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端桡动脉压迫止血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57379发布日期:2020-05-08 13:37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远端桡动脉压迫止血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远端桡动脉压迫止血器。



背景技术: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是目前心血管治疗中最为先进的治疗手段,经桡动脉穿刺占到大部分,经上桡动脉穿刺是医疗工作者新的研究探索,经上桡动脉穿刺治疗可最大程度的避免后期穿刺部位的血管闭死。因经上桡动脉穿刺是一种新的方式,上桡动脉位于人手腕以上拇指与食指之间位置,其术后创口的压迫止血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专用的器械,医生一般使用传统的绷带捆包方法,不便于操作,且绷带不能集中对穿刺点部位的伤口进行压迫止血,舒适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远端桡动脉压迫止血器,该止血器对手腕以上大拇指与食指之间位置进行压迫止血,且施压的压力集中,压迫止血过程中,大拇指不易转动以避免牵扯伤口出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远端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包括用于套设在手腕以及大拇指的佩戴组件、设置于佩戴组件背向手心一侧的调节支架、以及设置在调节支架上的止血器,所述佩戴组件包括护腕本体、夹板、第一弹簧以及大拇指套,所述护腕本体用于缠绕固定在手腕上,所述护腕本体一端设置有若干个拉紧带,所述护腕本体另一端上表面设置有魔术贴母层,所述拉紧带缠绕护腕本体,所述拉紧带面向魔术贴母层的一面上设置有若干个魔术贴子层,所述魔术贴母层与魔术贴子层粘接,所述夹板位于护腕本体背向手心的一侧,该夹板被夹持于护腕本体与拉紧带之间,所述大拇指套用于套设在大拇指上,所述第一弹簧一端连接在夹板上,另一端连接在大拇指套上,所述第一弹簧用于限制大拇指转动弯曲,并维持姿势,所述调节支架包括设置在夹板背向佩戴组件一面上的安装柱、转动设置在安装柱远离夹板一端的调节横板,所述止血器设置在调节横板远离安装柱的一端,所述调节横板上还设置有用于调节止血器角度的调节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横板设置有上下贯通的滑移通槽,所述安装柱的远离夹板的一端伸入到滑移通槽,所述安装柱与滑移通槽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柱上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调节横板上下两侧用于限位调节横板在安装柱特定高度的限位板,所述调节横板可相对安装柱转动,所述安装柱上还设置有用于锁定调节横板的锁定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安装板、套环、第二弹簧以及若干个抵触块,所述安装板固定设置在安装柱的外周壁上,所述套环活动套设在安装柱上,且位于安装板与调节横板之间,所述抵触块设置在套环面向调节横板的一面上,所述第二弹簧一端连接在安装板上,另一端连接在套环上,所述调节横板面向套环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一摩擦片,所述抵触块面向调节横板设置有第二摩擦片,所述第二弹簧用于保持抵触块面向调节横板运动,且第一摩擦片与第二摩擦片抵触摩擦,限制调节横板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涡轮、第一连杆、固定板、蜗杆、第二连杆以及第三连杆,所述涡轮包括设置在涡轮轴心的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杆一端铰接在调节横板上,另一端铰接在连接轴的外周壁上,所述固定板一端连接在第一连杆背向安装柱一侧,所述蜗杆转动设置在固定板面向佩戴组件的一面上,所述蜗杆与涡轮啮合,所述第二连杆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轴上,另一端与涡轮平行径向延伸,所述第三连杆一端铰接在调节横板上,另一端铰接在第三连杆远离涡轮轴心的一端,当蜗杆转动时,蜗杆带动涡轮转动,第二连杆跟随涡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三连杆连接第二连杆一端沿涡轮偏心运动,牵引第一连杆带动涡轮靠近远离调节横板摆动,所述止血器设置在蜗杆靠近佩戴组件的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蜗杆的靠近调节横板的一端穿过固定板,且穿过固定板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转动蜗杆的手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止血器包括安装块,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驱动杆、螺杆、止血板以及滑移杆,所述安装块设置在蜗杆靠近佩戴组件的一端上,所述安装块上设置有空腔,所述安装块包括上下两侧的顶板和底板以及顶板与底板之间的侧板,所述螺杆一端转动设置在顶板面向空腔的一面上,另一端穿过底板,所述驱动杆穿过侧板伸入空腔内,该驱动杆与侧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套设在螺杆外周壁上,所述第二锥齿轮套设在驱动杆伸入空腔的一端,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止血板螺纹连接在螺杆穿过底板的一端上,所述滑移杆一端连接在止血板面向底板的一面上,另一端穿过底板,当驱动杆转动时,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转动,带动螺杆转动,止血板以及滑移杆向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借助佩戴组件中的第一弹簧形变产生的弹力,充分舒展大拇指,并限制大拇指弯曲转动,且维持大拇指偏离食指的姿势,方便后续止血器贴合穿刺伤口部位,并且避免在止血器压迫止血的过程中,大拇指发生较大的转动而使得伤口出血现象;通过设置调节机构,使得止血器用于压迫止血的平面与穿刺伤口所在的平面平行,再使用止血器进行压迫止血,使得压力集中于伤口处,省力,压迫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止血器向调节支架转动视图;

图3为止血器远离调节支架转动视图;

图4为锁定机构放大视图;

图5为调节横板与套环的俯视图;

图6为调节机构放大视图;

图7为图3中a处的止血器放大视图。

附图标记:1、佩戴组件;11、护腕本体;12、拉紧带;14、夹板;15、第一弹簧;16、大拇指套;2、调节支架;21、安装柱;22、调节横板;220、滑移通槽;24、限位板;23、止血器;31、安装块;32、第一锥齿轮;33、第二锥齿轮;34、驱动杆;35、螺杆;36、止血板;37、滑移杆;38、顶板;39、底板;30、侧板;300、空腔;4、锁定机构;41、安装板;42、套环;43、第二弹簧;45、抵触块;46、第一摩擦片;47、第二摩擦片;5、调节机构;51、涡轮;52、第一连杆;53、固定板;54、蜗杆;55、第二连杆;56、第三连杆;57、连接轴;58、手柄。删去44图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参照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远端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包括用于套设在手腕以及大拇指的佩戴组件1、设置于佩戴组件1背向手心一侧的调节支架2、以及设置在调节支架2上的止血器23,所述佩戴组件1包括护腕本体11、夹板14、第一弹簧15以及大拇指套16,所述护腕本体11用于缠绕固定在手腕上,所述护腕本体11一端设置有若干个拉紧带12,所述护腕本体11另一端上表面设置有魔术贴母层,所述拉紧带12缠绕护腕本体11,所述拉紧带12面向魔术贴母层的一面上设置有若干个魔术贴子层,所述魔术贴母层与魔术贴子层粘接,所述夹板14位于护腕本体11背向手心的一侧,该夹板14被夹持于护腕本体11与拉紧带12之间,所述大拇指套16用于套设在大拇指上,所述第一弹簧15一端连接在夹板14上,另一端连接在大拇指套16上,所述第一弹簧15用于限制大拇指转动弯曲,并维持姿势,所述调节支架2包括设置在夹板14背向佩戴组件1一面上的安装柱21、转动设置在安装柱21远离夹板14一端的调节横板22,所述止血器23设置在调节横板22远离安装柱21的一端,所述调节横板22上还设置有用于调节止血器23角度的调节机构5。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使用者手腕穿过护腕本体11,再转动护腕本体11在手腕上的位置,使得夹板14、调节支架2以及止血器23位于手腕背向手心的一侧,再将大拇指套16套在大拇指上,再移动护腕本体11在手腕的位置,连接在夹板14和大拇指套16上的第一弹簧15拉伸形变产生的弹力,能充分伸展大拇指,且限制大拇指转动弯曲,维持大拇指偏离食指的姿势,确定第一弹簧15的形变产生弹力调节到合适值后,再将拉紧带12缠绕在护腕本体11,拉紧带12缠绕的同时,将夹板14捆绑在护腕本体11的外表面上,夹板14以及护腕本体11不容易移动,夹板14背向护腕本体11的一面上设置有调节支架2,调节支架2包括安装柱21、转动设置在安装柱21上的调节横板22以及用于调节止血器23角度的调节机构5,当穿戴好佩戴组件1后,需要对穿刺位置进行压迫止血时,通过转动调节横板22,使得止血器23移动至穿刺伤口部位上方,所述穿刺伤口部位为手腕以上大拇指与食指之间位置,再通过调节机构5,调节止血器23的相对调节横板22的偏转角度,使得止血器23用于压迫止血的平面与穿刺伤口所在的平面平行,再使用止血器23进行压迫止血。

本实用新型中,借助佩戴组件1中的第一弹簧15形变产生的弹力,充分舒展大拇指,并限制大拇指弯曲转动,且维持大拇指偏离食指的姿势,方便后续止血器23贴合穿刺伤口部位,并且避免在止血器23压迫止血的过程中,大拇指发生较大的转动而使得伤口出血现象;通过设置调节机构5,使得止血器23用于压迫止血的平面与穿刺伤口所在的平面平行,再使用止血器23进行压迫止血,使得压力集中于伤口处,省力,压迫效果好。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调节横板22设置有上下贯通的滑移通槽220,所述安装柱21的远离夹板14的一端伸入到滑移通槽220,所述安装柱21与滑移通槽220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柱21上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调节横板22上下两侧用于限位调节横板22在安装柱21特定高度的限位板24,所述调节横板22可相对安装柱21转动,所述安装柱21上还设置有用于锁定调节横板22的锁定机构4。

本实施例中调节横板22上设置滑移通槽220,安装柱21远离夹板14的一端穿过滑移通槽220,安装柱21上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调节横板22上下两侧的限位板24,调节横板22被限位于两个限位板24之间,调节横板22不易受重力或者外力的作用沿安装柱21上下移动,调节横板22被限位在安装柱21特定高度上,该特定的高度取决于止血器23距离穿刺伤口合适的距离,调节横板22可相对安装柱21转动,且可通过滑移通槽220,调节横板22相对安装柱21发生滑动。在调节止血器23位置时,先通过转动调节横板22,使得止血器23调整到穿刺伤口的一侧,再通过移动调节横板22,使得止血器23位于穿刺伤口的上方,再通过锁定机构4锁定调节横板22的位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不同的人手掌大小有差异以及每次穿刺的位置不同,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不同位置的穿刺伤口的压迫止血,增大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和实用性。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锁定机构4包括安装板41、套环42、第二弹簧43以及若干个抵触块45,所述安装板41固定设置在安装柱21的外周壁上,所述套环42活动套设在安装柱21上,且位于安装板41与调节横板22之间,所述抵触块45设置在套环42面向调节横板22的一面上,所述第二弹簧43一端连接在安装板41上,另一端连接在套环42上,所述调节横板22面向套环42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一摩擦片46,所述抵触块45面向调节横板22设置有第二摩擦片47,所述第二弹簧43用于保持抵触块45面向调节横板22运动,且第一摩擦片46与第二摩擦片47抵触摩擦,限制调节横板22转动。

本实施例中,若干个抵触块45环形分布在套环42上,锁定调节横板22的方式是通过抵触块45上的第二摩擦片47与调节横板22上的第一摩擦片46在第二弹簧43的弹力作用下摩擦抵触,以限制调节横板22转动,在初始状态下,调节横板22即处于被锁定的状态下,当需要解除锁定状态时,先按压套环42,第二弹簧43压缩,使得抵触块45上的第二摩擦片47与调节横板22上的第一摩擦片46脱离,再以安装柱21为中心,转动调节横板22,使得调节横板22上的止血器23转动至穿刺伤口的一侧,再通过滑移通槽220,移动调节横板22,使得止血器23位于穿刺伤口的上方,取消按压套环42,第二弹簧43伸长,抵触块45面向调节横板22移动,直至第一摩擦片46与第二摩擦片47抵触摩擦,通过第一摩擦片46与第二摩擦片47之间的摩擦力,限制调节横板22转动

本实用新型中的锁定机构4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仅需要按压套环42,使得抵触块45与调节横板22脱离,即可解除锁定状态,调整好位置后,取消按压套环42,通过第二弹簧43的弹力,即可自动锁定。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调节机构5包括涡轮51、第一连杆52、固定板53、蜗杆54、第二连杆55以及第三连杆56,所述涡轮51包括设置在涡轮51轴心的连接轴57,所述第一连杆52一端铰接在调节横板22上,另一端铰接在连接轴57的外周壁上,所述固定板53一端连接在第一连杆52背向安装柱21一侧,所述蜗杆54转动设置在固定板53面向佩戴组件1的一面上,所述蜗杆54与涡轮51啮合,所述第二连杆55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轴57上,另一端与涡轮51平行径向延伸,所述第三连杆56一端铰接在调节横板22上,另一端铰接在第三连杆56远离涡轮51轴心的一端,当蜗杆54转动时,蜗杆54带动涡轮51转动,第二连杆55跟随涡轮51转动,进而带动第三连杆56连接在第二连杆55的一端沿涡轮51偏心运动,牵引第一连杆52带动涡轮51靠近远离调节横板22摆动,所述止血器23设置在蜗杆54靠近佩戴组件1的一端。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固定板53,使得涡轮51与蜗杆54始终保持啮合状态;通过设置涡轮51轴心处的连接轴57以及第一连杆52、第二连杆55和第三连杆56,使得涡轮51在转动时,蜗杆54带动涡轮51转动,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轴57上的第二连杆55跟随涡轮51转动,进而带动第三连杆56连接在第二连杆55的一端沿涡轮51偏心运动,牵引第一连杆52带动涡轮51靠近远离调节横板22摆动,当需要将止血器23用于压迫止血的平面与穿刺伤口表面所在的平面平行时,通过转动蜗杆54,带动涡轮51转动,在第一连杆52、第二连杆55以及第三连杆56的联动下,带动调节机构5在调节横板22所在的竖直平面内靠近远离调节横板22摆动,在调节的过程中可反向转动蜗杆54时,以方便调节位置,本实用新型中调节机构5结构简单,调节止血器23偏转角度准确,压迫时止血器23用于压迫止血的平面能更好地顺应穿刺伤口表面的曲线,避免一边压紧,一边压松的现象。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蜗杆54靠近调节横板22的一端穿过固定板53,且穿过固定板53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转动蜗杆54的手柄58。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转动蜗杆54时,即通过转动手柄58即可,通过设置手柄58,提供了较为合适的施力点。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止血器23包括安装块31,第一锥齿轮32、第二锥齿轮33、驱动杆34、螺杆35、止血板36以及滑移杆37,所述安装块31设置在蜗杆54靠近佩戴组件1的一端上,所述安装块31上设置有空腔300,所述安装块31包括上下两侧的顶板38和底板39以及顶板38与底板39之间的侧板30,所述螺杆35一端转动设置在顶板38面向空腔300的一面上,另一端穿过底板39,所述驱动杆34穿过侧板30伸入空腔300内,该驱动杆34与侧板3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32套设在螺杆35外周壁上,所述第二锥齿轮33套设在驱动杆34伸入空腔300的一端,所述第一锥齿轮32与第二锥齿轮33啮合,所述止血板36螺纹连接在螺杆35穿过底板39的一端上,所述滑移杆37一端连接在止血板36面向底板39的一面上,另一端穿过底板39,当驱动杆34转动时,所述第一锥齿轮32和第二锥齿轮33啮合转动,带动螺杆35转动,止血板36以及滑移杆37向下移动。

本实施例中,止血板36的材料选用低硬度且具有弹性的医用硅橡胶材料,保证了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提高了病人舒适感,通过止血板36对穿刺伤口部位进行压迫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调整好调节横板22的位置后,通过调节机构5,使得止血板36与穿刺伤口表面平行,再通过转动驱动杆34,使得第一锥齿轮32与第二锥齿轮33啮合转动,第一锥齿轮32带动螺杆35转动,止血板36以及滑移杆37向下移动,止血板36压迫穿刺伤口进行止血,当压迫一定时间后,需要观察穿刺伤口止血情况时,再反向转动驱动杆34,第一锥齿轮32与第二锥齿轮33反向啮合转动,螺杆35反向转动,止血板36以及滑移杆37向上移动,止血板36脱离穿刺伤口,本实用新型驱动止血板36上下移动的驱动杆34设置在侧板30上,方便进行调整,且与现有技术中传统的绷带捆包方法相比,止血板36能集中对穿刺点部位的伤口进行压迫止血,整体舒适性较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