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进行角度调节的翻身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08648发布日期:2020-12-25 08:13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进行角度调节的翻身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翻身垫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方便进行角度调节的翻身垫。



背景技术:

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在医院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一般均需要对患者进行翻身工作,而在对患者进行翻身的时候,经常需要通过翻身垫来对患者进行翻身工作,然而现有市场上的翻身垫在进行使用的时候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1、现有市场上的翻身垫的角度过于固定,不能很好的进行调节工作,且对于有些生命体征不平稳的病人来说,若是大幅度的进行体位的变化,会出现在对患者进行翻身的时候会出现患者血压心率急剧变化的现象发生,对患者的治疗工作产生影响;

2、整个翻身垫在进行使用的时候,不能辅助工作人员对患者进行翻身工作,且在对整个翻身垫进行使用的时候,还不能很好的对患者进行按摩工作,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便提出一种方便解决上述问题的翻身垫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进行角度调节的翻身垫,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翻身垫在进行使用的时候,不能很好顶端进行角度调节工作,以及翻身工作需要外接的人员的辅助力度较大,以及不具有按摩功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进行角度调节的翻身垫,包括底板、旋转轴和调节板,所述底板的右侧顶端位置通过旋转轴与调节板相连接,且调节板的外壁镶嵌有预留槽,并且预留槽的内部设置有旋转杆,所述底板的内部轴承连接有丝杆,且丝杆的左侧顶端位置同轴连接有旋转盘,并且旋转盘与把手的顶端之间通过传送带相连接,同时把手设置在底板的左侧顶端中间位置,所述丝杆的外部与旋转套筒相连接,且旋转套筒的上方轴连接有连接杆,并且连接杆的顶端与安装块之间为轴连接,同时安装块的顶端与调节板的底部相连接,所述调节板的中间贯穿设置有第一贯穿槽和第二贯穿槽,且第一贯穿槽的内部设置有挡板,并且挡板与挡板的中间安装有第一转轴,同时第一转轴贯穿设置在调节板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一转轴的中间设置有安装在调节板内部的第二转轴,且第二转轴的外部设置有旋转块,并且第一转轴与第一转轴之间以及第二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之间均通过皮带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安装块的两侧表面均镶嵌有预留槽,且预留槽的内侧设置有旋转杆,而且旋转杆全部设置在预留槽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设置有2个,且2个连接杆关于底板的中轴线对称设置有2个,并且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旋转套筒和安装块之间均通过连接轴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旋转块等间距的设置在第二转轴的外部,且处于第二转轴四周的旋转块的大小均相同,并且第二转轴偏向调节板的上方位置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均设置有2个,且2个第一转轴的中间设置有2个第二转轴,并且第二转轴和第一转轴均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挡板在第一转轴的外部对称设置有两个,且2个挡板水平设置,并且第一转轴底部一体安装的拨动杆的长度大于挡板的长度,同时第一转轴与调节板最高点之间的距离小于拨动杆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贯穿槽和第二贯穿槽均贯穿在底板的中间位置,且第一贯穿槽和第二贯穿槽的形状分别与挡板和旋转块的面积大小相吻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方便进行角度调节的翻身垫设置;

1、丝杆在旋转的时候会带动旋转套筒进行移动工作,在旋转套筒进行移动的时候会在连接杆的作用下带动整个安装块在旋转轴的作用下进行旋转工作,保证整个翻身垫的角度可以很好的进行调节工作,使得整个翻身垫的角度可以调节至非常小,可以避免在左右翻身过程中出现血压心率的急剧改变的现象发生;

2、拨动杆在随着第一转轴旋转的时候会将患者靠枕位置的两侧向上顶起,方便外界的工作人员对患者进行翻身工作,且不会耗费外界的人员大量的体力,使得整个翻身垫可以更加方便的辅助患者进行翻身工作;

3、在第二转轴带动旋转块旋转的时候可以很好的对患者的底部进行按摩工作,配合贯穿槽的设置可以很好的辅助患者身体的压制部位进行血液流动,不会出现长时间身体压制身出现褥疮的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调节板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调节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旋转轴;3、调节板;4、预留槽;5、安装块;6、连接杆;7、旋转套筒;8、丝杆;9、旋转块;10、第一转轴;11、挡板;12、拨动杆;13、第二转轴;14、旋转盘;15、传送带;16、把手;17、皮带;18、旋转杆;19、第一贯穿槽;20、第二贯穿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方便进行角度调节的翻身垫,包括底板1、旋转轴2、调节板3、预留槽4、安装块5、连接杆6、旋转套筒7、丝杆8、旋转块9、第一转轴10、挡板11、拨动杆12、第二转轴13、旋转盘14、传送带15、把手16、皮带17、旋转杆18、第一贯穿槽19和第二贯穿槽20,底板1的右侧顶端位置通过旋转轴2与调节板3相连接,且调节板3的外壁镶嵌有预留槽4,并且预留槽4的内部设置有旋转杆18,底板1的内部轴承连接有丝杆8,且丝杆8的左侧顶端位置同轴连接有旋转盘14,并且旋转盘14与把手16的顶端之间通过传送带15相连接,同时把手16设置在底板1的左侧顶端中间位置,丝杆8的外部与旋转套筒7相连接,且旋转套筒7的上方轴连接有连接杆6,并且连接杆6的顶端与安装块5之间为轴连接,同时安装块5的顶端与调节板3的底部相连接,调节板3的中间贯穿设置有第一贯穿槽19和第二贯穿槽20,且第一贯穿槽19的内部设置有挡板11,并且挡板11与挡板11的中间安装有第一转轴10,同时第一转轴10贯穿设置在调节板3的中间位置,第一转轴10与第一转轴10的中间设置有安装在调节板3内部的第二转轴13,且第二转轴13的外部设置有旋转块9,并且第一转轴10与第一转轴10之间以及第二转轴13与第二转轴13之间之间均通过皮带17相连接。

安装块5的两侧表面均镶嵌有预留槽4,且预留槽4的内侧设置有旋转杆18,而且旋转杆18全部设置在预留槽4的内部,使得旋转杆18不会在整个翻身垫的上方凸出,保证不会与患者的身体接触造成患者不适的现象发生。

连接杆6设置有2个,且2个连接杆6关于底板1的中轴线对称设置有2个,并且连接杆6的两端分别与旋转套筒7和安装块5之间均通过连接轴相连接,方便在连接杆6的角度变化过程中完成对调节板3的角度进行调节的效果。

旋转块9等间距的设置在第二转轴13的外部,且处于第二转轴13四周的旋转块9的大小均相同,并且第二转轴13偏向调节板3的上方位置设置,使得旋转块9随着第二转轴13旋转的时候可以完成对患者的身体进行按摩的效果,不会出现患者身体僵硬的现象发生。

第一转轴10和第二转轴13均设置有2个,且2个第一转轴10的中间设置有2个第二转轴13,并且第二转轴13和第一转轴10均对称设置。

挡板11在第一转轴10的外部对称设置有两个,且2个挡板11水平设置,并且第一转轴10底部一体安装的拨动杆12的长度大于挡板11的长度,同时第一转轴10与调节板3最高点之间的距离小于拨动杆12的长度,挡板11的设置保证整个整个调节板3的上方不会出现凸出的现象发生,而当拨动杆12旋转到调节板3上方的时候可以方便辅助外界的工作人员对患者进行翻身的效果。

第一贯穿槽19和第二贯穿槽20均贯穿在底板1的中间位置,且第一贯穿槽19和第二贯穿槽20的形状分别与挡板11和旋转块9的面积大小相吻合,使得旋转块9和挡板11以及拨动杆12可以进行旋转工作,同时贯穿槽的设置还可以很好的辅助患者的压制部位进行通风的效果,不会出现汗液堆积的现象发生。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方便进行角度调节的翻身垫时,首先,整个翻身垫在底板1的作用下放置在合适的位置,然后,当需要对调节板3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时,根据图1-2所示,在进行调节的时候,需工作人员对把手16进行旋转,在把手16进行旋转的时候配合传送带15的设置会带动旋转盘14进行旋转工作,在旋转盘14进行旋转的时候会使得丝杆8旋转,丝杆8旋转的时候,会带动丝杆8上的旋转套筒7进行左右移动工作,在旋转套筒7进行左右移动的时候,配合连接杆6的设置会带动调节板3在旋转轴2的作用下进行角度变化工作,由此,也便很好的完成了对整个翻身垫的角度进行调节的效果了,之后,患者便可以躺在调节板3的上方,对整个翻身垫进行使用了,当需要辅助患者进行翻身工作时,需要工作人员对第一转轴10上的旋转杆18进行旋转工作,使得旋转杆18带动第一转轴10旋转,在第一转轴10旋转的时候会带动整个挡板11和拨动杆12进行旋转工作,当整个拨动杆12旋转到调节板3的顶端时便可以将患者身体两侧支起,进而便可以方便的对患者进行翻身工作;

而当需要对患者的身体下方进行按摩处理工作时,根据图2-5所示,此时只需要通过旋转杆18对第二转轴13进行旋转,在第二转轴13进行旋转时候,便会使得旋转块9在第二贯穿槽20内部旋转,在旋转块9旋转的时候便完成了对患者的身体底部进行按摩的效果,使得患者的身体底部不会出现长时间的压制生出褥疮,同时第一贯穿槽19和第二贯穿槽20的设置也可以很好的对患者的身体底部进行通风工作,进而不会出现汗液堆积的现象发生,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