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流速输注泵及输注泵的流速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75843发布日期:2020-09-29 09:31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可调流速输注泵及输注泵的流速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输注泵作为一种用于输出液体和气体的装置,被广泛的用于手术后止痛、化疗等微量持续或断续给药的情况;输注泵的使用可以通过医生护士给病人辅助注射,也可以通过病人自行按照疼痛的程度来调整药剂量,如果药量过少,则达不到镇痛的效果,如果药剂量过大,则对病人的产生副作用,因此药剂量的调节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此,输注泵通常配置有流量调节器用于控制输液管内液体的流速。

目前,输液器中的流量调节器基本为闸管式,闸管式调节器所控制的管路内,随时间变化,流量易发生变化,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明显的调节精度不高、流量变化不稳定的问题。为了实现精密调节,现有技术也提供了旋转式精密流量调节器,该种流量调节器与比闸管式相比,密封性较好,流量调节精度较高,但内部结构过于复杂,而对于对体积要求较小的调节器来说,过于复杂的内部结构导致该种流量调节器难以注塑成型,成品间流量误差较大,且成品率低,难以实现大量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恉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调流速输注泵及输注泵的流速调节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调流速输注泵,通过阀芯的旋转使阀芯内不同导通流量的导流管与进液管路和出液管路连通,因此可以选择不同药液流量,其调节方式简单,能够精准调节流量,且便于安装和拆卸。

为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恉

一种可调流速输注泵,包括通过连接管路连通的储液部和流速调节器,流速调节器的输出端设置有出液口;

所述流速调节器包括阀芯和外壳,所述阀芯套装在外壳内部能够相对于外壳旋转;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液管路和出液管路,所述阀芯中设置有多个导通流量不同的导流管,所述导流管在阀芯的竖直面上等距离分层布置且每一层导流管与其他层导流管成角度设置,通过旋转阀芯调节阀芯中的一个导流管与外壳上的进液管路和出液管路相连通以提供对应的药液流量。

进一步,阀芯中各层导流管的管径相同,通过在导流管的管道内安装外径、内径均相同但长度不同的限流管来调整导流管的导通流量。

进一步,所述阀芯中设置有4个导流管,4个导流管在阀芯的竖直面上等距离分4层布置,4个导流管在阀芯的水平面上成45度角均匀分布;阀芯每旋转45度,阀芯中的一个导流管能够与进液管路和出液管路连通。

进一步,4个导流管均通过阀芯的中心线且贯通阀芯,导流管的导通流量从小到大依次为2ml/h、4ml/h、6ml/h和8ml/h。

进一步,所述外壳上的进液管路包括进液管和药液流入槽,进液管的出口与药液流入槽连通;所述出液管路包括出液管和药液流出槽,出液管的进口与药液流出槽连通,出液管的出口为出液口;旋转阀芯使一个导流管与药液流入槽和药液流出槽对应,使得药液能够通过该导流管从进液管进入出液管达到出液口。

进一步,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成180度角设置,药液流入槽和药液流出槽在外壳上竖直设置且高度相同,所述高度能够覆盖阀芯的各层导流管使得每一层导流管的两端能够分别与药液流入槽和药液流出槽对应。

进一步,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药液流入槽和药液流出槽的位置指示标识,所述阀芯表面设置有旋转柄和各个导流管的位置指示标识和/或流量指示标识。

进一步,所述出液口设置有出液接头,所述连接管路上设置有加药口以加入药物。

进一步,所述储液部包括泵壳体和安装在泵壳体形成的腔体内的硅胶储液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输注泵的流速调节器,包括阀芯和外壳,所述阀芯套装在外壳内部能够相对于外壳旋转;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液管路和出液管路,所述阀芯中设置有多个导通流量不同的导流管,所述导流管在阀芯的竖直面上等距离分层布置且每一层导流管与其他层导流管成角度设置,通过旋转阀芯调节阀芯中的一个导流管与外壳上的进液管路和出液管路相连通以提供对应的药液流量。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作为举例,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恉通过阀芯的旋转使阀芯内不同导通流量的导流管与进液管路和出液管路连通,因此可以选择不同药液流量,其调节方式简单,能够精准调节流量,且便于安装和拆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调流速输注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流速调节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流速调节器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阀芯安装在外壳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流速调节器的前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流速调节器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流速调节器的流量调节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恉

可调流速输注泵10;

储液部100,泵壳体110,腔体120,储液囊130;

流速调节器200;

阀芯210,壳体211,导流管212,旋转柄213,指示标识214;

外壳220,壳体221,凹槽222,进液管223,药液流入槽224,出液管225,药液流出槽226,槽指示标识227;

入液口280,出液口290;

连接管路300,

出液接头400,

加药口50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可调流速输注泵及输注泵的流速调节器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注意的是,下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特征或者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应当被认为是孤立的,它们可以被相互组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在下述实施例的附图中,各附图所出现的相同标号代表相同的特征或者部件,可应用于不同实施例中。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需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中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落在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述的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实施例

参见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调流速输注泵。

所述可调流速输注泵10,包括通过连接管路300连通的储液部100和流速调节器200,流速调节器200的输出端设置有出液口290。

根据需要,所述出液口290可以设置有出液接头400。

所述连接管路300上可以设置有加药口以便操作人员根据需要加入药物。

所述储液部100包括泵壳体110和安装在泵壳体110形成的腔体120内的硅胶储液囊130。当然,所述储液囊130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其它材料制作,其不应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限制。

所述流速调节器200包括由阀芯210和外壳220组成的调节阀。参见图2所示,所述阀芯套210装在外壳220的内部凹槽内,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外壳220旋转。

所述外壳220上设置有进液管路和出液管路,所述阀芯210中设置有多个导通流量不同的导流管220,所述导流管220在阀芯210的竖直面上等距离分层布置且每一层导流管220与其他层导流管220成角度设置。操作时,通过旋转阀芯210调节阀芯中的一个导流管220与外壳上的进液管路和出液管路相连通以提供对应的药液流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阀芯210的壳体211优选的采用圆柱体结构,多个导流管220在圆柱体的竖直面上等距离分层布置,每一层设置有一个导流管220。

所述外壳220的壳体221为椭圆柱体结构,壳体221的内部设置有圆柱体凹槽222,所述圆柱体凹槽222的尺寸与前述阀芯210的壳体211适配,使得阀芯210的壳体211能够容放在凹槽222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阀芯210中各层的导流管212的管径相同,通过在导流管212的管道内安装外径、内径均相同但长度不同的限流管来调整导流管的导通流量。此时,输注泵的流速即调节为对应的导流管212的管道流速。

作为典型方式的优选,所述阀芯210中设置有4个导流管212,4个导流管212在阀芯210的竖直面上等距离分4层布置。

同时,4个导流管212在阀芯210的水平面上成45度角均匀分布。如此,阀芯210每旋转45度,阀芯210中的一个导流管212就能够与外壳220上的进液管路和出液管路实现连通。

优选的,前述4个导流管212均通过阀芯210的中心线且贯通阀芯。以阀芯210采用圆柱体为例,即4个导流管212均通过圆柱体的定直线怷旋转面的轴怸,导流管212的长度为圆柱体的圆面直径。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管212的导通流量从小到大依次为2ml/h、4ml/h、6ml/h和8ml/h。

结合图2和图3所示,所述外壳220上的进液管路可以包括进液管223和药液流入槽224,进液管223的出口与药液流入槽224连通;所述出液管路包括出液管225和药液流出槽226,出液管225的进口与药液流出槽226连通,出液管225的出口为出液口290。操作时,旋转阀芯210使一个导流管212与药液流入槽224和药液流出槽226对应,使得药液能够通过该导流管212从进液口280进入,然后经进液管223进入出液管225达到出液口290。

结合图3和图4所示,所述进液管223和出液管225二者成180度角设置,药液流入槽224和药液流出槽226在外壳220上竖直设置且高度相同。所述高度能够覆盖阀芯210的各层导流管212,结合图2、图5和图6所示,各层导流管的入口均可以与药液流入槽224连通,各层导流管的出口均可以于药液流出槽226连通。因此,使得每一层导流管212的两端都能够分别与药液流入槽224和药液流出槽226对应。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外壳220上设置有药液流入槽224和药液流出槽226的位置指示标识,所述阀芯210表面设置有旋转柄213,以及各个导流管212的位置指示标识和/或流量指示标识。

所述位置指示标识能够指示各导流管在阀芯内的水平位置,便于操作者调整旋转角度以选择对应的导流管。作为举例而非限制,比如可以采用三角形标识。

所述流量指示标识与导流管的导通流量对应,便于操作者调整旋转角度以选择对应的流量。作为举例而非限制,比如根据导流管的导通流量值2ml/h、4ml/h、6ml/h和8ml/h在阀芯210的壳体表面设置刻度值——比如阿拉伯数字2、4、6和8以表示对应的流量值,或者通过等级值——比如ⅰ级、ⅱ级、ⅲ级、性级以表示对应的流量大小。

作为典型方式的举例,下面结合图7详细描述上述可调流速输注泵10的流量调节过程。

首先,原始状态下,本实用新型的阀芯210和外壳220通过阀芯210上的第一层导流管212与外壳的进液管路和出液管路连通,实现了内外导流通道的连通。在有药液进入阀芯210后,会从进液管路流向第一导流管212,然后从出液管路流出。

当阀芯210随中心线旋转45°角后,第四层的导流孔212与外壳的进液管路和出液管路连通,而第一层导流管212则不再连通进液管路和出液管路,则药液流向第四层导流管212。

如果阀芯210继续旋转45°角后,第三层导流管212与外壳的进液管路和出液管路连通,而第四层导流管212则不再连通进液管路和出液管路,则药液流向第三层导流管212。

如果阀芯210再继续旋转45°角后,第二层导流管212与外壳的进液管路和出液管路连通,而第三层导流管212则不再连通进液管路和出液管路,则药液流向第二层导流管212。

由于每一层导流管的导通流量不同,不同的导流管连接到出液口,从而提供不同的流量的药液。因此根据阀芯旋转的位置不同,选择不同层上的导流孔与外壳的进液管路和出液管路连通,就能提供不同流量的药液,结构巧妙,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输注泵的流速调节器。

所述流速调节器包括阀芯和外壳,所述阀芯套装在外壳内部能够相对于外壳旋转;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液管路和出液管路,所述阀芯中设置有多个导通流量不同的导流管,所述导流管在阀芯的竖直面上等距离分层布置且每一层导流管与其他层导流管成角度设置,通过旋转阀芯调节阀芯中的一个导流管与外壳上的进液管路和出液管路相连通以提供对应的药液流量。

所述阀芯优选的采用圆柱体结构,多个导流管在圆柱体的竖直面上等距离分层布置,每一层设置有一个导流管。

所述外壳为椭圆柱体结构,内部设置有圆柱体凹槽,所述圆柱体凹槽的尺寸与前述阀芯适配,使得阀芯能够容放在凹槽中。

所述阀芯中各层的导流管的管径相同,通过在导流管的管道内安装外径、内径均相同但长度不同的限流管来调整导流管的导通流量。此时,输注泵的流速即调节为对应的导流管的管道流速。

作为典型方式的优选,所述阀芯中设置有4个导流管,4个导流管在阀芯的竖直面上等距离分4层布置。

同时,4个导流管在阀芯的水平面上成45度角均匀分布。如此,阀芯每旋转45度,阀芯中的一个导流管就能够与外壳上的进液管路和出液管路实现连通。

优选的,前述4个导流管均通过阀芯的中心线且贯通阀芯。以阀芯采用圆柱体为例,即4个导流管均通过圆柱体的定直线怷旋转面的轴怸,导流管长度为圆柱体的圆面直径。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管的导通流量从小到大依次为2ml/h、4ml/h、6ml/h和8ml/h。

所述外壳上的进液管路可以包括进液管和药液流入槽,进液管的出口与药液流入槽连通;所述出液管路包括出液管和药液流出槽,出液管的进口与药液流出槽连通,出液管的出口为出液口。操作时,旋转阀芯使一个导流管与药液流入槽和药液流出槽对应,使得药液能够通过该导流管从进液口进入,然后经进液管进入出液管达到出液口。

其它技术特征参考在前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公开内容的目标保护范围内,各组件可以以任意数目选择性地且操作性地进行合并。另外,像“包括”、“囊括”以及“具有”的术语应当默认被解释为包括性的或开放性的,而不是排他性的或封闭性,除非其被明确限定为相反的含义。所有技术、科技或其他方面的术语都符合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含义,除非其被限定为相反的含义。在词典里找到的公共术语应当在相关技术文档的背景下不被太理想化或太不实际地解释,除非本公开内容明确将其限定成那样。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