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花茶冲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612733发布日期:2020-05-06 19:46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冲剂制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金花茶冲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卫生部2010年第9号文件,批准金花茶、显脉旋覆花(小黑药)、诺丽果浆、酵母β-葡聚糖、雪莲培养物等5种物品为新资源食品。研究发现,金花茶叶和花中富含总黄酮(异黄酮、双黄酮、花色苷及新黄酮类等)、茶多酚,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类化合物,是色原烷的衍生物,其特点是具有c6-c3-c6的基本骨架。黄酮类化合物可以分为10多个类别:黄酮、黄烷醇、异黄酮、双氢黄酮、双氢黄酮醇、噢弄、黄烷酮、花色素、查耳酮、色原酮等,现已发现约4000余种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植物的叶、果实、根、皮中,实验证明其具有广泛的生理和药理活性(包括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抗病毒、抗癌、抗炎、抗衰老等),因此对该化合物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医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

可见金花茶中的成分能够起到一些抗病毒等等的功能,但金花茶由于含有茶多酚,茶多酚带有涩味且金花茶的苦味绝大多数是由于茶多酚的原因,尤其是在制作成浓缩液后,具有严重的苦味,那么在供食用时,通常的做法是,将浓缩液稀释,并加入β-环装糊精进行混合,以中和其苦味,但上述的操作,尤其是片剂和胶囊剂的实现,是通过添加各类添加剂来实现的,使用过多的添加剂并不利于人体健康,口感上也不易接受。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金花茶冲剂,由以下成分组成:

金花茶花粉末20-40份、金花茶叶粉末20-40份、淀粉80-100份、罗汉果粉末10-20份、海藻糖1-5份、食用乙醇2-4份。

一种金花茶冲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粉:将金花茶花和金花茶叶干燥后,通过高分子粉碎机,粉粹成末;

s2:分离茶多酚:将粉碎后的混合粉末加入蒸馏水,形成混合溶液,并通过60度水浴2小时,并将混合溶液加入至超声微波协同萃取仪内,微波处理,得到含有高浓度茶多酚的混合液;

s3:黄酮类物质分离保存:取磁性纳米粒子-pamam纳米复合材料加入至混合液中,并配合超声波萃取仪萃取1.5小时,使得磁性纳米粒子-pamam纳米复合材料吸附黄酮类物质,通过磁分离手段将吸附黄酮类物质的磁性纳米粒子-pamam纳米复合材料分离待用;

s4:树脂吸附:将s3中的溶液通入至树脂柱内,流速为3-10ml/min,使得树脂吸附茶多酚;

s5:还原黄酮类物质:将s3中磁性纳米粒子-pamam纳米复合材料,采用30-95%的食用乙醇萃取分离出黄酮类物质后,返回加入至s4中的混合液,并加热至80℃,30min,并不断搅拌;

s6:软材制作:在s5的混合液中,加入罗汉果粉末、淀粉、海藻糖,比例为1~5:1~10:1~2,制得软材,将软材压制成饼;

s7:颗粒制备:通过颗粒机器将软材制粒,制粒目次为40-60目;

s8:干燥:加入烘干机内对颗粒干燥2h,温度为60℃。

优选的,s2中的微波处理的功率为300w,预处理45s后,每隔5s再以300w的功率开启6次。

优选的,s3前对树脂进行预处理,将树脂加入蒸馏水不断搅拌,将水面的漂浮物倾倒去除,再次加入蒸馏水,直至水面清透。

本发明提出的金花茶冲剂及其制备工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冲剂通过将金花茶内茶多酚进行部分滤除,而以大大降低冲剂的苦味,但同时黄酮类的化合物并未排出,仍大量的黄酮类物质保留了其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抗病毒、抗癌、抗炎、抗衰老等等功能,同时,在茶多酚的分离过程中,通过设置高流速来防止黄酮类物质被分离的问题,并且冲剂在口感、便利性、添加剂用量控制等方面能有优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金花茶冲剂,由以下成分组成:

金花茶花粉末20份、金花茶叶粉末20份、淀粉80份、罗汉果粉末10份、海藻糖1份、食用乙醇2份,其中海藻糖的作用是适当增加产品的甜味,且为天然糖分,减少添加剂的使用,而食用乙醇是在产品加工洗脱过程中残留的成分,含量低,对整体产品的影响度较小。

而针对上述产品,能够得到的步骤如下:

实施例1

一种金花茶冲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粉:取500g金花茶花和500g金花茶叶干燥后,通过高分子粉碎机,粉粹成末;

s2:分离茶多酚:将粉碎后的混合粉末加入蒸馏水5l,形成混合溶液,并通过60度水浴2小时,并将混合溶液加入至超声微波协同萃取仪内,微波处理,得到含有高浓度茶多酚的混合液;

具体的说:s2中的微波处理的功率为300w,预处理45s后,每隔5s再以300w的功率开启6次,通过多次的微波处理,能够有效将茶多酚溶解至水中。

s3:黄酮类物质分离保存:取磁性纳米粒子-pamam纳米复合材料10g加入至混合液中,并配合超声波萃取仪萃取1.5小时,使得磁性纳米粒子-pamam纳米复合材料吸附黄酮类物质,通过磁分离手段将吸附黄酮类物质的磁性纳米粒子-pamam纳米复合材料分离待用;

其中,磁性纳米粒子-pamam纳米复合材料参见专利公告号为cn104492393a的发明公开的基于磁性纳米粒子-pamam纳米复合材料的金花茶中黄酮类物质分离方法,其公开的磁性纳米粒子-pamam纳米复合材料能够吸附提取黄酮类物质,具体方法是:将制备得到的磁粒子-pamam复合材料(弱碱性)适量7.5g加入到s2中制备好的金花茶果实萃取液中,在400w条件下,超声萃取一定时间1.5h,后通过磁分离手段(可以是磁铁吸附)将吸附黄酮类物质的磁性纳米粒子-pamam纳米复合材料分离待用。

s4:树脂吸附:将s3中的溶液通入至树脂柱内,流速为3-10ml/min,使得树脂吸附茶多酚,此处要说明的是:由于黄酮类物质在高流速时,被大孔径竖直吸附的泄漏率很高,约在55%以上,所以在讲混合液通入树脂时,将流速设置在5ml/min左右,而茶多酚在5ml/min的速度下泄漏率较低,所以经过竖直吸附时,大部分的茶多酚能够被分离吸附,而剩下的液体中,一些其他的黄酮类物质,由于高速的流动,被去除的量极少。

s5:将s3中磁性纳米粒子-pamam纳米复合材料,采用30-95%的食用乙醇萃取分离出黄酮类物质后,返回加入至s4中的混合液;

具体的萃取方法是,分离后的磁性复合材料(附有黄酮物质)采用有机溶剂乙醇萃取多次,将得到的萃取液返回至将乙醇已吸除的溶液内,并加热至80℃,时间为30min,并不断搅拌,以使得乙醇蒸发,进而去除乙醇。

s6:软材制作:在s5的混合液中,加入罗汉果粉末、淀粉、海藻糖,比例为1~5:10:1~2,制得软材,将软材压制成饼;

s7:颗粒制备:通过颗粒机器将软材制粒,制粒目次为40-60目;

s8:干燥:加入烘干机内对颗粒干燥2h,温度为60℃。

s3前对树脂进行预处理,将树脂加入蒸馏水不断搅拌,将水面的漂浮物倾倒去除,再次加入蒸馏水,直至水面清透,有效防止大分子树脂在处理时有其他有机溶剂,影响实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的步骤皆相同,不同点在于,将s3的步骤删除,即不先吸附黄酮类物质,直接s4的步骤,将混合液以流速5ml/min的速度经过大孔径树脂材料内,对茶多酚吸附率在80%-90%左右,而黄酮类物质也会被吸附45%左右,而经过实施例1中的后续步骤后,制得的组分中淀粉的比例需要下降。以保证最终制得的冲剂金花茶成分不低于30%。

具体的说:

s1:制粉:取500g金花茶花和500g金花茶叶干燥后,通过高分子粉碎机,粉粹成末;

s2:分离茶多酚:将粉碎后的混合粉末加入蒸馏水5l,形成混合溶液,并通过60度水浴2小时,并将混合溶液加入至超声微波协同萃取仪内,微波处理,得到含有高浓度茶多酚的混合液;

具体的说:s2中的微波处理的功率为300w,预处理45s后,每隔5s再以300w的功率开启6次,通过多次的微波处理,能够有效将茶多酚溶解至水中。

s3:树脂吸附:将s2中的溶液通入至树脂柱内,流速为3-10ml/min,使得树脂吸附茶多酚,此处要说明的是:由于黄酮类物质在高流速时,被大孔径竖直吸附的泄漏率很高,约在55%以上,所以在讲混合液通入树脂时,将流速设置在5ml/min左右,而茶多酚在5ml/min的速度下泄漏率较低,所以经过竖直吸附时,大部分的茶多酚能够被分离吸附,而剩下的液体中,一些其他的黄酮类物质,由于高速的流动,被去除的量极少。

s4:软材制作:在s3的混合液中,加入罗汉果粉末、淀粉、海藻糖,比例为1~5:10:1~2,制得软材,具体重量可以是罗汉果粉末200g、淀粉5kg、海藻糖50g将软材压制成饼;

s5:颗粒制备:通过颗粒机器将软材制粒,制粒目次为40-60目;

s6:干燥:加入烘干机内对颗粒干燥2h,温度为60℃。

s3前对树脂进行预处理,将树脂加入蒸馏水不断搅拌,将水面的漂浮物倾倒去除,再次加入蒸馏水,直至水面清透,有效防止大分子树脂在处理时有其他有机溶剂,影响实用。

通过上述实施例制得的冲剂分别做口感测试以及检测测试

分别通过将颗粒冲剂加入90℃水后,形成饮料,仅10人饮用,10人均认为口味不带苦涩感;同时,进行黄酮类物质成分检测,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检测黄酮类物质含量10%-30%。

对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