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穿线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18950发布日期:2020-02-04 09:34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穿线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用具,特别涉及一种医用穿线钳。



背景技术:

漏斗胸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漏斗胸的外形特征为前胸凹陷,肩膀前伸,略带驼背以及上腹突出,现有治疗漏斗胸的手段为nuss微创手术,nuss微创手术是将钢板放在胸廓表面,根据预期的胸廓前弧度弯折钢板,双侧腋中线各做一胸壁小切口,从合适的肋间隙进入胸腔建立隧道,在胸腔镜引导下,将穿通器从胸骨后穿过,至对侧切口穿出,将已经塑形的钢板凸面向后从隧道穿过,当钢板在适当位置后,用专门设计工具将钢板翻转至凸面向前,使胸骨恢复正常位置,钢板用水平固定器两侧固定,固定器与肋骨缝合在一起。钢板固定时使用钢丝将固定器与钢板捆绑在一起,钢丝从切口处穿过,将钢板与胸骨环绕后,从另一切口处穿出,然后捆绑固定,现有nuss手术中的缝合过程仍具有以下技术缺陷:钢丝穿取困难,难以掌握力度,钢丝易折断,容易损伤肺脏,增加手术风险,危害患者生命安全。

因此,结合上述现有技术中nuss手术中的缺陷,设计一款易穿取钢丝、力度均匀、不易折断、使用安全的装置,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解决nuss手术中钢丝穿取困难,难以掌握力度,钢丝易折断,容易损伤肺脏,增加手术风险,危害患者生命安全等问题,而提供一种医用穿线钳。

一种医用穿线钳,包括钳体主体、连接轴和弹力杆,连接轴与钳体主体以铆接方式连接,弹力杆设置在钳体主体上;

所述钳体主体包括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第一钳体与第二钳体交叉设置;

所述第一钳体上具有第一穿线孔、圆柱凸起、第一销钉、第一弹力杆安装槽和第一穿线通道;

所述第二钳体上具有第二穿线孔、圆柱凹槽、第二销钉、第二弹力杆安装槽和第二穿线通道;

所述圆柱凸起与圆柱凹槽在钳体闭合后相配合;

所述第一穿线通道与第二穿线通道在钳体闭合后形成完整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过程:

使用时,本装置自然状态下钳体主体在弹力杆的作用下处于打开状态,医生在进行nuss手术时,将钢板植入胸腔后,将钳头从患者胸部切口处穿入体内,伸入到适当位置时,握紧钳柄,第一钳体上的圆柱凸起进入第二钳体上的圆柱凹槽内,第一穿线通道与第二穿线通道在胸腔内形成一个完整的通道,将钢丝从第一钳体上的第一穿线孔穿入,钢丝沿第一穿线通道与第二穿线通道形成的完整通道内穿过,由第二钳体上的第二穿线孔穿出,打开钳体主体,将其从患者体内取出,钢丝将留在患者体内并绕设在钢板与胸骨后方,之后进行捆绑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穿线孔和通道的设计,便于钢丝在手术中的穿取,降低了手术的操作难度和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省了医疗成本,同时钢丝延通道穿入穿出,可以更好的控制钢丝的走向,降低了损伤肺脏概率,降低手术风险,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医用穿线钳,包括钳体主体1、连接轴2和弹力杆3,连接轴2与钳体主体1以铆接方式连接,弹力杆3设置在钳体主体1上;

所述钳体主体1包括第一钳体11和第二钳体12,第一钳体11与第二钳体12交叉设置;

所述第一钳体11上具有第一穿线孔111、圆柱凸起112、第一销钉113、第一弹力杆安装槽114和第一穿线通道115;

所述第二钳体12上具有第二穿线孔121、圆柱凹槽122、第二销钉123、第二弹力杆安装槽124和第二穿线通道125;

所述圆柱凸起112与圆柱凹槽122在钳体闭合后相配合;

所述第一穿线通道115与第二穿线通道125在钳体闭合后形成完整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过程: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示,使用时,本装置自然状态下钳体主体1在弹力杆3的作用下处于打开状态,医生在进行nuss手术时,将钢板植入胸腔后,将钳头从患者胸部切口处穿入体内,伸入到适当位置时,握紧钳柄,第一钳体11上的圆柱凸起112进入第二钳体12上的圆柱凹槽122内,第一穿线通道115与第二穿线通道125在胸腔内形成一个完整的通道,将钢丝从第一钳体11上的第一穿线孔111穿入,钢丝沿第一穿线通道115与第二穿线通道125形成的完整通道内穿过,由第二钳体12上的第二穿线孔121穿出,打开钳体主体1,将其从患者体内取出,钢丝将留在患者体内并绕设在钢板与胸骨后方,之后进行捆绑固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