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压差导管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26208发布日期:2020-06-16 23:45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测压差导管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测压差导管组件。



背景技术:

在医疗领域经常需要测量人体内部不同部位压差并进行比较,以辅助判断患者病情,比如测量心脏和动脉压差以判断血流传导情况,又比如病人血管有狭窄,或者特殊病人高血压无法控制等情况,都需要进行动脉近端和远端压差检查。现有技术中,由于采用的是传统的机电式压力传感器,其体积和结构较大,导致导管管径较粗,因此只能分别向指定位置下管进行压力测量,然后再比较得到压差,比如测量心脏和动脉压差时,需要单独下管测量心脏压力,动脉压力则需另外下管测量,也即要至少下两根导管,这不仅操作繁琐,而且也增加了病患的痛苦和心理负担。

随着科技发展,光纤压力传感器应运而生,相比于传统的机电式压力传感器,光纤压力传感器具有稳定性好、灵敏度高、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已经逐渐应用于医疗领域,另外光纤压力传感器相比于传统的机电式压力传感器,其体积也大大缩小,比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6876317u、名称为“一种全光纤高灵敏压力传感器”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其公开的光纤压力传感器头端包层直径仅为300μm~420μm,而后侧与相位解调仪相连的第二单模光纤采用9μm芯径,包层直径为125μm或者140μm,所述第二单模光纤主要与压力检测系统相连,一般又可称为微导线,而压力检测系统通常包括数据处理单元(包括相位解调仪、计算机等)、显示屏等部件,光纤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经由微导线传输至数据处理单元中并经过数据处理后,其检测结果可直观地显示在显示屏上,一般可显示压力值以及压力波形。如果能将光纤压力传感器应用于上述导管中,将有助于改善压差测量操作程序,并减少病患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压差导管组件,在一根导管上设置多个光纤压力传感器用于分别测量人体内的不同部位,不仅简化压差测量操作程序,也减少病患痛苦,降低病患心理和经济负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测压差导管组件,包括导管、外管、远端光纤压力传感器和近端光纤压力传感器,导管后端与外管前端固连,外管后侧设有多个支管,在导管内设有远端导线腔和近端导线腔,在外管的本体内设有多个外管导线腔,在每个支管内均设有支管导线腔,所述远端导线腔和近端导线腔分别与外管本体内对应的外管导线腔连通,各外管导线腔分别与对应支管内的支管导线腔连通,在每个支管末端均设有接头,远端光纤压力传感器设于远端导线腔的前端内,近端光纤压力传感器设于近端导线腔内。

在所述远端光纤压力传感器和近端光纤压力传感器之间设有中间光纤压力传感器,在所述导管内设有中间导线腔,且所述中间导线腔与外管本体内对应的外管导线腔连通,所述中间光纤压力传感器设于对应的中间导线腔内。

所述导管内的远端导线腔、近端导线腔和中间导线腔均为贯通腔,在所述导管前端设有导管头端。

沿着导管轴向看去,所述远端光纤压力传感器、近端光纤压力传感器和中间光纤压力传感器沿着导管的圆周方向均布。

所述外管前端套设于导管后端,在所述外管前端外侧设有应变释放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在一根导管上设置多个光纤压力传感器用于分别测量人体内的不同部位,压差测量时只需下一根导管即可,不必像传统方式那样至少下两根导管分别测量,压差测量操作程序大大简化。

2、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减少病患痛苦,降低病患心理和经济负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b-b视图。

其中,1为导管,101为导管头端,2为外管,201为外管导线腔,3为支管,301为支管导线腔,4为接头,5为远端光纤压力传感器,501为远端导线腔,6为近端光纤压力传感器,601为近端导线腔,7为应变释放管,8为中间光纤压力传感器,801为中间导线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导管1、外管2、远端光纤压力传感器5和近端光纤压力传感器6,其中导管1后端与外管2前端固连,外管2后侧设有多个支管3,在导管1内设有远端导线腔501和近端导线腔601,在外管2的本体内设有多个外管导线腔201,在每个支管3内均设有支管导线腔301,所述远端导线腔501和近端导线腔601分别与外管2本体内对应的外管导线腔201连通,各外管导线腔201分别与对应支管3内的支管导线腔301连通,在每个支管3末端均设有接头4,远端光纤压力传感器5设于远端导线腔501的前端内,且远端光纤压力传感器5后侧的第一微导线依次穿过所述远端导线腔501以及与所述远端导线腔501对应的外管导线腔201和支管导线腔301,然后与对应的接头4连接,近端光纤压力传感器6设于近端导线腔601内,且近端光纤压力传感器6后侧的第二微导线依次穿过所述近端导线腔601以及与所述近端导线腔601对应的外管导线腔201和支管导线腔301,然后与对应的接头4连接,所述接头4通过连接线路与压力检测系统连接,进而实现远端光纤压力传感器5和近端光纤压力传感器6与压力检测系统相连,远端光纤压力传感器5和近端光纤压力传感器6之间的距离根据测量需要设定,比如测量心脏和动脉压差时,需保证远端光纤压力传感器5测量心脏压力,近端光纤压力传感器6测量动脉压力,或者测量动脉压差时,需保证远端光纤压力传感器5测量待测动脉远端压力,近端光纤压力传感器6测量待测动脉近端压力,远端光纤压力传感器5和近端光纤压力传感器6检测的压力值分别通过第一微导线和第二微导线传输至压力检测系统中,并经过相应数据处理单元计算处理后结果显示在压力检测系统的显示屏上,所述压力检测系统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且为市购产品。

如图3~4所示,在所述导管1内,在所述远端光纤压力传感器5和近端光纤压力传感器6之间可以等间距地设有一个或多个中间光纤压力传感器8,在所述导管1内设有一个或多个中间导线腔801,且所述中间导线腔801与外管2本体内对应的外管导线腔201连通,所述中间光纤压力传感器8设于对应的中间导线腔801内,且后侧的第三微导线依次穿过所述中间导线腔801以及与所述中间导线腔801对应的外管导线腔201和支管导线腔301,然后与对应的接头4连接,并且沿着导管1轴向看去,所述远端光纤压力传感器5、近端光纤压力传感器6和中间光纤压力传感器8沿着导管1的圆周方向均布。所述中间光纤压力传感器8的用处在于使医生更好地了解血管压力变化情况,比如待测动脉近端与远端之间的动脉压力变化情况,以更好地对病患情况作出判断。

本实施例中,所述远端光纤压力传感器5、近端光纤压力传感器6和中间光纤压力传感器8均为市购产品,其头端直径为300μm,后侧的微导线直径为125μm。

如图1~4所示,所述导管1内的远端导线腔501、近端导线腔601和中间导线腔801均为贯通腔,在所述导管1前端设有导管头端101封堵,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管1和外管2可采用尼龙、聚乙烯、聚丙烯或嵌段聚酰胺加压加热吹塑或注塑成型,其生产工艺为本领域公知技术,安装时光纤压力传感器通过导丝下到对应导线腔内的合适位置后用胶粘方式固定于对应导线腔的靠外侧内壁上,且所述导线腔靠外侧内壁与导管1外壁之间厚度应保证光纤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检测正常进行,光纤压力传感器在导管1内固定后,导管1前端通过热熔方式与导管头端101固连实现封堵,将导管1后端延伸出的微导线穿入外管2本体内对应的外管导线腔201中,然后再将导管后端与外管2前端通过热熔方式固连。

如图1所示,所述外管2前端套设于导管1后端,在所述外管2前端外侧设有应变释放管7用于避免应力集中,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所述应变释放管6为本领域公知技术。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所述接头4通过连接线路与压力检测系统中的数据处理单元相连,所述数据处理单元通过线路与显示屏相连,所述压力检测系统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且为市购产品。所述接头5可采用方便插接的结构,比如usb结构,所述接头5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且为市购产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本实用新型根据测量需要可以只设有远端光纤压力传感器5和近端光纤压力传感器6,或者在远端光纤压力传感器5和近端光纤压力传感器6之间增设一个或多个中间光纤压力传感器8,安装时利用导丝将光线压力传感器下到导管1内对应的导线腔中,并通过胶粘方式固定于导线腔内相应位置。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所述导管1下入人体内,所述外管2始终处于人体外部,检测时由于动脉近端、动脉远端、心脏的心房和心室压力及压力波形均不同,医生下管时可根据压力检测系统的显示屏显示的压力值及压力波形判断光纤压力传感器位置,并且光纤压力传感器移动到位后可以直接进行比较判断压差。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体积大大缩小的光纤压力传感器,因此可以在一根导管1上设置多个光纤压力传感器,压差测量时也只需下一根导管1即可,不必像传统方式那样至少下两根导管分别测量人体内不同部位,压差测量操作大大简化,并且也减少病患痛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