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脑卒中偏瘫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358994发布日期:2020-07-04 04:32阅读:9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脑卒中偏瘫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脑卒中偏瘫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闭塞与狭窄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较女性多,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较高。调查显示,城乡合计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

中风后常会出现神经功能受损症状,如偏瘫,也叫半身不遂,是指同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叫做偏瘫步态。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按照偏瘫的程度,可分为轻瘫、不完全性瘫痪和全瘫。轻瘫表现为肌力减弱,肌力在4~5级,一般不影响日常生活;不完全性瘫较轻瘫重,范围较大,肌力2~4级;全瘫患者的肌力0~1级,瘫痪肢体完全不能活动。

对于中风后引起的偏瘫,西医和中医均有较全面的治疗方法。西医主要是通过修复受损的脑神经细胞来达到治疗目的,通常采用吃药、手术和后期康复训练等治疗手段。中医主要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认为中风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通常采用内服和外用的方法,外用包括针灸、推拿按摩等治疗手段,如陈氏的施滚法、朱氏的金针促通术等。然而西医的治疗方法中药物治疗有严格的时间窗,超过此时间,治疗效果则大打折扣,且存在服药时间长,副作用大的缺点;手术治疗则会使患者遭受手术带来的痛苦,也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同时还要配合长期的康复训练才能达到治疗效果。中医的治疗方法中内服用药也存在见效慢、服药不方便、服药量大等缺点;外用方法则只能在医院中进行,而偏瘫患者往往行动不便,很难及时或不间断地坚持到医院治疗,最终延误病情,使病情长久不愈。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治疗脑卒中偏瘫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该治疗脑卒中偏瘫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包括:沉香、姜黄、当归、连翘、木瓜、干姜、花椒、葫芦巴、胡黄连、陈皮、肉桂、川芎。

进一步地,该外用中药组合物的原料按质量份数配比为:

沉香0.5-5份、姜黄2-15份、当归10-30份、连翘20-50份、木瓜10-40份、干姜10-30份、花椒10-40份、葫芦巴3-20份、胡黄连3-30份、陈皮10-40份、肉桂10-50份、川芎10-50份。

进一步地,该外用中药组合物的原料按质量份数配比具体为:沉香2.5份、姜黄7份、当归15份、连翘29份、木瓜26份、干姜20份、花椒25份、葫芦巴12份、胡黄连20份、陈皮25份、肉桂30份、川芎30份。

进一步地,该外用中药组合物的原料按质量份数配比具体为:沉香2份、姜黄9份、当归20份、连翘28份、木瓜25份、干姜25份、花椒20份、葫芦巴12份、胡黄连20份、陈皮30份、肉桂25份、川芎25份。

进一步地,该治疗脑卒中偏瘫的外用中药组合物还包括:檀香、桂枝、桑枝、杜仲、延胡索、徐长卿、冰片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进一步地,该外用中药组合物的原料按质量份数添加的配比为:檀香0.5-5份、桂枝10-30份、杜仲10-40份、延胡索10-50份、徐长卿0.5-5份、桑枝10-40份、冰片0.5-5份。

进一步地,该外用中药组合物中按质量份数配比,檀香3份、桂枝20份、杜仲30份、延胡索30份、徐长卿3.5份、桑枝25份、冰片3份。

进一步地,该治疗脑卒中偏瘫的外用中药的施药部位包括:四神聪、肩俞穴、尺泽穴、鱼际、天枢、神阙、次髎、环跳穴、委中穴和涌泉穴中的一个或多个。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治疗脑卒中偏瘫的外用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步骤1:取沉香、姜黄、当归、连翘、木瓜、干姜、花椒、葫芦巴、胡黄连、陈皮、肉桂、川芎混合均匀后打成粉末备用;

步骤2:将获得的粉末加水煎煮2-3次,每次0.5-1.5小时,并过滤得到滤液;

步骤3:将步骤2中获得的滤液冷却至室温,加入50wt%乙醇,搅匀后静置,过滤;

步骤4:将步骤3中获得的滤液回收后添加菜籽油并煎煮2-3次,每次0.5-1.5小时后过滤去渣装瓶即成药油。

进一步地,步骤1中各原料按质量份数配比为:

沉香0.5-5份、姜黄2-15份、当归10-30份、连翘20-50份、木瓜10-40份、干姜10-30份、花椒10-40份、葫芦巴3-20份、胡黄连3-30份、陈皮10-40份、肉桂10-50份、川芎10-50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治疗脑卒中偏瘫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具有治愈率高、标本兼治等显著特点,这让患者不但可减少吃药带来的副作用,还可免除手术带来的痛苦,同时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此外,本发明所提出的外用中药组合物的施药部位为外部穴位,使偏瘫的治疗不再受治疗时间和治疗地点的限制,不会因偏瘫患者行动不便,无法及时或不间断地坚持到医院治疗而延误病情。此外,本发明所提出的治疗脑卒中偏瘫的外用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临床试验结果的统计结果的柱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申请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诸如具体的配置和组件的特定细节仅仅是为了帮助全面理解本申请的实施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另外,为了清楚和简洁,省略了对已知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治疗脑卒中偏瘫的外用中药组合物,该治疗脑卒中偏瘫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包括:沉香、姜黄、当归、连翘、木瓜、干姜、花椒、葫芦巴、胡黄连、陈皮、肉桂、川芎。

具体地,该外用中药组合物的原料按质量份数配比为:沉香0.5-5份、姜黄2-15份、当归10-30份、连翘20-50份、木瓜10-40份、干姜10-30份、花椒10-40份、葫芦巴3-20份、胡黄连3-30份、陈皮10-40份、肉桂10-50份、川芎10-50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外用中药组合物的原料按质量份数配比具体为:沉香2.5份、姜黄7份、当归15份、连翘29份、木瓜26份、干姜20份、花椒25份、葫芦巴12份、胡黄连20份、陈皮25份、肉桂30份、川芎30份。此配方可应用于症状较轻的患者,施药部位为:肩俞穴、尺泽穴、三阴交、关元、足三里、涌泉穴、神阙、次髎。按此配比形成的组合物可施药于病症较轻的初期患者,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每天一次十五天为一个疗程,休息三天后再做第二疗程,两个疗程后能够取得明显的疗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外用中药组合物的原料按质量份数配比具体为:沉香2份、姜黄9份、当归20份、连翘28份、木瓜25份、干姜25份、花椒20份、葫芦巴12份、胡黄连20份、陈皮30份、肉桂25份、川芎25份。按此配比形成的组合物可施药于病症较重的中后期患者,施药部位为;四神聪、肩俞穴、尺泽穴、鱼际、天枢、神阙、次髎、环跳穴、委中穴、涌泉穴、列缺、合谷、百会、劳宫、血海、三阴交、解溪、太冲、中极、关元、足三里、八髎各穴。按此配比形成的组合物可施药于病症较重的中后期患者。每天一次十五天为一个疗程,休息三天后再做第二疗程,两个疗程后能够取得明显的疗效。相比于前一药方配比,药效更强,所带来的副作用也位于患者所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功能: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散寒止痛,醒脑、激活神经。

适用症:适用于中风病各期患者,一侧肢体感觉减退,甚至麻木不仁,或伴有病侧肢体发凉、关节肿胀、无力等症,尤其是肢体的末端、如手指或脚趾,或偏瘫侧的面颊部皮肤麻木,或蚁爬感觉,或有针刺感,或表现为刺激反应迟钝,也可用于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疾病。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的治疗脑卒中偏瘫的外用中药组合物中的各原料的性质特点如下:

沉香:味辛、苦,性微温。归入脾、胃、肾经。有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的作用。用于胸腹闷疼痛,胃寒呕吐呃逆,肾虚气逆喘急。

姜黄:味辛、苦,性温。归入脾、肝经。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的作用。用于心腹痞满胀痛,臂痛,症瘕,妇女血瘀经闭,产后瘀停腹痛,跌扑损伤,痈肿。

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的作用。用于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

连翘:味苦,性凉。归入心、肝、胆经。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的作用。用于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瘰疬,小便淋闭。

木瓜:味酸,性温。归肝、脾经。有舒筋活络和胃化湿的作用。用于治疗湿痹拘挛,腰膝关节酸重疼痛,暑湿吐泻,转筋挛痛,脚气水肿。

杜仲:味甘、微辛,性温。归入肝、肾经。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作用。用于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余沥,阴下湿痒,胎漏欲堕,胎动不安,高血压。

冰片:味辛、苦,性微寒。归入心、脾、肺经。有开窍醒脑,清热散毒,明目退翳的作用。用于热病高热神昏,中风痰厥惊痫,暑湿蒙蔽清窍,喉痹耳聋,口疮齿肿,疮痈疳痔,目赤肿痛,翳膜遮睛。

干姜:味辛,性热;归人脾、胃、肾、心、肺经。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作用。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

花椒:味辛,性热。归入脾、胃经。有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毒,止痒解腥的作用。用于积食停饮,心腹冷痛,呕吐,噫呃,咳嗽气逆,风寒湿痹,泄泻,痢疾,疝痛,齿痛,蛔虫病,蛲虫病,阴痒,疮疥。

胡芦巴:味苦,性温。归入肾经。有温肾,祛寒,止痛的作用。用于肾脏虚冷,小腹冷痛,小肠疝气,寒湿脚气。

陈皮:味苦、辛,性温。归入肺、脾经。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作用。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胡黄连:味苦,性寒。归入肝、胃、大肠经。有清热,凉血,燥湿的作用。用于治疳疾,惊痫,泻痢,劳热骨蒸,自汗,盗汗,吐血,衄血,火眼,疮疡.

肉桂,味辛、甘,性大热。归肾、脾、心、肝经。有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的功效。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虚阳上浮,眩晕目赤,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腹痛,痛经经闭。

川芎:味辛,温,入肝、胆经是一种中药植物,常用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症;祛风止痛,效用甚佳,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昔人谓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殆言其寓辛散、解郁、通达、止痛等功能。

进一步地,方中沉香、川芎、姜黄、川牛膝可散瘀止痛,逐淤通经,舒筋活络;当归可补血活血,行血祛瘀;冰片、当归、胡芦巴可通窍行滞,消肿止痛;木瓜、连翘和胡黄连可清热燥湿,利水消肿,祛风化痰,可使壅滞之痰邪得以清泄,其中连翘和胡黄连偏于清心火,心火一清,上焦之火皆清,连翘还善理肝气,既能舒肝气之郁,又能平肝气之盛;痰涎壅盛,必先理气,则方中使用陈皮来化痰止咳、下气调中;肉桂、花椒、干姜,温通经脉,方中诸药相互配合,得阴阳平衡,贴敷于穴位后可达到散瘀清热,疏肝解郁,祛风除痰,逐淤通经,活血行气、醒脑、促神经生长的功效。

进一步地,可将上述外用中药组合物制成药油,且施药部位为脑卒中偏瘫的主要穴位。具体地,该治疗脑卒中偏瘫的外用中药的施药部位包括:四神聪、肩俞穴、尺泽穴、鱼际、天枢、神阙、次髎、环跳穴、委中穴和涌泉穴中的一个或多个。

需要说明的是,中医学认为:经络是气血运行、沟通表里、内外、脏腑之间联系的通路,属于人体的调节系统。通过中药涂擦刺激,可以疏通经络,调整脏腑,起到整体与局部兼治的作用。进一步地,可将上述外用中药组合物制成药油,且施药部位为脑卒中偏瘫的主要穴位。具体地,该治疗脑卒中偏瘫的外用中药的施药部位具体为:四神聪、肩俞穴、尺泽穴、鱼际、天枢、神阙、次髎、环跳穴、委中穴、涌泉穴、列缺、合谷、百会、劳宫、血海、三阴交、解溪、太冲、中极、关元、足三里、八髎。

四神聪穴为经外奇穴,具有镇静安神、清头明目,醒脑开窍的功效,主治头痛、目眩、失眠、健忘、多梦、脑瘫、中风、癫痫、狂乱、偏瘫、脑积水、大脑发育不全等。肩俞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的穴位,主治半身不遂,上肢麻木疼痛,肩关节周围炎,肘关节炎,胸痛,上肢不能抬举等;尺泽穴为手太阴肺经的穴位,主治肘臂挛痛、肘关节屈伸不利等;鱼际属手太阴肺经,主治咽喉肿痛、失音、肩手综合症。天枢穴属于足阳明胃经,是手阳明大肠经募穴,是阳明脉气所发,本穴气血运行有二条路径,一是穴内气血外出大肠经所在的天部层次,二是穴内气血循胃经运行。本穴气血物质来自二个方面,一是太乙穴与滑肉门穴二穴传来的风之余气,其二是由气冲穴与外陵穴间各穴传来的水湿之气,因其气血饱满,除胃经外无其它出路,因此上走与胃经处于相近层次的大肠经,也就是向更高的天部输送,能双向调节肠腑、既能止泻,又能通便,能治疗中风后消化不良、便秘、乏力等,神阙穴属任脉,在脐中,穴当元神之门户,故有回阳救逆、开窍苏厥之功效。加之穴位于腹之中部,下焦之枢纽,又邻近胃与大小肠,所以该穴还能健脾胃、理肠止泻。本穴除治中风脱症,厥逆之痰外,还可用治腹泻、绞痛、脱肛等症。次髎穴归属于膀胱经,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能疏导水液,健脾除湿,有治疗腰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坐骨神经痛、盆腔炎等;委中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主治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涌泉穴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足少阴肾经的首穴,主治下肢瘫痪、头顶痛、癫痫、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病、精神分裂症等。气海穴属任脉,为肓之原穴,任脉水气在此吸热后气化胀散,本穴物质为石门穴传来的弱小水气,至本穴后,水气吸热胀散而化为充盛的天部之气,能够治疗虚脱、形体羸瘦、脏气衰惫、乏力等气虚病证;腹痛、腹泻、痢疾、便秘等肠道病证;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痿、疝气;水肿鼓胀、脘腹胀满、大便不通、泄痢不禁、癃淋、四肢乏力。环跳穴为足少阳胆经的经穴,胆经水湿在此大量气化为天部阳气,地中水湿渗入脾土之中,天部之气则外输人体各部,主治腰腿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等。委中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主治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四缝穴属于奇穴,能健脾和胃、消积导滞、化痰祛湿、调和脏腑、通畅百脉、解热除烦,现代医学证明,刺激四缝穴可改善胃肠的血液循环,增强胃肠道蠕动;涌泉穴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足少阴肾经的首穴,主治下肢瘫痪、头顶痛、癫痫、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病、精神分裂症等。

在本申请中,将上述外用中药组合物制成药油药油,其使用方法为:直接涂擦于患处,辅以关节松动训练或推拿手法作用于体表,或者按摩穴位及其它各条经络的相关穴位。每天一次十五天为一个疗程,休息三天后再做第二疗程。疏通作用有两层含义,首先,药物通过人体体表及穴位的直接刺激,促进了气血的运行,激活神经,其次通过手法对机体体表做功,产生热效应,从而加速了气血及药物的流动及吸收,使组织及细胞修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治疗脑卒中偏瘫的外用中药涂擦组合物的配伍思路完全与现有的经方不同,比如针对中风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安宫牛黄丸、补阳还五汤等,是一种新的方案,具有治愈率高、标本兼治等显著特点,这让患者不但可减少吃药带来的副作用,还可免除手术带来的痛苦,同时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此外,本发明所提出的外用中药组合物的施药部位为外部穴位,使偏瘫的治疗不再受治疗时间和治疗地点的限制,不会因偏瘫患者行动不便,无法及时或不间断地坚持到医院治疗而延误病情。此外,本发明所提出的治疗脑卒中偏瘫的外用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基础上,重点针对麻木与肢体发凉、疼痛,进行改进形成了精确方,该精确方还包括:檀香、桂枝、桑枝、杜仲、延胡索、徐长卿、冰片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该外用中药组合物的原料按质量份数添加的配比为:檀香0.5-5份、桂枝10-30份、杜仲10-40份、延胡索10-50份、徐长卿0.5-5份、桑枝10-40份、冰片0.5-5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外用中药组合物中按质量份数配比,檀香3份、桂枝20份、杜仲30份、延胡索30份、徐长卿3.5份、桑枝25份、冰片3份。

在该精确方中,君药为:干姜、姜黄、花椒、肉桂、桂枝;臣药为沉香、檀香、陈皮、葫芦巴、当归、川芎,佐药为连翘、胡黄连、徐长卿、延胡索、杜仲;使药为桑枝、木瓜和冰片。方中君药肉桂、桂枝、花椒、姜黄、干姜,温通经脉,臣药沉香、檀香、陈皮、葫芦巴、当归、川芎及佐药延胡索、杜仲及使药桑枝可散瘀止痛,逐淤通经,舒筋活络;佐药徐长卿、连翘和胡黄连和使药木瓜可清热燥湿,利水消肿,祛风化痰,可使壅滞之痰邪得以清泄,其中连翘和胡黄连偏于清心火,心火一清,上焦之火皆清,连翘还善理肝气,既能舒肝气之郁,又能平肝气之盛;使药冰片使药物易于皮肤吸收。方中诸药相互配合,得阴阳平衡,外擦于穴位后可达到散瘀清热,疏肝解郁,祛风除痰,逐淤通经,活血行气、醒脑、促神经生长的功效。

檀香:辛,温。归脾、胃、心、肺经。能行气温中,开胃止痛。用于寒凝气滞,胸痛,腹痛,胃痛食少;冠心病,心绞痛。

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具有温经通脉,散寒止痛,利关节的功效。主治发汗解肌,温经通脉。治风寒表证,肩背肢节酸疼,胸痹痰饮,经闭症瘕。

桑枝:微苦,平。归肝经。能通经络、行津液、利关节、祛风、除痹、止痛。能治风寒湿痹,四肢拘挛,脚气浮肿,肌体风痒。

徐长卿:性辛,温。归肝、胃经。具有祛风化湿,止痛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痛,胃痛胀满,牙痛,腰痛,跌扑损伤,荨麻疹、湿疹。

延胡索:性辛、苦,温。归肝、脾经。具有活血,利气,止痛的功效。能治心腹腰膝诸痛,月经不调,症瘕,崩中,产后血晕,恶露不尽,跌打损伤。

更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基础上,还可以改造成患处敷方,该患处敷方还包括:地龙、桃仁、红花、归尾,按质量份数添加的配比为:地龙5-15份,桃仁5-15份,红花5-15份,归尾10-30份,将地龙、桃仁、红花、归尾研磨成粉,加入原中药组合物,还可以适当加入冰片,以绷带或者布基胶带敷贴于患处,可用于定点攻瘀。归尾、地龙、桃仁、红花都是活血化瘀的药,每样只用了5-15份,只是归尾用了10-30份。归尾,就是当归的尾巴,当归有当归头、当归身、当归尾之分。当归头是补血加止血,当归身就是补血,当归尾补血加活血化瘀,所以这里用当归尾。地龙就是蚯蚓,活血通络的效果是一流。

川芎为处方中的常用名,又写作川穹,是四物汤中的成分,也是活血化瘀的,川穹是化瘀中的风药,所谓风药就是行走速度很快,能够走到头面部,也可以走到子宫,所以治疗头痛、子宫肌瘤这味药经常用。桃仁、红花也是化瘀的,与四物汤一起就是桃仁四物汤,既补血又活血化瘀,适合血虚又有淤血的人,妇科良药。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治疗脑卒中偏瘫的外用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用于制备实施例一中提出的治疗脑卒中偏瘫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其包括步骤:

步骤1:取沉香、姜黄、当归、连翘、木瓜、干姜、花椒、葫芦巴、胡黄连、陈皮、肉桂、川芎混合均匀后打成粉末备用;

步骤2:将获得的粉末加水煎煮2-3次,每次0.5-1.5小时,并过滤得到滤液;

步骤3:将步骤2中获得的滤液冷却至室温,加入50wt%乙醇,搅匀后静置,过滤;

步骤4:将步骤3中获得的滤液回收后添加菜籽油并煎煮2-3次,每次0.5-1.5小时后过滤去渣装瓶即成药油。

具体地,步骤1中各原料按质量份数配比为:沉香0.5-5份、姜黄2-15份、当归10-30份、连翘20-50份、木瓜10-40份、干姜10-30份、花椒10-40份、葫芦巴3-20份、胡黄连3-30份、陈皮10-40份、肉桂10-50份、川芎10-50份。

为验证治疗脑卒中偏瘫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对脑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的治疗效果,现已处于退休状态的发明人有在省级中风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研发的经历,所以积累了大量的案例,一般的医生或者药物行业从业人员根本没法接触这么多的相关病人,并且由于药物成分及使用场景的相对安全性,以及小范围试验产生的效果,所以该药方的基本方及拓展方基本都用于了临床辅助治疗和试验。有完善数据记录的至少有1022例,本申请实施例中对1022例脑中风患者进行全程治疗观察及统计,男性530例,女性492例。其中,686人脑梗塞恢复期及后遗症,336人脑出血恢复期及后遗症。

在对1022例脑中风患者的观察治疗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可分为:治愈、明显好转标准、无明显效果;其中,治愈的标准为:临床症状消失,肢体功能正常,随访三年以上未见复发。明显好转的标准为:肢体功能障碍好转,疼痛消失,肌力增加。

测试人员每隔一段时间对这1022例脑中风患者进行一次病情登记,获得如下结果:经统计,1022例患者经中药组合物治疗后,治愈病例536例,明显好转病例299例,无明显效果175例,其他情况12例。需要说明的是,在统计的病例中,其他情况一类包括:客观上无法获得治疗效果的病例,以及一些不适合计入统计结果的病例;由于其他情况一类所对应的患者数量仅仅为12例,因此对统计结果影响有限。

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在统计的1022例脑中风病例中有治愈病例536例,明显好转病例299例,由此可见,该中药组合物对脑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具有显著的疗效。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两个病例的具体治疗过程。

病例1

易某某,男,80岁,长沙市天心区人,患者右侧半身不遂,肢体疼痛,头部ct检查提示:左侧基底节-半卵圆中心区脑软化灶;脑白质变性、脑萎缩;颅底部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现病史:患者自诉于2014年10月无明显诱因突发右侧半身不遂,行走、持物不能,无恶心呕吐、言语謇涩、意识障碍及大小便失禁等症状,至“湖南省脑科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脑梗死”,又多次在我院康复治疗,右侧半身不遂,肢体疼痛,可扶助缓慢行走,仍遗留有持物不能。

通过15天的中药涂擦,涂擦于右侧尺泽、列缺、合谷、百会、四神聪、劳宫、血海、三阴交、解溪、太冲等穴,按摩调理,患者右侧半身不遂好转,肢体疼痛消失。电话回访,家属说病人右侧半身不遂明显好转。

病例2

胡某某,女,68岁,湘潭市湘潭县龙口乡大江村团心组人,患者因“左侧半身不遂2月余”入院,2020年1月8日我院:头部ct:右侧外囊区脑出血(8ml),建议复查,脑白质变性。2020年3月25日头部ct:右侧外囊区脑软化灶,轻度脑萎缩。

现病史:患者2020年1月8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能活动,行走、持物不能,伴有言语不清,无头痛、恶心呕吐、肢体抽搐、神志改变及二便失禁等症状,发病后遂来我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后,诊断为“脑出血(8ml)”,随后家属要求转入湘潭市中心医院治疗,治疗上抗感染、营养神经、脱水、降压以及对症治疗,症状较前好转后出院,出院后在家服用药物及当地诊所治疗,遗留左侧半身不遂,持物不能,行走欠稳,左上肢抬举不利,伴有左侧肢体疼痛。

来诊时,患者舌质暗淡,苔白腻,脉沉滑,左侧半身不遂,表现为左上肢抬举不利,手指不能活动,左下肢可抬离床面,行走欠稳,持物不能,言语不清,伴有左肩部疼痛。患者平素饮食不节,易生湿热,阻碍脾胃运化,导致脾虚,运化水湿失职,聚湿成痰,易阻塞气机及气血运行,清窍失养。

用药油推拿按摩相关穴位一疗程后,病情明显好转,患者左侧半身不遂,左上肢抬举正常,手指活动正常,神清,精神一般,饮食可,一般情况可。患者对中药油推拿信可度高,费用少,疗效好又无毒副作用。

病例3

李某某,男,72岁,雨湖区姜畲镇建中村新平组人,患者2017年5月突发脑梗死后多次在我院治疗,经中药、改善循环、调脂稳斑、降压,降糖,抗血小板聚集等对症支持治疗配合头皮针、普通针刺、穴位贴敷治疗后,治疗期间予以按摩手法,使用中药涂擦,涂于中极、关元、足三里、百会、血海等穴位后患者右侧肢体乏力症状较前明显改善。出院3月后电话回访,家属说病人病情恢复情况好,现在一直在用中药涂擦治疗。

病例4

患者张某,男,73岁,患有桥脑梗死。主要表现为:左侧肢体乏力,行走欠稳,感头晕,头痛,精神欠佳,饮食、夜寐、二便可。采用本发明所述中药涂擦连续治疗19日后患者左侧肢体乏力较前显著改善,持物尚可,神清,精神好转,一般情况可。药油选择的穴位有:百会、四神聪、八髎、足三里、涌泉等穴,患者对中药涂擦评价为:疗效神奇,感受明显。

综上所述,该治疗脑卒中偏瘫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具有良好的疗效,外用中药组合物的施药部位为外部穴位,使偏瘫的治疗不再受治疗时间和治疗地点的限制,不会因偏瘫患者行动不便,无法及时或不间断地坚持到医院治疗而延误病情,便于患者长期服用。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精神作举例说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