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卡接艾灸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04644发布日期:2020-04-07 21:29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卡接艾灸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艾灸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卡接艾灸器。



背景技术:

灸疗是一种在人体基本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刺激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治疗方法,其机制首先与局部火的温热刺激有关。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还可引起大脑皮质抑制性物质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目前常用的艾灸器均是提供一个支架,将点燃的艾柱插在支架上,然后将艾灸器捆绑于需要理疗的部位进行艾灸,但需要理疗的部位不规则,无法很好的用捆绑固定;而且传统艾灸器不方便打开艾灸器顶盖更换艾棒,也不方便更换艾灸器中的隔烟布,人们一直在寻找解决的办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卡接艾灸器,不仅能够方便的开合顶盖模块进而快速更换艾棒还能迅速粘帖在不规则的部位。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卡接艾灸器,包括顶盖模块(1)、外壳模块(12)和压敏胶(25);顶盖模块(1)包括顶盖冒(17)、艾棒支架模块(5)、顶盖隔烟布(3)和上、下层磁力环,顶盖冒(17)呈竖直且上、下端均开口的圆筒状结构,顶盖冒(17)顶端固定有中部开口的挡壁(23),挡壁(23)下端设有水平且用于遮盖挡壁(23)中部开口的顶盖隔烟布(3),顶盖隔烟布(3)下端设有水平且与挡壁(23)相吸合的上层磁力环(4),上层磁力环(4)中部开口,上层磁力环(4)下端设有艾棒支架模块(5),艾棒支架模块(5)上部为圆形的艾棒支架座(6),艾棒支架座(6)下侧面中部固定连有多片结构相同且共同配合用于夹紧艾棒(18)的艾棒支架夹头(7),艾棒支架座(6)下侧面边缘设有中部开口且与上层磁力环(4)相吸合的下层磁力环(19),多片艾棒支架夹头(7)穿过下层磁力环(19)的中部开口;外壳模块(12)包括隔热层模块(8)、外壳壁(21)、支撑座(13)与外壳底(22),隔热层模块(8)包括隔热内套筒(20)和壳体隔烟布(11),内套筒(20)呈竖直且上、下端均开口的圆筒状结构,内套筒(20)侧壁上开有多个贯通孔且内套筒(20)内侧壁在各贯通孔处固定有用于遮盖相应贯通孔的壳体隔烟布(11),外壳壁(21)呈竖直且上、下端均开口的圆筒状结构且外壳壁(21)高度大于等于内套筒(20)高度,外壳壁(21)套设于内套筒(20)外且外壳壁(21)侧壁在各贯通孔相应位置处开有多个侧壁透气孔(15),外壳壁(21)外侧壁底端沿周向固定有向外突出的支撑座(13),外壳壁(21)内侧壁下部固定有外壳底(22),外壳底(22)设有多个底部透气孔(14),外壳底(22)处于支撑座(13)上方处;支撑座(13)下端粘接有压敏胶(25);顶盖冒(17)盖合到外壳壁(21)外顶端。

进一步的,顶盖冒(17)外侧壁底部边缘左部、右部的相对位置分别固定有一个向下突出的“l”型卡头(2),卡头(2)上部相对位置固定有向上突出的球头柱塞(24),球头柱塞(24)内固定有竖直布置的弹簧,弹簧顶端固定连有顶珠(10),顶珠(10)处于球头柱塞(24)顶部,顶珠(10)在弹簧的带动下在球头柱塞(24)内上下移动,外壳壁(21)外侧面左部、右部的相对位置各设有一个向外突出的卡块(16),卡块(16)下侧面设有与顶珠(10)相适配的凹槽(9),卡块(16)与卡头(2)通过顶珠(10)和凹槽(9)卡接,进而顶盖模块(1)和外壳模块(12)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顶盖冒(17)与挡壁(23)均为铁制,上层磁力环(4)、下层磁力环(19)均呈圆环形,上层磁力环(4)吸附于挡壁(23)下侧面且中间夹有圆形的顶盖隔烟布(3),上层磁力环(4)下端设有铁制的艾棒支架模块(5),顶盖隔烟布(3)、上层磁力环(4)、艾棒支架座(6)和下层磁力环(19)的外径都与顶盖冒(17)内侧面直径相同。

进一步的,艾棒支架夹头(7)的数目为四片,艾棒支架夹头(7)纵向、横向都有弧度,四片艾棒支架夹头(7)围绕艾棒支架座(6)的圆心均匀分布,四片艾棒支架夹头(7)依次拼接构成顶部直径大、中部直径小而底部直径大的花瓶口结构,艾棒(18)安装于四片艾棒支架夹头(7)之间,四片艾棒支架夹头(7)所形成的花瓶口结构直径最小位置的内侧面与艾棒(18)接触且夹紧艾棒(18)。

进一步的,顶盖冒(17)内侧面直径与外壳壁(21)外侧面直径相适配,内套筒(20)外侧面直径略小于外壳壁(21)内侧面直径,艾灸器工作时,内套筒(20)底面与外壳底(22)上侧面接触,内套筒(20)顶面与外壳壁(21)顶面齐平,内套筒(20)顶面和外壳壁(21)顶面同时与下层磁力环(19)下表面接触,内套筒(20)被外壳底(22)和下层磁力环(19)夹紧固定。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中,艾棒支架座(6)下侧面中部固定连有多片结构相同且共同配合用于夹紧艾棒(18)的艾棒支架夹头(7),设置多片艾棒支架夹头(7)艾棒(18)整体受力更加均匀,夹紧力更大;

顶盖冒(17)外侧壁底部边缘左部、右部的相对位置分别固定有一个向下突出的“l”型卡头(2),卡头(2)上部相对位置固定有向上突出的球头柱塞(24),顶盖帽(17)只需旋转即可通过球头柱塞(24)与外壳壁(21)卡接或松开,方便更换艾棒(18);

本实用新型中,外壳壁(21)套设于内套筒(20)外且外壳壁(21)侧壁在各贯通孔相应位置处开有多个侧壁透气孔(15),内套筒(20)能阻挡艾棒(18)燃烧时产生的热量,降低外壳模块(12)的温度,保护使用者不会烫伤,壳体隔烟布(11)可以让外界空气进入内套筒(20)内帮助艾棒(18)燃烧同时阻隔内套筒(20)里的艾烟扩散出内套筒(20);

本实用新型中,用压敏胶(25)与皮肤固定,可以粘贴在任意部位,对比捆绑式固定,压敏胶(25)使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艾灸器闭合结构示意图;

图2为艾灸器内部剖视图;

图3为艾灸器打开结构示意图;

图4为艾灸器的爆炸图;

图5为艾灸器卡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顶盖模块,2.卡头,3.顶盖隔烟布,4.上层磁力环,5.艾棒支架模块,6.艾棒支架底座,7.艾棒支架夹头,8.隔热层模块,9.凹槽,10.顶珠,11.壳体隔烟布,12.外壳模块,13.支撑座,14.底部透气孔,15.侧壁透气孔,16.卡块,17.顶盖冒,18.艾棒,19.下层磁力环,20.内套筒,21.外壳壁,22.外壳底,23.挡壁,24.球头柱塞,25.压敏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包括顶盖模块1、外壳模块12和压敏胶25;顶盖模块1包括顶盖冒17、艾棒支架模块5、顶盖隔烟布3和上、下层磁力环,顶盖冒17呈竖直且上、下端均开口的圆筒状结构,顶盖冒17顶端固定有中部开口的挡壁23,挡壁23下端设有水平且用于遮盖挡壁23中部开口的顶盖隔烟布3,顶盖隔烟布3下端设有水平且与挡壁23相吸合的上层磁力环4,上层磁力环4中部开口,上层磁力环4下端设有艾棒支架模块5,艾棒支架模块5上部为圆形的艾棒支架座6,艾棒支架座6下侧面中部固定连有多片结构相同且共同配合用于夹紧艾棒18的艾棒支架夹头7,艾棒支架座6下侧面边缘设有中部开口且与上层磁力环4相吸合的下层磁力环19,多片艾棒支架夹头7穿过下层磁力环19的中部开口;外壳模块12包括隔热层模块8、外壳壁21、支撑座13与外壳底22,隔热层模块8包括隔热内套筒20和壳体隔烟布11,内套筒20呈竖直且上、下端均开口的圆筒状结构,内套筒20侧壁上开有多个贯通孔且内套筒20内侧壁在各贯通孔处固定有用于遮盖相应贯通孔的壳体隔烟布11,外壳壁21呈竖直且上、下端均开口的圆筒状结构且外壳壁21高度大于等于内套筒20高度,外壳壁21套设于内套筒20外且外壳壁21侧壁在各贯通孔相应位置处开有多个侧壁透气孔15,外壳壁21外侧壁底端沿周向固定有向外突出的支撑座13,外壳壁21内侧壁下部固定有外壳底22,外壳底22设有多个底部透气孔14,外壳底22处于支撑座13上方处;支撑座13下端粘接有压敏胶25;顶盖冒17盖合到外壳壁21外顶端。

顶盖冒17外侧壁底部边缘左部、右部的相对位置分别固定有一个向下突出的“l”型卡头2,卡头2上部相对位置固定有向上突出的球头柱塞24,球头柱塞24内固定有竖直布置的弹簧,弹簧顶端固定连有顶珠10,顶珠10处于球头柱塞24顶部,顶珠10在弹簧的带动下在球头柱塞24内上下移动,外壳壁21外侧面左部、右部的相对位置各设有一个向外突出的卡块16,卡块16下侧面设有与顶珠10相适配的凹槽9,卡块16与卡头2通过顶珠10和凹槽9卡接,进而顶盖模块1和外壳模块12连接固定。

顶盖冒17与挡壁23均为铁制,上层磁力环4、下层磁力环19均呈圆环形,上层磁力环4吸附于挡壁23下侧面且中间夹有圆形的顶盖隔烟布3,上层磁力环4下端设有铁制的艾棒支架模块5,顶盖隔烟布3、上层磁力环4、艾棒支架座6和下层磁力环19的外径都与顶盖冒17内侧面直径相同。

艾棒支架夹头7的数目为四片,艾棒支架夹头7纵向、横向都有弧度,四片艾棒支架夹头7围绕艾棒支架座6的圆心均匀分布,四片艾棒支架夹头7依次拼接构成顶部直径大、中部直径小而底部直径大的花瓶口结构,艾棒18安装于四片艾棒支架夹头7之间,四片艾棒支架夹头7所形成的花瓶口结构直径最小位置的内侧面与艾棒18接触且夹紧艾棒18。

顶盖冒17内侧面直径与外壳壁21外侧面直径相适配,内套筒20外侧面直径略小于外壳壁21内侧面直径,艾灸器工作时,内套筒20底面与外壳底22上侧面接触,内套筒20顶面与外壳壁21顶面齐平,内套筒20顶面和外壳壁21顶面同时与下层磁力环19下表面接触,内套筒20被外壳底22和下层磁力环19夹紧固定。

艾灸器工作时,先将压敏胶25粘帖在需要理疗的部位,将艾棒18固定在艾棒支架模块5内,点燃艾棒18,将隔热层模块8放入外壳模块12中,将顶盖模块1盖在外壳模块12上,通过转动顶盖模块1让顶珠10卡接在凹槽9内,顶盖模块1和外壳模块12固定完成,将固定在一起的顶盖模块1和外壳模块12粘帖在压敏胶25的上表面;当艾棒18燃尽时,通过转动顶盖模块1让顶珠10从凹槽9内脱出,顶盖模块1和外壳模块12即可分离,更换艾棒18,继续艾灸理疗;空气透过顶盖隔烟布3和壳体隔烟布11进入内套筒20帮助艾棒18燃烧,艾烟通过底部透气孔14和压敏胶25与需要理疗的部位接触,达到理疗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