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菌持物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16748发布日期:2020-10-30 21:32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菌持物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便放置、能够降低受污染概率的无菌持物钳。



背景技术:

无菌持物钳是手术室无菌技术操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通常用于对各种无菌物品及敷料的夹取,对其正确的管控以及应用始终被看作是术中无菌技术操作的重要部分。目前普遍使用的是干置无菌持物钳,另外还有湿置无菌持物钳。常规使用的无菌持物钳分为直头和弯头两种,其长度一般为25厘米,在使用持物钳进行无菌器械包打包操作时,操作人员食指抵在无菌持物钳的位置在距离持物钳头部15厘米处,按照医疗操作规范,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时间为4-8h,故4-8h后无菌持物钳需再次消毒而放入持物钳桶内,此时进行无菌器械包打包后食指触碰到的污染区域也会放入持物钳桶内,会增加下次使用无菌持物钳的污染风险;另外无菌持物钳在取放时碰及持物钳桶边缘及翻盖时也是造成污染的一个可能原因;因此无菌持物钳无论是湿置还是干置,在多次使用过程中易造成二次污染现象,均被认为是造成无菌物品二次污染的重要载体。

目前临床研究主要是针对干置持物钳在洁净手术室的保存时间为主,也有对不同持物钳桶在手术室的应用效果评价的研究,但对于持物钳本身的结构改良以降低其被污染概率的研究尚为空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的无菌持物钳,具有降低无菌持物钳在多次使用过程中容易被污染的概率,又不影响临床操作。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菌持物钳,包括两块相互交叉、转动连接在一起的钳体,所述钳体包括钳头、第一钳体、连接部、第二钳体和指环,所述钳头与第一钳体连接,所述第一钳体通过第一节点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其中两所述第一钳体通过转轴交叉、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钳体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一个弯折的拐角,所述连接部通过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二钳体连接,所述第二钳体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一个弯折的拐角,所述第一钳体与所述第二钳体相互平行,所述第二钳体的末端连接有所述指环,两所述第二钳体在与所述指环相邻的位置上对应设有锁紧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钳体与连接部之间的拐角为45-135度,所述第二钳体与连接部之间的拐角为45-135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钳体与连接部之间的拐角为90度,所述第二钳体与连接部之间的拐角为90度。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上还设有一卡槽,所述卡槽设在与所述第二节点相邻的连接部处。

进一步地,所述钳头为弯头。

进一步地,两所述钳头合嘴时的接触面上还设有咬合突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钳体、第二钳体及连接部均为金属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与第一钳体、第二钳体之间通过焊接连接。

依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无菌持物钳,设计两个拐角(即第一钳体与连接部连接形成的拐角、第二钳体与连接部连接形成的拐角),无菌持物钳放于持物钳桶内时,一个拐角恰好卡在持物钳桶桶壁上,还有一个拐角在持物钳桶外,而此拐角正是使用无菌持物钳进行无菌器械包打包操作时操作人员食指抵在无菌持物钳的位置,此时进行无菌器械包打包后食指触碰到的污染区域便会被隔离在持物钳桶之外,从而降低无菌持物钳的受污染概率和手术感染的风险,同时无菌持物钳增加上述两个拐角的设计又不影响临床操作。

附图说明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无菌持物钳放置于持物钳桶内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无菌持物钳放置于持物钳桶内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无菌持物钳放置于持物钳桶内时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局部a放大示意图;

其中,1、钳体;2、钳头;3、第一钳体;4、连接部;5、第二钳体;6、指环;7、咬合突齿;8、第一节点;9、第二节点;10、锁紧块;11、持物钳桶;12、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考图1、图2,一种无菌持物钳,包括两块相互交叉、转动连接在一起的钳体1,所述钳体1包括钳头2、第一钳体3、连接部4、第二钳体5和指环6,所述钳头2与第一钳体3连接,其中两所述钳头2合嘴时的接触面上还设有咬合突齿7。所述第一钳体3通过第一节点8与所述连接部4连接,其中两所述第一钳体3通过转轴交叉、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钳体3与所述连接部4之间形成一个弯折的拐角,所述连接部4通过第二节点9与所述第二钳体5连接,所述第二钳体5与所述连接部4之间形成一个弯折的拐角,所述第一钳体3与所述第二钳体5相互平行,所述第二钳体5的末端连接有所述指环6,两所述第二钳体5在与所述指环6相邻的位置上对应设有锁紧块10。

其中,所述第一钳体3与连接部4之间的拐角为45-135度,所述第二钳体5与连接部4之间的拐角为45-135度。

参考图3、图4,本无菌持物钳斜放入在持物钳桶11内时,此时钳头2能够触及持物钳桶11底部或其他物品,第一钳体3与连接部4之间形成的拐角卡在持物钳桶桶壁上,第二钳体5与连接部4之间形成的拐角在持物钳桶11外。

实施例二

参考图1、图2,一种无菌持物钳,包括两块相互交叉、转动连接在一起的钳体1,所述钳体1包括钳头2、第一钳体3、连接部4、第二钳体5和指环6,所述钳头2与第一钳体3连接,其中所述钳头2为弯头,两所述钳头2合嘴时的接触面上还设有咬合突齿7。所述第一钳体3通过第一节点8与所述连接部4连接,其中两所述第一钳体3通过转轴交叉、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钳体3与所述连接部4之间形成一个弯折的拐角,所述连接部4通过第二节点9与所述第二钳体5连接,所述连接部4上还设有一卡槽12,所述卡槽12设在与所述第二节点9相邻的连接部4处。所述第二钳体5与所述连接部4之间形成一个弯折的拐角,所述第一钳体3与所述第二钳体5相互平行,所述第二钳体5的末端连接有所述指环6,两所述第二钳体5在与所述指环6相邻的位置上对应设有锁紧块10。

其中,所述第一钳体3与连接部4之间的拐角为90度,所述第二钳体5与连接部4之间的拐角为90度。

参考图3,本无菌持物钳斜放入在持物钳桶11内时,此时钳头2能够触及持物钳桶底或其他物品,第一钳体3与连接部4之间形成的拐角卡在持物钳桶桶壁上,第二钳体5与连接部4之间形成的拐角在持物钳桶11外

参考图5、图6,当本无菌持物钳的钳头2、第一钳体3悬浮于持物钳桶11内时,通过连接部4上的卡槽12将本无菌持物钳夹紧、固定在持物钳桶桶壁上,由于钳头2为弯头,钳头2容易碰触持物钳桶桶壁,故将卡槽12设在与所述第二节点9相邻的连接部4处,使钳头2与持物钳桶桶壁隔开足够的距离。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