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人工呼吸机的气体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41648发布日期:2021-04-02 10:25阅读:64来源:国知局
用于人工呼吸机的气体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人工呼吸机的气体控制装置,所述气体控制装置包括具有止回阀的第一气体通道、第二气体通道和切换装置。气体控制装置能够布置在人工呼吸机中或者配属于所述人工呼吸机。



背景技术:

人工呼吸机被用于呼吸系统干扰的治疗,在此,人工呼吸机不但能够在内部临床上而且能够在外部临床上用在非侵入性的和侵入性的人工呼吸中。

在病人的人工呼吸中,通常能够使用下述人工呼吸机:所述人工呼吸机具有用于呼吸气体流的吸气分支和可选地具有用于呼气的呼吸气体流的分支。用于呼气的呼吸气体流的分支实现病人的呼吸气体的呼出/呼气,而用于吸气的呼吸气体流的分支给病人供以呼吸气体。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人工呼吸机中,在人工呼吸机的呼气分支中可能发生阻塞/干扰。

如果人工呼吸机的吸气分支包括止回阀,则被呼出的呼吸气体不能回送到人工呼吸机中。那么妨碍病人呼出。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装置,所述装置在人工呼吸机的尤其呼气分支干扰/阻塞的情况下也确保呼吸气体的呼气。

本发明的任务也在于,提供一种装置,所述装置提供能够按需要激活的气体通道。

该任务通过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控制装置解决。扩展方案和有利的构型为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从一般性的说明和对实施例的说明得出另外的优点和特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人工呼吸机的气体控制装置,所述气体控制装置包括具有第一阀的第一气体通道,其中,第一气体通道和阀设置为使处于压力下的在第一方向上的气体流经过并且阻止处于压力下的在第二方向上的气体流,其中,从第一气体通道分岔一开口并且对于阀而言导至一绕行通道,其中,第二阀设置为阻止和/或至少暂时地实现从第一气体通道至绕行通道的气体流,其中,切换装置设置为控制第二阀、阻止和/或至少暂时地实现从第一气体通道至绕行通道的气体流。

本发明也涉及一种气体控制装置,其包括具有第一阀的第一气体通道,其中,第一气体通道和阀设置为使处于压力下的在第一方向上的气体流经过并且阻止处于压力下的在第二方向上的气体流,其中,从第一气体通道分岔一开口并且对于阀而言导至一绕行通道,其中,第二阀设置为阻止和/或至少暂时地实现从第一气体通道至绕行通道的气体流,其中,切换装置设置为控制第二阀、阻止和/或至少暂时地实现从第一气体通道至绕行通道的气体流。

本发明的特征也在于,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

本发明的特征也在于,第一阀是气压式操纵的止回阀,所述气压式操纵的止回阀被处于压力下的气体流的力在第二方向上操纵并且因而气体流不能够在第二方向上经过止回阀。

本发明的特征也在于,第二方向的气体流为呼气的呼吸气体,且第一方向的气体流为吸气的呼吸气体。

本发明的特征也在于,呼吸气体源从环境吸入呼吸气体并且沿着用于吸气的第一气体通道在第一方向上将其运输至软管接头和人工呼吸软管,其中,气体流经过打开的所述止回阀。

本发明的特征也在于,切换装置打开阀并且呼气的处于压力下的气体流通过所述开口和通过所述绕行通道至少部分地到达环境中。

本发明的特征也在于,阀实施为气动阀,其中,阀的密封部闭锁或者打开在开口和绕行通道之间的进行气体引导的连接,其中,第二气体通道设置为将气动控制压力引到密封部的表面上。

本发明的特征也在于,以所述控制压力加载的密封部设置为密封地贴靠到开口的边缘上并且因此防止气体流从开口到绕行通道中。

本发明的特征也在于,第二气体通道与人工呼吸软管或者气体通道气动式连接,并且,切换装置至少暂时地打开或者闭锁所述气动式连接。

本发明也涉及一种用于人工呼吸机的气体控制装置,该气体控制装置包括具有止回阀的第一气体通道、第二气体通道和切换装置,其中,第一气体通道具有用于使气体流出的开口,所述开口具有密封部和闭锁罩。

根据本发明,气体控制装置设置为在人工呼吸机的呼气分支阻塞/干扰的情况下使第一气体通道的气体流在止回阀旁经过地被导向。由此,在呼气分支阻塞/干扰的情况下确保病人的呼出。例如,第一气体通道与第二气体通道连接。在一种替代的构型中,能够设想第一气体通道和第二气体通道分隔开的构造,其中,第二气体通道由单独的气体通道供给。也能够设想,在人工呼吸机的吸气分支阻塞/干扰的情况下也使用根据本发明的气体控制装置。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使用气体控制装置,以便在人工呼吸机的吸气分支中阻塞/干扰的情况下确保病人的吸气。

气体控制装置设置为在呼气分支阻塞或者干扰的情况下控制第二气体通道,使得第一气体通道的气体流通过开口流出或者通过绕行通道在止回阀旁流过。在此,第一气体通道的气体流通常由吸入气体和/或呼出气体组成。尤其是在呼气分支阻塞/干扰的情况下,病人的呼出气体能够通过吸气分支/第一气体通道导回至止回阀。因此,有利地,第一气体通道的开口在止回阀的区域中在吸气流方向上布置在止回阀下游。

气体控制装置设置为控制第二气体通道中的压力。在此,“控制”能够意味着切换装置能够设置为开放或者锁住第二气体通道。在一种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切换装置能够是连续地无级地控制。基于第二气体通道的气体流的控制、尤其第二气体通道的开放或者锁住能够使第一气体通道的气体流(呼出气体/呼出气体流)在止回阀旁经过地被导向。第一气体通道的气体流通过绕行通道在止回阀旁经过地被导向。在绕行通道中转向的气体流能够重新地供给第一气体通道(有利地供给下述区域中:所述区域在气体流的吸气流方向上连接在止回阀上游)或者通过绕行通道或者单独的分支导出,所述单独的分支能够设置为吸气分支或者呼气分支。

在此,气体控制装置能够设置为能够基于气体流的所检测的体积、所检测的流量或者所检测的压力来控制。

尤其是,气体控制装置能够包括至少一个传感器,其中,切换装置能够设置为能够基于由至少一个传感器检测的参数来控制。

气体控制装置的至少一个传感器例如作为切换装置的一部分能够设置为从输出信号检测至少一个呼吸参数、呼吸气体参数和/或其它的参数。在此,一个或者多个所检测的参数能够构成一功能,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所检测的参数例如涉及以下一个或者多个的测量:(峰值)流量、流量率、(潮气)体积、压力、温度、湿度、速度、加速度、气体组成(例如一种或者多种组成部分的浓度)、热能耗散、(有意的)气体泄漏和/或有关呼吸气体流的其它的测量。

呼吸参数能够例如由气体参数和/或其它的输出信号得出,其中,一个或者多个呼吸参数能够是以下的一个或者多个:呼吸频率、呼吸持续时间、吸入时间或吸入持续时间、呼出时间或呼出周期、呼吸流曲线的形状、从吸入到呼出和/或相反的过渡时间、从(峰值)吸入流率至(峰值)呼气流率和/或相反的过渡时间、呼吸压力曲线形状、(每个呼吸循环和/或阶段的)最大近心的压力降、被吸入的氧气的比例和/或其它的呼吸参数。

根据本发明的气体控制装置使得病人在人工呼吸机的呼气分支阻塞/干扰的情况下也能够呼出。

气体控制装置例如通过切换装置设置为控制第二气体通道的气体流并且实现第一气体通道的气体流围绕止回阀通过开口经过的导向。通过第二气体通道的气体流的控制能够打开开口,密封部放置在所述开口上,所述密封部由第二气体通道的气体流/压力密封。第一气体通道的气体流能够从开口中出来。在第二气体通道锁住时,在密封部的区域中的压力情况改变,从而第一气体通道的气体流的气体压力大于第二气体通道的气体压力。通常,被锁住的第二气体通道的气体压力等于零。

通常,绕行通道围绕第一气体通道的开口环状地构造。环状也能够意味着包围开口。环状的构型提供下述优点:气体能够以360°之内的角度从开口中流出。由此,相应地大量的呼气的呼气气体能够同时通过第一气体通道的开口导出。有利地,绕行通道设置为使通过开口输出的气体流集中并且在一个方向上导出。

在构型中,气体控制装置例如通过切换装置设置为开放或者锁住第二气体通道。例如,切换装置设置为开放第二气体通道,由此,能够在放置在开口上的密封部上加载气体流/压力。通过以气体流/压力加载密封部能够将密封部压紧在开口上。切换装置也能够设置为锁住第二气体通道,从而没有气体流/压力能够加载到放置在开口上的密封部上。在这种情况下,密封部松动地放置在开口上。在这种构型中,第一气体通道的气体流会由于松弛地/松动地放置在开口上的密封部而流到绕行通道中。

有利地,气体控制装置例如通过切换装置设置为在呼气分支阻塞/干扰的情况下锁住第二气体通道。锁住意味着,切换装置在第二气体通道中不提供气体流/压力或者将其闭锁。由于密封部不被第二气体通道的气体流加载,第一气体通道的气体流足以抬起密封部并且将气体流从第一气体通道转到绕行通道中。

典型地,气体控制装置例如通过切换装置设置为在人工呼吸机用在阀系统中的情况下开放第二气体通道,从而第二气体通道能够引导气体流。在用在阀系统中的情况下,人工呼吸机的呼气分支和/或吸气分支是无干扰的,并且气体控制装置的开口被第二气体通道的压力闭锁,所述第二气体通道通常构型为压力通道。

开放意味着,气体控制装置例如通过切换装置打开第二气体通道,用于以气体流流过并且因而以气体流/压力加载放置在开口上的密封部。通常,第二气体通道的气体流以1mbar至100mbar的压力加载。由于该压力,密封部被紧压到开口上并且密封。

气体控制装置设置为在人工呼吸机正常运行时,来自第一气体通道的气体流借助于第二气体通道的气体流使密封部密封,所述第二气体通道的气体流通过闭锁罩的接头引到气体控制装置的密封部上。

在正常运行/使用在阀软管系统中时,能够保持止回阀的功能。

气体控制装置设置为在人工呼吸机的无干扰的运行状态下,例如在呼气分支无干扰的情况下将压力通过第二气体通道施加到密封膜上并且由此闭锁气体控制装置的开口。

气体控制装置设置为在呼气分支阻塞/干扰的情况下锁住第二气体通道。由此,没有压力压在密封膜上,并且开口能够被第一气体通道的气体流的气体压力打开。通过开口出来的气体流能够重新供给第一气体通道或者能通过单独的分支导出。

在一种构型中,切换装置(作为气体控制装置的一部分)能够设置为基于呼气和/或吸气的时间控制的切换来控制。

在一种替代的构型中,切换装置(作为气体控制装置的一部分)能够设置为基于第一气体通道的参数控制。例如,能够借助于传感器检测在第一气体通道中的气体流的至少一个参数。例如,能够借助于压力传感器检测第一气体通道内部的压力。在此,切换装置设置为基于在第一气体通道中的气体流的所检测的压力控制。例如,在替代的构型中,切换装置能够设置为基于达到预先确定的阈值来开放或者锁住第二气体通道。这样的阈值能够是例如下述值:所述值位于在第一气体通道中的平均地检测的压力以上。在超过阈值时,切换装置能够设置为锁住第二气体通道。如果在第一气体通道中的压力下降到阈值以下,切换装置能够开放第二气体通道。

在一种另外的替代实施方式中,能够借助于传感器例如也检测第一气体通道的气体流的流量率或者体积。切换装置能够设置为能够基于气体流的所求取的流率或者所检测的体积控制。切换装置也能够设置为能够基于第一气体通道的气体流的另外的参数控制。

在一种另外的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切换装置(作为气体控制装置的一部分)还可变地切换地设置,其中,切换装置能够设置为在0mbar和1bar之间、尤其在0mbar和100mbar之间无级地控制第二气体通道中的气体流的压力。切换装置也能够设置为在预先确定的时段上连续地将第二气体通道中的气体流/压力提高到预先确定的值上。

用于气体控制装置的一部分、尤其用于阀的密封部构造为在第二气体通道被锁住的情况下实现第一通道的气体流穿过开口流动。密封部使绕行通道相对开口密封。有利地,密封部具有一形状,该形状使密封部在第一和第二气体通道的气体排空的状态下下方和保持在开口上。密封部具有在4/5和2/3之间的支承面积比。给密封部定尺寸,使得当密封部不被第二气体通道的气体流加载气体流/压力时,该密封部能够被第一气体通道的气体流抬起。此外,密封部通常包括环绕的、加强的边缘,所述环绕的、加强的边缘设置为放置在绕行通道的边缘上。环绕的、加强的边缘能够具有卡锁结构或者保持结构,所述卡锁结构或者保持结构使密封部保持在绕行通道的边缘上变容易。例如,环绕的、加强的边缘能够具有一边沿,所述边沿构造为贴靠到绕行通道的边缘的突出部上。

在构型中,密封部布置为放置在开口上并且包括重块。优选集成到密封部中地构造的重块支持密封部在开口上的定位。通常,密封部在一区域(在该区域中重块成整体地构造)中与密封部的周围区域相比具有更高的材料厚度。密封部典型地圆形地构造。替代地,密封部能够矩形地、正方形地或者椭圆形地构造或者具有其它的几何形状。通常,密封部与开口的形状和/或与包围开口的绕行通道的形状相对应地构造。在绕行通道的边缘和重块之间,密封部能够构成一拱形部,所述拱形部指向第一气体通道的方向并且预防密封部滑落。

在本发明的一种扩展方案中,密封部的重块环状地构造在密封部的中心。在此,在中心意味着在环状的密封部的中心。通常,环状的重块构造为垫盘状。然而,重块也能够具有矩形的或者椭圆的形状。由于环状的构型,密封部能够下放在开口的环绕地包围该开口的边缘上。密封部也能够仅局部地放置在开口的边缘上。通常,重块的形状与开口的形状或者与开口的边缘的形状相对应地构造。重块给密封部加重,由此,密封部松动地保持在开口的边缘上。可选地,重块能够矩形地构造或者具有其它的几何形状。此外,重块能够布置在密封部的其它区域中。

密封部由弹性体材料构造,并且重块由金属构造。密封部通常由具有在15至25肖氏a之间、尤其在18和22肖氏a之间的范围内的硬度的弹性体材料构造。例如,密封部由硅生产。替代地,重块能够由其它材料、例如硬塑料或者由金属或者塑料组成的组合构造。

在本发明的另一扩展方案中,密封部具有成型部,所述成型部在重块的区域中指向第一气体通道的方向地构造。成型部能够构型为锥形的突出部,所述锥形的突出部的顶部从开口进入第一气体通道中地延伸。例如,成型部能够构造在重块的由垫盘状的构型决定的凹槽中。成型部支持密封部保持在第一气体通道的开口上。可选地,成型部能够以任意形状构造,所述形状使密封部保持在其在开口上的位置中。在一种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密封部能够无成型部地构造。

在本发明的一种有利的扩展方案中,闭锁罩设置为能够放在开口上。通常,闭锁罩能卡盖在开口上。这提供下述优点:闭锁罩在放在密封部(该密封部放置在开口上)上时使该密封部在其位置中不移动。为了能卡盖到开口上,闭锁罩通常具有至少两个突起部,所述两个突起部典型地具有倒钩,所述倒钩配合到构造在开口的外部区域处的凹槽中。替代地,气体控制装置的闭锁罩能够设有卡口式接头。可选地,闭锁罩能够通过替代的卡锁元件紧固在开口上。

在本发明的另一有利的扩展方案中,闭锁罩包括一接头,该接头能与第二气体通道连接。接头的形状通常与第二气体通道的形状相对应地构造。替代地,接头和气体通道能通过适配器连接。接头设置为将第二气体通道的由切换装置提供的气体流/压力导到密封部上。接头通常与闭锁罩连接地构造。在此,接头典型地与闭锁罩连接,使得气体流能垂直地并且居中地施加到密封部上。替代地,接头也能够在侧面布置在闭锁罩上。也能够构造为通道的接头具有例如在0.1mm至0.5mm之间的直径。

根据本发明,切换装置(作为气体控制装置的一部分)设置为在人工呼吸机正常运行时开放第二气体通道并且将气体流/压力通过第二气体通道和接头引到密封部上并且关闭开口。在人工呼吸机正常运行时,不存在人工呼吸机的呼气分支或者吸气分支的干扰/阻塞。切换装置设置为控制第二气体通道的气体流/压力。通常,在第二通道中的气体流被以1mbar至1bar、尤其在10mbar和150mabr之间的气体流/压力加载。由此,密封部在第一气体通道的开口上密封,从而第一气体通道的气体流不能通过开口漏出。

根据本发明,切换装置(作为气体控制装置的一部分)设置为在呼气分支阻塞/干扰时锁住第二气体通道。由于第二气体通道的锁住,第二气体通道的气体流/压力发生中止。气体控制装置能够将第一气体通道的气体流通过开口引出。在第二气体通道被切换装置锁住时,在第一气体通道中的气体流/压力大于第二气体通道中的气体流/压力。由此,第一气体通道的气体流能够抬起放置在开口上的密封部并且将气体流导到绕行通道中并且绕开止回阀。密封部被抬起,使得密封部在密封部的边界的区域中被闭锁罩压紧/保持在绕行通道的边缘上。一旦第二气体通道被锁住并且气体流/压力不再被施加到密封部上,密封部的重块被第一气体通道的气体流抬起,从而放置在开口的边缘上的密封部被抬起,由此,气体流能够从第一气体通道通过开口流到绕行通道中。

此外,本发明也包括用于人工呼吸机的气体控制装置的一部分的密封部,所述气体控制装置包括具有止回阀的第一气体通道、第二气体通道和切换装置,其中,第一气体通道具有用于使气体流出的开口,所述开口具有密封部和闭锁罩。

根据本发明,密封部具有重块并且设置为在第二气体通道锁住的情况下使得第一气体通道的气体流能够穿过开口流动。密封部通常圆形地构造。然而替代地,密封部也能够矩形地构造或者具有其它几何形状。典型地,密封部由弹性体材料、例如硅构造。密封部通常具有在15至25肖氏a之间、尤其在18和22肖氏a之间的硬度。在一种替代的构型中,重块能够构造在密封部的其它区域中。

在构型中,密封部具有至少部分地环绕的边缘,所述至少部分地环绕的边缘设置为配合到气体控制装置的凹槽中。环绕的边缘优选加强地构造并且能够具有成型部,所述成型部配合到绕行通道的边缘处的凹槽中。密封部的环绕的边缘一方面用于密封并且另一方面用于将密封部定位在绕行通道的边缘上。其通过闭锁罩紧压/保持/密封到绕行通道的边缘上。绕行通道的边缘能够具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设置为贴靠到密封部上,使得密封部的边沿与突出部配合。

本发明也涉及一种气体控制装置,所述气体控制装置作为电动的和/或气动的控制单元构造在人工呼吸机中并且设置为使处于压力下的、在第一方向上的气体流经过并且阻止处于压力下的、在第二方向上的气体流以及阻止和/或至少暂时地实现从第一气体通道至绕行通道的气体流,其中,气体控制装置设置为阻止和/或至少暂时地实现从第一气体通道至绕行通道的气体流。

气体控制装置能够构造为电动的和/或气动的控制单元,所述电动的和/或气动的控制单元包括不同的致动器和传感器,例如至少切换装置、阀和气体源,并且在本发明的意义下相互配合地对它们操控。

气体控制装置能够构造为电动的和/或气动的控制单元并且设置为使处于压力下的、在第一方向上的气体流经过并且阻止处于压力下的、在第二方向上的气体流以及阻止和/或至少暂时地实现从第一气体通道至绕行通道的气体流,其中,气体控制装置10设置为阻止和/或至少暂时地实现从第一气体通道至绕行通道的气体流。

本发明还包括用于人工呼吸机的气体控制装置的闭锁罩,所述气体控制装置包括具有止回阀的第一气体通道、第二气体通道和切换装置,其中,第一气体通道具有用于使气体流出的开口,该开口具有密封部和闭锁罩。

根据本发明,闭锁罩至少局部地具有突起部,所述突起部构成倒钩并且设置为配合到气体控制装置上的凹槽中。替代地,闭锁罩能够包括卡口式接头,所述卡口式接头设置为配合到开口上的凹槽中。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前面提到的特征中的至少一种的气体控制装置的人工呼吸机。

在本发明的意义下,气体能够是各种可呼吸的气体或者气体混合物。尤其是空气、氧气、呼气的呼吸气体或者吸气的呼吸气体。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强烈地简化的示意性示图更详尽地解释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示出了:

图1a根据本发明的气体控制装置的示意性视图,

图1b根据本发明的气体控制装置的示意性视图,其中,所述气体控制装置在这里仅部分地示出,即,作为切换装置或者阀块示出,

图2在图1b中示出的气体控制装置的示意性分解图,

图3在图1b和2中示出的气体控制装置的纵截面,

图4a在图1b至3中示出的气体控制装置的侧视图,

图4b在图1b至4a中示出的气体控制装置的根据本发明的闭锁罩的俯视图,

图4c在图1b至4b中示出的气体控制装置的止回阀的侧视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结构元件分别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示出用于人工呼吸机1的、根据本发明的气体控制装置10的示意性视图。人工呼吸机1通常具有吸气分支和呼气分支,所述吸气分支设置用于将呼吸气体供给病人,所述呼气分支用于导出由病人呼出的呼吸气体。气体控制装置10能够构造为电动的和/或气动的控制单元并且设置用于使处于压力下、在第一方向25上的气体流经过并且阻止处于压力下的、在第二方向26上的气体流以及阻止和/或至少暂时地实现从第一气体通道11至绕行通道21的气体流,其中,气体控制装置10设置用于阻止和/或至少暂时地实现从第一气体通道11至绕行通道21的气体流。

在图1a中所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气体控制装置10设置用于在人工呼吸机1中使用或者设置为人工呼吸机的一部分并且具有带有第一阀19的第一气体通道11,其中,第一气体通道11和阀19设置用于使处于压力下的、在第一方向25上的气体流经过并且阻止处于压力下的、在第二方向26上的气体流,其中,开口14从第一气体通道11分岔并且对于阀19而言导至一绕行通道21,其中,第二阀15,16设置用于阻止和/或至少暂时地实现从第一气体通道11至绕行通道21的气体流,其中,切换装置13设置用于控制第二阀15,16,锁止和/或至少暂时地实现从第一气体通道11至绕行通道21的气体流。

在此,切换装置包括例如阀块13,该阀块具有第一阀19和第二阀、第一气体路径11和第二气体路径以及绕行部14,21。可选地,切换装置13也包括用于阀块的组件的气动的或者电子的控制装置。

气体源或者呼吸气体源30(例如风扇)将(例如从环境29吸入的)气体或者呼吸气体沿着用于吸气的第一气体通道11在第一方向25上运输至软管接头28和人工呼吸软管27。在此,气体流经过打开的止回阀19。

病人的呼气引起在第二方向26上通过人工呼吸软管、接头28和第一气体通道11直至止回阀19的呼吸气体流。该止回阀是气动地操纵的止回阀19,所述气动地操纵的止回阀被呼气的处于压力下的气体流的力在第二方向26上操纵并且因此不能经过止回阀19。因为开口14与第一气体通道11连接,呼气的处于压力下的气体流在第二方向26上也扩散到所述开口中并且直至到达阀15,16。如果切换装置13打开阀15,16,则呼气的处于压力下的气体流进一步沿着开口和绕行通道21流到环境29中或者替代地流到第一气体通道中并且从那里至少部分地流到环境中。

阀15,16能够实施为气动的阀。在这种情况下,阀的密封部15能够闭锁或者打开在开口14和绕行通道之间的进行气体引导的连接。用于阀的密封部15的控制脉冲来自第二气体通道12,所述第二气体通道将气动的控制压力引到密封部15的表面上。如果以控制压力加载所述密封部,则其密封地放置到开口14的边缘22上并且因此防止气体流从开口到绕行通道中。

为此,第二气体通道能够由人工呼吸软管或者气体通道11气动式供给。同样地能够设想其它的压力气体源(如控制风扇)。切换装置13至少暂时地打开或者闭锁在第二气体通道12和人工呼吸软管或气体通道11之间的气动连接。

阀15,16能够实施为切换阀。在这种情况下,由切换装置13进行的阀的激活将从开口14到绕行通道中的气体流打开或者闭锁。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气体通道不是必要的。人工呼吸机通常具有吸气分支和呼气分支,所述吸气分支设置用于呼吸气体至病人的供给,所述呼气分支用于导出由病人呼出的呼吸气体。

图1b示出用于人工呼吸机的根据本发明的气体控制装置10的示意性视图。气体控制装置10在这里仅仅部分地示出,即,作为切换装置13或者作为阀块示出,并且包括具有第一阀19的第一气体通道11,其中,第一气体通道11和阀19设置用于使处于压力下的、在第一方向25上的气体流经过并且阻止处于压力下的、在第二方向26上的气体流,其中,开口14从第一气体通道11分岔并且对于阀19而言导至一绕行通道21,并且所述气体控制装置包括第二阀15,16,以便打开或者关闭绕行通道21。

在图1和1b中所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气体控制装置10设置用于在人工呼吸机中使用,并且具有第一气体通道11(吸气分支),所述第一气体通道将气体流朝病人的方向导向。第一气体通道11包括止回阀19以及具有(未示出的)密封部的(未示出的)开口。开口和密封部在图1中被闭锁罩16盖住。止回阀19防止来自病人的、由于呼出而被污染的呼吸气体/气体流的送回。

此外,气体控制装置10具有第二气体通道12,所述第二气体通道将气体流导至(未示出的)开口。第二气体通道12通过接头20与闭锁罩16连接,所述闭锁罩卡盖在第一气体通道的开口上。第二气体通道12通过接头20延伸至闭锁罩16并且由(未示出的)切换装置控制。第二气体通道12能够被气体流穿流。

(未示出的)切换装置能够开放或者锁住第二气体通道12。在此,切换装置开放用于气体流或者气体压力或者气体流体积的第二气体通道12。在人工呼吸机正常运行时,开放第二气体通道12,使得气体流或者压力可通过接头20导到闭锁罩16内部的(未示出的)密封部上。通过第二气体通道12的气体流/压力将密封部完全地紧压到开口上并且因而将开口闭锁。由此,在人工呼吸机正常运行(在所述正常运行时不存在阻塞)时,防止第一气体通道11的应被导至病人的吸气气体流通过开口流出到绕行通道21中。在这种情况下这不是必要的,因为呼气分支无阻塞,从而病人的呼出的呼吸气体能够通过呼气分支排放。

相反地,在人工呼吸机的呼气分支阻塞/干扰的情况下,防止病人的呼出或者给病人的呼出造成困难。此外,由于止回阀19,病人不能通过吸气分支呼出。在人工呼吸机的呼气分支阻塞/干扰的情况下,切换装置锁住第二气体通道12。由于被锁住的气体通道12,第二气体通道12的作用到密封部上的气体流发生中止(erliegen),由此,第一气体通道11的气体流能够抬起放置在开口上的密封部,从而第一气体通道的气体流通过围绕止回阀的绕行通道21被导向。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气体通道11的气体流或者压力大于第二气体通道12的气体流或者压力,由此,第一气体通道11的气体流能够抬起放置在开口上的密封部。密封部如下地定尺寸和构造,使得第一气体通道11的气体流在气体通道12被锁住时能够将该密封部抬起。“抬起”在此意味着密封部在其环绕的边缘上由闭锁罩16环绕地保持在绕行通道21的边缘上并且由第一气体通道11的气体流朝圆形地构型的密封部的中心的方向向上压。密封部的重块如下按比例分摊,使得密封部在第二气体通道12的气体流减少时自动地下放在开口上。

因此,病人也能够在呼气分支阻塞/干扰时呼出。

在泄漏系统中,切换装置锁住第二气体通道或者不提供压力到密封部上。在这种情况下,切换阀设置用于持久地实现气体的流出。

在阀系统中,切换装置设置用于切换为相应于人工呼吸机的时间控制的呼出。因此,切换装置设置用于在人工呼吸机切换到呼气时锁住第二气体通道12。由此确保病人的呼气,因为气体控制装置的开口在呼气期间打开并且回流的气体能够通过所述开口漏出。

在人工呼吸机的呼气分支正常运行时,切换装置接通第二气体通道12,由此,气体流能够流到第二气体通道12中并且以压力加载。通过在第二气体通道12中的气体流使密封部在开口上密封,由此防止吸气的气体在正常运行期间穿过开口流出。

在当前的实施方式中,闭锁罩16包括三个突起部18,借助于所述突起部能够将闭锁罩16卡盖在第一气体通道11的开口上。此外,在闭锁罩上构造有接头20,第二气体通道12能够与所述接头连接。接头20居中地布置在闭锁罩16上,从而气体流/压力能够通过接头20和闭锁罩16居中地并且均匀地施加到密封部上。

因此,在图1b中示出的气体控制装置10在正常运行时设置用于使气体流在第一气体通道11中通过止回阀19朝向病人导向。在呼气分支正常运行时,闭锁第一气体通道11的开口并且止回阀19的功能保持。在止回阀19阻塞/干扰的情况下,气体控制装置10绕开止回阀19。

气体控制装置10的(未示出的)切换装置通过呼吸器在吸气和呼气之间的时间控制的切换来触发。通常,一旦人工呼吸机转换到呼气上,则切换装置锁住第二气体通道12。有选择地,切换能够延时地进行。通常,当人工呼吸机切换到吸气上时,切换装置开放第二气体通道12。

此外,在图1b中示出绕行通道21。绕行通道21从开口延伸并且实现从开口流出的气体流在止回阀19旁经过地导向。绕行通道21围绕开口环绕地构造并且在其进一步的走向中缩窄至一通道,该通道在平行于第一气体通道的方向上延伸。绕行通道21接着能够重新地通入到第一气体通道中或者作为单独的分支将在止回阀旁经过地被导向的气体流导出。

绕行通道在(未示出的)开口的区域中具有一边缘,通过闭锁罩16能够使密封部在该边缘上密封。绕行通道21的边缘能够具有突出部,在所述突出部后能够配合到密封部的边沿上。绕行通道21的边缘防止密封部滑落。

图2示出图1中所示的气体控制装置10的示意性分解视图。在此示出第一和第二气体通道11,12,止回阀19以及具有密封部15的开口14。

也示出具有接头20的闭锁罩16。示出接头20的居中布置,其中,接头20的一端部向外延伸并且能够与第二气体通道12连接。

在图2中示出,开口14具有边缘22。边缘22构造为凸起部并且作为用于集成到密封部15中地构造的重块17的下放部。

密封部15由弹性体材料、优选具有15至25肖氏a之间、尤其18和22肖氏a之间的硬度的硅构造。密封部15圆形地构造并且具有边界23。

边界23能够构造为加强的结构或者构造为功能性突出部。边界23设置用于放置在绕行通道21的边缘24上。密封部15能够在密封部15的边界23和重块17之间具有比在绕行通道21的边缘24的区域和密封部15的下述区域中更薄的材料厚度:重块17大多集成地布置在所述区域中。

在当前的实施方式中,密封部15在绕行通道21的边缘24和重块17之间具有成拱形的结构,所述成拱形的结构能够附加地预防密封部15在开口14上的移动。在一些另外的实施方式中,密封部15在绕行通道21的边缘24和重块17之间能够具有其它的结构或者无结构地构造。

密封部15的重块17以垫盘形式构造。重块17由金属构成并且集成到密封部17中地构造。重块17能够使开口14上的密封部15稳定化。

在闭锁罩16放在开口14上时,密封部15在密封部15的边界23的区域中被压紧和保持到绕行通道21的边缘上。闭锁罩16向外密封所述密封部15并且使密封部15保持在其在闭锁罩16内部的位置中。因此,密封部15在气体控制装置10内部由被卡盖的闭锁罩16压紧/保持在绕行通道21的边缘24上。密封部15通过环绕地构造的、加强的边界23夹紧/密封在绕行通道21的边缘24和闭锁罩16之间。

密封部15的不同于边界23的区域与闭锁罩16无接触地构造。这些区域也能够被称作加载区域,因为在第二气体通道12开放的情况下通过切换装置以气体流/压力加载密封部15的这些区域。

密封部15在静止状态下(没有气体流的情况下)由重块和其结构保持在开口14上。如果切换装置设置用于开放第二气体通道12,则附加地密封部15的加载区域被气体流/压力加载,由此使密封部15密封到开口14上。

如果切换装置设置为锁住第二气体通道12,则密封部15的加载区域不被气体流加载,从而第一气体通道11的气体流足以使加载区域的区域中的密封部抬起并且将气体流导到绕行通道21中。

在图2中示出的闭锁罩16包括突起部18,所述突起部构成倒钩。在闭锁罩16卡盖上时,所述倒钩配合到凹槽中,所述凹槽构造在气体控制装置10的外侧。在一些另外的实施方式中,可设想另外的闭锁可行性、例如呈卡口式接头形式的卡锁机构。此外,在图2中示出止回阀19以及绕行通道21。

图3示出图1和2中所示出的气体控制装置10的纵截面。示出具有止回阀19的第一气体通道11、开口14和密封部15以及第二气体通道12。此外,示出具有接头20的闭锁罩16和绕行通道21。

通过第一气体通道11能够将吸气的气体流输送至病人。止回阀19防止在人工呼吸机中的呼出气体通过第一气体通道11回流。因此,在人工呼吸机的呼气分支阻塞/干扰的情况下,不能通过第一气体通道11进行气体流/呼出气体的呼出。

此外,示出绕行通道21,所述绕行通道从开口14出发地延伸。绕行通道21构造为围绕开口14的环绕通道并且在其进一步的走向中延伸至一通道,该通道在平行于第一气体通道11的方向上延伸。通过绕行通道的环绕布置能够使大量的呼出气体同时围绕止回阀19在旁边经过并且通过开口14导出。绕行通道21能够通入到吸气分支中或者构造为单独的呼气分支。

密封部15能够圆形地构造并且在其中心具有重块17。重块17环状地/垫盘状地构造。重块17在其由形状决定的凹空中具有密封部15的锥形的构型,所述锥形的构型朝第一气体通道11的方向延伸。锥形的构型提供下述优点:使密封部15固定在其在开口14上的位置中以防滑落。在一些另外的实施方式中,密封部15的构型能够具有其它的适用于使密封部15保持在其位置中的几何形状。重块17集成到密封部15中地构造。密封部15在重块17的区域中具有较大的材料厚度。这一方面提供下述优点:重块17能集成到密封部15中并且另一方面由于较高的材料厚度而产生附加的重块17,使得密封部15保持在其位置中。重块17也能够构造为施加到密封部15上。

在图3中所示出的闭锁罩16布置在开口14上,其中,闭锁罩16在边界23的区域中将密封部15压紧到绕行通道21的边缘上,而密封部15在加载区域中与闭锁罩16无接触地布置。

图4a示出在图1至3中所示出的气体控制装置10的侧视图。示出第一气体通道11以及闭锁罩16,所述闭锁罩具有突起部18和用于(未示出的)第二气体通道的接头20。

在图4a中可见,第一气体通道11的输入侧比输出侧更大地定尺寸。除了第一气体通道11之外,输入侧也包括缩窄至一通道的绕行通道21。因此,第一气体通道11的输入侧包括在吸气流方向上定向的第一气体通道11以及与吸气流方向相反地定向的绕行通道21。

图4b示出图1至4b中所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气体控制装置10的根据本发明的闭锁罩16的俯视图。闭锁罩16能卡盖在第一气体通道的(未示出的)开口上。在闭锁罩16卡盖时,密封部在(未示出的)重块的区域中被闭锁罩16紧压到开口的(在图3中所示出的)凸起部22上并且密封。

闭锁罩16具有用于(未示出的)第二气体通道12的接头20。通过接头20能够将(未示出的)第二气体通道12的气体流施加到(未示出的)密封部上,以便闭锁(未示出的)开口。此外,闭锁罩16包括突起部18,所述突起部大多构成倒钩并且设置用于配合到开口区域中的凹槽中。在一些另外的实施方式中,闭锁罩16能够具有另外的突起部18或者能通过类似的卡锁元件紧固在所述开口上。

图4c示出图1至4b中所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气体控制装置10的止回阀19的俯视图。在此,从流入的气体流的方向、向吸气流方向看到止回阀19上。也示出绕行通道21,在人工呼吸机的呼气分支阻塞/干扰的情况下能通过所述绕行通道使气体流围绕止回阀19地被导向。

也以侧视图示出闭锁罩16,其具有突起部18,借助于所述突起部能使闭锁罩16卡盖在(未示出的)开口上。

附图标记列表

1人工呼吸机

10气体控制装置

11第一气体通道

12第二气体通道

13切换装置/阀块

14开口

15密封部

16开口的闭锁罩

17重块

18闭锁罩的突起部

19止回阀

20接头

21绕行通道

22开口/凸起部的边缘

23密封部的边界

24绕行通道的边缘

25第一方向的气体流

26第二方向的气体流

27人工呼吸软管

28软管接头

29环境

30气体源、风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