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T机病人转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76152发布日期:2020-03-27 13:21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CT机病人转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病人转送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ct机病人转送装置。



背景技术:

病人在治疗的过程中,有时需要通过ct机进行检测,因此,需要将病人转移到ct机上,对于一些特殊病人,需要相应地转送装置进行转送,避免病人受到伤害。现有的转送装置在将病人转送上ct机时通过医护人员将病人抬到ct机上,在抬放病人的过程中,病人身体底部缺少支撑,容易使得病人受到伤害,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装置来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ct机病人转送装置,解决了现有的转送装置在将病人转送上ct机时通过医护人员将病人抬到ct机上,在抬放病人的过程中,病人身体底部缺少支撑,容易使得病人受到伤害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ct机病人转送装置,包括支架、滚动轮和万向轮,所述支架下侧设置有所述滚动轮,所述支架远离所述滚动轮一侧设置有所述万向轮,所述支架上侧设置有床架,所述床架上设置有销孔,所述销孔内设置有固定销,所述床架上侧设置有躺板,所述躺板两端设置有提环,所述提环有两个,所述床架内靠近所述躺板一侧设置有滑动轮,所述滑动轮与所述躺板滑动连接,所述床架一端设置有推杆。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与所述滚动轮通过轴承连接,所述支架与所述万向轮转动连接,所述滚动轮有两个。

进一步的,所述万向轮有两个,所述支架与所述床架通过所述固定销及所述销孔连接,所述固定销与所述销孔插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销有四个,所述推杆与所述床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床架与所述躺板通过所述滑动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轮与所述床架通过轴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提环与所述躺板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躺板的材料为高强度聚乙烯。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为解决现有的转送装置在将病人转送上ct机时通过医护人员将病人抬到ct机上,在抬放病人的过程中,病人身体底部缺少支撑,容易使得病人受到伤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躺板、提环、滑动轮、床架、固定销和销孔,使得在将病人转送到ct机上时,先调节床架高度,使得躺板高度与ct机高度相同,然后通过提环推动躺板,即可以将病人转送到ct机上,使得病人身体底部得到支撑,避免病人受到伤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ct机病人转送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ct机病人转送装置中躺板和床架的右侧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支架;2、滚动轮;3、万向轮;4、推杆;5、固定销;6、销孔;7、床架;8、躺板;9、提环;10、滑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ct机病人转送装置,包括支架1、滚动轮2和万向轮3,支架1下侧设置有滚动轮2,支架1远离滚动轮2一侧设置有万向轮3,支架1上侧设置有床架7,床架7上设置有销孔6,销孔6内设置有固定销5,床架7上侧设置有躺板8,躺板8两端设置有提环9,提环9有两个,床架7内靠近躺板8一侧设置有滑动轮10,滑动轮10与躺板8滑动连接,床架7一端设置有推杆4。

如图1所示,支架1与滚动轮2通过轴承连接,支架1与万向轮3转动连接,滚动轮2有两个,滚动轮2可以使得支架1进行移动,通过万向轮3可以调节支架1的运动方向。

如图1所示,万向轮3有两个,支架1与床架7通过固定销5及销孔6连接,固定销5与销孔6插接,将固定销5拔出,进而可以调节床架7的高度,高度调节好之后,将固定销5插入到销孔6中。

如图1和图2所示,固定销5有四个,推杆4与床架7通过螺栓连接,床架7与躺板8通过滑动轮10连接,通过推杆4可以推动支架1进行移动。

如图1和图2所示,滑动轮10与床架7通过轴承连接,滑动轮10可以使得躺板8进行水平滑动。

如图1和图2所示,提环9与躺板8通过螺栓连接,通过提环9可以将躺板8抬起。

如图1所示,躺板8的材料为高强度聚乙烯。

本实用新型提到的一种ct机病人转送装置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医护人员将固定销5拔出,根据ct机的高度调节床架7和躺板8的高度,使得躺板8的高度与ct机的高度一致,然后将固定销5插入到销孔6中,再将病人转移到躺板8上,医护人员推动推杆4可以将支架1推送到ct机边上,使得躺板8对着ct机上病人的躺卧位置,然后通过提环9将躺板8推出,并通过提环9将躺板8转送到ct机上,使得病人身体下侧可以得到稳定支撑,避免病人受到伤害。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