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药透明质酸聚多巴胺包覆介孔聚多巴胺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686215发布日期:2020-05-08 18:51阅读:3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载药透明质酸聚多巴胺包覆介孔聚多巴胺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载药透明质酸聚多巴胺包覆介孔聚多巴胺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肿瘤化疗存在较多问题,近年来出现的将化疗和其他治疗方法结合的联合疗法有望提高肿瘤治疗效率。肿瘤靶向策略包括被动靶向和主动靶向策略,可将抗肿瘤药物靶向递送到肿瘤部位,有望提高治疗效率。被动靶向是利用肿瘤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epr效应)。主动靶向则利用配体与特异性受体结合的原理将药物递送至靶部位。许多研究表明肿瘤部位微环境呈弱酸性,针对这一特征,可设计ph敏感性材料包覆纳米粒,以控制药物在肿瘤部位的释放,起到“门控作用”。光热治疗是一种新兴的、远程可控的非侵入性肿瘤治疗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光热材料将近红外光转化为热量的性能,通过定位激光照射,实现肿瘤部位的热量累积及肿瘤热消融,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聚多巴胺是黑色素的主要成分,可通过多巴胺的氧化自聚合反应得到,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光热转换性能,可在近红外激光照射下升温。其化学结构中具有丰富的易于修饰的基团,易实现表面改性。聚多巴胺具有粘附性,可包覆在多种材料表面。聚多巴胺还具有ph敏感性,可在肿瘤的微酸性环境中解聚。通过模板法可以制备得到介孔聚多巴胺纳米粒,介孔聚多巴胺纳米粒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高效负载药物,还具有良好的光热转换性能。透明质酸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体内的糖胺聚糖,它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可以与肿瘤细胞高表达的cd-44受体结合,将其修饰于纳米粒上,有望实现纳米粒的肿瘤主动靶向递送。

我们构建了一种载药透明质酸聚多巴胺包覆介孔聚多巴胺纳米粒,其核心为具有优良光热转换和高载药性能的介孔聚多巴胺纳米粒,壳层为具有ph敏感性及“门控作用”的聚多巴胺和具有靶向作用的透明质酸。该载药透明质酸聚多巴胺包覆介孔聚多巴胺纳米粒有望实现肿瘤的光热化药联合治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以聚多巴胺为基础材料,通过介孔聚多巴胺纳米粒的合成、药物的负载、透明质酸分子的修饰、聚多巴胺壳层的自包覆及纳米尺寸大小的控制,构建了一种可实现肿瘤的光热化药联合治疗的载药透明质酸聚多巴胺包覆介孔聚多巴胺纳米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步骤1:向乙醇水混合溶液中加入pluronicf127和间三甲苯,室温搅拌30min,然后加入多巴胺和tris溶液,室温搅拌24h,离心后将沉淀用乙醇丙酮混合溶液超声洗涤三次,离心得到介孔聚多巴胺纳米粒;

步骤2:将步骤(1)所得介孔聚多巴胺纳米粒与多西他赛加至tris-hcl缓冲液中,室温搅拌反应,然后加入多巴胺及透明质酸,继续搅拌得到载药透明质酸聚多巴胺包覆介孔聚多巴胺纳米混悬液,最后进行离心洗涤,得到载药透明质酸聚多巴胺包覆介孔聚多巴胺纳米粒。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1)具体为:将3.25~260ml水和3~240ml乙醇混匀,加入0.018~1.44gpluronicf127,滴入11~840μl间三甲苯,室温搅拌30min;加入5~600mg多巴胺,滴入0.5~40ml浓度为9mg/ml的tris溶液,室温搅拌24h;将反应液离心,得到沉淀,将乙醇和丙酮混匀,加入离心所得沉淀,水浴超声30min后,然后离心,重复洗涤三次,得到介孔聚多巴胺纳米粒。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2)具体为:于tris-hcl缓冲液中,按照5:1~10的质量比加入步骤(1)所得介孔聚多巴胺和多西他赛,搅拌反应1h,加入多巴胺和透明质酸继续搅拌2~24h,洗涤、离心,得到载药透明质酸聚多巴胺包覆介孔聚多巴胺纳米粒。

本发明的创新之处如下,本发明首次用聚多巴胺包覆介孔聚多巴胺纳米粒,相比于其它复合纳米粒,该系统制备简单,成分更加单一,安全性好,且聚多巴胺壳层具有肿瘤微酸性环境敏感释药的“门控作用”。修饰透明质酸后还具有肿瘤细胞主动靶向特性。该载药透明质酸聚多巴胺包覆介孔聚多巴胺纳米粒载药量高,药物释放表现出一级动力学特征,具有光热治疗联合化疗作用,兼具被动及主动靶向功能,可提高抗肿瘤疗效。

附图说明

图1载药透明质酸聚多巴胺包覆介孔聚多巴胺纳米粒的粒径分布图

图2载药透明质酸聚多巴胺包覆介孔聚多巴胺纳米粒的外观

图3载药透明质酸聚多巴胺包覆介孔聚多巴胺纳米粒的ph依赖性药物释放曲线

图4载药透明质酸聚多巴胺包覆介孔聚多巴胺纳米粒的光热浓度依赖性

图5载药透明质酸聚多巴胺包覆介孔聚多巴胺纳米粒的光热稳定性图

图6不同浓度载药透明质酸聚多巴胺包覆介孔聚多巴胺纳米粒在激光作用下,肿瘤细胞的相对细胞活力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为载药透明质酸聚多巴胺包覆介孔聚多巴胺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3.25ml水和3ml乙醇混匀,加入0.018gpluronicf127,滴入11μl间三甲苯,室温搅拌30min,加入5mg多巴胺,滴入0.5ml浓度为9mg/ml的tris溶液,室温搅拌24h,将反应液离心,得到沉淀,将2ml乙醇和1ml丙酮混匀,加入离心所得沉淀,水浴超声30min后,然后离心,重复洗涤三次,得到介孔聚多巴胺纳米粒;

(2)取步骤(1)所得的介孔聚多巴胺纳米粒5mg,分散于5mltri-hcl缓冲液中,加入1mg多西他赛,室温搅拌1h,加入5mg多巴胺及5mg透明质酸,室温搅拌2h得到载药透明质酸聚多巴胺包覆介孔聚多巴胺纳米混悬液,洗涤、离心,得到载药透明质酸聚多巴胺包覆介孔聚多巴胺纳米粒。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为载药透明质酸聚多巴胺包覆介孔聚多巴胺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65ml水和60ml乙醇混匀,加入0.36gpluronicf127,滴入210μl间三甲苯,室温搅拌30min,加入60mg多巴胺,滴入10ml浓度为9mg/ml的tris溶液,室温搅拌24h,将反应液离心,得到沉淀,将24ml乙醇和12ml丙酮混匀,加入离心所得沉淀,水浴超声30min后,然后离心,重复洗涤三次,得到介孔聚多巴胺纳米粒;

(2)取步骤(1)所得的介孔聚多巴胺纳米粒5mg,分散于5mltri-hcl缓冲液中,加入1mg多西他赛,室温搅拌1h,加入5mg多巴胺及5mg透明质酸,室温搅拌2h得到载药透明质酸聚多巴胺包覆介孔聚多巴胺纳米混悬液,洗涤、离心,得到载药透明质酸聚多巴胺包覆介孔聚多巴胺纳米粒。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为载药透明质酸聚多巴胺包覆介孔聚多巴胺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65ml水和60ml乙醇混匀,加入0.36gpluronicf127,滴入210μl间三甲苯,室温搅拌30min,加入60mg多巴胺,滴入10ml浓度为9mg/ml的tris溶液,室温搅拌24h,将反应液离心,得到沉淀,将24ml乙醇和12ml丙酮混匀,加入离心所得沉淀,水浴超声30min后,然后离心,重复洗涤三次,得到介孔聚多巴胺纳米粒;

(2)取步骤(1)所得的介孔聚多巴胺纳米粒5mg,分散于5mltri-hcl缓冲液中,加入5mg多西他赛,室温搅拌1h,加入5mg多巴胺及5mg透明质酸,室温搅拌4h得到载药透明质酸聚多巴胺包覆介孔聚多巴胺纳米混悬液,洗涤、离心,得到载药透明质酸聚多巴胺包覆介孔聚多巴胺纳米粒。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为载药透明质酸聚多巴胺包覆介孔聚多巴胺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65ml水和60ml乙醇混匀,加入0.36gpluronicf127,滴入210μl间三甲苯,室温搅拌30min,加入60mg多巴胺,滴入10ml浓度为9mg/ml的tris溶液,室温搅拌24h,将反应液离心,得到沉淀,将24ml乙醇和12ml丙酮混匀,加入离心所得沉淀,水浴超声30min后,然后离心,重复洗涤三次,得到介孔聚多巴胺纳米粒;

(2)取步骤(1)所得的介孔聚多巴胺纳米粒5mg,分散于5mltri-hcl缓冲液中,加入10mg多西他赛,室温搅拌1h,加入5mg多巴胺及5mg透明质酸,室温搅拌24h得到载药透明质酸聚多巴胺包覆介孔聚多巴胺纳米混悬液,洗涤、离心,得到载药透明质酸聚多巴胺包覆介孔聚多巴胺纳米粒。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为载药透明质酸聚多巴胺包覆介孔聚多巴胺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260ml水和240ml乙醇混匀,加入1.44gpluronicf127,滴入840μl间三甲苯,室温搅拌30min,加入600mg多巴胺,滴入40ml浓度为9mg/ml的tris溶液,室温搅拌24h,将反应液离心,得到沉淀,将80ml乙醇和40ml丙酮混匀,加入离心所得沉淀,水浴超声30min后,然后离心,重复洗涤三次,得到介孔聚多巴胺纳米粒;

(2)取步骤(1)所得的介孔聚多巴胺纳米粒5mg,分散于5mltri-hcl缓冲液中,加入5mg多西他赛,室温搅拌1h,加入5mg多巴胺及5mg透明质酸,室温搅拌4h得到载药透明质酸聚多巴胺包覆介孔聚多巴胺纳米混悬液,洗涤、离心,得到载药透明质酸聚多巴胺包覆介孔聚多巴胺纳米粒。

实施例6

采用马尔文激光粒度仪对载药透明质酸聚多巴胺包覆介孔聚多巴胺纳米粒的粒径分布进行考察。将载药透明质酸聚多巴胺包覆介孔聚多巴胺纳米粒分散于水中,测定其粒径分布,如图1所示,其粒径大小均一。

实施例7

拍照记录载药透明质酸聚多巴胺包覆介孔聚多巴胺纳米粒的外观,如图2所示该纳米粒为黑色,分散性较好。

实施例8

采用透析袋法考察载药透明质酸聚多巴胺包覆介孔聚多巴胺纳米粒在不同ph磷酸缓冲液中释放情况。将1ml载药透明质酸聚多巴胺包覆介孔聚多巴胺纳米粒混悬液置于透析袋中,释放介质为不同ph的磷酸缓冲液(ph7.4,ph5.0),释放环境为37℃恒温振荡器,于不同时间取样,处理后,采用hplc进行定量分析,绘制累计药物释放曲线。实验结果表明载药透明质酸聚多巴胺包覆介孔聚多巴胺纳米粒在ph5.0微酸性介质中的释药速率高于在ph7.4中性介质中释药速率,累计释放率大于80%,释放较为完全,且表现出一级动力学释放特征,如图3所示。

实施例9

采用近红外激光考察不同浓度载药透明质酸聚多巴胺包覆介孔聚多巴胺纳米粒的光热升温情况,以及反复激光照射的光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大,温度升高的幅度增大,表现出浓度依赖性,如图4所示。且经激光反复照射后,光热效果无明显变化,表现出光热稳定性,如图5所示。载药透明质酸聚多巴胺包覆介孔聚多巴胺纳米粒具有良好的光热性能。

实施例10

采用mtt法考察载药透明质酸聚多巴胺包覆介孔聚多巴胺纳米粒在激光照射下对4t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使用4t1细胞,将不加药物组作为对照组,以相对细胞存活率作为考察指标,考察4t1细胞在不同浓度载药透明质酸聚多巴胺包覆介孔聚多巴胺纳米粒与激光作用下的细胞活力。实验结果表明在纳米粒及激光的作用下,4t1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且表现出浓度依赖性,如图6所示。可见载药透明质酸聚多巴胺包覆介孔聚多巴胺纳米粒有望用于肿瘤的光热治疗联合化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