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行器制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70323发布日期:2020-06-26 22:53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助行器制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康复器具、生活辅助器具,具体涉及助行器。



背景技术:

助行器,又称为辅助康复行走器,整体结构类似于轮椅,包括车架、安装在车架底部的轮子、安装在车架顶部靠后的一对把手。实际操作中,使用者需要对助行器进行制动的制动机构,为助行器减速、停止,或者,为使用者稍息或脱离助力器提供条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助行器的制动机构,除具有常规制动功能外,还具有驻车功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助行器制动机构,包括制动手柄、制动模块、连接制动手柄和制动模块的连接线,制动手柄铰接在把手上,制动手柄设有曲形件,曲形件包括首尾衔接的第一弧形段和第二弧形段,第一弧形段对应的圆心位于第二弧形段对应的圆心的下方,第一弧形段对应的圆心位于制动手柄与把手的铰接轴的轴心线上;第二弧形段上设有卡槽,把手中设有能够与卡槽配合的圆柱销;把手上设有过渡轮,过渡轮位于制动手柄的前方,连接线的顶端经过所述过渡轮后再与制动手柄连接。

使用者手握助行器的把手,推动助行器,需要制动时,握持把手的手将所述制动手柄提起,制动手柄围绕铰接轴转动,制动手柄的前端下降,所述曲形件的第一弧形段靠着圆柱销滑动,圆柱销对曲形件具有导向和限位作用。由于制动手柄的前端下降,制动手柄的前端由原来与过渡轮持平而变得越来越低于过渡轮,因此,制动手柄的前端拉动连接线,连接线对制动模块施加上拉力,制动模块对助力器的轮子进行摩擦制动。这是制动机构的常规制动功能。

当需要对助行器进行驻车时,使用者下压制动手柄,制动手柄的前端翘起,越来越高于过渡轮,因此,制动手柄的前端向上拉动连接线。由于第一弧形段和第二弧形段首尾衔接,第一弧形段对应的圆心位于第二弧形段对应的圆心的下方,第一弧形段对应的圆心位于制动手柄与把手的铰接轴的轴心线上,因此,在制动手柄前端翘起的过程中,第二弧形段与圆柱销相抵,第二弧形段与圆柱销之间的作用力越来越大,直至圆柱销卡合所述卡槽中。由于制动手柄的前端上翘,因此,连接线拉动制动模块,制动模块摩擦制动轮子。此时,使用者可以松开制动手柄和把手,并且离开助行器,助行器可以停留在平动上或坡道上。

需要解除驻车时,使用者将制动手柄用力提起,圆柱销离开卡槽,第二弧形段沿圆柱销下行,制动手柄的前端驱动连接线下行,制动模块逐渐释放助行器的轮子。制动手柄的前端继续下行,第一弧形段与圆柱销相抵,此时,制动已解除,恢复至常态。

本发明通过圆心位置不同的第一弧形段和第二弧形段首尾衔接,实现:在常态时,第一弧形段贴着圆柱销滑动,圆柱销对第一弧形段起导向和限位作用,制动块模块制动轮子;在需要驻车时,下压制动手柄,第二弧形段贴着圆柱销滑动,随着圆柱销与第二弧形段之间作用力的增强,当圆柱销卡入卡槽后,制动模块难以反作用于制动手柄使所述卡槽与圆柱销脱离,如此,制动模块的位置被固定,进而,制动模块能够有效地制动轮子,防止助行器沿平地或坡道自行移动。

无论是常规的制动功能还是驻车功能,其实现均是制动手柄拉动连接线,连接线向上拉动制动模块,因此,连接线可以是柔性的连接线,制动模块只要有一个面与轮子摩擦接触即可实现上述制动功能和驻车功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助行器制动机构的示意图;该图为全剖视图;其中,弯曲部130与圆柱销31配合;

图2为助行器制动机构处于常规制动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助行器制动机构处于驻车状态的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10、制动手柄;12、第一弧形段;13、第二弧形段;130、弯曲部;15、铰接轴;16、卡槽;

20、连接线;

30、把手;31、圆柱销;32、铰接部;33、过渡轮;34、把手的空腔;

41、制动座;411、滑行槽;412、滑行轨道;413、通孔;42、制动滑块;420、钳口;44、第二弹簧;

50、轮子;

61、滑杆;62、滑行块;64、第一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助行器制动机构,包括制动手柄10、制动模块、连接制动手柄和制动模块的连接线20,制动手柄铰接在把手30上,制动手柄设有曲形件,曲形件包括首尾衔接的第一弧形段12和第二弧形段13,第一弧形段对应的圆心位于第二弧形段对应的圆心的下方,第一弧形段对应的圆心位于制动手柄与把手的铰接轴15的轴心线上;第二弧形段上设有卡槽16,把手中设有能够与卡槽配合的圆柱销31;把手上设有过渡轮33,过渡轮位于制动手柄的前方,连接线的顶端经过所述过渡轮后再与制动手柄连接。

常态时,如图2,使用者手握把手30,推动助行器,需要刹车时,握持把手的手将所述制动手柄10提起,制动手柄围绕铰接轴15转动,制动手柄的前端下降,所述曲形件的第一弧形段12靠着圆柱销31滑动,圆柱销对曲形件具有导向和限位作用。制动手柄的前端向下拉动经过所述过渡轮33的连接线20的顶端,连接线的底端向上拉动制动模块,制动模块摩擦制动轮子。

当使用者需要离开助行器时,如图3,使用者下压制动手柄10,制动手柄的前端翘起,由于第一弧形段12和第二弧形段13首尾衔接,第一弧形段对应的圆心位于第二弧形段对应的圆心的下方,第一弧形段对应的圆心位于制动手柄与把手30的铰接轴15的轴心线上,因此,在制动手柄前端翘起的过程中,第二弧形段与圆柱销31相抵,第二弧形段与圆柱销之间的作用力越来越大,直至圆柱销卡合所述卡槽16中。由于制动手柄的前端上翘,原来与过渡轮33等高的制动手柄的前端越来越高于过渡轮,因此,连接线20拉动制动模块,制动模块摩擦制动轮子。此时,使用者可以松开制动手柄10和把手30,并且离开助行器,助行器可以停留在平地上或坡道上。解除制动时,使用者将制动手柄用力提起,圆柱销31离开卡槽16,第二弧形段沿圆柱销下行,连接线20松弛,制动模块得到释放而复位,不再制动轮子。制动手柄10的前端继续下行,第一弧形段12与圆柱销31相抵,此时,制动已解除,即驻车解除,恢复至常态。

作为一种改进,第二弧形段13设有弯曲部130,该弯曲部与第一弧形段12衔接。弯曲部的弯曲方向反向于第一弧形段的弯曲方向,也反向于第二弧形段除所述弯曲部之外的其他部分,该其他部分是第二弧形段的主体部分,上述第二弧形段对应的圆心,指第二弧形段的主体部分对应的圆心。参考图1,所述弯曲部130是制动手柄10实行常规制动功能和驻车功能的转接点或分界点。圆柱销31能够容易地配合入所述弯曲部130,使用者下压制动手柄,实现驻车功能,上提制动手柄,实现常规的制动功能。弯曲部130便于制动手柄由驻车功能恢复到常规的制动功能。

把手30中设有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固定在把手中的滑杆61、滑动配合在滑杆上的滑行块62、设置在把手空腔侧壁和滑行块之间的第一弹簧64,滑行块上设有一对所述圆柱销31,所述曲形件位于一对圆柱销之间。

由于第一弧形段对应的圆心位于制动手柄与把手的铰接轴15的轴心线上,因此,制动手柄10围绕铰接轴15转动,第一弧形段12在一对圆柱销31之间滑动,第一弧形段不会驱动滑行块62沿滑杆61移动,第一弹簧也不会发生弹性变形,此种情况发生在常规制动轮子50的情况。制动手柄10围绕铰接轴15转动,第二弧形段13在一对圆柱销31之间滑动,第二弧形段驱动滑行块沿滑杆移动,第一弹簧发生弹性变形,当卡槽16与圆柱销31卡合时,第一弹簧能够增大卡槽和与其卡合的圆柱销之间的作用力,使制动模块更加稳定地制动轮子50,此种情况发生在驻车时制动模块制动轮子50的情况。

把手30设有铰接部32,所述制动手柄10通过所述铰接轴15铰接在铰接部上。

制动模块安装在助行器的车架上,位于轮子的旁侧。制动模块包括制动座41、制动滑块42和第二弹簧44,制动滑块滑动配合在制动座上,制动滑块和制动座之间设置所述第二弹簧,制动滑块与所述连接线20连接。

制动座41设有滑行槽411和滑行轨道412,制动滑块42位于滑行槽中,且与滑行轨道配合,第二弹簧44位于制动滑块和滑行槽的侧壁之间,用于复位制动滑块42。连接线20的底端穿过制动座41上的通孔413和第二弹簧44后与制动滑块连接。在连接线的拉动下,制动滑块沿滑行轨道在滑行槽中上移,与轮子50摩擦接触,进行制动。其中,制动滑块42设有钳口420,轮子50经过该钳口,制动滑块上移,钳口底部的侧壁与轮子的内圈摩擦接触,起到制动作用。

作为一种选择,所述连接线20为钢线,连接线由把手至制动模块的路径中设有导向结构,如导向轮、导向筒。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