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术中加料植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26696发布日期:2020-09-15 19:25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术中加料植骨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术中加料植骨器涉及骨修复及重建领域,具体是一种实用性强、适合临床运用的新型植骨器械。



背景技术:

植骨术在骨科手术中应用广泛,主要的植入物包括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及人工骨等,但目前在植骨过程中所使用的植骨器械应用尚未成熟。术者通常在需要在术中根据骨缺损形状及植入物种类临时选择非针对性的器械,如骨刀、止血钳、骨膜剥离器等,因此将花费较多时间,延长了手术进程。同时由于器械的造型和尺寸限制,植入物较难到达和维持理想位置。并且术者在对植入物加压时往往无法有效控制器械与植骨接触面大小和压力,从而导致植骨效果不尽人意。现有的植骨器械虽能够解决部分难题,但大部分设计并不完善,有手术效率较低,无法适应不同植骨接触面,,对术者操作经验要求高等缺点,限制了植骨器的临床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植骨操作困难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提供一种术中加料植骨器,包括植骨管和用于挤推植骨管内容物的植骨杆,所述植骨管壁中部设开口,所述开口经卡扣结构连通固定至植骨仓,所述植骨仓底部设用于承托骨料托盘的弹簧。

所述植骨仓顶部设开口对接至植骨管的开口。所述植骨仓底部装有弹簧结构,其作用原理类似于弹匣,使得骨料可预先压入植骨仓中。

优选的,所述植骨仓顶部设骨料挡片。

本处所指的骨料挡片可以是插板、旋转盖板等形式,使其从植骨仓外即可控制其对植骨仓开口的覆盖范围。

优选的,所述植骨仓的底部设穿孔,所述穿孔中穿入仓位控制杆;所述弹簧的底部连接所述仓位控制杆的穿入端。

所述仓位控制杆的穿入端穿入植骨仓,另一端供使用人在仓外调节。所述仓位控制杆的穿入端通过调节弹簧在植骨仓内的位置,实现对植骨仓容量的调节。

优选的,所述穿孔旁还设开槽;所述仓位控制杆旁凸设至少两条与所述开槽匹配的横杆,所述横杆在所述仓位控制杆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

本处所指的仓位控制杆及其上的一条横杆能组合形成一截面造型,该截面造型通过旋转能配合穿过开槽;而当旋转错开时,横杆也能顶靠在植骨仓底部,从而对仓位控制杆进行定位。

优选的,所述植骨杆的底端设推拉手柄。

所述推拉手柄的截面能覆盖并大于所述植骨管内腔入口。

优选的,所述植骨杆的底端和所述植骨管的尾端设对应的距离传感器接收、发射结构。

所述距离传感器分为接收和发射结构,其可以是现有领域中常见的微波、光、磁等形式的距离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植骨杆用于穿入植骨管的顶端布设压力传感器。

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植骨杆与植骨面顶触的位置,能反映植骨杆对植骨面的压力。

优选的,所述植骨管顶端边缘设用于抵靠骨表面的粗糙结构。

优选的,所述粗糙结构为细密锯齿结构,所述细密锯齿结构延凸方向与该植骨管的长度方向相同。

所述细密锯齿结构可以环设在植骨管顶端表面。

优选的,所述植骨管的内腔截面与所述植骨杆的截面相匹配,且所述植骨杆的截面造型为正三角形或正六边形或圆形之一。

所述植骨杆在截面上充分填充植骨管,从而能实现对骨料的整体推送。

通过植骨仓向植骨管中加料,配合植骨杆的活塞运动能达到连续植骨操作的效果。植骨仓的组装和拆卸方便;使用后可以依据骨缺损量,预先准备若干植骨仓,直接更换使用,避免术者边操作植骨边取骨备骨的窘境,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移动骨料挡片封闭植骨仓开口,能方便骨料预先储存备用;当植骨仓连接于植骨管上后,打开移动骨料挡片可通过弹簧推动仓内骨料由开口进入植骨管中。使用中,若单个植骨仓内骨料不足,可更换另一预存有骨料的植骨仓。同时骨料挡片能限制骨料进出,防止骨料从植骨仓漏出,影响植骨杆在植骨管内部活动。

通过在植骨仓底部设置仓位控制杆,可控制装入或推出时的骨量。

仓位控制杆及其上横杆通过旋转配合,能实现植骨仓不同仓位档的调整,从而在装入和推出骨料时,方便地控制所述植骨仓容量。

所述推拉手柄为植骨杆中的相关设备提供了充足的安装空间,避免植骨杆整体穿入植骨管,同时也为使用人提供了舒适的施力位置。有利于植骨过程中骨锤凿击植骨杆时植骨管的稳定。

距离信息的反馈可以提示术者调整植骨操作,显著提高器械操控的便捷性。

压力传感器输出植骨面压力情况,便于术者在骨科手术中调整植入骨料的量、分析植骨面情况情况。反馈压力信息,帮助术者调整凿击植骨的动作力度,并间接提示骨质的夯实程度,避免视野不足带来的弊端。

所述粗糙结构与骨表面能实现稳定的定位,起锚定作用,避免植骨管滑出植骨位置。

所述细密锯齿结构与手术的操作姿势相配合,能更好地实现植骨定位,避免植骨管侧滑或漂移,尤其有利于光滑植骨面上的使用。而且该锯齿结构也可使植骨管单独作为局部取骨的装置(类似环钻)。

所述植骨管和所述植骨杆的三种规格的边角组合,能够基本囊括植骨术中多变性的骨缺损形状,方便术者对植入骨料进行有效的加压及夯实。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植骨过程的简单化,提升了植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术中加料植骨器的植骨管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术中加料植骨器的植骨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术中加料植骨器的植骨仓中仓位控制杆活动、骨料挡片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术中加料植骨器的植骨仓中仓位控制杆锁定、骨料挡片关闭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术中加料植骨器的整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术中加料植骨器的植骨杆回拉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术中加料植骨器的植骨杆顶推状态示意图;

其中:

1-植骨管2-植骨杆3-推拉手柄

4-细密锯齿结构5-距离传感器6-压力传感器

7-植骨仓8-弹簧9-仓位控制杆

10-骨料挡片11-卡扣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根据图1至图7所示的一种术中加料植骨器,包括植骨管1和用于挤推植骨管内容物的植骨杆2,所述植骨管1壁中部设开口,所述开口经卡扣结构11连通固定至植骨仓7,所述植骨仓7底部设用于承托骨料托盘的弹簧8。

所述植骨仓7顶部设骨料挡片10。所述植骨仓7的底部设穿孔,所述穿孔中穿入仓位控制杆9;所述弹簧8的底部连接所述仓位控制杆9的穿入端。所述穿孔旁还设开槽;所述仓位控制杆9旁凸设至少两条与所述开槽匹配的横杆,所述横杆在所述仓位控制杆9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

所述植骨杆2的底端和所述植骨管1的尾端设对应的距离传感器5接收、发射结构。所述植骨杆2用于穿入植骨管的顶端布设压力传感器6。所述植骨杆2的底端设推拉手柄3。

所述植骨管1顶端边缘设用于抵靠骨表面的细密锯齿结构4,所述细密锯齿结构4延凸方向与该植骨管的长度方向相同。

所述植骨管1的内腔截面与所述植骨杆2的截面相匹配,且所述植骨杆2的截面造型为正三角形或正六边形或圆形之一。

在更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术中加料植骨器选取的植骨管1分别为三根,分别为两端开口的圆柱型植骨管、三棱柱植骨管和六棱柱植骨管。植骨管1的顶端设置细密锯齿结构4,尾端形成设置有防滑的木质柄,所述木质柄中固定有距离传感器5的输出端。

如图2所示,配合的植骨杆2也分为对应的三根,即圆柱的植骨杆、三棱柱植骨杆和六棱柱植骨杆。底端均为t型的推拉手柄3。植骨杆头2端内置压力传感器6;底端装有距离传感器5的接收端。

如图3至图4所示,植骨仓7为类似步枪弹匣的空心筒体,顶端开口通过卡扣结构11连接于植骨管1中部开口处。骨料挡片10旋穿设植骨管1侧壁,以控制内部骨料进出。其底部承托骨料托盘的弹簧8能够将内部骨料推入植骨管1。其底部连接仓位控制杆9,仓位控制杆9的横杆与植骨仓7底端开槽位置重合时,仓位控制杆9为活动状态;横杆与开槽位置错开时横杆顶靠植骨仓7底部,使得仓位控制为锁定状态。从而通过仓位控制杆9能够控制植骨仓7内部容量,与骨料挡片10一起协同能精确控制骨料的进出。

如图5所示,当术中加料植骨器安装完成时,植骨杆2位于对应形态的植骨管1内部,可在其中进行活塞运动;植骨仓1内可装有预存骨质,通过卡扣结构11连接于植骨管1中部。

如图6所示,当植骨杆2回拉时,骨料由植骨仓1推入。此时植骨杆2位于植骨管1开口后方,植骨仓7顶端骨料挡片10打开,底部弹簧8顶推托盘将其中预存骨料推入植骨管1内部。为控制骨料推入量,仓位控制杆9设为锁定状态。行进过程中,距离传感器输出的信息会发生变化。

如图7所示,当植骨杆2顶推时,骨料开始被施压植骨。此时植骨杆2将植骨管1内骨料推向头端,直达植骨面。术者可通过凿击推拉手柄3完成植骨和加压过程。距离传感器5和压力传感器6在此过程中的输出信息会实时发生变化:当植骨杆2顶端未到达植骨管1顶端时,“管—杆”顶端距离设置为负值,当植骨杆2顶端超过植骨管1顶端时设置为正值;当骨质未夯实时,凿击植骨杆2,其顶端压力显示较小,当骨质夯实时其显示变大,提示植骨完成。

具体的植骨手术过程中:

以胫骨下段骨折术后骨不连自体取髂植骨术为例,此类骨不连的骨缺损面往往不规则,且对植骨有较高要求:(1)避免骨粒或骨块贴壁残留或游离于肌肉间隙中;(2)胫骨为负重的重要的结构,故植骨应保证植骨深度及密度,同时植骨外围应保留一定的皮质骨以保证支撑力;(3)植骨过程中应予以有效的塑形以保证良好的贴附度和力线。

术前按附图所示连接植骨管1、植骨杆2,并调试距离传感器5和压力传感器6的输出。术中取自体髂骨后,剪取若干适当大小的髂骨块,分为松质骨和皮质骨两部分。根据深部骨缺损面形状及大小取适当骨块,以松质骨为主,放入植骨仓7,再把带有部分皮质骨的植入物塞入另一植骨仓7中,分别关闭骨料挡片10。将植骨仓7开口对准三棱柱植骨管1中部开口,插入后经卡扣结构11固定于植骨管1上。将植骨管1顶端伸入深部骨缺损面后,利用细密锯齿结构4固定于理想位置。打开骨料挡片10,旋转仓位控制杆9至活动状态,植骨仓7内骨料由弹簧8推入植骨管1内部,进入适量植入物后旋转仓位控制杆,顶靠于植骨仓7底端形成锁定状态。固定好植骨管1,选用三棱柱形植骨杆2伸入该植骨管1,过程中推动植入物到达深部骨缺损面。后以其锐利的棱边为着力点,用骨锤凿击推拉手柄3。此时由于植骨面较深,术者往往无法直视完整植骨接触面,尤其在进行凿击动作时更难以观察植骨杆2的进入深度和控制植骨操作力度。配合距离传感器5和压力传感器6的信息了解其实时位置信息。此外,当植骨杆2顶端压力数值不断增加,“筒—杆”头端距离为增加至某正值且稳定时,提示术者骨质已夯实。在无须直视植骨面的情况下,术者完成深部骨缺损的植骨和加压过程后取出植骨器。

选用六棱柱植骨管1。将另一植骨仓7开口对准该植骨管1中部开口,插入后经卡扣结构11固定于该植骨管1上。将植骨管1顶端伸入外围骨缺损面后,利用细密锯齿结构4定于理想位置。打开骨料挡片10,旋转仓位控制杆9至活动状态,植骨仓7内植入物由弹簧8推入植骨管1内部,进入适量植入物后旋转仓位控制杆9以锁定状态。手握植骨管1,选用六棱柱形植骨杆2伸入该植骨管1,过程中推动植入物到达外围骨缺损面。后以其锐利的棱边为着力点,用骨锤凿击推拉手柄3使皮质骨适当的分离以形成一定的曲度从而达到塑性目的,完成后取出植骨器。

选用圆柱植骨管1,将该植骨管1头端伸入外围骨缺损面后,利用细密锯齿结构13固定于理想位置。手握植骨管1,选用圆柱形植骨杆2,顶端经植骨管1伸入至外围骨缺损面,用骨锤凿击推拉手柄3,进一步夯实植入物,使其更好地贴附于骨干,形成较好的力线。此时压力传感器6输出的植骨杆2顶端压力数值不断增加,“筒—杆”顶端距离为增加至某正值且稳定,提示外围骨缺损面的植骨和加压过程完成。

以上已对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的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