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诊病人头颈部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56577发布日期:2020-08-07 17:48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急诊病人头颈部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ct检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ct检查床的急诊病人头颈部固定支架。



背景技术:

ct(computed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扫描),它是利用x线束对人体的某一部分按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当x线射向人体组织时,部分射线被组织吸收,部分射线穿过人体被检测器接收,产生信号。因为人体各种组织的疏密程度不同,x线的穿透能力不同,所以检测器接收到的射线就有了差异。将所接收的这种有差异的射线信号,转变为数字信息后由计算机进行处理,输出到显示的荧光屏上显示出图像,这种图像被称为横断面图像。ct的特点是操作简便,对病人来说无痛苦,其密度、分辨率高,可以观察到人体内非常小的病变,直接显示x线平片无法显示的器官和病变,它在发现病变、确定病变的相对空间位置、大小、数目方面非常敏感而可靠,具有特殊的价值,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查。

目前在ct检查过程中,有时需要对病人头颈部及头颈部的血管进行ct扫描。而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在当前ct检查过程中,有些病人特别是急诊病人因为急躁扰动很容易出现躁动,因此这样的病人在ct检查过程中很容易因为躁动不利于高质量ct成像检查,并且还可能因为躁动而使得整个ct检查所花费的时间较长,导致病人在整个ct检查过程中也会变得十分难受,因此亟需对这一现状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在对躁动病人头颈部及头颈部的血管进行ct扫描过程中,因为躁动病人的躁动很不利于高质量ct成像检查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ct检查床的急诊病人头颈部固定支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急诊病人头颈部固定支架,包括肩胸部弧形支撑板和头颈部支撑板,所述头颈部支撑板包括头颈部弧形支撑板及固定于头颈部弧形支撑板底部的弧形倾斜支撑板,与所述头颈部弧形支撑板底部固定的弧形倾斜支撑板的上表面从远离肩胸部弧形支撑板的一端到靠近肩胸部弧形支撑板的一端逐渐向下倾斜,所述肩胸部弧形支撑板的一端与弧形倾斜支撑板的一端滑动套接配合,所述头颈部弧形支撑板的两侧弧形面上均纵向设有第一倒t型滑槽,一侧弧形面上的第一倒t型滑槽内摩擦滑动配设有三个第一滑块,另一侧弧形面上的第一倒t型滑槽内摩擦滑动配设有三个第二滑块,每个所述第一滑块上连接有绑贴或弹性带体,每个所述第二滑块上连接有弹性带体或绑贴,所述肩胸部弧形支撑板的两侧弧形面上均横向设有第二倒t型滑槽,一侧弧形面上的第二倒t型滑槽内摩擦滑动配设有一个第三滑块,另一侧弧形面上的第二倒t型滑槽内摩擦滑动配设有一个第四滑块,所述第三滑块和第四滑块上均连接有弹性带体和绑贴,所述头颈部支撑板和肩胸部弧形支撑板上粘接包覆有布料且所有绑带露在布料外面,位于所述头颈部支撑板和肩胸部弧形支撑板底部的布料上连接有魔术贴扎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急诊病人头颈部固定支架,在具体使用时,先将头颈部支撑板放置于ct检查床床头的适于病人头部放置的弧形凹槽板内,以及将肩胸部弧形支撑板放置于ct检查床靠近弧形凹槽板的床板上,并通过位于头颈部支撑板和肩胸部弧形支撑板底部布料上连接的魔术贴扎带与ct检查床床边绑扎连接,之后待检查的病人躺到ct检查床上,并使病人的头部和肩部分别压在头颈部支撑板和肩胸部弧形支撑板上,接着将三个第一滑块上连接的绑贴与三个第二滑块上连接的弹性带体粘接,或者将三个第一滑块上连接的弹性带体与三个第二滑块上连接的绑贴粘接,同时分别将第三滑块和第四滑块上的弹性带体和绑贴粘接,由此可分别将病人的头部、鼻子、颈部、左手和右手进行绑定,而通过摩擦滑动调节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在第一倒t型滑槽内的纵向位置,由此可以调节头部、鼻子和颈部之间的距离,且通过摩擦滑动调节第三滑块和第四滑块在第二倒t型滑槽内的位置,由此可以调节左手和右手之间的距离,由此可很好地对不同躁动病人实现限定,进而让躁动病人头颈部血管保持固定,从而有利于对病人头颈部及头颈部的血管进行高质量ct成像检查,且ct检查所花费的时间较短;同时,头颈部弧形支撑板底部固定的弧形倾斜支撑板的上表面从远离肩胸部弧形支撑板的一端到靠近肩胸部弧形支撑板的一端逐渐向下倾斜,由此当病人的头部放置于头颈部弧形支撑板上后,会对头部形成倾斜支撑,非常舒服,而在头颈部支撑板和肩胸部弧形支撑板上粘接包覆布料,由此不但便于在布料上连接魔术贴扎带,而且病人躺在支架上面与布料接触后也会变得比较舒适。

进一步,所述头颈部弧形支撑板和弧形倾斜支撑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所述弧形倾斜支撑板的上表面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30~45度。

进一步,所述弧形倾斜支撑板的一端设有导槽,所述肩胸部弧形支撑板的一端摩擦滑动套接在导槽内。

进一步,所述弹性带体的部分表面设有若干带钩刺毛,所述绑贴的表面设有可与带钩刺毛粘接的柔软纤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急诊病人头颈部固定支架省略布料后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急诊病人头颈部固定支架沿中心轴线的剖面图。

图3是将病人上身限定在急诊病人头颈部固定支架上的示意图。

图中,1、肩胸部弧形支撑板;11、第二倒t型滑槽;12、第三滑块;13、第四滑块;2、头颈部弧形支撑板;21、第一倒t型滑槽;22、第一滑块;23、第二滑块;24、绑贴;25、弹性带体;3、弧形倾斜支撑板;31、导槽;4、布料;5、魔术贴扎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径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考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急诊病人头颈部固定支架,包括肩胸部弧形支撑板1和头颈部支撑板,所述头颈部支撑板包括头颈部弧形支撑板2及固定于头颈部弧形支撑板2底部的弧形倾斜支撑板3,与所述头颈部弧形支撑板2底部固定的弧形倾斜支撑板3的上表面从远离肩胸部弧形支撑板1的一端到靠近肩胸部弧形支撑板1的一端逐渐向下倾斜,由此使得头颈部弧形支撑板2呈倾斜布置,所述肩胸部弧形支撑板1的一端与弧形倾斜支撑板3的一端滑动套接配合,由此可以根据病人的实际身高情况来调节整个固定支架的长度,以实现对病人的有效限定,所述头颈部弧形支撑板2的两侧弧形面上均纵向设有第一倒t型滑槽21,一侧弧形面上的第一倒t型滑21槽内摩擦滑动配设有三个第一滑块22,另一侧弧形面上的第一倒t型滑槽21内摩擦滑动配设有三个第二滑块23,即所述第一滑块22和第二滑块23的横截面为与第一倒t型滑槽21相配合的倒t型,每个所述第一滑块22上连接有绑贴24或弹性带体25,每个所述第二滑块23上连接有弹性带体25或绑贴24,即当每个所述第一滑块22上连接有绑贴24时,每个所述第二滑块23上连接有弹性带体25,反之当每个所述第一滑块22上连接有弹性带体25时,每个所述第二滑块23上连接有绑贴24,通过绑贴24和弹性带体25粘接实现绑定,所述肩胸部弧形支撑板1的两侧弧形面上均横向设有第二倒t型滑槽11,一侧弧形面上的第二倒t型滑槽11内摩擦滑动配设有一个第三滑块12,另一侧弧形面上的第二倒t型滑槽11内摩擦滑动配设有一个第四滑块13,即所述第三滑块12和第四滑块13的横截面为与第二倒t型滑槽11相配合的倒t型,所述第三滑块12和第四滑块13上均连接有弹性带体25和绑贴24,所述头颈部支撑板和肩胸部弧形支撑板1上粘接包覆有布料4,即在所述头颈部支撑板和肩胸部弧形支撑板1的外表面上通过现有的粘接材料如胶粘剂粘接包覆有布料4且所有绑带露在布料外面,位于所述头颈部支撑板和肩胸部弧形支撑板1底部的布料4上连接有魔术贴扎带5,因而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魔术贴扎带5可将整个固定支架绑扎连接在ct检查床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急诊病人头颈部固定支架,在具体使用时,先将头颈部支撑板放置于ct检查床床头的适于病人头部放置的弧形凹槽板内,以及将肩胸部弧形支撑板放置于ct检查床靠近弧形凹槽板的床板上,并通过位于头颈部支撑板和肩胸部弧形支撑板底部布料上连接的魔术贴扎带与ct检查床床边绑扎连接,之后待检查的病人躺到ct检查床上,并使病人的头部和肩部分别压在头颈部支撑板和肩胸部弧形支撑板上,接着将三个第一滑块上连接的绑贴与三个第二滑块上连接的弹性带体粘接,或者将三个第一滑块上连接的弹性带体与三个第二滑块上连接的绑贴粘接,同时分别将第三滑块和第四滑块上的弹性带体和绑贴粘接,由此可分别将病人的头部、鼻子、颈部、左手和右手进行绑定,而通过摩擦滑动调节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在第一倒t型滑槽内的纵向位置,由此可以调节头部、鼻子和颈部之间的距离,且通过摩擦滑动调节第三滑块和第四滑块在第二倒t型滑槽内的位置,由此可以调节左手和右手之间的距离,由此可很好地对不同躁动病人实现限定,进而让躁动病人头颈部血管保持固定,从而有利于对病人头颈部及头颈部的血管进行高质量ct成像检查,且ct检查所花费的时间较短;同时,头颈部弧形支撑板底部固定的弧形倾斜支撑板的上表面从远离肩胸部弧形支撑板的一端到靠近肩胸部弧形支撑板的一端逐渐向下倾斜,由此当病人的头部放置于头颈部弧形支撑板上后,会对头部形成倾斜支撑,非常舒服,而在头颈部支撑板和肩胸部弧形支撑板上粘接包覆布料,由此不但便于在布料上连接魔术贴扎带,而且病人躺在支架上面与布料接触后也会变得比较舒适。

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头颈部弧形支撑板2和弧形倾斜支撑板3为一体成型结构,即所述弧形倾斜支撑板3和头颈部弧形支撑板2为一体成型制成,所述弧形倾斜支撑板3的上表面和头颈部弧形支撑板2的底部为一体,由此可以增强头颈部支撑板对于头部支撑的稳定性。

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弧形倾斜支撑板3的上表面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α为30~45度,由此可以很好地对病人的头部和颈部形成支撑,以保持正常自然的生理曲度。

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弧形倾斜支撑板3的一端设有导槽31,所述肩胸部弧形支撑板1的一端摩擦滑动套接在导槽31内,由此通过肩胸部弧形支撑板1一端在导槽31摩擦滑动可以实现肩胸部弧形支撑板1与头颈部支撑板的滑动配合,据此可以根据病人的实际身高情况来调节整个固定支架的长度,进而满足更多病人的限定需要。

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弹性带体的部分表面设有若干带钩刺毛,所述绑贴的表面设有可与带钩刺毛粘接的柔软纤维,即通过带钩刺毛和柔软纤维的粘接,可分别对病人的头部、鼻子、颈部、左手和右手进行绑定,当需要松绑时,只需将带钩刺毛从柔软纤维上撕下即可。具体地,所述三个第一滑块22摩擦滑动配设在头颈部弧形支撑板2的一侧弧形面上,所述三个第二滑块23摩擦滑动配设在头颈部弧形支撑板2的另一侧弧形面上,每个所述第一滑块22上连接有绑贴24,每个所述第二滑块23上连接有弹性带体25,所述一侧弧形边和另一侧弧形边相对配置,以实现对于病人头部、鼻子和颈部的限定;而所述第三滑块12和第四滑块13分别设置在肩胸部弧形支撑板1的相对两侧弧形面上,且所述第三滑块12和第四滑块13上都设有弹性带体25和绑贴24,由此可以对躁动病病人的左手和右手进行限定。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