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术护理用加压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57392发布日期:2020-05-08 13:37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术护理用加压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术护理用加压袋。



背景技术:

护理工作是一项细致的工作,是整个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医疗安全、治疗效果和身体康复;护士的职业素质、服务态度、言谈举止也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心理感受和医患关系的和谐、融洽,护理是一门运用科学,执行基础或常规护理,配合医生治疗,了解观察病人病情,并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诸方面,有条理有目的有计划的照顾病人的生活起居,日常活动、基本安全等,手术病人护理包括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整个围手术期的的护理,对避免术中意外,保证手术的成功,以及快速康复理念的引入,预防术后合并症的发生都十分重要,手术后不适的观察和处理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会有切口疼痛感觉,术后24~48小时内,如患者伤口疼痛时可按一定时间间隔给予镇痛药,以保证术后休息,有利恢复,可防止因疼痛影响咳痰,避免术后肺部并发症,但如术后3~4天伤口仍疼痛较剧,局部红、肿、热并伴有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增高,则应考虑有伤口感染的可能,应配合抗生素的应用,根据情况应进行伤口引流。

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后,需要对手术后存留的伤口进行及时的,有效的处理,通过加压袋,对手术后存留的伤口进行包扎止血,防止伤口裸露在外持续出血,造成感染和红肿,伤口的大小、深浅和位置不同,所需要的止血消毒棉规格也不同,止血消毒棉覆盖范围要大于伤口范围,加压袋的棉层在使用过程中,棉层大小调节不便,且不便于更换,不利于加压袋的循环使用,和创造干净卫生的护理环境;加压袋在使用过程中,只能对伤口进行加压止血,或通过棉层涂抹的药液进行消毒护理,不能够对加压袋进行适当温度的调节,通过热敷或冷敷的方式,来缓解肌肉酸痛和消肿散热,使用不便,皮肤略感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术护理用加压袋,具有使用方便和易于更换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术护理用加压袋,包括袋体、一号绑带和二号绑带,袋体的内部表面中心位置处开设有一号槽,一号槽的一侧位于袋体的内部开设有一号附槽,一号槽的另一侧位于袋体的内部开设有二号附槽,一号槽、一号附槽和二号附槽的上端通过旋合均连接有旋盖,旋盖为弧形结构,袋体的底端一侧固定连接有一号绑带,袋体的底端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二号绑带,袋体的底端中心位置处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连接布、粘布和棉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手术护理用加压袋优选技术方案,袋体的内表面底端一侧开设有一号清理槽,袋体的内表面底端另一侧开设有二号清理槽,一号清理槽和二号清理槽均为弧形结构,一号清理槽和二号清理槽的底端通过旋合均连接有旋钮,旋钮为弧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手术护理用加压袋优选技术方案,袋体的底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布,连接布的底端粘合连接有粘布,粘布的底端粘合连接有棉布,连接布、粘布和棉布均为弧形结构且相互贴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手术护理用加压袋优选技术方案,一号绑带和二号绑带均为弧形结构,一号绑带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一号粘带,一号粘带为弧形结构且呈对称排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手术护理用加压袋优选技术方案,二号绑带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二号粘带,二号粘带为弧形结构且呈对称排列,二号粘带与一号粘带通过粘合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手术护理用加压袋优选技术方案,袋体为弧形结构,袋体的底端与一号绑带和二号绑带的上端相贴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手术护理用加压袋优选技术方案,一号槽,一号附槽和二号附槽均为弧形结构且内部中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计为一种可循环使用的手术护理用加压袋,在加压袋的底端设置有棉层结构,棉布通过粘合结构与加压袋粘合连接,使用时将相应规格大小的棉布,通过粘合结构粘合连接于加压袋的底端,使用完毕后,将棉布从加压袋底端取下进行更换,棉层大小调节方便,更换简单,安全卫生,加压袋可做循环使用;在加压袋的上端设置有袋体,在袋体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水槽,内部可放置温水或冷水,对伤口以及外部皮肤进行热敷或冷敷,来缓解肌肉酸痛和消肿散热,使用便捷舒适,便于清洁更换。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清理槽连接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粘布连接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袋体;2、一号槽;3、一号附槽;4、二号附槽;5、旋盖;6、一号清理槽;7、二号清理槽;8、旋钮;9、连接布;10、粘布;11、棉布;12、一号绑带;13、一号粘带;14、二号绑带;15、二号粘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术护理用加压袋,包括袋体1、一号绑带12和二号绑带14,袋体1的内部表面中心位置处开设有一号槽2,一号槽2的一侧位于袋体1的内部开设有一号附槽3,一号槽2的另一侧位于袋体1的内部开设有二号附槽4,一号槽2、一号附槽3和二号附槽4的上端通过旋合均连接有旋盖5,旋盖5为弧形结构,袋体1的底端一侧固定连接有一号绑带12,袋体1的底端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二号绑带14,袋体1的底端中心位置处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连接布9、粘布10和棉布11,本实施例中袋体1通过注入温水或冷水,也可注入中药药液,对伤口以及外部皮肤进行热敷或冷敷,来缓解肌肉酸痛和消肿散热,或进行中药调理,一号槽2,一号附槽3和二号附槽4用于放置温水或冷水,也可注入中药药液,一号清理槽6和二号清理槽7用于袋体1内部液体的排出,连接布9为硬质纺布,用于连接粘布10和棉布11,粘布10为双面胶粘布10,用于连接棉布11和连接布9,棉布11用于伤口的护理治疗,一号绑带12、二号绑带14、一号粘带13和二号粘带15用于加压袋的佩戴。

具体的,袋体1的内表面底端一侧开设有一号清理槽6,袋体1的内表面底端另一侧开设有二号清理槽7,一号清理槽6和二号清理槽7均为弧形结构,一号清理槽6和二号清理槽7的底端通过旋合均连接有旋钮8,旋钮8为弧形结构,本实施例中一号清理槽6和二号清理槽7开设于袋体1的底端两侧,用于袋体1内部液体的排出,底端通过旋合连接有橡胶材质的旋钮8,使用完毕后,旋开一号清理槽6和二号清理槽7底端的旋钮8,以及一号槽2、一号附槽3和二号附槽4上端的旋盖5,通过一号清理槽6和二号清理槽7将袋体1中的液体放出,并对袋体1内部进行清洗,使用便捷舒适,便于清洁更换。

具体的,袋体1的底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布9,连接布9的底端粘合连接有粘布10,粘布10的底端粘合连接有棉布11,连接布9、粘布10和棉布11均为弧形结构且相互贴合,本实施例中连接布9为硬质纺布,用于连接粘布10和棉布11,粘布10为双面胶粘布10,用于连接棉布11和连接布9,棉布11用于伤口的护理治疗,在棉布11的一面涂抹药水,将粘布10粘合连接在棉布11没有涂抹药水的另一面上,通过粘布10与连接布9粘合连接,将棉布11粘合在袋体1的底端,将加压袋套于手臂或腿部等肢干处。

具体的,一号绑带12和二号绑带14均为弧形结构,一号绑带12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一号粘带13,一号粘带13为弧形结构且呈对称排列,本实施例中一号绑带12和二号绑带14均为弹性尼龙布,用于加压袋的佩戴,一号粘带13为带有粘毛的尼龙布,二号粘带15为带有粘钩的尼龙布,类似于魔术贴,将加压袋套于手臂或腿部等肢干处,通过一号绑带12一侧的一号粘带13和二号绑带14一侧的二号粘带15的粘合连接,组合形成环形结构,对加压袋进行佩戴。

具体的,二号绑带14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二号粘带15,二号粘带15为弧形结构且呈对称排列,二号粘带15与一号粘带13通过粘合相连接,本实施例中一号绑带12和二号绑带14均为弹性尼龙布,用于加压袋的佩戴,一号粘带13为带有粘毛的尼龙布,二号粘带15为带有粘钩的尼龙布,类似于魔术贴,将加压袋套于手臂或腿部等肢干处,通过一号绑带12一侧的一号粘带13和二号绑带14一侧的二号粘带15的粘合连接,组合形成环形结构,对加压袋进行佩戴。

具体的,袋体1为弧形结构,袋体1的底端与一号绑带12和二号绑带14的上端相贴合,本实施例中袋体1为皮质,弧形结构,用于伤口以及外部皮肤进行热敷或冷敷,来缓解肌肉酸痛和消肿散热,或进行中药调理。

具体的,一号槽2,一号附槽3和二号附槽4均为弧形结构且内部中空,本实施例中一号槽2,一号附槽3和二号附槽4开设于袋体1的内部,用于放置温水或冷水,也可注入中药药液。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根据患者伤口的大小、深浅和位置不同,选择已有的相应规格大小的棉布11,或对现有棉布11进行修剪,修剪成所需形状,在棉布11的一面涂抹药水,将粘布10粘合连接在棉布11没有涂抹药水的另一面上,通过粘布10与连接布9粘合连接,将棉布11粘合在袋体1的底端,将加压袋套于手臂或腿部等肢干处,通过一号绑带12一侧的一号粘带13和二号绑带14一侧的二号粘带15的粘合连接,组合形成环形结构,对加压袋进行佩戴,通过加压袋,对手术后存留的伤口进行止血包扎,消炎消肿,防止伤口裸露在外持续出血,造成感染和红肿,佩戴一端时间后,将加压袋取下,将棉布11连同棉布11上端粘合连接的粘布10,从袋体1底端的连接布9上取下,按上述方法和步骤,对棉布11进行更换,当需要热敷或冷敷时,旋开一号槽2、一号附槽3和二号附槽4上端的旋盖5,向一号槽2、一号附槽3和二号附槽4的内部注入温水或冷水,也可注入中药药液,对伤口以及外部皮肤进行热敷或冷敷,来缓解肌肉酸痛和消肿散热,或进行中药调理,使用完毕后,旋开一号清理槽6和二号清理槽7底端的旋钮8,以及一号槽2、一号附槽3和二号附槽4上端的旋盖5,通过一号清理槽6和二号清理槽7将袋体1中的液体放出,并对袋体1内部进行清洗,使用便捷舒适,便于清洁更换。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