拉杆周向外侧的垫圈和密封圈。密封组件具有密封性的同时也使手柄在转动时内部不易打滑。

在上述的三叶连接扇形钳中,所述的钳杆接头后端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连接有螺母套,且所述的螺母套前端延伸至手柄处。螺母套对拉手有个限位作用,在拉动拉手时,手可以握住螺母套,手前端抵靠在手柄上,使拉手更易拉动。

在上述的三叶连接扇形钳中,所述的张合控制结构包括分别活动设置在中叶片前端两侧的连杆,且所述的连杆一端与中叶片前端铰接相连,另一端和外叶片前端铰接相连。连杆不仅使外叶片相对于中叶片灵活转动,也起到了一定的支撑效果,减少了在腔道狭小情况下外叶片合拢的现象。

在上述的三叶连接扇形钳中,所述的中叶片前端及与其相连的连杆前端均具有第一弧形过渡部。

在上述的三叶连接扇形钳中,所述的外叶片前端及连杆后端均具有第二弧形过渡部。第一弧形过渡部和第二弧形过渡部也减少了扇形钳端部过于尖锐而损伤腔道的情况。

在上述的三叶连接扇形钳中,所述的连接套管一端和钳座之间以及连接套管另一端和拉杆之间分别通过激光焊接方式相连。激光焊接稳固可靠,减少扇形钳内部各组件产生形变的现象。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扇形钳拉伸结构灵活,扇叶伸缩可靠,操作简单,便利性强;本扇形钳的扇叶端部具有连杆,扇叶在展开时不易收缩,扇形钳支撑腔道的效果好;本扇形钳具有弹性缓冲结构,利用缓冲弹簧使扇叶进入腔道中有个缓冲作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将扇形钳直接用力插入腔道而使腔道受到伤害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钳杆体1、钳体通道11、连接套管12、拉杆13、外叶片2、弹性片21、中叶片3、张合控制结构4、连杆41、第一弧形过渡部42、第二弧形过渡部43、钳座5、安装通道51、活动杆体6、轴向弹性缓冲结构7、缓冲弹簧71、轴向限位结构8、第一限位凸环81、限位凸台82、第二限位凸环83、手柄9、钳杆接头91、拉手92、密封组件93、垫圈931、密封圈932、定位孔94、螺母套9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3所示,本三叶连接扇形钳,包括中空状且轴向具有钳体通道11的钳杆体1,钳杆体1前端设有两个相互对应设置的外叶片2,外叶片2通过弹性片21和钳杆体1的前端周向内壁相连,两个外叶片2之间设有与钳杆体1轴向活动相连的中叶片3,中叶片3和外叶片2之间设有张合控制结构4,钳体通道11内轴向滑动设有钳座5,中叶片3后端延伸至钳体通道11内且与活动杆体6相连,钳座5靠近中叶片3的前端具有安装通道51,且活动杆体6活动穿设于安装通道51内,且活动杆体6和钳座5之间轴向滑动相连,在活动杆体6和钳座5之间设有轴向弹性缓冲结构7,且活动杆体6和钳座5之间还设有当钳座5在钳体通道11轴向滑动时能防止活动杆体6脱离钳座5的轴向限位结构8,钳座5通过连接套管12和轴向滑动设置在钳体通道11内的拉杆13相连,且钳杆体1后端具有手柄9,手柄9上设有钳杆接头91,拉杆13轴向延伸至钳体通道11外侧且穿设于钳杆接头91后与拉手92相连,且拉杆13和钳杆接头91之间设有密封组件93。将扇形钳具有中叶片3和外叶片2的前端插进腔道,轴向限位结构8后移,中叶片3和外叶片2在张合控制结构4的作用下进入所要到达的深度,脱离时,握住手柄9将拉手92向后拉,拉手92会带动钳体通道11内的拉杆13向后拉,拉杆13带动钳座5向后运动,轴向限位结构8前移,外叶片2逐渐收缩便于从腔道中取出。

具体地,轴向限位结构8包括设置在活动杆体6位于安装通道51内端的一端周向外侧的第一限位凸环81,安装通道51周向内侧设有与第一限位凸环81相配合的限位凸台82,限位凸台82位于第一限位凸环81远离靠近安装通道51内端的一侧且限位凸台82和第一限位凸环81相互抵靠设置。常态下第一限位凸环81位于限位凸台82和安装通道51内端之间,当拉动拉手92取出扇形钳时,第一限位凸环81与限位凸台82接触。

可见地,轴向弹性缓冲结构7包括套设在在活动杆体6上的缓冲弹簧71,且缓冲弹簧71一端抵靠在活动杆体6远离具有第一限位凸环81的一端周向外侧的第二限位凸环83上,缓冲弹簧71另一端抵靠在限位凸台82上。缓冲弹簧71在第二限位凸环83和限位凸台82之间能够保证扇形钳伸入腔道中有一定的缓冲力,减少用力过大而损伤腔道的现象。

明显地,手柄9套设在钳杆体1端部且通过激光焊接方式和钳杆体1相连,且手柄9远离钳杆体1的一端具有定位孔94,且钳杆接头91前端插接在定位孔94内,且钳杆接头91前端周向内侧和钳杆体1端部相连,钳杆接头91前端周向外侧和手柄9相连,且密封组件93设置在钳杆接头91后端周向内侧和拉杆13之间。激光焊接使手柄9与钳杆体1之间的连接不易变形。

显然地,密封组件93包括设置在钳杆接头91后端周向内侧且位于拉杆13周向外侧的垫圈931和密封圈932。密封组件93具有密封性的同时也使手柄9在转动时内部不易打滑。

进一步地,钳杆接头91后端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连接有螺母套95,且螺母套95前端延伸至手柄9处。螺母套95对拉手92有个限位作用,在拉动拉手92时,手可以握住螺母套95,手前端抵靠在手柄9上,使拉手92更易拉动。

更进一步地,张合控制结构4包括分别活动设置在中叶片3前端两侧的连杆41,且连杆41一端与中叶片3前端铰接相连,另一端和外叶片2前端铰接相连。连杆41不仅使外叶片2相对于中叶片3灵活转动,也起到了一定的支撑效果,减少了在腔道狭小情况下外叶片2合拢的现象。

具体地,中叶片3前端及与其相连的连杆41前端均具有第一弧形过渡部42。

具体地,外叶片2前端及连杆41后端均具有第二弧形过渡部43。第一弧形过渡部42和第二弧形过渡部43也减少了扇形钳端部过于尖锐而损伤腔道的情况。

优选地,连接套管12一端和钳座5之间以及连接套管12另一端和拉杆13之间分别通过激光焊接方式相连。激光焊接稳固可靠,减少扇形钳内部各组件产生形变的现象。

本实施例的原理在于:将扇形钳具有中叶片3和外叶片2的前端插进腔道,第一限位凸环81后移直至抵靠在安装通道51内端,外叶片2在连杆41的作用下张开并与中叶片3逐渐进入所要到达的腔道深度,取出扇形钳时,握住手柄9或螺母套95将拉手92向后拉,拉手92会带动钳体通道11内的拉杆13向后拉,拉杆13带动钳座5向后运动,第一限位凸环81前移至抵靠在限位凸台82上,外叶片2逐渐收缩并从腔道中取出。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钳杆体1、钳体通道11、连接套管12、拉杆13、外叶片2、弹性片21、中叶片3、张合控制结构4、连杆41、第一弧形过渡部42、第二弧形过渡部43、钳座5、安装通道51、活动杆体6、轴向弹性缓冲结构7、缓冲弹簧71、轴向限位结构8、第一限位凸环81、限位凸台82、第二限位凸环83、手柄9、钳杆接头91、拉手92、密封组件93、垫圈931、密封圈932、定位孔94、螺母套95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