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内科医生用心衰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93148发布日期:2020-03-27 19:51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内科医生用心衰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心衰治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心内科医生用心衰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日常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心力衰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通过对心衰患者进行及时治疗,能够保证生命安全。

但是,现有的心衰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姿势摆放不方便医生进行治疗,且对患者身体监控不全面;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心内科医生用心衰治疗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内科医生用心衰治疗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心衰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姿势摆放不方便医生进行治疗,且对患者身体监控不全面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心内科医生用心衰治疗装置,包括躺卧支撑板,所述躺卧支撑板的下端面安装有海绵垫,所述海绵垫的两侧均安装有侧边定位板,其中一个所述侧边定位板的一侧安装有活动支撑机构,所述活动支撑机构的上端面安装有物品摆放机构,所述物品摆放机构包括两个端部固定板、防脱离杆、活动限位板和固定限位板,其中一个所述端部固定板的一侧安装有两个防脱离杆,所述防脱离杆的外侧安装有八个活动限位板,其中一个所述防脱离杆的一侧安装有两个固定限位板,所述活动支撑机构上端的内侧安装有身体固定机构,所述海绵垫的下端面安装有底部角度调节机构,所述海绵垫的一端安装有仪器安装机构;

所述仪器安装机构包括第一高度调节杆、第二高度调节杆、高度定位板、高度调节手柄、端部连接板、定位架、缓冲板、连接弹簧、仪器放置箱、心脏监护仪、活动封板和侧边限位板,所述高度调节手柄一端的外侧安装有高度定位板,所述高度定位板的一侧安装有两个第一高度调节杆,所述第一高度调节杆的一侧安装有第二高度调节杆,所述第二高度调节杆的上下两端均安装有端部连接板,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高度调节杆的一侧安装有定位架,所述定位架的上端面安装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上端面的四个端角均安装有连接弹簧,其中一个所述连接弹簧的上端面安装有仪器放置箱,所述仪器放置箱的内侧安装有心脏监护仪,所述心脏监护仪的一侧安装有两个活动封板,所述仪器放置箱的两侧均安装有两个侧边限位板,所述海绵垫的另一端安装有储物柜。

作为本发明一种心内科医生用心衰治疗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底部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固定连接杆、底部支撑套管、支撑柱、连接耳座、角度调节板、支撑弹簧、弹簧限位套、角度调节手柄、端部腰型板、端部螺纹套和第一螺杆,所述角度调节手柄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两端的外侧均安装有端部腰型板,其中一个所述端部腰型板的一侧安装有端部螺纹套,所述第一螺杆的两侧均安装有固定连接杆,所述端部腰型板的一侧安装有角度调节板,所述角度调节板两端的上端面均安装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上端的外侧安装有弹簧限位套,所述角度调节板的下端面安装有四个连接耳座,所述连接耳座的下端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底端的外侧安装有底部支撑套管。

作为本发明一种心内科医生用心衰治疗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活动支撑机构包括平移连接板、定位套管、导向杆、第二螺杆、顶部横向连接板、位置调节手柄和底部限位板,所述顶部横向连接板两端的内侧均安装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上端面安装有位置调节手柄,所述第二螺杆的一侧安装有导向杆,所述第二螺杆与导向杆底端的外侧安装有定位套管,其中两个所述定位套管的下端面安装有平移连接板,所述平移连接板底端的外侧安装有底部限位板。

作为本发明一种心内科医生用心衰治疗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身体固定机构包括活动调节架、第一松紧带、定位头、连接套、按压调节杆、第二松紧带、按压弹性板和连接卡板,所述连接套的内侧安装有按压调节杆,所述按压调节杆的下端面安装有按压弹性板,所述按压弹性板的下发安装有连接卡板,所述连接卡板的下端面安装有四个定位头,所述连接卡板一端的内侧安装有第二松紧带,其中一个所述定位头底端的外侧安装有第一松紧带,所述第一松紧带与第二松紧带上端的外侧均安装有活动调节架。

作为本发明一种心内科医生用心衰治疗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端部固定板焊接固定在防脱离杆的一端,所述活动限位板的两端均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在防脱离杆的外侧。

作为本发明一种心内科医生用心衰治疗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高度定位板与其中一个第一高度调节杆通过高度调节手柄连接,所述端部连接板焊接固定在第一高度调节杆与第二高度调节杆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二高度调节杆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架的一侧延伸至定位槽的内侧。

作为本发明一种心内科医生用心衰治疗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定位架的一侧焊接固定在仪器放置箱的两侧,所述仪器放置箱与缓冲板通过四个连接弹簧连接,所述缓冲板焊接固定在定位架的上端面,所述定位架通过锁紧旋钮连接固定在第二高度调节杆的一侧。

作为本发明一种心内科医生用心衰治疗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支撑柱的底端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底部支撑套管上端的内侧,所述支撑柱与角度调节板通过连接耳座连接,所述角度调节板焊接固定在端部腰型板的一侧,所述固定连接杆的两端均延伸至端部腰型板两端的内侧,所述端部螺纹套的一端焊接固定在端部腰型板的另一侧,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端部螺纹套另一端的内侧。

作为本发明一种心内科医生用心衰治疗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平移连接板的底端延伸至底部限位板的内侧,所述定位套管的底端焊接固定在平移连接板的上端面,所述导向杆与第二螺杆的下端均延伸至定位套管的内侧,所述第二螺杆的上端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顶部横向连接板两端的内侧。

作为本发明一种心内科医生用心衰治疗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松紧带与第二松紧带的上端均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在活动调节架的下端面,所述定位头的上端贯穿第一松紧带的底端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在连接卡板的下端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对活动支撑机构的位置进行调节,便于对患者不同位置进行固定,便于医生的治疗,保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姿势准确,根据固定位置对进行调节,位置调节手柄通过第二螺杆带动顶部横向连接板进行高度的调节,便于对身体固定机构的高度进行改变;

2、本发明通过对支撑柱的高度进行改变,进而对躺卧支撑板的角度进行调节,通过操作角度调节手柄,可对两个角度调节板位置进行锁紧,通过对第一高度调节杆进行提拉,通过对仪器放置箱在第二高度调节杆的一侧进行提升,便于对心脏监护仪进行高度的改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整体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身体固定机构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底部角度调节机构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仪器安装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仪器安装机构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海绵垫;2、躺卧支撑板;3、底部角度调节机构;301、固定连接杆;302、底部支撑套管;303、支撑柱;304、连接耳座;305、角度调节板;306、支撑弹簧;307、弹簧限位套;308、角度调节手柄;309、端部腰型板;310、端部螺纹套;311、第一螺杆;4、仪器安装机构;401、第一高度调节杆;402、第二高度调节杆;403、高度定位板;404、高度调节手柄;405、端部连接板;406、定位架;407、缓冲板;408、连接弹簧;409、仪器放置箱;410、心脏监护仪;411、活动封板;412、侧边限位板;5、活动支撑机构;501、平移连接板;502、定位套管;503、导向杆;504、第二螺杆;505、顶部横向连接板;506、位置调节手柄;507、底部限位板;6、物品摆放机构;601、端部固定板;602、防脱离杆;603、活动限位板;604、固定限位板;7、身体固定机构;701、活动调节架;702、第一松紧带;703、定位头;704、连接套;705、按压调节杆;706、第二松紧带;707、按压弹性板;708、连接卡板;8、侧边定位板;9、储物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6,一种心内科医生用心衰治疗装置,包括躺卧支撑板2,躺卧支撑板2的下端面安装有海绵垫1,海绵垫1的两侧均安装有侧边定位板8,其中一个侧边定位板8的一侧安装有活动支撑机构5,活动支撑机构5的上端面安装有物品摆放机构6,物品摆放机构6包括两个端部固定板601、防脱离杆602、活动限位板603和固定限位板604,其中一个端部固定板601的一侧安装有两个防脱离杆602,防脱离杆602的外侧安装有八个活动限位板603,通过对活动限位板603在防脱离杆602的外侧进行滑动,便于在顶部横向连接板505的上端面放置物品,其中一个防脱离杆602的一侧安装有两个固定限位板604,活动支撑机构5上端的内侧安装有身体固定机构7,海绵垫1的下端面安装有底部角度调节机构3,海绵垫1的一端安装有仪器安装机构4。端部固定板601焊接固定在防脱离杆602的一端,活动限位板603的两端均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在防脱离杆602的外侧,通过对活动限位板603在防脱离杆602的外侧进行滑动,便于在顶部横向连接板505的上端面放置物品。

仪器安装机构4包括第一高度调节杆401、第二高度调节杆402、高度定位板403、高度调节手柄404、端部连接板405、定位架406、缓冲板407、连接弹簧408、仪器放置箱409、心脏监护仪410、活动封板411和侧边限位板412,高度调节手柄404一端的外侧安装有高度定位板403,高度定位板403的一侧安装有两个第一高度调节杆401,通过高度调节手柄404可对第一高度调节杆401的位置进行固定,且便于调节高度,第一高度调节杆401的一侧安装有第二高度调节杆402,第二高度调节杆402的上下两端均安装有端部连接板405,其中一个第二高度调节杆402的一侧安装有定位架406,定位架406的上端面安装有缓冲板407,缓冲板407上端面的四个端角均安装有连接弹簧408,其中一个连接弹簧408的上端面安装有仪器放置箱409,仪器放置箱409的内侧安装有心脏监护仪410,心脏监护仪410的一侧安装有两个活动封板411,仪器放置箱409的两侧均安装有两个侧边限位板412,海绵垫1的另一端安装有储物柜9,整体通过对患者姿势进行固定,便于医生进行治疗和操作,且方便仪器的调节。

高度定位板403与其中一个第一高度调节杆401通过高度调节手柄404连接,端部连接板405焊接固定在第一高度调节杆401与第二高度调节杆402的上下两端,第二高度调节杆402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槽,定位架406的一侧延伸至定位槽的内侧,通过高度调节手柄404可对第一高度调节杆401的位置进行固定,且便于调节高度。定位架406的一侧焊接固定在仪器放置箱409的两侧,仪器放置箱409与缓冲板407通过四个连接弹簧408连接,缓冲板407焊接固定在定位架406的上端面,定位架406通过锁紧旋钮连接固定在第二高度调节杆402的一侧,通过连接弹簧408可对心脏监护仪410进行支撑缓冲,便于提高使用时的稳定性。

底部角度调节机构3包括固定连接杆301、底部支撑套管302、支撑柱303、连接耳座304、角度调节板305、支撑弹簧306、弹簧限位套307、角度调节手柄308、端部腰型板309、端部螺纹套310和第一螺杆311,角度调节手柄308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螺杆311,第一螺杆311两端的外侧均安装有端部腰型板309,其中一个端部腰型板309的一侧安装有端部螺纹套310,第一螺杆311的两侧均安装有固定连接杆301,端部腰型板309的一侧安装有角度调节板305,角度调节板305两端的上端面均安装有支撑弹簧306,支撑弹簧306上端的外侧安装有弹簧限位套307,角度调节板305的下端面安装有四个连接耳座304,连接耳座304的下端安装有支撑柱303,支撑柱303底端的外侧安装有底部支撑套管302,通过底部角度调节机构3可对整体进行角度的调节,便于对患者进行调节。

支撑柱303的底端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底部支撑套管302上端的内侧,支撑柱303与角度调节板305通过连接耳座304连接,角度调节板305焊接固定在端部腰型板309的一侧,固定连接杆301的两端均延伸至端部腰型板309两端的内侧,端部螺纹套310的一端焊接固定在端部腰型板309的另一侧,第一螺杆311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端部螺纹套310另一端的内侧,通过对支撑柱303的高度进行改变,能够对整体高度进行调节。

活动支撑机构5包括平移连接板501、定位套管502、导向杆503、第二螺杆504、顶部横向连接板505、位置调节手柄506和底部限位板507,顶部横向连接板505两端的内侧均安装有第二螺杆504,第二螺杆504的上端面安装有位置调节手柄506,第二螺杆504的一侧安装有导向杆503,第二螺杆504与导向杆503底端的外侧安装有定位套管502,其中两个定位套管502的下端面安装有平移连接板501,平移连接板501底端的外侧安装有底部限位板507,通过活动支撑机构5便于对身体固定机构7进行高度的调节。平移连接板501的底端延伸至底部限位板507的内侧,定位套管502的底端焊接固定在平移连接板501的上端面,导向杆503与第二螺杆504的下端均延伸至定位套管502的内侧,第二螺杆504的上端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顶部横向连接板505两端的内侧,通过操作位置调节手柄506能够带动顶部横向连接板505进行高度进行调节。

身体固定机构7包括活动调节架701、第一松紧带702、定位头703、连接套704、按压调节杆705、第二松紧带706、按压弹性板707和连接卡板708,连接套704的内侧安装有按压调节杆705,按压调节杆705的下端面安装有按压弹性板707,按压弹性板707的下发安装有连接卡板708,连接卡板708的下端面安装有四个定位头703,连接卡板708一端的内侧安装有第二松紧带706,其中一个定位头703底端的外侧安装有第一松紧带702,第一松紧带702与第二松紧带706上端的外侧均安装有活动调节架701,通过身体固定机构7便于对患者的姿势进行固定,便于医生的治疗操作。第一松紧带702与第二松紧带706的上端均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在活动调节架701的下端面,定位头703的上端贯穿第一松紧带702的底端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在连接卡板708的下端面,第一松紧带702与第二松紧带706对患者身体进行定位和托起,按压弹性板707对患者身体进行固定。

工作原理:使用时,检查各零件的功能是否完好,通过将心衰患者放置在海绵垫1的上端面,在躺卧支撑板2的两侧均通过螺钉连接有侧边定位板8,且侧边定位板8的一侧设置有等距定位孔,通过对活动支撑机构5的位置进行调节,通过螺钉将平移连接板501与8侧边定位板进行固定,便于对患者不同位置进行固定,便于医生的治疗,保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姿势准确,根据固定位置对身体固定机构7进行调节,具体为,操作位置调节手柄506,使得位置调节手柄506通过第二螺杆504带动顶部横向连接板505进行高度的调节,便于对身体固定机构7的高度进行改变,在顶部横向连接板505的下端面设置有滑槽,活动调节架701的上端延伸至滑槽的内侧,使得可对两个活动调节架701的间距进行调节,便于在连接卡板708的连接下,第一松紧带702与第二松紧带706对患者身体进行定位和托起,通过对按压调节杆705在连接套704的内侧进行调节,使得按压调节杆705带动按压弹性板707对患者身体进行固定,通过对活动限位板603在防脱离杆602的外侧进行滑动,便于在顶部横向连接板505的上端面放置物品,根据治疗需要对躺卧支撑板2的角度进行调节,具体为支撑柱303的底端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在底部支撑套管302的内侧,对支撑柱303的高度进行改变,进而对躺卧支撑板2的角度进行调节,通过操作角度调节手柄308,可对两个角度调节板305位置进行锁紧,通过心脏监护仪410可对患者进行监测,通过对仪器放置箱409的位置进行调节,便于不同身高的医生进行操作,具体为,通过对第一高度调节杆401进行提拉,使得通过高度调节手柄404对第一高度调节杆401进行固定,通过对仪器放置箱409在第二高度调节杆402的一侧进行提升,最后通过锁紧旋钮对定位架406进行固定,便于对心脏监护仪410进行高度的改变。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