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控限压储气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51168发布日期:2020-09-25 18:26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控限压储气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麻醉机供氧呼吸的自控限压储气囊。



背景技术:

储气囊作为麻醉机呼吸回路的组成部件之一,主要用于麻醉机为患者提供新鲜气体,保证患者在麻醉状态下的正常供氧,其中新鲜气体的输入流量可通过麻醉机的控制系统调节,新鲜气体的输出流量由麻醉医生手动控制并由流量计监测,如申请号为cn201020296240.8的中国专利中公开的一种用于麻醉机的氧流量控制装置,但是现有的麻醉机对于气囊内的压力没有较好的监控手段。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由于目前所用的储气囊由乳胶或橡胶制成,其延展性较好,可储存大量气体并在囊内形成较大压强。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麻醉医生手控呼吸时会造成潮气量过大,导致患者气道压过高,甚至造成气压伤,不利于患者苏醒后脱机和术后恢复;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储气囊并未具备任何防护或监测措施,麻醉机在工作过程中一旦出现呼吸活瓣失灵、新鲜气体流量设置过大、气道压监测报警故障等问题,储气囊将会过度膨大,严重的会导致患者的肺部发生不可逆转的损伤,形成极大的医疗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麻醉机因为储气囊压力难以监控存在的安全问题,提供一种自控限压储气囊,不需要对麻醉机系统进行改进设定,通过气囊本身实现压力的监控和限压保护。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自控限压储气囊,包括气囊1以及设置在气囊壁上的滑动释放组件2;

所述滑动释放组件2包括滑盖21和储液盒22,所述滑盖21和储液盒22分别固定连接在气囊壁的两个不同位置,并且所述滑盖21和储液盒22之间滑动装配,所述气囊壁在气囊充气膨胀作用下拉动滑盖21和储液盒22相对滑动;

所述储液盒22内部填装有用于溶解气囊壁材质的溶剂3,并且设有被滑盖21遮蔽的释放孔221,所述滑盖21通过相对储液盒滑动将储液盒上的释放孔221暴露。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释放孔221为敞开状态,所述释放孔221位于储液盒22与滑盖21滑动装配的平面上,该平面在释放孔221的外周设有密封垫圈2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释放孔221通过密封膜222封闭,所述滑盖21上设有随滑盖相对储液盒滑动至破坏密封膜222的凸出尖端212。

进一步的,所述释放孔221位于储液盒22与滑盖21滑动装配的平面上,所述凸出尖端212位于滑盖21与储液盒22滑动装配的平面上,该平面在储液盒22相对滑盖21的滑动方向上延伸对接设置容纳凸出尖端212的凹槽223。

进一步的,所述凸出尖端212内部设有中空的导流孔213,所述导流孔213贯穿凸出尖端和滑盖至气囊壁外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自控限压储气囊中,所述储液盒22和滑盖21之间通过相互扣合的钩槽23和导轨24实现导向滑动装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自控限压储气囊中,所述气囊壁为具有弹性的乳胶或橡胶材质,所述储液盒内填装的溶剂3为芳香烃类溶剂、脂肪烃类溶剂或酮类溶剂。

在本实用新型的自控限压储气囊中,所述滑盖21和储液盒22分别通过胶粘或者热熔结构与气囊壁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自控限压储气囊中,所述滑盖21的上表面与储液盒22滑动装配,所述释放孔221位于储液盒22的底面。

进一步的,所述滑盖21的上表面还设有显示对应气囊内部压力状态的指示条2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目前大部分医用储气囊由乳胶或橡胶制成,其化学本质为烯烃类聚合物,本实用新型在储气囊的气囊壁表面加装滑动释放组件,滑动释放组件的储液盒和滑盖之间随气囊充气鼓胀发生相对滑动,滑动释放组件的储液盒内装有芳香烃类溶剂、脂肪烃类溶剂或酮类溶剂,比如d-柠檬烯,随着滑盖和储液盒相对滑动,将储液盒内部的d-柠檬烯释放。d-柠檬烯是一种无色油状透明且有柠檬样香气液体,不仅具有无毒、价格低廉、容易获取等优点,当d-柠檬烯与乳胶或橡胶材质的气囊壁接触时,根据有机物的相似相溶原理,即极性溶剂易溶解极性物质,非极性溶剂易溶解非极性物质,d-柠檬烯可以迅速溶解部分乳胶或橡胶中的有机分子,产生溶胀效应,形成气囊壁的薄弱点,在气囊内压力的作用下,以接触d-柠檬烯的囊体表面为突破点发生涨破,气囊内部气体泄露,避免由于储气囊过度鼓胀导致患者肺部气压伤以及手术室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过程仅发生在储气囊内压力过高的过程中,且为随着气囊鼓胀而自发控制的过程,不需要人工或仪器监测,不需要对设备的控制系统进行改动。本实用新型还在滑盖上设有指示条,其上可以通过设置多个颜色对应气囊内部不同的压力状态,在使用过程中,麻醉医生可以轻易通过指示条显露的颜色快速判断储气囊内的压力情况,并在储气囊未激发胀破前做出相应处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自控限压储气囊不需要对麻醉机进行改动,即可实现对储气囊的自动限压控制,避免了储气囊因为内部压力过大对患者和医护人员造成的医疗安全隐患。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自控限压储气囊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动释放组件在气囊壁表面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的滑动释放组件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a向剖面示意图,具体为实施例一中的滑动释放组件的滑盖和储液盒之间的导向滑动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中的滑盖俯视图。

图6为实施例一中的储液盒仰视图。

图7为实施例二中的滑动释放组件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b向剖面示意图,具体为实施例二中的滑动释放组件的滑盖和储液盒之间的导向滑动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二中的滑盖俯视图。

图10为图9中的c向剖面示意图,具体为实施例二中的滑盖上的凸出尖端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二中的储液盒仰视图。

图中标号:1-气囊,11-气囊壁,2-滑动释放组件,21-滑盖,211-指示条,212-凸出尖端,213-导流孔,22-储液盒,221-释放孔,222-密封膜,223-凹槽,23-钩槽,24-导轨,25-第一连接部,26-第二连接部,27-密封垫圈,3-溶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和图2,图示中的储气囊为本实用新型自控限压储气囊的一种外形结构示意图,其中包括气囊1和滑动释放组件2,气囊1与现有麻醉机上的储气囊相同,通过橡胶或乳胶材质的气囊壁11围成,具有良好的延展弹性,气囊1的顶部设置接口连接进出气;滑动释放组件2设置在气囊壁11的外表面,如图1中所示可以设置在气囊1的上1/3部,要设置在气囊1表面尽量平整的正面区域,才能保证对滑动释放组件2形成有效的牵拉并且提供一定的滑动余量。

以下公开了两种滑动释放组件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具体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滑动释放组件2包括滑盖21和储液盒22,滑盖21的底部通过第一连接部25固定附着在气囊壁11的外表面,储液盒22的部分底部通过第二连接部26固定附着在气囊壁11的另一处外表面,储液盒22的另外一部分底部则滑动装配在滑盖21上,当气囊壁11因为气囊内部充气鼓胀发生延展变形时,会分别将滑盖21和储液盒22向两侧拉动,滑盖21和储液盒22之间发生方向相反的相对滑动;同时,在储液盒22内部填装有溶剂3,并且在对应填装溶剂3的储液盒底部位置设置有释放孔221,在正常状态下,释放孔221被滑盖21遮蔽起来,溶剂3不会从储液盒22内发生泄漏,当气囊鼓胀到一定程度后,滑盖21和储液盒22之间相对移动到将释放孔221暴露出来,此时溶剂3会从释放孔221内部流出至与气囊壁11发生接出。溶剂3采用能够溶解橡胶或乳胶的芳香烃类溶剂、脂肪烃类溶剂或酮类溶剂,本实施例采用d-柠檬烯为一种脂肪烃溶剂,其能够与橡胶或乳胶发生溶解反应,当d-柠檬烯接触气囊壁11后,迅速溶解部分乳胶或橡胶中的有机分子,使得接触部位的气囊壁11变薄弱,最终导致气囊从该薄弱处发生胀破,避免气囊内部压力继续增加,即限定了气囊1内部的极限压力。

滑盖21和储液盒22可以通过胶粘或者热熔结构与气囊壁固定连接,分别形成第一连接部25和第二连接部26。

结合参见图6,在本实施例中,释放孔221为敞开状态,释放孔221位于储液盒22与滑盖21滑动装配的平面上,释放孔221不设置其他封闭结构,在释放孔221未被滑盖21暴露前,通过滑盖21与储液盒22滑动装配的平面将释放孔221封闭,在平面上位于释放孔221的外周设置一个密封环,在密封环内装配密封垫圈27,实现释放孔221在未暴露前的密封,具体如图6所示,密封垫圈27采用不与溶剂发生反应的材质。

本实施例中的滑盖21和储液盒22之间通过相互扣合的钩槽23和导轨24实现导向滑动装配。具体的参见图4,滑盖21为t字形横截面,在滑盖21的两端侧边形成向外凸出的导轨24,储液盒22的底部两侧设置向内的两组钩槽23,钩槽23正好钩嵌在滑盖21向外凸出的导轨24上,相互之间形成滑盖21和储液盒22之间的直线导向,同时还将储液盒22和滑盖21之间在竖向方向锁定,防止储液盒22从滑盖21上滑动的过程发生分离,并且在密封垫圈27随储液盒22相对滑盖21的装配平面滑动的过程中对密封垫圈27施加一定的竖向压力,保证密封垫圈27的密封可靠性。

滑动释放组件2的滑盖21和储液盒22均由透明塑料制成,两者之间的空隙非常微小,为了保证滑盖21和储液盒22之间的滑动顺滑性,可以在钩槽23和导轨24之间适量涂抹润滑剂减小相互之间的摩擦。

参见图5,本实施例中的滑盖21的上表面与储液盒22滑动装配,释放孔221位于储液盒22的底面,储液盒22通过底面和滑盖21上表面滑动接触。同时,在滑盖21和储液盒22因为气囊压力鼓胀发生相对滑动后,会露出部分滑盖21的上表面,利用这一点,本实施例在滑盖21的上表面设置显示对应气囊内部压力状态的指示条211,该指示条211为长条形,沿滑盖21和储液盒22之间的滑动方向布置,可以在指示条211上沿滑动方向设置不同的颜色块,例如绿、黄、红三色指示色块,其中绿色区域代表储气囊内压力正常,位于指示条211靠近滑盖最外端,黄色区域代表囊内压力处于临界状态,靠近绿色区域内侧;红色区域代表囊内压力异常增高,位于最内侧。在使用过程中,麻醉医生可以轻易通过指示条211显露的颜色快速判断储气囊内的压力情况,并做出相应处理。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采用刻度或者其他能够区别显示储气囊压力状态的标识。

指示条211用于显示气囊内部压力鼓胀的压力状态处于可控状态,在指示条211全部显现之前,滑盖21不会滑动至将储液盒22上的释放孔221暴露,麻醉医生通过操作麻醉机可以在发现储气囊压力异常时迅速进行相应处理。当医护人员未能观察到指示条211来进行相应处理的时候,滑盖21才会继续滑动将释放孔221暴露,通过主动破坏储气囊来实现病患安全。

实施例二

具体如图2、图7-11所示,本实施例的滑动释放组件2同样包括滑盖21和储液盒22,滑盖21和储液盒22分别通过与实施例一相同的连接结构设置在气囊壁11的外表面,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设置在储液盒22上的释放孔221通过密封膜222封闭,无论滑盖如何移动,释放孔221均通过密封膜222封闭起来,溶剂3不会从储液盒22内发生泄漏。同时在滑盖21上设置有凸出尖端212,当气囊壁11因为气囊内部充气鼓胀发生延展变形时,分别拉动滑盖21和储液盒22向两侧发生相对滑动,凸出尖端212随滑盖21相对储液盒22移动直至扎破密封膜222,将储液盒22内部的溶剂3释放出来,本实施例采用d-柠檬烯作为溶剂,d-柠檬烯接触气囊壁11后,迅速溶解部分乳胶或橡胶中的有机分子,使得接触部位的气囊壁11变薄弱,最终导致气囊从该薄弱处发生胀破,实现气囊的限压保护。

密封膜222可采用不与溶剂3反应的材质,如塑料膜,通过胶粘或者热熔的方式覆盖在释放孔221上,厚度不宜太厚,保证凸出尖端212稍微作用在密封膜上后即可扎破。

如图7和图8所示,释放孔221位于储液盒22与滑盖21滑动装配的平面上,凸出尖端212位于滑盖21与储液盒22滑动装配的平面上,并且两者位于统一移动轨迹上,保证滑盖21和储液盒22在相对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将凸出尖端212作用在释放孔221上的密封膜222上。凸出尖端212凸出于滑盖21的装配平面设置,对应的在储液盒22的装配平面上设置容纳凸出尖端212的凹槽223,这样可以使滑盖21和储液盒22之间的结构更紧凑,该凹槽223沿滑盖21和储液盒22的相对滑动方向设置,并且与释放孔221对接,如图11所示,凸出尖端212在凹槽223内部移动到端部后即可接触到释放孔221上的密封膜222。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孔221上的密封膜222可相对凸出尖端212移动的方向倾斜设置,便于凸出尖端212作用到密封膜222上。

具体如图9和图10所示,凸出尖端212凸出于滑盖21上表面,可以为片状尖部、针状尖部或者三角棱形尖部,为了保证储液盒22内部的溶剂从扎破后密封膜准确快速流动到气囊壁表面,本实施例在凸出尖端212内部设有中空的导流孔213,导流孔213从凸出尖端的尖端部贯穿到滑盖底面,在凸出尖端212扎破密封膜后,溶剂3通过该导流孔213直接流动到气囊壁外表面与气囊壁接触。

本实施例中的滑盖21和储液盒22之间同样可以通过相互扣合的钩槽23和导轨24实现导向滑动装配,在滑盖21的上表面同样可以设置显示对应气囊内部压力状态的指示条211,以上结构均与实施例一相同,本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使用时,将气囊1上的接口与麻醉机相关部件连接,在麻醉机工作过程中,气囊1的体积会随着气囊内部压力的增加而发生鼓胀,气囊壁发生延展形变,带动滑盖21和储液盒22之间会发生相对滑动。当气囊内部压力正常时,滑盖21上表面的指示条211仅显露出绿色区域;当气囊内压力进一步增加,指示条211还可依次显露出黄色和红色区域,具有警示作用,以告知麻醉医生气囊的压力在升高。如果没有及时发现,气囊内压力继续增高,滑盖21和储液盒22继续滑动,滑盖21上的凸出尖端212破坏储液盒22释放孔上的密封膜222,储液盒22内部的溶剂d-柠檬烯从被破坏的密封膜中流出并沿滑盖21上的导流孔213迅速并与气囊壁表面接触,在囊内压力和d-柠檬烯的溶解作用下,气囊1将会涨破,囊内气体泄露,避免储气囊进一步过度膨胀,以保证患者安全。上述过程仅发生在储气囊内压力过高的情况下,且为自发过程,不需要人工或仪器监测。

以上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