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纸尿裤的吸收芯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56938发布日期:2020-10-28 12:01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纸尿裤的吸收芯层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纸尿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纸尿裤的吸收芯层。



背景技术:

纸尿裤主要由表面包覆层、吸收芯层和底布组成。其中,表面包覆层通常采用无纺布或仿棉无纺布,底布则采用pe膜或透气性pe膜,吸收芯层则大多由木浆、绒毛浆、纸浆等吸水材料或由木浆、绒毛浆、纸浆等吸水材料和高分子吸水树脂混合而成。在纸尿裤中,吸收芯层是平铺在表面包覆层和底布之间的,尿液透过表面包裹层后都是由吸收芯层来吸收的,因此吸收芯层决定着纸尿裤的吸液量。

虽然吸收芯层是从前到后平铺在表面包覆层和底布之间的,但是在使用的时候,婴儿的尿液是从前侧进入吸收芯层,因此前侧的吸收芯层会吸收非常多的尿液,而后侧的吸收芯层几乎不会接触到尿液,这导致后侧的吸收芯层“基本派不上用场”,无法吸收到尿液,所以在更换纸尿裤时通常会发现,纸尿裤的前侧已经兜了非常多的尿液,而后侧却还是干的。这一方面导致吸收芯层的利用率较低,仅前侧被利用到,后侧则浪费了,另一方面,若前侧吸收芯层吸收的尿液过多,则很可能因吸收过饱和造成尿液无法兜住而发生侧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配合纸尿裤的其他结构来提高吸收芯层的利用率,使后侧的吸收芯层也能够被利用到。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纸尿裤的吸收芯层,其中,沿吸收芯层的前后方向由上至下至少布置有两排导液管带,所述的导液管带包括若干并排布置且由棉布连成带状的中空管,中空管的一端埋于前侧的吸收芯层中,另一端埋于后侧的吸收芯层中。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1)尿液可以通过中空管由吸收芯层的前侧导入至后侧,从而避免后侧吸收芯层“派不上用场”,被浪费的情况,使吸收芯层的利用率得到大幅提升;(2)由于后侧的吸收芯层可以分担前侧吸收芯层的“工作负担”,因此可以尽量避免因为前侧吸收芯层吸收过饱和而造成尿液无法兜住,发生侧漏或者渗液的情况。

进一步的,沿吸收芯层的前后方向由上至下共布置有三排导液管带;位于前侧的吸收芯层中,三排导液管带的端面由上至下呈阶梯排布;位于后侧的吸收芯层中,三排导液管带的端面则由下至上呈阶梯排布。

三排导液管带的端面呈阶梯排布的目的在于:能分层导流夜尿,如最上排的导液管带可以导流靠近后侧的尿液,最下排的导液管带可以导流远离后侧的尿液,中间排的导液管带则可以导流中间区域的尿液。

进一步的,定义所述中空管埋于前侧的吸收芯层中的一端为始端,埋于后侧的吸收芯层中的一端为末端;由吸收芯层的前后对称轴线开始直至中空管的末端为止,在中空管的壁面上设置有若干供液体排出的孔洞。

设计上述孔洞的目的在于:能使尿液在导流的过程中,可以一边移动一边由孔洞排出,以避免尿液集中由中空管的末端排出而造成末端附近的吸收芯层局部吸收过饱和的情况。

进一步的,由吸收芯层的前后对称轴线开始直至中空管的末端为止,在中空管壁面上分布的孔洞越来越密集。

上述设计的目的在于:由于尿液在中空管内移动的过程中,会一边移动一边由孔洞排出,因此越到后面管内的液体会越少,所以为了平衡整个管壁任意位置的排液量,发明人对孔洞的分布进行了专门设计,使孔洞由前到后逐渐密集,从而压制住中空管前段孔洞的排液量,放大后段孔洞的排液量,以使任意位置的排液量尽量一致,进而使尿液更均匀的分布到吸收芯层中。

进一步的,在前侧的吸收芯层中分布有若干遇热或者遇水会膨胀的膨胀颗粒。

增加膨胀颗粒的目的在于:膨胀颗粒遇热或遇水时会膨胀,因此会从内部对吸收芯层造成挤压,挤压力有助于吸收芯层内的尿液移动,以使其被挤入中空管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膨胀颗粒遇水会膨胀,其包括吸水性树脂和包裹在吸水性树脂之外的弹性膜,其中,所述的弹性膜上具有若干可供水分子流过的微小孔眼。

进一步的,在前侧的吸收芯层中,由前至后,膨胀颗粒的分布密度逐渐变小。

膨胀颗粒由前至后分布密度逐渐变小的目的在于:这样设计后,越靠前侧膨胀颗粒分布的越密集,越靠后侧则分布的越稀松,因此当膨胀颗粒膨胀后,前侧的挤压作用相对于后侧会更大一些,从而可以促使液体向挤压作用较小的一侧移动,这样更有利于尿液进入中空管。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2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向视图;

图3是图1的b-b向视图,该图中膨胀物处于膨胀状态;

图4是图2中膨胀物膨胀时的效果图;

图5是图3中在吸收芯层内增加了膨胀颗粒后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2中制作其中一种膨胀物所用的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介绍,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纸尿裤的吸收芯层,其中,沿吸收芯层2的前后方向由上至下至少布置有两排导液管带5,所述的导液管带5包括若干并排布置且由棉布52连成带状的中空管51,中空管51的一端埋于前侧的吸收芯层2中,另一端埋于后侧的吸收芯层2中。

优选的,沿吸收芯层2的前后方向由上至下共布置有三排导液管带5;位于前侧的吸收芯层2中,三排导液管带5的端面由上至下呈阶梯排布;位于后侧的吸收芯层2中,三排导液管带5的端面则由下至上呈阶梯排布。

优选的,定义所述中空管51埋于前侧的吸收芯层2中的一端为始端,埋于后侧的吸收芯层2中的一端为末端;由吸收芯层2的前后对称轴线a开始直至中空管51的末端为止,在中空管51的壁面上设置有若干供液体排出的孔洞。

优选的,由吸收芯层2的前后对称轴线a开始直至中空管51的末端为止,在中空管51壁面上分布的孔洞越来越密集。

优选的,在前侧的吸收芯层2中分布有若干遇热或者遇水会膨胀的膨胀颗粒6。

优选的,所述的膨胀颗粒6遇水会膨胀,其包括吸水性树脂和包裹在吸水性树脂之外的弹性膜,其中,所述的弹性膜上具有若干可供水分子流过的微小孔眼。

优选的,在前侧的吸收芯层2中,由前至后,膨胀颗粒6的分布密度逐渐变小。

若想要更好的理解实施例1的结构及原理,请详细阅读实施例2。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的吸收芯层,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收芯层利用率高的纸尿裤。

该纸尿裤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的表面包覆层1、吸收芯层2和底布3,吸收芯层2的四周具有防水边7,防水边7粘接于表面包覆层1和吸收芯层2之间。其中,表面包覆层1和底布3的材质与目前常见的纸尿裤所采用材质一致,分别为无纺布和透气微孔膜,吸收芯层2的主要材质则采用目前纸尿裤吸收芯层常用的复合芯体。本实施例的特点在于:

位于纸尿裤的前侧,在表面包覆层1朝向吸收芯层2的一侧布置有若干遇热或者遇水会膨胀的膨胀物4,参见图1。

同样位于纸尿裤的前侧,在底布3朝向吸收芯层2的一侧也布置有若干遇热或者遇水会膨胀的膨胀物4,参见图1。

位于吸收芯层2之中,沿纸尿裤的前后方向由上至下至少布置有两排导液管带5,所述的导液管带5包括若干并排布置且由棉布52连成带状的中空管51,中空管51的一端埋于纸尿裤前侧的吸收芯层2中,另一端埋于纸尿裤后侧的吸收芯层2中,参见图2和图3。

其中,上述所说的前侧是指穿在身上后贴于婴儿前腹的一侧,后侧则是指贴于婴儿屁股的一侧。

优选的如图2和图3所示,沿纸尿裤的前后方向由上至下共布置有三排导液管带5;位于纸尿裤前侧的吸收芯层2中,三排导液管带5的端面由上至下呈阶梯排布,位于纸尿裤后侧的吸收芯层2中,三排导液管带5的端面则由下至上呈阶梯排布;如图3所示,即,在前侧,最上层的导液管带5的端面最靠近吸收芯层2的中心,最下层的导液管带5的端面最远离吸收芯层2的中心,中间层的导液管带5的端面则位于最上层和最下层之间,在后侧,最上层的导液管带5的端面最远离吸收芯层2的中心,最下层的导液管带5的端面最靠近吸收芯层2的中心,中间层的导液管带5的端面则位于最上层和最下层之间。

三排导液管带5的端面阶梯排布的目的在于:能分层导流夜尿,即,最上排的导液管带5可以导流靠近后侧的尿液,最下排的导液管带5可以导流远离后侧的尿液,中间排的导液管带5则可以导流中间区域的尿液。

优选的,定义中空管51埋于纸尿裤前侧的吸收芯层2中的一端为始端,埋于纸尿裤后侧的吸收芯层2中的一端为末端;则,由吸收芯层2的前后对称轴线a开始直至中空管51的末端为止,在中空管51的壁面上设置有若干供液体排出的孔洞(图中未示出)。其中,所述的前后对称轴线a是指位于前侧和后侧之间并能使前侧和后侧对称的中轴线。

设计所述孔洞的目的在于:能使尿液在导流的过程中,可以一边移动一边由孔洞排出,以避免尿液集中由中空管51的末端排出而造成末端附近的吸收芯层2局部吸收过饱和的情况。

进一步的,由吸收芯层2的前后对称轴线a开始直至中空管51的末端为止,在中空管51壁面上分布的孔洞越来越密集。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由于尿液在中空管51内移动的过程中,会一边移动一边由孔洞排出,因此越到后面管内的液体会越少,所以为了平衡整个管壁任意位置的排液量,发明人对孔洞的分布进行了专门设计,使孔洞由前到后逐渐密集,从而压制住中空管51前段孔洞的排液量,放大后段孔洞的排液量,以使任意位置的排液量尽量一致,进而使尿液更均匀的分布到吸收芯层2中。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膨胀物4为遇热会膨胀的膨胀棉,本实施例中的膨胀棉在常态下为扁平状,遇热后会迅速膨胀而鼓起。采用膨胀棉,其膨胀的机理是:由于尿液从体内排出时是具有一定温度的,因此当膨胀棉接触到尿液时,会遇热而迅速膨胀,而一旦尿液冷却后,膨胀棉的体积又会一定程度的缩小,下次遇热时还可再次膨胀;从而,每次撒尿时膨胀棉便会遇热自动膨胀,然后对吸收芯层2造成挤压,以使进入吸收芯层的尿液部分被挤入中空管51内,然后导至后侧的吸收芯层2中。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膨胀物4遇水会膨胀,其包括吸水性树脂和包裹在吸水性树脂之外的弹性膜,其中,所述的弹性膜上具有若干可供水分子流过的微小孔眼(图中未示出)。该膨胀物4的膨胀机理是:当膨胀物4遇到尿液时,尿液会透过弹性膜的微小孔眼与弹性膜内的吸水性树脂接触,而吸水性树脂遇水后会迅速膨胀,膨胀后则可以对吸收芯层2造成挤压,从而使吸收芯层2内的部分尿液被挤入中空管51内,并导至后侧的吸收芯层2中。其中,采用弹性膜包裹吸水性树脂的目的在于:能将散状的吸水性树脂包裹住,保证其一体性,同时,当吸水性树脂膨胀时,弹性膜也能随之膨胀。

其中,生产上述包括吸收性树脂和弹性膜的膨胀物4时,可采用如下工艺:准备一个模板8,模板8的结构如图6所示,模板8上具有若干圆孔81,圆孔81的四周设置有多个连通上下表面的开槽82(图中为四个开槽82,还可以设置更多个),制作时,先将吸水性树脂撒在各个圆孔81内,之后在模板8的下表面和上表面分别涂抹热熔后的弹性橡胶膜,其中,上表面涂抹的弹性橡胶膜有一部分会沿着圆孔81四周的开槽82向下渗透,并与下表面的弹性橡胶膜接触后融合在一起,之后待弹性橡胶膜冷却后,吸水性树脂便被包裹在弹性橡胶膜内了,且弹性橡胶膜未向下渗透的地方会留下所述的微小孔眼,最后采用高压气体将制成的膨胀物从模板8上吹下即可;之后,将制得的膨胀物粘接在表面包覆层1和吸收芯层2的内侧即可。

优选的,在纸尿裤前侧的吸收芯层2中还分布有若干遇热或者遇水会膨胀的膨胀颗粒6,如图5所示。增加膨胀颗粒6的目的在于:膨胀颗粒6与膨胀物4会同时遇热或遇水,因此两者会同时膨胀,膨胀物4可以从吸收芯层2的外侧进行挤压,膨胀颗粒6则可以从吸收芯层2的内侧进行挤压,在内外配合的作用下,吸收芯层2能够被挤压的更充分,更有利于尿液进入中空管51。

进一步的,所述的膨胀颗粒6为遇水会膨胀的结构,其与上述遇水会膨胀的膨胀物4一致,同样包括吸水性树脂和包裹在吸水性树脂之外的弹性膜,弹性膜上也具有若干可供水分子流过的微小孔眼(图中未示出)。

进一步的,在纸尿裤前侧的吸收芯层2中,由前至后,膨胀颗粒6的分布密度逐渐变小,参见图5。膨胀颗粒6由前至后分布密度逐渐变小的目的在于:这样设计后,越靠前侧膨胀颗粒6分布的越密集,越靠后侧则分布的越稀松,因此当膨胀颗粒膨胀后,膨胀颗粒6越密集的地方,吸收芯层2受到的挤压作用会越强,即前侧受到的挤压作用相对于后侧会更大一些,从而可以促使液体向挤压作用较小的一侧移动,即起到导流的作用,以利于尿液向后侧移动并进入中空管51内。

本实施例不仅设计了导液用的中空管51,更重要的是还设计了为液体在中空管51内流动提供动力的膨胀物4。

使用本实施例的纸尿裤后,当婴儿撒尿时,尿液透过表面包覆层1进入到前侧的吸收芯层2时,膨胀物4也会接触到尿液,而由于膨胀物4遇热或遇水便会膨胀,因此表面包覆层1内侧和底布3内侧的膨胀物4会迅速膨胀起来(如图3和图4所示),进而可以从上下两侧对吸收芯层2造成挤压,从而可以使吸收芯层2内的部分尿液被挤入中空管51内,然后由中空管51导入至后侧的吸收芯层2中。若吸收芯层2内部还设有膨胀颗粒6,那么膨胀颗粒6接触到尿液后也会膨胀(如图5所示),从而可以配合膨胀物4,从吸收芯层2的内部发力对吸收芯层2进行挤压,在内外挤压的作用下,吸收芯层2内的尿液更容易进入中空管51内。

可见,在本实施例中,尿液可以在膨胀物4的挤压作用下,通过中空管51由吸收芯层2的前侧导入至后侧,从而可以避免后侧吸收芯层“派不上用场”,被浪费的情况,使吸收芯层的利用率得到大幅提升。同时,由于后侧的吸收芯层可以分担前侧吸收芯层的“工作负担”,因此能尽量避免由于前侧吸收芯层吸收过饱和而造成尿液无法兜住,发生侧漏或者渗液的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