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挂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56329发布日期:2020-06-26 22:03阅读:542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液挂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液挂钩。



背景技术:

在大部分医院或者诊所中,给病人输液是一种使用频率非常高的治疗手段,而在输液过程中,需要将输液瓶或者输液袋悬挂于高处,因此,输液支架或挂钩是一种必备的工具。但是,普通挂钩的钩头和钩尾之间的距离较大,很容易导致输液瓶或者输液袋从一侧滑落。

现有技术中,如申请号为cn201620621391.3的一种新型输液挂钩的实用新型专利,主要通过在挂钩尾部设置有倒钩的方式防止输液瓶或者输液袋从一侧滑落,但是这种方案,在悬挂较多输液瓶或者输液袋时,挂钩因为受力不平衡导致倾斜,所以输液瓶或者输液袋仍有滑落的可能性;或者当人为不小心与输液挂钩碰撞时,输液挂钩剧烈摇晃,使输液瓶或者输液袋直接从开口飞出;且增加倒钩使钩体的开口减小,使得操作人员不易对输液瓶和输液袋进行悬挂。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输液挂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输液瓶或输液袋容易从输液挂钩上脱落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输液挂钩,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上安装有若干钩体,所述钩体的顶端均设置有卡合尾部;

所述主体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滑动部,所述滑动部上套接有在动力装置驱动下沿着所述滑动部上下滑动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上设置有用于卡合所述卡合尾部的卡合槽;且所述滑动部的上段侧壁设置有用于复位所述对接部的复位弹性片;

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对接部下端的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下端设置有可通过充放气实现对接部上下滑动的伸缩气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输液挂钩优选方案,所述滑动部的内部为空心结构,构成所述伸缩气囊的升降空间,所述伸缩气囊固定安装在滑动部下端和升降板之间;所述滑动部的下段侧壁设置有滑动槽,所述升降板的侧壁设置有贯穿所述滑动槽并沿着滑动槽上下运动的滑动凸块,贯穿所述滑动部外部的滑动凸块的上表面与对接部的对应底部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输液挂钩优选方案,所述伸缩气囊的底部设置有贯穿主体的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的末端连接有手持气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输液挂钩优选方案,所述复位弹性片内侧的滑动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可实现复位弹性片向外弯曲的复位凸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输液挂钩优选方案,所述滑动槽的高度被构造成当滑动凸块滑动至滑动槽下端时,所述卡合尾部与卡合槽卡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对接部,利用动力装置使对接部进行升降,从而在卡合尾部和卡合槽分离时,进行输液瓶或输液袋的悬挂;悬挂结束后,在复位弹性片的作用下,稳定地使卡合尾部和卡合槽嵌合,将输液瓶或输液袋紧密地封闭在装置内,且卡合尾部和卡合槽结合较紧密,大大降低了其脱落的可能性;且动力装置主要由伸缩气囊和手持气囊组成,只需挤压手持气囊即可驱动对接部上升,结构简单,使用非常便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卡合尾部和卡合槽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卡合尾部和卡合槽嵌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伸缩气囊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主体;2-钩体;3-卡合尾部;4-滑动部;5-对接部;6-卡合槽;7-复位弹性片;8-复位凸块;9-升降板;10-升降空间;11-伸缩气囊;12-通气管;13-手持气囊;14-滑动槽;15-滑动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输液挂钩,包括主体1,主体1上安装有若干钩体2,钩体2的顶端均设置有卡合尾部3。

主体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滑动部4,滑动部4上套接有在动力装置驱动下沿着滑动部4上下滑动的对接部5,对接部5上设置有用于卡合卡合尾部3的卡合槽6。当对接部5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其上的卡合槽6会同卡合尾部3卡合,将吊瓶限位在钩体2上,避免吊瓶受撞击时滑落。

且滑动部4的上段侧壁设置有用于复位对接部5的复位弹性片7。当对接部5在动力装置驱动下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卡合尾部3脱离卡合槽6,在此间档更换吊瓶,当动力装置驱动力撤销时,在复位弹性片7的作用下,对接部5再次下滑,并实现卡合槽6和卡合尾部3卡合。

进一步解释一下本实用新型输液挂钩的工作方式:

在动力装置不工作时,钩体2的卡合尾部3嵌合在对接部5上的卡合槽6中,通过这种连接方式,可以防止悬挂在钩体2上的输液瓶或者输液袋由于晃动从钩体2上脱出;通过卡合尾部3和卡合槽6特殊形状的嵌合,可以使装置闭合地更为紧密。

在动力装置工作时,动力装置使对接部5在滑动部4上向上运动,对接部5上升使卡合尾部3和卡合槽6逐渐分离,同时,对接部5上升还会挤压复位弹性片7,复位弹性片7则逐渐弯曲;直至卡合尾部3与卡合槽6分离了足够的距离,此时可以将输液瓶和输液袋悬挂或者是取出。

输液瓶或输液袋悬挂完毕后,让动力装置停止工作;在复位弹性片7恢复初始形态的作用力下,对接部5在滑动部4上逐渐下滑,直至卡合尾部3与卡合槽6闭合;若是此时复位弹性片7仍有伸长趋势产生的作用力存在,卡合尾部3对卡合槽6产生阻力可以抵消该作用力,此时卡合尾部3与卡合槽6更加紧密。

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复位弹性片7的方式去实现对接部5复位的目的。虽然,复位弹簧同样可以达到使对接部5复位的作用,但是复位弹簧在对接部5上升的过程中,容易使对接部5的位置发生偏移,导致卡合尾部3和卡合槽6无法精准对接;而复位弹性片7的优势在于,通过安装多个复位弹性片7可以使对接部5偏移的概率大大减小,且多个复位弹性片7可以分摊受力,可以有效防止复位弹性片7超过其弹性限度。

如图1和图2所示,动力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对接部5下端的升降板9,升降板9的下端设置有可通过充放气实现对接部5上下滑动的伸缩气囊11。

优选的是,滑动部4的内部为空心结构,构成伸缩气囊11的升降空间10,伸缩气囊11固定安装在滑动部4下端和升降板9之间。

如图3所示,为了便于升降板9支撑上方的对接部5平稳升降。滑动部4的下段侧壁设置有滑动槽14,升降板9的侧壁设置有贯穿滑动槽14并沿着滑动槽14上下运动的滑动凸块15,贯穿滑动部4外部的滑动凸块15的上表面与对接部5的对应底部固定连接。滑动槽14的高度被构造成当滑动凸块15滑动至滑动槽14下端时,卡合尾部3与卡合槽6卡接。

当填充伸缩气囊11内部的气体时,气体沿滑动部4内内部侧壁运动的阻力较大,所以伸缩气囊11被填充的气体优先向较大的中间圆柱形空间运动,使伸缩气囊11体积逐步增大,使伸缩板9的高度逐渐增加。

其中,伸缩气囊11的底部设置有贯穿主体1的通气管12,通气管12的末端连接有手持气囊13。

伸缩气囊11通过通气管12与外界手持气囊13连接,在三者连通状态下注入适量气体,即通过复位弹性片7的作用,对接部5向下运动,挤压伸缩气囊11内的气体至手持气囊11和通气管12中;而当操作人员,用手挤压手持气囊11时,进入伸缩气囊11内的气体足以支撑对接部5升高到合适高度。

优选的,复位弹性片7内侧的滑动部4的侧壁上设置有可实现复位弹性片7向外弯曲的复位凸块8。

复位凸块8使复位弹性片7在滑动部4表面形成空隙,当复位弹性片7完全贴合在滑动部4表面时,由于连接比较紧密,所以导致复位弹性片7产生的阻力较大;当复位弹性片7与滑动部4表面存在空隙,力容易作用在形成空隙的弯曲部分上,导致空隙进一步增大,有助于复位弹性片7弯曲。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