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波治疗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07396发布日期:2021-02-03 12:03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波治疗系统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波治疗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空气波治疗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空气波治疗仪又称循环压力治疗仪、梯度压力治疗仪、四肢循环仪或压力抗栓泵。空气波治疗仪主要通过对多腔气囊有顺序的反复充放气,形成了对肢体和组织的循环压力,对肢体的远端到肢体的近端进行均匀有序适当的挤压,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流动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加速肢体组织液回流,有助于预防血栓的形成、预防肢体水肿,能够直接或间接治疗与血液淋巴循环相关的诸多疾病。
[0003]
现有的空气波治疗仪需要人手动操作仪器上的功能按键方可控制仪器,无法通过移动终端设备进行远程控制,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且一般的空气波治疗仪无法记录使用者的使用状态、参数,无法对使用者进行数据分,无法对使用者推送合理的使用建议。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可通过移动终端进行远程操作的、可对使用者进行数据分析并推送合理建议的空气波治疗仪系统。
[0005]
为达到以上目的,提供如下方案:一种空气波治疗系统,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扣合,还包括多功能控制模块和气动组件,所述多功能控制模块安装在上壳体内,所述气动组件安装在下壳体上,所述多功能控制模块包括mcu模块以及与mcu模块电连接的用于监测气动组件的气压采集模块、用于与网络服务器进行信息交换的通讯模块、用于控制气动组件气路通断的电磁阀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气动组件气源的气泵控制模块、用于连接外接电路的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设置在上壳体处的开关电连接,开关与设置在上壳体处的电源接口电连接。
[0006]
其中,上壳体和下壳体为本空气波治疗仪的保护外壳,用于保护多用能控制模块以及气动组件;气动组件用于产生气体;多功能控制模块本系统的控制中心,用于识别、检测和控制本系统的工作状态和参数,mcu模块为主要控制模块,气压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气动组件中所产生得气流压力,并经相关数据传输回muc模块中;通讯模块用于本系统与网络服务器之间的通讯,使得本系统能够与网络服务器进行信息交换,网络服务器能够与使用者手中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进行信息交流,进而使得移动终端设备能够通过通讯模块控制本系统;电磁阀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气动组件中电磁阀的工作状态;气泵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气泵的工作状态,如控制气泵的供气速度、供气气压等,;电源模块为本系统提供必要的电能。
[0007]
进一步,所述气动组件包括气源模块和减震模块,所述气源模块安装在减震模块上,所述气源模块包括气泵、接口板、消音盒和电磁阀,所述气泵的进气端与消音盒通过气管连接,气泵的出气端与电磁阀通过气管连接,气泵与接口板通过电连接,所述电磁阀与接口板通过电连接,接口板与多功能控制模块通过电连接。
[0008]
其中,气源模块用于产生气流;气泵用于将空气加压并传送至电磁阀中,电磁阀用于控制各支路气流的通断,电磁阀的数量以及型号根据实际设置,如使用八通电磁阀,即可将气流分成八路;接口板将气泵以及电磁阀的电路接口集中设置,便于后续线路的连接;消音盒用于消除气泵进气时产生的噪音。
[0009]
进一步,所述减震模块包括减震板、减震柱、保护罩、底板以及呈倒“l形”的支撑板,所述底板安装在下壳体上,底板与减震板通过若干减震柱连接,所述支撑板的竖直段安装在底板上,所述气泵安装在减震板上,使得气泵位于减震板与支撑板的水平段之间,所述保护罩扣合在气泵上且保护罩安装在减震板上,所述电磁阀安装在支撑板的水平段上,所述接口板与消音盒连接安装在支撑板的竖直段。
[0010]
其中,减震模块用于降低气泵工作时造成的震动和噪音;减震板用于安装气泵;减震柱为弹簧减震柱;底板用于将气动组件安装在下壳体上;保护罩用于保护气泵;支撑板用于支撑和安装电磁阀、接口板、消音盒。
[0011]
进一步,所述减震模块处设有散热扇,所述散热扇安装在底板的底部。
[0012]
其中,散热扇用于将气动组件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排除到外界。
[0013]
进一步,所述下壳体上设有第二散热孔,第二散热孔与散热扇协调配合。
[0014]
其中,第二散热孔有助于散热扇排出热量。
[0015]
进一步,所述上壳体上还是有气管连接座,气管连接座与电磁阀通过气管连接。
[0016]
其中,气管连接座便于本系统外接的硬件接通气流,外接硬件有臂套、腿套、脖颈套等用于对人体肢体进行循环挤压的套件。
[0017]
进一步,所述多功能控制模块上设有显示器。
[0018]
其中,显示器用于显示本系统的工作时间、压力等数据。
[0019]
进一步,所述上壳体的顶部设有过滤槽,过滤槽内设有滤芯,过滤槽上设有过滤盖板,使得滤芯被固定在过滤盖板与过滤槽之间,所述上壳体的顶部还设有显示器盖板,显示器盖板的设置位置与显示器的安装位置协调,上壳体的侧部设有第一散热孔。
[0020]
其中,显示器盖板用于保护显示器,使用者可透过显示器盖板观测到显示器的显示数据;过滤盖板、过滤槽和滤芯用于过滤气泵所吸入的空气,避免空气中杂质过多,堵塞气泵和相关气管,过滤盖板用于过滤较大的杂质,如纸屑、树叶等,过滤槽和滤芯用于过滤空气中的灰尘等颗粒。
[0021]
进一步,所述气压采集模块与气压传感器电连接,气压传感器设置在气泵与电磁阀的连接气管上。
[0022]
其中,气压传感器用于检测气泵出气端所产生的气压,并将相关信息回传至气压采集模块中,气压采集模块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采集即可得到气压值。
[0023]
进一步,所述通讯模块包括nb-iot物联网通讯模块、蓝牙模块和wifi模块。
[0024]
其中,通讯模块能够与网络服务器进行信息交流,使得通讯模块能够将本系统的数据信息回传至网络服务器中,网络服务器能够与对本系统下达控制指令。
[0025]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在于:本空气波治疗系统通过多功能控制模块与网络服务器进行通讯,网络服务器能够与使用者的移动终端设备进行通讯,使得使用者可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对本空气波治疗系统进行控制,极大地方便了使用者操作本空气波治疗系统;同时,多功能控制模块还能够记录使用者使用本治疗仪的参数数据并发送至网络服务
器中,网络服务器自动分析数据并生成建议推送至使用者的移动终端中,使得使用者能够合理地使用本治疗仪。
附图说明
[002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0027]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0029]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气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31]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0032]
11.上壳体,12过滤槽,13.过滤盖板,14.第一散热孔,15.显示器盖板,21.下壳体, 22.第二散热孔,3.气动组件,31.气泵,32.接口板,33.消音盒,34.电磁阀,35.减震板, 36.减震柱,37.保护罩,38.底板,39.支撑板,4.多功能控制模块,5.显示器,6.气管连接座,7.开关,8.电源接口,9.散热扇。
[0033]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0034]
如图2和图3所示,一种空气波治疗系统,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21,所述上壳体11 与下壳体21扣合,还包括多功能控制模块4和气动组件3,所述多功能控制模块4安装在上壳体11内,所述气动组件3安装在下壳体21上,所述多功能控制模块4包括mcu模块以及与mcu模块电连接的用于监测气动组件3的气压采集模块、用于与网络服务器进行信息交换的通讯模块、用于控制气动组件3气路通断的电磁阀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气动组件3气源的气泵控制模块、用于连接外接电路的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设置在上壳体11处的开关7 电连接,开关7与设置在上壳体11处的电源接口8电连接。
[0035]
在使用本系统前,首先将本系统的电源接口8与外接电源连接导通,然后打开开关7,使得外接电源与电源模块导通,电源模块即可为本系统的其他电器供电。
[0036]
如图1所示,所述上壳体11上还是有气管连接座6,气管连接座6与电磁阀34通过气管连接。
[0037]
将本系统的外接套件,如臂套、腿套等与本系统连接;具体连接方式为:将臂套、腿套等外接硬件与上壳体11处的气管连接座6按照规划通过气管连接好,使用者即可将肢体安放到各外接硬件上,然后使用可使用手上的移动终端设备,如手机等,通过网络连接到网络服务器,然后在手机中填写相关的身体数据信息并发送至网络服务器中;连接完毕后,使用者即可通过手机操控本系统。
[0038]
所述通讯模块包括nb-iot物联网通讯模块、蓝牙模块和wifi模块。
[0039]
使用者通过手机想网络服务器发送启动指令,网络服务器接收到相关指令后,将启动指令通过多功能控制模块4的通讯模块的nb-iot物联网通讯模块发送至的mcu模块中,mcu 模块接收到指令后控制电磁阀控制模块和气泵控制模块对气动组件3发送处启动信号;使用者还可以使用手机通过通讯模块的蓝牙模块和wifi模块直接与本系统进行联机,操作本系统。
[0040]
如图4所示,所述气动组件3包括气源模块和减震模块,所述气源模块安装在减震模块上,所述气源模块包括气泵31、接口板32、消音盒33和电磁阀34,所述气泵31的进气端与消音盒33通过气管连接,气泵31的出气端与电磁阀34通过气管连接,气泵31与接口板 32通过电连接,所述电磁阀34与接口板32通过电连接,接口板与多功能控制模块4通过电连接。
[0041]
气动组件接收到启动信号后,气源模块启动;气泵31开始工作,气泵31通过消音盒33 吸进空气,然后对空气进行加压,经加压后的空气气流通过气管传输至电磁阀34中,电磁阀34根据电磁阀控制模块的预置程序循环通断,使得电磁阀34间断地导通,空气气流间断滴通过电磁阀34,空气气流通过电磁阀34后通过气管被导通至气管连接座6中,气管连接座6通过气管将空气气流导流到各外接硬件中,空气气流间断地进入臂套、腿套等外界硬件中,使得外界硬件实现循环充放气;接口板32将气泵31以及电磁阀34的电路接口集中设置,便于过功能控制模块4与气泵31、电磁阀34进行电连接。
[0042]
当使用者需要改变本系统的工作状态和参数时,只需通过手机发送相关指令即可,服务器接收到相关的操作指令后,将相应的操作命令发送至多功能控制模块4中,多功能控制模块4即可控制本系统对应部分电器进行调整。
[0043]
所述减震模块包括减震板35、减震柱36、保护罩37、底板38以及呈倒“l形”的支撑板39,所述底板38安装在下壳体21上,底板38与减震板35通过若干减震柱36连接,所述支撑板39的竖直段安装在底板38上,所述气泵31安装在减震板35上,使得气泵31位于减震板35与支撑板39的水平段之间,所述保护罩37扣合在气泵31上且保护罩37安装在减震板35上,所述电磁阀34安装在支撑板39的水平段上,所述接口板32与消音盒33 连接安装在支撑板39的竖直段。
[0044]
气泵31在工作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振动,减震模块能够降低气泵31震动对本系统的影响,气泵31所产生的震动通过震动板35传到至减震柱36中,减震柱36能够吸收气泵31产生的震动,保护罩37用于宝华气泵31,支撑板39用于安装电磁阀34、消音盒33和接口板32.
[0045]
如图2所述减震模块处设有散热扇9,所述散热扇9安装在底板38的底部。
[0046]
散热扇9与多功能控制模块4电连接,在气泵31启动的同时,散热扇9也同步启动,散热扇9将气泵31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抽走。
[0047]
如图4所示,所述下壳体21上设有第二散热孔22,第二散热孔22与散热扇9协调配合。
[0048]
散热扇9将气泵31产生的热量抽走后,从下壳体21上的第二散热孔22处排出得到外界,避免气泵31过热,影响其发挥作用。
[0049]
如图2所示,所述多功能控制模块4上设有显示器5。
[0050]
所述上壳体11的顶部设有过滤槽12,过滤槽12内设有滤芯,过滤槽12上设有过滤盖板13,使得滤芯被固定在过滤盖板13与过滤槽12之间,所述上壳体11的顶部还设有显示器盖板15,显示器盖板15的设置位置与显示器5的安装位置协调,上壳体11的侧部设有第一散热孔14。
[0051]
使用者还可透过上壳体11顶部的显示器盖板15观测到显示器5,显示器5可显示本系统的工作参数,如工作时间、工作气压值等;气泵31吸气时,空气依次经过上壳体11上的过滤盖板12、滤芯、过滤槽12后,才进入到消音盒33和气泵31中,过滤盖板12、滤芯、过滤槽
12能够对空气进行过滤净化,避免空气中过多的杂质堵塞气泵31。
[0052]
所述气压采集模块与气压传感器电连接,气压传感器设置在气泵31与电磁阀34的连接气管上。
[0053]
气压传感器随时监测气泵31的产出气流气压值,如气压值与预设值产生较大的误差,多功能控制模块4自动调节气泵31的工作状态,使得气泵31的产出气流气压值恢复到预设值;同时,使用者还可通过手机发送指令的方式改变气泵31产出气流的气压值,此时气压传感器随时反馈相关数据,使得多功能控制模块4随时调整气泵31的工作状态。
[0054]
通讯模块还能够将使用者使用本系统的使用时间、系统工作压力等相关参数传输回网络服务器中,网络服务器根据接收到的信息结合使用者预填的身体数据信息,给予使用合理的建议,并将建议传输至使用者的手机中,使得使用者合理使用本系统;例如,使用者使用本系统的时间大于网络服务器中的建议使用时间时,网络服务器向使用者的手机中发送相关提示,提示使用者停止使用本系统。
[0055]
本空气波治疗系统通过多功能控制模块4与网络服务器进行通讯,网络服务器能够与使用者的移动终端设备进行通讯,使得使用者可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对本空气波治疗系统进行控制,极大地方便了使用者操作本空气波治疗系统;同时,多功能控制模块4还能够记录使用者使用本治疗仪的参数数据并发送至网络服务器中,网络服务器自动分析数据并生成建议推送至使用者的移动终端中,使得使用者能够合理地使用本治疗仪。
[0056]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适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