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脉冲训练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40064发布日期:2020-08-05 01:52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电脉冲训练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ems电脉冲训练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脉冲训练衣。



背景技术:

随着电脉冲技术的发展,现有技术中已经可以在不伤害人身体的前提下将电施加到人体,其中高压电脉冲应用如心脏除颤器,低压电脉冲应用如电子肌肉刺激(ems)技术,可以刺激肌肉使肌肉做出收缩响应达到锻炼肌肉的效果。当前市场上,已经有将电子肌肉刺激(ems)技术应用于人体锻炼的训练衣,其中在训练衣内侧面针对人体肌肉群对应设置有电极片,在训练衣的外侧面设置有电脉冲发生器,电脉冲发生器与训练衣内侧面的电极片进行电连接,对肌肉群发出脉冲信号,对深层肌肉进行刺激,实现辅助人体进行锻炼的目的。现有技术中,电脉冲发生器一般布置在训练衣外侧面腰部的位置,然后再通过若干导线与训练衣内侧面的电极片连接,肌肉群是在人体两侧对称布置的,如果将电脉冲发生器布置在人体一侧,这样导线在训练衣上布置时,将不是对称布置,绕线相对来说较为复杂,并且如果直接将电脉冲发生器布置在训练衣外侧面,人体不需要电脉冲刺激时,电脉冲发生器一直穿戴在身上也是负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脉冲训练衣,确保电脉冲发生器布置拆卸较为方便,同时确保导线在训练衣上对称布置,走线简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脉冲训练衣,包括衣服本体,所述衣服本体的内侧面对应肌肉群设置有电极片,还包括穿戴腰带,所述衣服本体的腰部位置相对人体中线对称设置有导电母扣,处于人体同一侧的所述导电母扣和所述电极片通过导线进行电连接,所述穿戴腰带的内侧面对应所述导电母扣设置有导电子扣,所述穿戴腰带的外侧面设置有与导电子扣电连接的电脉冲发生器。

可选的,所述衣服本体的内侧面和外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内板和第一固定外板,所述导电母扣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外板和所述衣服本体并与所述第一固定内板连接。

可选的,所述穿戴腰带的内部夹层和内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二固定内板和第二固定外板,所述导电子扣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外板和所述穿戴腰带并与所述第二固定内板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内板和所述第一固定外板上均对应所述导电母扣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导电母扣的后端延伸设置有第一卡板,所述第一卡板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衣服本体并与所述第一固定内板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固定内板和所述第二固定外板上均对应所述导电子扣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导电子扣的后端延伸设置有第二卡板,所述第二卡板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穿戴腰带与第二固定内板连接。

可选的,所述穿戴腰带的内部夹层还设置有电脉冲信号传递线缆,所述电脉冲信号传递线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电脉冲发生器和所述导电子扣连接。

可选的,所述穿戴腰带为采用弹性面料制成的长条带,所述穿戴腰带的内外侧面均设置有魔术贴。

可选的,所述穿戴腰带的内部夹层还设置有线缆约束环,所述线缆约束环在穿戴腰带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交替布置,所述电脉冲信号传递线缆呈连续的v字型穿过线缆约束环设置。

可选的,所述穿戴腰带的内部夹层顺延其长度方向还设置有加热带。

可选的,所述电极片对应人体的胸部、腹部、盆底肌、手臂、腿部、腰部、臀部、前大腿及后大腿肌肉群设置。

在本申请中导电母扣是在人的腰部两侧对称设置,这样各处身体两侧的电极片通过导线对应与同侧的导电母扣连接,这样避免导电母扣只设置在一侧,还需向另外一侧延伸导线,避免人身体两侧的导线布置不对称,这样更便于设计生产,所以本申请不仅确保电脉冲发生器布置拆卸较为方便,也能保证穿戴腰带与衣服本体连接稳定,同时确保导线在训练衣上对称布置,走线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衣服本体的展开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穿戴腰带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穿戴腰带内部布置示意图一;

图4为穿戴腰带内部布置示意图二;

图5为衣服本体与穿戴腰带局部配合立体示意图一;

图6为衣服本体与穿戴腰带局部配合立体示意图二;

图7为衣服本体与穿戴腰带配合主视图;

图8为导电母扣与导电子扣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衣服本体;2、电极片;3、穿戴腰带;31、线缆约束环;4、导电母扣;41、第一固定内板;42、第一固定外板;43、第一安装孔;44、第一卡板;5、导电子扣;51、第二固定内板;52、第二固定外板;53、第二安装孔;54、第二卡板;6、电脉冲发生器;7、电脉冲信号传递线缆;8、加热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脉冲训练衣,包括衣服本体1,衣服本体1的内侧面对应肌肉群设置有电极片2,还包括穿戴腰带3,衣服本体1的腰部位置相对人体中线对称设置有导电母扣4,处于人体同一侧的导电母扣4和电极片2通过导线9进行电连接,穿戴腰带3的内侧面对应导电母扣4设置有导电子扣5,穿戴腰带3的外侧面设置有与导电子扣5电连接的电脉冲发生器6。

上述技术方案中,电脉冲发生器6设置在穿戴腰带3上,穿戴腰带3可在身体训练需要电脉冲刺激时绑扎在衣服本体1的腰部或腹部外周,穿戴腰带3和衣服本体1分别设置有导电母扣4和导电子扣5,导电母扣4和导电子扣5能卡扣构成机械连接与电连接,一方面在腰部两侧对称设置卡扣机械结构加强了穿戴腰带3的连接稳定性,另一方面实现电脉冲信号的传递,另外在本申请中导电母扣4是在人的腰部两侧对称设置,这样各处身体两侧的电极片2通过导线9对应与同侧的导电母扣4连接,这样避免导电母扣4只设置在一侧,还需向另外一侧延伸导线9,避免人身体两侧的导线9布置不对称,这样更便于设计生产,所以本申请不仅确保电脉冲发生器6布置拆卸较为方便,同时确保导线9在训练衣上对称布置,走线简单。

在此需说明的是,上述衣服本体1可采用市场上常用的运动紧身衣,能更加的贴合身体肌肤,上述采用的导电母扣4、导电子扣5可采用常用的子母扣的卡接形式,当然也可以不采用卡接的形式,仅靠绑扎穿戴腰带3使得两者连接,但是此方式不稳定,在腰部两侧采用卡接的形式可以确保绑扎穿戴腰带3更为连接稳定,此外导电母扣4、导电子扣5最好在腰部两侧各设置一组,一组导电扣的数量与同侧的肌肉群数量对应设置,当然导电扣也可以对称设置多组,但是这样设置过于分散,也不利于导线9的布置;电脉冲发生器6是现有技术中常用于人体辅助训练或治疗的电器件,其可以输送适于人体的生物电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进行设置;本申请中的导线9可采用内嵌的方式被包裹布置于衣服本体1的夹层之间,导线9采用弹性导电的材料,如将多根尼龙长丝镀上金属层相互缠绕构成导电主体,再在导电主体外层包裹弹性绝缘材料;其中电极片2可以采用导电传导金属片、导电传导布料、导电传导乳胶;上述导线9与电极片2的布置形式均是本领域技术能够得到的,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公知技术进行制得。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6和图7所示,衣服本体1的内侧面和外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内板41和第一固定外板42,导电母扣4穿过第一固定外板42和衣服本体1并与第一固定内板41连接。穿戴腰带3的内部夹层和内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二固定内板51和第二固定外板52,导电子扣5穿过第二固定外板52和穿戴腰带3并与第二固定内板51连接。在本申请中,采用内外固定板的形式用于固定导电母扣4和导电子扣5,其中穿戴腰带3带有夹层结构便于将一些走线布置于腰带中,当然导电母扣4和导电子扣5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直接固定在衣服本体1和穿戴腰带3上,但是本申请的方案可以更加确保连接稳定性,其中上述内外固定板可以采用软质的布料或者软垫类材料,也可以采用一些硬质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第一固定内板41和第一固定外板42上均对应导电母扣4开设有第一安装孔43,导电母扣4的后端延伸设置有第一卡板44,第一卡板44穿过第一安装孔43和衣服本体1并与第一固定内板41连接;第二固定内板51和第二固定外板52上均对应导电子扣5开设有第二安装孔53,导电子扣5的后端延伸设置有第二卡板54,第二卡板54穿过第二安装孔53和穿戴腰带3与第二固定内板51连接。上述母扣和子扣的主体直径皆大于安装孔的直径,卡板穿过衣服本体1或穿戴腰带3相对安装孔伸出,随后再翻折卡接在第一固定内板41或第二固定内板51表面,实现了导电母扣4和导电子扣5的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穿戴腰带3的内部夹层还设置有电脉冲信号传递线缆7,电脉冲信号传递线缆7的两端分别与电脉冲发生器6和导电子扣5连接。在此需说明的是,第二固定内板51可以是电路板也可以是普通安装板,当是电路板时,第二固定内板51表面镀有电路走线,电路走线与导电子扣5连接,电脉冲信号传递线缆7通过电路走线与导电子扣5连接;当是普通安装板时,第二固定内板51仅仅只是作为承载部件用于安装固定导电子扣5,电脉冲信号传递线缆7需要分支为若干信号线分别对应与导电子扣5连接;同理第一固定内板41也可以是电路板或者是普通安装板,当是电路板时,电极片2分别通过导线9与电路板上的电路走线再与导电母扣4连接,当是普通安装板时,直接通过导线9与导电母扣4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4所示,穿戴腰带3为采用弹性面料制成的长条带,穿戴腰带3的内外侧面均设置有魔术贴。人身体的腰围不同,所以最好将穿戴腰带3设置成弹性长条状,同时采用魔术贴这样更便于在腰部绑扎,当然也可以采用类似于卡扣的形式进行绑扎;其中一些优选设计中,穿戴腰带3上的导电子扣5不是与衣服本体1上的导电母扣4对应设置的,导电子扣5在穿戴腰带3拉伸变长之后才能与导电母扣4连接,这样能确保穿戴腰带3在一定程度拉紧之后才与衣服本体1连接,连接更为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穿戴腰带3的内部夹层还设置有线缆约束环31,线缆约束环31在穿戴腰带3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交替布置,电脉冲信号传递线缆7呈连续的v字型穿过线缆约束环设置。如果将穿戴腰带3布置为弹性形式,那么在其弹性伸长的过程中,内部的电脉冲信号传递线缆7将有可能在长度方向上发生变形,严重时将发生断裂,将电脉冲信号传递线缆7布置成v字型,腰带拉长时其宽度将收缩,对应两侧的线缆约束环31的间距减少,这样电脉冲信号传递线缆7可以多出一些变形余量,另外在实际布置中,电脉冲发生器6不一定处于穿戴腰带3的正中位置,可能仅离其中一侧的导电子扣5较近,那么较长的电脉冲信号传递线缆7可采用上述线缆约束环31的布置形式,较短的电脉冲信号传递线缆7不采用上述形式也可,仅稍稍延长一些长度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穿戴腰带3的内部夹层顺延其长度方向还设置有加热带8。加热带8可采用碳纤维发热管等其他本领域公知的加热源进行发热,与加热电源模块连接。加热带8在训练前进行发热,使训练者在负重训练之前处于预热阶段,体受热略微出汗,增加人体肌肤的电阻,减少皮肤的刺痛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电极片2对应人体的胸部、腹部、盆底肌、手臂、腿部、腰部、臀部、前大腿及后大腿肌肉群设置。在这里需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衣服本体1可只采用上半身紧身衣或下半身紧身衣,但是下半身紧身衣一定要向上延伸包裹住人体的腰部甚至到腹部位置,也可采用上半身紧身衣与下半身紧身衣一体式布置,这里上半身紧身衣设置有拉链即可便于人体穿戴,然后在上述的紧身衣形式中对应所需电脉冲刺激的肌肉群设置电极片2即可,当然肌肉群不仅仅限制于上述所述肌肉群。

还需说明的是,上述布置导电扣的形式可以最终是人体后腰的两侧,或者是人体前腹的两侧,也可以是人体腰部的两侧边,只要是对称布置就好,电脉冲发生器6绑扎在人体腰部后,可以是人体腰部周圈的任何位置,然后为了避免身体训练时感到不适,优选方案可以设置在身体腰部的两侧边;其中可以将电脉冲发生器6布置在壳体内,壳体内设置有电池与电脉冲发生器6连接,同时电池也为加热带8供电,这种布置形式采用电池供电,是本领域技术的常规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