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肠造瘘病人灌肠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56167发布日期:2020-06-26 22:02阅读:4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肠造瘘病人灌肠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肠造瘘病人灌肠器。



背景技术:

造瘘术说通俗点,就是把有肿块的那段肠子切掉(包括肿块在内),把上段的肠子从肚皮上重新开个口,拉出来,大便以后就从这里出来,而灌肠法是用导管自肛门经直肠插入结肠灌注,以达到直肠内给入大量液体或者药物目的,以治疗便秘、肠炎类型疾病,能刺激肠蠕动,软化、清除粪便,并有降温、催产、稀释肠内毒物、减少吸收的作用。此外,亦可达到供给药物、营养、水分等治疗目的。

灌肠作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技术,目前所使用的灌肠装置存在如下问题:1、操作不方便,劳动强度大,只能在医疗机构依赖医护人员进行灌肠;2、灌肠大多将药袋悬挂依靠液体的重力使灌肠液流入肠道内,流速不便控制,操作不方便,灌肠效果不理想,增加患者痛苦。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肠造瘘病人灌肠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的新型肠造瘘病人灌肠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肠造瘘病人灌肠器包括:底盘,所述底盘固定套接在灌肠筒上,所述灌肠筒内安装有滑动连接的活塞以及推动活塞滑动的推杆,所述底盘的上表面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垂直设置的第一滑动柱和第二滑动柱,且第一滑动柱和第二滑动柱相互对称分布;连接压板,所述连接压板的一端延伸至第一滑动柱内侧壁开设的滑腔内并与滑腔滑动接触,且连接压板的另一端与第二滑动柱内的驱动机构连接,所述连接压板的下表面与推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注射机构,所述注射机构安装在灌肠筒的注射口处。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槽、升降腔、驱动电机和螺纹杆,所述电机槽开设在第二滑动柱内,且电机槽的上方开设有垂直设置的升降腔,所述驱动电机固定的安装在电机槽内,且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的顶部与升降腔的内顶壁转动连接,且连接压板的延伸端套接在螺纹杆上并与螺纹杆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压板延伸至升降腔的一端与升降腔的内壁滑动接触。

优选的,所述注射机构包括连接管、连接软管和吸附罩,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灌肠筒的注射口固定连接,且连接管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软管与吸附罩的进液口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注射机构还包括黏贴层,所述吸附罩的贴附面嵌合有黏贴层。

优选的,所述推杆延伸出灌肠筒的部分套设有弹性软管。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肠造瘘病人灌肠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肠造瘘病人灌肠器,将灌肠筒内吸入足量的灌肠液,尔后将吸附罩通过黏贴层贴合在肠造瘘病人造口患处,进而对其进行灌肠,开启驱动电机带动螺纹杆进行旋转,使得连接压板沿着螺纹杆作直线运动,从而无需医护人员进行手动灌肠,提高了灌肠效率以及在灌肠器对患者进行灌肠时灌肠液流速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肠造瘘病人灌肠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底盘,2、灌肠筒,3、推杆,4、连接压板,5、弹性软管,6、注射机构,61、连接管,62、连接软管,63、吸附罩,64、黏贴层,7、第一滑动柱,8、第二滑动柱,9、驱动机构,91、电机槽,92、升降腔,93、驱动电机,94、螺纹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肠造瘘病人灌肠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新型肠造瘘病人灌肠器包括:底盘1、连接压板4和注射机构6,所述底盘1固定套接在灌肠筒2上,所述灌肠筒2内安装有滑动连接的活塞以及推动活塞滑动的推杆3,所述底盘1的上表面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垂直设置的第一滑动柱7和第二滑动柱8,且第一滑动柱7和第二滑动柱8相互对称分布,所述连接压板4的一端延伸至第一滑动柱7内侧壁开设的滑腔内并与滑腔滑动接触,且连接压板4的另一端与第二滑动柱8内的驱动机构9连接,所述连接压板4的下表面与推杆3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注射机构6安装在灌肠筒2的注射口处。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驱动机构9包括电机槽91、升降腔92、驱动电机93和螺纹杆94,所述电机槽91开设在第二滑动柱8内,且电机槽91的上方开设有垂直设置的升降腔92,所述驱动电机93固定的安装在电机槽91内,且驱动电机93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螺纹杆94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94的顶部与升降腔92的内顶壁转动连接,且连接压板4的延伸端套接在螺纹杆94上并与螺纹杆94螺纹连接,开启驱动电机93带动螺纹杆94进行旋转,使得连接压板4沿着螺纹杆94作直线运动,从而无需医护人员进行手动灌肠,提高了灌肠效率以及在灌肠器对患者进行灌肠时灌肠液流速的稳定性。

其中,所述连接压板4延伸至升降腔92的一端与升降腔92的内壁滑动接触,提高了连接压板4在升降腔92内滑动时的稳定性。

参考图1所示,所述注射机构6包括连接管61、连接软管62和吸附罩63,所述连接管61的一端与灌肠筒2的注射口固定连接,且连接管61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软管62与吸附罩63的进液口固定连接,而所述注射机构6还包括黏贴层64,所述吸附罩63的贴附面嵌合有黏贴层64,将吸附罩63通过黏贴层64贴合在肠造瘘病人造口患处,进而对其进行灌肠。

参考图1所示,所述推杆3延伸出灌肠筒2的部分套设有弹性软管5,提高了推杆3的洁净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肠造瘘病人灌肠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进行使用时,首先医护人员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检查,检查是否存在缺陷,如果存在缺陷的话就无法进行使用了,此时需要通知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如果不存在问题的话就可以进行使用;在使用时,将灌肠筒2内吸入足量的灌肠液,尔后将吸附罩63通过黏贴层64贴合在肠造瘘病人造口患处,进而对其进行灌肠,开启驱动电机93带动螺纹杆94进行旋转,使得连接压板4沿着螺纹杆94作直线运动,从而无需医护人员进行手动灌肠,提高了灌肠效率以及在灌肠器对患者进行灌肠时灌肠液流速的稳定性,进而无需医护人员进行手动灌肠操作,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本方案中,驱动电机93采用y80m1-2型号,驱动电机93运行电路为常规电机正反转控制程序,而驱动电机93的供电接口通过开关连接供电系统,实现驱动电机93的转动控制,而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电路以及控制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过多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