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中医骨伤科的挫伤艾灸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14736发布日期:2020-08-18 19:59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中医骨伤科的挫伤艾灸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骨伤科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中医骨伤科的挫伤艾灸盒。



背景技术:

中医骨伤科是防治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科室,是中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骨伤科发展悠久,相比较与西医骨科的治疗,成本相对低廉,治疗器械相对较为便宜,但是,对医生的要求较高,中医骨伤科在对腕部挫伤进行治疗时,常常会使用到艾灸盒对挫伤部位进行艾灸治疗,加快腕部挫伤的康复速度。

但是,现有的艾灸盒在使用时仍存在不足之处,不能将艾灸盒很好的与病人的腕部进行固定,艾灸盒在使用时易与患者的腕部脱离,不能灵活的调节灸条本体的固定高度,不能方便的对灸条本体进行固定。

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中医骨伤科的挫伤艾灸盒以便于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中医骨伤科的挫伤艾灸盒,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目前市场上现有的艾灸盒不能将艾灸盒很好的与病人的腕部进行固定,不能灵活的调节灸条本体的固定高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中医骨伤科的挫伤艾灸盒,包括艾灸盒本体、灸条本体和固定座,所述艾灸盒本体的上方设置有固定盖,且固定盖的中部开设有灸条放置孔,所述灸条本体位于灸条放置孔的内侧,且灸条本体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固定夹,所述固定夹的外侧连接有滑块,且滑块的外侧连接有连接弹簧,所述灸条放置孔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滑槽,且灸条放置孔的外侧安装有转环,所述转环的外侧连接有凸块,且转环的上方设置有推杆,所述转环的下侧连接有限位环,且限位环的外侧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固定座安装在艾灸盒本体的右侧,且固定座的内部贯穿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的内部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固定座的右侧连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外侧连接有压缩弹簧,所述艾灸盒本体的左侧开设有卡槽。

优选的,所述固定盖与艾灸盒本体为卡合连接,且艾灸盒本体底部的主剖面为弧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凸块关于转环的中心点对称设置有2个,且2个凸块的总长度与转环的外径之和大于2个滑块之间的距离,并且转环与固定盖构成转动机构。

优选的,所述固定夹的最低点高于固定盖的最高点,且固定夹通过滑块与固定盖构成滑动结构,并且滑块的侧剖面为“t”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俯剖面为“e”形结构,且固定板通过压缩弹簧与固定座构成弹性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中医骨伤科的挫伤艾灸盒,

1、设置有连接带,艾灸盒本体下侧面的弧形槽与患者腕部相贴合,右拉固定板,连接带围绕患者腕部插入到固定座并在固定座进行移动,移动至与患者腕部的大小相配,松开对固定板的拉动,固定板便可通过压缩弹簧的弹力进行复位,使得固定板贯穿连接孔并卡进卡槽内,对固定板的位置进行限定,从而方便的将艾灸盒本体固定在患者腕部位置;

2、固定盖的上方设置有固定夹,拨动推杆带动转环转动,转环带动凸块转动,凸块推动对应位置的滑块移动,从而带动2个固定夹打开,此时灸条本体便可贯穿灸条放置孔插入到艾灸盒本体内并调节到合适的高度位置,接着反向转动转环使得凸块与滑块脱离接触,连接弹簧便可通过推动滑块而推动固定夹进行复位,通过固定夹对灸条本体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盖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盖俯剖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固定盖和滑块连接处侧剖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艾灸盒本体;2、固定盖;3、灸条放置孔;4、转环;5、凸块;6、滑块;7、连接弹簧;8、固定夹;9、推杆;10、限位槽;11、限位环;12、滑槽;13、灸条本体;14、固定座;15、固定板;16、压缩弹簧;17、卡槽;18、连接带;19、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中医骨伤科的挫伤艾灸盒,包括艾灸盒本体1、固定盖2、灸条放置孔3、转环4、凸块5、滑块6、连接弹簧7、固定夹8、推杆9、限位槽10、限位环11、滑槽12、灸条本体13、固定座14、固定板15、压缩弹簧16、卡槽17、连接带18和连接孔19,艾灸盒本体1的上方设置有固定盖2,且固定盖2的中部开设有灸条放置孔3,灸条本体13位于灸条放置孔3的内侧,且灸条本体13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固定夹8,固定夹8的外侧连接有滑块6,且滑块6的外侧连接有连接弹簧7,灸条放置孔3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滑槽12,且灸条放置孔3的外侧安装有转环4,转环4的外侧连接有凸块5,且转环4的上方设置有推杆9,转环4的下侧连接有限位环11,且限位环11的外侧设置有限位槽10,固定座14安装在艾灸盒本体1的右侧,且固定座14的内部贯穿有连接带18,连接带18的内部开设有连接孔19,固定座14的右侧连接有固定板15,且固定板15的外侧连接有压缩弹簧16,艾灸盒本体1的左侧开设有卡槽17。

本例中固定盖2与艾灸盒本体1为卡合连接,且艾灸盒本体1底部的主剖面为弧形结构,便于将固定盖2打开,对艾灸盒本体1内的烟灰进行清理,而艾灸盒本体1的设计便于将艾灸盒本体1整体与患者腕部贴合,且可将烟灰收集到艾灸盒本体1底侧的左右两侧边,便于灸条本体13对患者进行治疗;

凸块5关于转环4的中心点对称设置有2个,且2个凸块5的总长度与转环4的外径之和大于2个滑块6之间的距离,并且转环4与固定盖2构成转动机构,转环4带动凸块5转动,控制凸块5与滑块6的接触,从而控制2个滑块6移动;

固定夹8的最低点高于固定盖2的最高点,且固定夹8通过滑块6与固定盖2构成滑动结构,并且滑块6的侧剖面为“t”形结构,通过滑块6的移动可控制2个固定夹8打开和关闭,便于固定夹8对灸条本体13的位置进行固定;

固定板15的俯剖面为“e”形结构,且固定板15通过压缩弹簧16与固定座14构成弹性结构,将固定板15贯穿连接孔19并卡合进卡槽17中,可对连接带18进行固定。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用于中医骨伤科的挫伤艾灸盒时,使用者先将整个装置携带到工作区域内,根据附图1-2所示,先将艾灸盒本体1与患者的腕部挫伤处固定,将患者腕部放置到艾灸盒本体1下侧面的弧形槽中,使得艾灸盒本体1与患者腕部贴合,将连接带18围绕患者腕部插入到固定座14内,同时向右拉动固定板15,固定板15对压缩弹簧16进行拉伸并向右移动,使得连接带18可顺利穿过固定座14并在固定座14内进行移动,连接带18的右端部位为橡胶材质,连接带18移动至与患者腕部的大小相配,可舒适的将艾灸盒本体1与患者腕部相连接固定,便可松开对固定板15的拉动,此时固定板15便可通过压缩弹簧16的弹力进行复位,使得固定板15贯穿对应位置的连接孔19并卡进卡槽17内,对固定板15的位置进行限定,从而方便的将艾灸盒本体1固定在患者腕部位置;

根据附图1和附图3-6所示,接着对灸条本体13进行固定,拨动推杆9,推杆9带动转环4顺时针转动,转环4在转动时,转环4下侧安装的限位环11在限位槽10内转动,保证转环4的稳定转动,转环4带动凸块5转动,凸块5与滑块6的接触处均为弧形结构,故凸块5可推动对应位置的“t”形滑块6分别在滑槽12内向远离灸条放置孔3的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固定夹8向远离灸条放置孔3的方向移动,且滑块6对连接弹簧7进行挤压,将相对设置的2个固定夹8打开之后,便可停止拨动推杆9,将点燃之后的灸条本体13从灸条放置孔3插入到艾灸盒本体1内,通过患者的体感温度对灸条本体13的放置高度进行调整,调整至患者感到舒适的位置,反向拨动推杆9,转环4带动凸块5反向转动进行复位,使得凸块5脱离与滑块6的接触,此时连接弹簧7便可通过推动滑块6而推动固定夹8进行复位,通过固定夹8对灸条本体13进行固定,灸条本体13对患者腕部的挫伤处进行治疗,艾灸盒本体1底侧的中部为网孔状结构,使得热气可通过孔洞流通到患者腕部,而灸条本体13的烟灰可滑落至艾灸盒本体1底侧的左右两侧进行收集,当治疗完毕之后,因固定盖2和艾灸盒本体1为卡合连接,便可将固定盖2从艾灸盒本体1上打开,对艾灸盒本体1的内部进行清理,以上便是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