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患者矫正站姿的站立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24356发布日期:2021-07-20 16:03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辅助患者矫正站姿的站立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具体为一种辅助患者矫正站姿的站立架。



背景技术:

站立架,一种训练患者站立功能的装置,它能够把本身不能站立的患者固定在站立位,进行站立训练。用于截瘫、脑瘫等站立功能障碍者。患者在别人帮助下从坐位转变到站立位,并恰好处于站立架上的预定人体空间位置,用固定装置对人体加以固定,使他稳定保持在站立位。截瘫患者使用站立架,可以预防、改善并发症,如骨质疏松、褥疮、心肺功能降低、泌尿系感染、以及心理障碍等,站立时利用桌面可以进行阅读、游戏等多种活动。脑瘫儿童使用站立架,有利于儿童的姿势保持,可以预防和矫正畸形,改善、避免长期坐、卧导致的并发症,并可利用站立架桌面进行多种康复训练、游戏等活动。

目前的站立架会设有绑带,通过绑带环绕在患者的臀部,当患者站立不稳而身体向后倾斜时,患者的臀部会落在绑带上面,绑带会支撑至患者,从而防止患者后倾倒,以上技术存在的不足有:

一、绑带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防止患者向后倾倒,但是绑带只对患者的下半身起到支撑作用,而患者的上半身没有受到支撑,若患者向后倾倒的幅度过大,仍存在倒地的风险。

二、绑带只能防止患者向后倾倒,不能防止患者向两侧倾倒,因此患者仍然存在倒地的风险。

三、当患者站立时间较长时,患者身体会向下坠,出现驼背现象,会对患者的颈椎造成不良影响,患者容易患颈椎病。

四、若患者站立感到吃力时,会出现患者的身体向侧下方倾斜,然后用单手靠于站立架上来支撑身体站立的现象,这样长时间会造成患者脊椎侧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辅助患者矫正站姿的站立架,包括支撑装置,在患者穿戴上支撑装置后,患者的上半身受到支撑,防止患者上半身向下坠和倾倒,能够让患者端正地站立。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辅助患者矫正站姿的站立架,包括桌板、支撑柱和底座,桌板和底座分别设于支撑柱的两端,

支撑柱侧面设有绑带,绑带用于支撑患者的臀部,底座朝向桌板的面设有脚踏装置,脚踏装置能够辅助患者将脚尖朝上倾斜,桌板的侧方设有支撑装置,支撑装置用于支撑患者上半身,支撑装置、绑带和脚踏装置处于支撑柱的同一侧,

脚踏装置包括踏板和两个分别设于踏板两侧的侧板,踏板距离支撑柱较近的一侧背向底座倾斜,踏板距离支撑柱较远的一侧朝向底座倾斜,

桌板同侧设有两个支撑杆,两个支撑杆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支撑装置的两侧,支撑装置包括靠板、支撑板和两个肩带,

靠板设于患者的背部,靠板两侧均设有支架,两个支架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两个支撑杆,

靠板背向底座的一端连接两个肩带,两个肩带分别环绕在患者的双肩,两个肩带水平对称分别设于靠板的两侧,

靠板朝向底座的一端连接支撑板,支撑板设于患者的后腰,支撑板的两个侧端分别连接两个支撑杆,

支撑板朝桌板的方向设有腰带,腰带环绕在患者的腰部,腰带设有开口。

优选的,肩带、腰带和绑带均通过魔术贴连接,便于患者穿戴且能够适用于不同体型的患者。

优选的,支撑杆与桌板翻转连接,桌板上面设有连接槽,支撑杆连接桌板的一端设于连接槽内,当需要穿戴支撑装置时,只需先将支撑杆向上抬起,再将支撑杆翻转至贴合在连接槽上面,此时,支撑杆与桌板齐平,靠板垂直于桌板,支撑装置落于患者背后,然后将肩带和腰带套在患者身上,即可完成穿戴,穿戴方式简单便利。

优选的,脚踏装置与底座拆卸连接,脚踏装置朝向底座的面设有磁铁,底座朝向桌板的面设有磁槽,磁铁吸附在磁槽内,若脚踏装置损坏,能够及时替换,不会妨碍患者的健康训练。

优选的,踏板设有转轴,转轴贯穿踏板两侧,转轴两端分别与两个侧板旋转连接,

转轴设有空腔,空腔包括驱动槽和限位槽,驱动槽设于空腔距离侧板较近的一端,限位槽设于空腔距离侧板较远的一端,侧板朝向转轴的面设有滑孔,侧板背向转轴的面设有限位孔,限位孔、滑孔、驱动槽和限位槽相通,

空腔内设有调节器,调节器包括调节钮、驱动杆和限位块,驱动杆设于驱动槽内,驱动杆外侧和驱动槽内侧设有相啮合的纹路,驱动杆朝向转轴的一端连接限位块,驱动杆背向转轴的一端连接调节钮,

限位块在限位槽内滑动,

调节钮置于限位孔内,调节钮外侧与限位孔内侧设有相啮合的纹路,

当需要调节踏板角度时,只需先将调节钮从限位孔里移出,再转动调节钮使踏板翻转,然后调节钮重新移入限位孔内即可,调节器能够将踏板调节至患者舒适的角度,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训练。

优选的,桌板朝向支撑装置的面设有两个扶手,两个扶手分别设于支撑装置的两侧,当患者站立时间长而感到吃力时,患者能够用双手抓住两侧的扶手来支撑身体,从而节省体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辅助患者矫正站姿的站立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支撑机构通过支撑杆连接桌板,支撑装置能够支撑患者的上半身,其中靠板垂直于桌板且设于患者后背,靠板对患者的后背起到支撑作用,使患者能够挺直身躯,避免患者向后倾倒。

二、腰带和支撑板设于患者的腰部,对患者的腰部起到支撑作用,能够避免患者的上身朝向侧方倾斜。

三、两个肩带分别缠绕在患者的双肩,对患者的双肩起到支撑作用,能够避免患者上身向下坠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辅助患者矫正站姿的站立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脚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支撑装置的剖面图。

图5为实施例中脚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脚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中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中脚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1.桌板;12.支撑柱,13.底座;14.连接槽;15.支撑杆;16.扶手;2.支撑装置;21.肩带;22.靠板;23.支架;24.支撑板;25.腰带;3.绑带;4.脚踏装置;41.连接座;42.踏板;43.转轴;45.侧板;50.限位孔;51.滑孔;52.驱动槽;53.限位槽;61.磁槽;62.磁铁;7.调节器;71.调节钮;72.驱动杆;73.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5所示的辅助患者矫正站姿的站立架,包括桌板11、支撑柱12和底座13,桌板11和底座13分别设于支撑柱12的两端,

支撑柱12侧面设有绑带3,底座13朝向桌板11的面设有脚踏装置4,桌板11的侧方设有支撑装置2,桌板11朝向支撑装置2的面设有两个扶手16,两个扶手16分别设于支撑装置2的两侧,支撑柱12的四侧均设有支撑装置2、绑带3和脚踏装置4,

脚踏装置4包括踏板42和两个分别设于踏板42两侧的侧板45,踏板42距离支撑柱12较近的一侧背向底座13倾斜,踏板42距离支撑柱12较远的一侧朝向底座13倾斜,

桌板11同侧设有两个支撑杆15,两个支撑杆1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支撑装置2的两侧,支撑装置2包括靠板22、支撑板24和两个肩带21,

靠板22设于患者的背部,靠板22两侧均设有支架23,两个支架2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两个支撑杆15,

靠板22背向底座13的一端连接两个肩带21,两个肩带21分别环绕在患者的双肩,两个肩带21水平对称分别设于靠板22的两侧,

靠板22朝向底座13的一端连接支撑板24,支撑板24设于患者的后腰,支撑板24的两个侧端分别连接两个支撑杆15,

支撑板24朝桌板11的方向设有腰带25,腰带25环绕在患者的腰部,腰带25设有开口。

肩带21、腰带25和绑带3均通过魔术贴连接。

支撑杆15与桌板11翻转连接,桌板11上面设有连接槽14,支撑杆15连接桌板11的一端设于连接槽14内,当支撑杆15翻转至贴合在连接槽14内时,支撑杆15与桌板11齐平,靠板22垂直于桌板11。

脚踏装置4与底座13拆卸连接,脚踏装置4朝向底座13的面设有磁铁62,底座13朝向桌板11的面设有磁槽61,磁铁62吸附在磁槽61内。

如图6至图8所示,踏板42设有转轴43,转轴43贯穿踏板42两侧,转轴43两端分别与两个侧板45旋转连接,

转轴43设有空腔,空腔包括驱动槽52和限位槽53,驱动槽52设于空腔距离侧板45较近的一端,限位槽53设于空腔距离侧板45较远的一端,侧板45朝向转轴43的面设有滑孔51,侧板45背向转轴43的面设有限位孔50,限位孔50、滑孔51、驱动槽52和限位槽53相通,

空腔内设有调节器7,调节器7包括调节钮71、驱动杆72和限位块73,驱动杆72设于驱动槽52内,驱动杆72外侧和驱动槽52内侧设有相啮合的纹路,驱动杆72朝向转轴43的一端连接限位块73,驱动杆72背向转轴43的一端连接调节钮71,

限位块73在限位槽53内滑动,若限位块73朝向驱动槽53移动,限位块73会受驱动槽53阻挡,停留在限位槽53内,

调节钮71置于限位孔50内,调节钮71外侧与限位孔50内侧设有相啮合的纹路,

当调节钮71移出限位孔50时,限位块73朝向调节钮71的面贴合在驱动槽52朝向限位槽53的面上,

当转动调节钮71时,驱动杆72带动驱动槽52使转轴43旋转,踏板43朝向底座13翻转。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