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诊科护理用的吸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8825发布日期:2020-02-14 16:00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急诊科护理用的吸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分离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急诊科护理用的吸氧装置。



背景技术:

急诊医学科或急诊医学中心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综合医院急诊设有全科、内、外、妇、儿、五官、发热、腹泻等专科诊室,因此,急诊科的工作可以说是医院总体工作的缩影,直接反映了医院的急救医疗、护理工作质量和人员素质水平。在急诊科的日常急救过程中,经常需要为患者提供大量的氧气,以防止患者由于呼吸急促而导致昏厥,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卡气而死亡,但是现有的供氧装置结构功能十分单一,体积较大,不便携带,对于需要外出进行输氧急救往往在搬运输氧装置上浪费时间,进而正常的急救,虽然现在市面上有小型的输氧装置,但是该装置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只能进行单一输氧,无法调节输出氧气的干湿度,从而无法适应复杂环境的输氧急救,传统输氧装置,输送的为冰凉的氧气,这就使,当在寒冷的高原、雪山或者低温环境中出现需要输氧者,传统的设备输氧可能会导致输氧者的二次伤害,阻碍正常急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急诊科护理用的吸氧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急诊科护理用的吸氧装置,包括氧气瓶、氧气瓶固紧架、解锁按钮、便捷握把、加湿器、加湿器固定卡箍、加热器、电源、下箱壳、上箱壳、吸氧软管、氧管挂架以及输氧管,所述氧气瓶通过氧气瓶固紧架固定于下箱壳内,所述加湿器通过加湿器固定卡箍固定于下箱壳内,所述加热器设于下箱壳内,所述加热器与电源连接,所述电源固定于下箱壳内,所述加热器一端连接输氧管,另一端连接吸氧软管,所述便捷握把设于下箱壳外侧边中间位置,所述解锁按钮设于下箱壳上与便捷握把同一面上,所述解锁按钮位于便捷握把两侧,所述上箱壳与下箱壳通过铰链连接,所述铰链设于下箱壳外侧面与便捷握把相对的面上,所述氧管挂架设于上箱壳内侧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箱壳与下箱壳皆为空心无顶长方体,所述上箱壳与下箱壳开顶对向装配,所述上箱壳上与下箱壳接触位置设有凹槽,所述下箱壳上与下上箱壳上接触位置设有凸台,所述下箱壳凸台与上箱壳凹槽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氧气瓶固紧架包括上架盖、架盖固紧扣、下架盖、卡环以及卡扣,所述下架盖固定于下箱壳上,所述卡环设于下架盖一端,所述下架盖另一端设有架盖固紧扣,所述上架盖设于下架盖上端,所述卡扣设于上架盖一端,所述上架盖另一端设有架盖固紧扣,所述卡扣与卡环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上架盖的截面为半圆环形,所述下架盖的截面亦为半圆环形,所述上架盖与下架盖组合即为一个空心无底无顶圆柱。

进一步地,所述加湿器包括内腔、加湿外壳、出氧管、加湿外盖、入氧管、隔热层、液态水,所述加湿外盖与加湿外壳相配合,所述内腔设于加湿外壳内,所述隔热层设于内腔与加湿外壳之间,所述液态水设于内腔内,所述出氧管设于加湿外壳内,其一端穿透内腔伸于内腔内侧液态水液面上端,另一端穿透加湿外盖通过输氧管与加热器连接,所述入氧管设于加湿外壳内,其一端穿透内腔伸于内腔内侧液态水液面以下深处,另一端穿透加湿外盖通过输氧管与氧气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加湿器固定卡箍其结构与氧气瓶固紧架完全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器包括导电线、气体出口、电热丝、气体入口、加热外壳,所述电热丝设于加热外壳内侧,所述气体出口设于加热外壳上端外侧,且穿透加热外壳伸于加热外壳内部,所述气体入口设于加热外壳下端外侧,且穿透加热外壳伸于加热外壳内部,所述气体出口通过输氧管与吸氧软管连接,所述气体入口通过输氧管与加湿器以及氧气瓶连接,所述导电线一端连接电源,另一端连接电热丝;

所述电热丝呈螺旋状设于加热外壳内部,所述电热丝外侧包裹有导热阻燃材料。

所述输氧管上共设有四个控制阀,其中输氧管与氧气瓶连接处设有总控制阀,所述氧气瓶与加湿器连接端位于加湿器入氧管上设有第一控制阀门,所述氧气瓶与加热器连接端位于加热器气体入口端设有第二控制阀门,所述加湿器与加热器连接端位于加湿器出氧管上设有第三控制阀门。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步骤:

携带:将氧气瓶用氧气瓶固紧架固定,通过输氧管将氧气瓶、加湿器、加热器以及吸氧软管相互连接完毕,将电源电源开关关闭,并将吸氧软管挂入氧管挂架上,将上箱壳与下箱壳闭合,通过解锁按钮将上箱壳与下箱壳固定在一起,提起便捷握把即可。

使用:

1)呼吸干氧气:按动解锁按钮使上箱壳和下箱壳分开,将吸氧软管从氧管挂架上取下,并把吸氧软管上的输氧孔塞入所需吸氧人的鼻子里,打开总控制阀以及第二控制阀,关闭第一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氧气由氧气瓶输出跳过加湿器向吸氧人提供氧气,此时吸氧人吸的是干氧气;

2)呼吸湿氧气:按动解锁按钮使上箱壳和下箱壳分开,将吸氧软管从氧管挂架上取下,并把吸氧软管上的输氧孔塞入所需吸氧人的鼻子里,打开总控制阀以及第一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并关闭第二控制阀,氧气由氧气瓶输出经过加湿器湿润后向吸氧人提供氧气,此时吸氧人吸的是湿氧气;

3)呼吸温氧气:氧气由输氧管导入气体入口中,通过气体入口进入加热外壳内,同时,打开电源的电源开关,电源通过导电线向电热丝供电,从而使电热丝发热,进而加热氧气,使由气体出口传输至吸氧软管的氧气为温和温度的氧气,此时吸氧人吸的是温和温度的氧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吸氧装置设于手提箱内,从而使使用者方便携带,也可方便医生紧急出诊时携带,或者驴友去高原地区以及外出时携带,氧气瓶采用的氧气瓶固紧架的结构简单,拆卸方便,使设备能够快速方便的拆卸更换氧气瓶,本实用新型增加有氧气加热装置,使本实用新型能够输出带有一定温度的温和氧气,使该设备可以用于在极寒地点进行供氧操作,消除冰凉感,使在极寒低出现缺氧人在吸氧时能够被提供温度,避免出现二次伤害,提高体温,增强恢复能力,加速恢复。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急诊科护理用的吸氧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急诊科护理用的吸氧装置的氧气瓶固紧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急诊科护理用的吸氧装置的加湿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急诊科护理用的吸氧装置的加热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急诊科护理用的吸氧装置,包括氧气瓶1、氧气瓶固紧架2、解锁按钮3、便捷握把4、加湿器5、加湿器固定卡箍6、加热器7、电源8、下箱壳9、上箱壳10、吸氧软管11、氧管挂架12以及输氧管13,氧气瓶1通过氧气瓶固紧架2固定于下箱壳9内,加湿器5通过加湿器固定卡箍6固定于下箱壳9内,加热器7设于下箱壳9内,加热器7与电源8连接,电源8固定于下箱壳9内,加热器7一端连接输氧管13,另一端连接吸氧软管11,便捷握把4设于下箱壳9外侧边中间位置,解锁按钮3设于下箱壳9上与便捷握把4同一面上,解锁按钮3位于便捷握把4两侧,上箱壳10与下箱壳9通过铰链连接,铰链设于下箱壳9外侧面与便捷握把4相对的面上,氧管挂架12设于上箱壳10内侧面上。

上箱壳10与下箱壳9皆为空心无顶长方体,上箱壳10与下箱壳9开顶对向装配,上箱壳10上与下箱壳9接触位置设有凹槽,下箱壳9上与下上箱壳10上接触位置设有凸台,下箱壳9凸台与上箱壳10凹槽相配合。

如图2所示,氧气瓶固紧架2包括上架盖21、架盖固紧扣22、下架盖23、卡环24以及卡扣25,下架盖23固定于下箱壳9上,卡环24设于下架盖23一端,下架盖23另一端设有架盖固紧扣22,上架盖21设于下架盖23上端,卡扣25设于上架盖21一端,上架盖21另一端设有架盖固紧扣22,卡扣25与卡环24相配合。

上架盖21的截面为半圆环形,下架盖23的截面亦为半圆环形,上架盖21与下架盖23组合即为一个空心无底无顶圆柱。

如图3所示,加湿器5包括内腔51、加湿外壳52、出氧管53、加湿外盖54、入氧管55、隔热层56、液态水57,加湿外盖54与加湿外壳52相配合,内腔51设于加湿外壳52内,隔热层56设于内腔51与加湿外壳52之间,液态水57设于内腔51内,出氧管53设于加湿外壳52内,其一端穿透内腔51伸于内腔51内侧液态水液面上端,另一端穿透加湿外盖54通过输氧管13与加热器7连接,入氧管55设于加湿外壳52内,其一端穿透内腔51伸于内腔51内侧液态水液面以下深处,另一端穿透加湿外盖54通过输氧管13与氧气瓶1连接。

加湿器固定卡箍6其结构与氧气瓶固紧架2完全相同。

如图4所示,加热器7包括导电线71、气体出口72、电热丝73、气体入口74、加热外壳75,电热丝73设于加热外壳75内侧,气体出口72设于加热外壳75上端外侧,且穿透加热外壳75伸于加热外壳75内部,气体入口74设于加热外壳75下端外侧,且穿透加热外壳75伸于加热外壳75内部,气体出口72通过输氧管13与吸氧软管11连接,气体入口74通过输氧管13与加湿器5以及氧气瓶1连接,导电线71一端连接电源8,另一端连接电热丝73。

电热丝73呈螺旋状设于加热外壳75内部,电热丝73外侧包裹有导热阻燃材料。。

输氧管13上共设有四个控制阀,其中输氧管与氧气瓶1连接处设有总控制阀,氧气瓶1与加湿器5连接端位于加湿器5入氧管55上设有第一控制阀门,氧气瓶1与加热器7连接端位于加热器7气体入口74端设有第二控制阀门,加湿器5与加热器7连接端位于加湿器5出氧管53上设有第三控制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步骤:

携带:将氧气瓶1用氧气瓶固紧架2固定,通过输氧管13将氧气瓶1、加湿器5、加热器7以及吸氧软管11相互连接完毕,将电源8电源开关关闭,并将吸氧软管11挂入氧管挂架12上,将上箱壳10与下箱壳9闭合,通过解锁按钮3将上箱壳10与下箱壳9固定在一起,提起便捷握把4即可。

使用:

1)呼吸干氧气:按动解锁按钮3使上箱壳10和下箱壳9分开,将吸氧软管11从氧管挂架12上取下,并把吸氧软管11上的输氧孔塞入所需吸氧人的鼻子里,打开总控制阀以及第二控制阀,关闭第一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氧气由氧气瓶1输出跳过加湿器5向吸氧人提供氧气,此时吸氧人吸的是干氧气;

2)呼吸湿氧气:按动解锁按钮3使上箱壳10和下箱壳9分开,将吸氧软管11从氧管挂架12上取下,并把吸氧软管11上的输氧孔塞入所需吸氧人的鼻子里,打开总控制阀以及第一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并关闭第二控制阀,氧气由氧气瓶1输出经过加湿器5湿润后向吸氧人提供氧气,此时吸氧人吸的是湿氧气;

3)呼吸温氧气:氧气由输氧管13导入气体入口74中,通过气体入口74进入加热外壳75内,同时,打开电源8的电源开关,电源8通过导电线71向电热丝73供电,从而使电热丝73发热,进而加热氧气,使由气体出口72传输至吸氧软管11的氧气为温和温度的氧气,此时吸氧人吸的是温和温度的氧气。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