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症医学用病人翻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35462发布日期:2020-05-06 23:22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症医学用病人翻身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理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症医学用病人翻身装置。



背景技术:

重症医学科是卫生部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新增加的诊疗科目。重症医学科的主要业务范围为: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延续性生命支持;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防治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2009年1月19日,卫生部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的通知中,对开展“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诊疗服务的医院、医师等问题,都作出规定。

重症科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往往需要对患者进行翻身,然而现有的翻身方式以及装置均存在不足之处,现有的翻身方式往往有两种,其一为通过病床的转动而进行,其二为通过人工翻动的方式进行,然而这两种方式均存在缺陷,通过病床翻动患者时,患者的背部往往难以暴露,导致对患者背部的护理较为麻烦,而通过人工翻动的方式,由于人工操作过程中难以掌握翻动的力度,因此稳定性较差,容易造成患者的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患者翻身方式存在不足的问题,提供一种重症医学用病人翻身装置。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重症医学用病人翻身装置,包括床板,还包括通槽、凹槽、推动板、卡齿条、连接杆、弧形杆、内卡齿套、驱动齿轮柱、转动轴和限位齿轮柱,所述床板的内部水平两侧均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侧嵌设有推动板,所述推动板的底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通过通槽贯穿床板的弧形杆,且弧形杆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卡齿条,所述床板的底部中心处且位于卡齿条的正上方设置有驱动齿轮柱,且驱动齿轮柱与卡齿条之间通过卡齿啮合连接,所述驱动齿轮柱上靠近床板内侧的一端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限位齿轮柱,且限位齿轮柱的外部套接有内卡齿套,且内卡齿套与限位齿轮柱之间通过卡齿啮合连接,其中内卡齿套与床板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四个所述弧形杆中位于同一个推动板底部的两个位于另外两个弧形杆的同一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床板的底部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且支撑柱之间通过固定板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弧形杆的末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且弧形杆上套接有限位滑套,其中限位滑套与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驱动齿轮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柱,且传动柱的外部套接有轴承套,并且轴承套通过连接杆与床板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盘。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驱动齿轮柱与限位齿轮柱的长度均大于两个弧形杆的最大水平间距。

(三)有益效果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患者躺着床板的顶部时,两个推动板分别位于患者的身体两侧,当需要对患者进行翻身时,由于患者的两侧均由可能需要进行翻身,因此在确定需要使用的推动板后,推动板底部弧形杆靠外的一侧即为可进行控制的一侧,选择相对应的转盘,然后将转盘向外侧拉动,使得驱动齿轮柱与内侧的弧形杆分离,而与外侧的弧形杆继续啮合,届时限位齿轮柱将与内侧的弧形杆啮合,通过内卡齿套对限位齿轮柱的制动,使得其中另外一个推动板保持不动,然后通过转动驱动齿轮柱,使得对应的推动板向上移动,将患者的一侧抬高,从而实现对患者的翻身操作,操作完成后,将驱动齿轮柱完全拉出,即可通过限位齿轮柱对两个推动板均进行限位,相较于人工翻身的操作,由于存在制动装置,在翻身完成后,患者身体的支撑稳定性远大于人工支撑的稳定性,可避免患者受到二次伤害。

2、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推动板通过两个弧形杆从两侧进行支撑,因此当患者进行翻身时,其背部是暴露在外的,相较于传统的床板翻身,对患者背部的清理更加方便。

3、本实用新型中,驱动齿轮柱13的滑动,既可以实现对两个弧形杆8同时进行驱动,亦可以选择对外侧的弧形杆8进行驱动,相较于传统的床板翻身,同时只能够对一侧床板进行翻身,本装置可以将患者的身体整体抬高后进行护理,使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弧形杆与驱动齿轮柱的连接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弧形杆与推动板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推动板与床板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床板;2、通槽;3、凹槽;4、推动板;5、卡齿条;6、连接杆;7、限位块;8、弧形杆;9、支撑柱;10、限位滑套;11、固定板;12、内卡齿套;13、驱动齿轮柱;14、轴承套;15、转盘;16、传动柱;17、转动轴;18、限位齿轮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重症医学用病人翻身装置,包括床板1,还包括通槽2、凹槽3、推动板4、卡齿条5、连接杆6、弧形杆8、内卡齿套12、驱动齿轮柱13、转动轴17和限位齿轮柱18,床板1的内部水平两侧均开设有凹槽3,且凹槽3的内侧嵌设有推动板4,推动板4的底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通过通槽2贯穿床板1的弧形杆8,且弧形杆8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卡齿条5,床板1的底部中心处且位于卡齿条5的正上方设置有驱动齿轮柱13,且驱动齿轮柱13与卡齿条5之间通过卡齿啮合连接,驱动齿轮柱13上靠近床板1内侧的一端通过转动轴17转动连接有限位齿轮柱18,且限位齿轮柱18的外部套接有内卡齿套12,且内卡齿套12与限位齿轮柱18之间通过卡齿啮合连接,其中内卡齿套12与床板1之间通过连接杆6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动板4位于凹槽3的内部,且推动板4的顶部与床板1平齐,使得患者躺在床板1的顶部后,床板1能够保持平整。

具体的,如图2所示,四个弧形杆8中位于同一个推动板4底部的两个位于另外两个弧形杆8的同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弧形杆8位置的设置,由于弧形杆8通过驱动齿轮柱13的滑动而进行驱动,因此,驱动齿轮柱13在滑动后,将能够驱动的是靠外侧的弧形杆8,所以通过这样的设置,便于用户的选择的使用。

具体的,如图1所示,床板1的底部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9,且支撑柱9之间通过固定板11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板11的设置,防止支撑柱9发生倾斜,提高床板1的稳定性。

具体的,如图1所示,弧形杆8的末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7,且弧形杆8上套接有限位滑套10,其中限位滑套10与固定板11的顶部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滑套10的设置,提高弧形杆8在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而通过限位块7的设置,则是为了防止弧形杆8与限位滑套10分离。

具体的,如图2所示,驱动齿轮柱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柱16,且传动柱16的外部套接有轴承套14,并且轴承套14通过连接杆6与床板1固定连接,传动柱1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盘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盘15的设置,以及传动柱16的传动,通过扭矩的作用,降低使用者在转动驱动齿轮柱13时需要使用的力量,便于对装置的控制。

具体的,如图2所示,驱动齿轮柱13与限位齿轮柱18的长度均大于两个弧形杆8的最大水平间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齿轮柱13与限位齿轮柱18可同时对两个弧形杆8进行控制或者制动。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

使用时,患者躺着床板1的顶部时,两个推动板4分别位于患者的身体两侧,当需要对患者进行翻身时,由于患者的两侧均由可能需要进行翻身,因此在确定需要使用的推动板4后,推动板4底部弧形杆8靠外的一侧即为可进行控制的一侧,选择相对应的转盘15,然后将转盘15向外侧拉动,使得驱动齿轮柱13与内侧的弧形杆8分离,而与外侧的弧形杆8继续啮合,届时限位齿轮柱18将与内侧的弧形杆8啮合,通过内卡齿套12对限位齿轮柱18的制动,使得其中另外一个推动板4保持不动,然后通过转动驱动齿轮柱13,使得对应的推动板4向上移动,将患者的一侧抬高,从而实现对患者的翻身操作,操作完成后,将驱动齿轮柱13完全拉出,即可通过限位齿轮柱18对两个推动板4均进行限位,相较于人工翻身的操作,由于存在制动装置,在翻身完成后,患者身体的支撑稳定性远大于人工支撑的稳定性,可避免患者受到二次伤害;驱动齿轮柱13的滑动,既可以实现对两个弧形杆8同时进行驱动,亦可以选择对外侧的弧形杆8进行驱动,相较于传统的床板翻身,同时只能够对一侧床板进行翻身,本装置可以将患者的身体整体抬高后进行护理,使用范围更广;由于推动板4通过两个弧形杆8从两侧进行支撑,因此当患者进行翻身时,其背部是暴露在外的,相较于传统的床板翻身,对患者背部的清理更加方便。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过着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