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侧弯矫形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24342发布日期:2021-07-20 16:03阅读:722来源:国知局
脊柱侧弯矫形支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脊柱侧弯矫形支具。



背景技术:

脊柱侧弯是一种脊柱的三维畸形,包括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上的序列异常。脊柱侧凸的治疗可分为两大类,即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最主要和最可靠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是支具治疗。目前,绝大多数脊柱侧弯矫形支具多为桶状支具,这一类脊柱侧弯矫形支具往往缺乏准确的挤压矫正点。即使有挤压矫正点也存在挤压受力方向单一的问题,使得多数患者佩戴后很难达到理想的矫正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脊柱侧弯矫形支具,通过多矫正点施加矫正力,提高矫形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脊柱侧弯矫形支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脊柱侧弯矫形支具,包括围绕躯干部分、且自胸部延伸至胯部的本体,所述本体一侧的肋部和腰部上分别设有第一挤压部、第一释放区,与之相对的另一侧的肋部和腰部上分别设有第二释放区、第二挤压部;所述本体上还设有第三挤压部和第四挤压部,所述第三挤压部位于第一释放区下方,所述第四挤压部位于第二释放区的上方,其中,所述第一挤压部的挤压面倾斜向上,从而对脊柱施加方向倾斜向上的压力。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本体上开设若干透气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挤压部、第二挤压部、第三挤压部以及第四挤压部中的至少一个垫设有衬垫。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衬垫采用uv海绵板。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挤压部的挤压面呈弧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本体正面开口设有用于调节压力的调节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释放区、第二释放区均为开设于本体上的通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本体采用聚乙烯材料所制。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脊柱侧弯矫形支具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使第三挤压部、第一挤压部、第二挤压部呈三角形排布,在第一挤压部向脊柱施加压力的同时,第三挤压部、第二挤压部提供反向支撑力。通过使第四挤压部、第一挤压部、第二挤压部呈三角形排布,在第二挤压部向脊柱施加压力的同时,第四挤压部、第一挤压部提供反向支撑力。从而有效强化和稳定对脊柱的压力。通过将第一挤压部的挤压面倾斜向上设置,从而对脊柱施加方向倾斜向上的压力,该倾斜向上的压力方向与侧弯的脊柱方向接近垂直,从而提高对脊柱矫形的有效压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脊柱侧弯矫形支具的后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脊柱侧弯矫形支具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

请参考图1和图2,一种脊柱侧弯矫形支具,包括围绕躯干部分、且自胸部延伸至胯部的本体10。本体10一侧的肋部和腰部上分别设有第一挤压部11、第一释放区12,与之相对的另一侧的肋部和腰部上分别设有第二释放区13、第二挤压部14。其中,第一释放区12、第二释放区13均为开设于本体10上的通孔。

本体10上还设有第三挤压部15和第四挤压部16。第三挤压部15位于第一释放区12下方,使得第三挤压部15、第一挤压部11、第二挤压部14呈三角形排布。在第一挤压部11向脊柱施加矫形压力的同时,第三挤压部15、第二挤压部14提供反向支撑力。

第四挤压部16位于第二释放区13的上方,使得第四挤压部16、第一挤压部11、第二挤压部14呈三角形排布,在第二挤压部14向脊柱施加矫形压力的同时,第四挤压部16、第一挤压部11提供反向支撑力。从而有效强化和稳定对脊柱矫形的压力。

第一挤压部11的挤压面倾斜向上,从而对脊柱施加方向倾斜向上的压力。该倾斜向上的压力方向与侧弯的脊柱方向接近垂直,从而提高对脊柱矫形的有效压力。具体的,该胸椎压力区为四边形压力面。第二挤压部14的挤压面呈弧形。具体的,第二挤压部14的挤压面为扇形或者梯形压力面,压力倾斜30-45度水平椎体施加压力。

本体10正面开口18设有用于调节压力的调节带(图中为示出),便于穿戴和根据患者体型调节松紧程度。本体10上开设若干透气孔17,以提高本体10的透气性,节约材料。

上述方案中,第一挤压部11、第二挤压部14、第三挤压部15以及第四挤压部16中的至少一个垫设有衬垫。衬垫采用uv海绵板,衬垫优选为厚度5-10mm。

上述方案中,本体10采用聚乙烯材料,本体10厚度为4mm。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脊柱侧弯矫形支具,通过使第三挤压部15、第一挤压部11、第二挤压部14呈三角形排布,在第一挤压部11向脊柱施加压力的同时,第三挤压部15、第二挤压部14提供反向支撑力。通过使第四挤压部16、第一挤压部11、第二挤压部14呈三角形排布,在第二挤压部14向脊柱施加压力的同时,第四挤压部16、第一挤压部11提供反向支撑力。从而有效强化和稳定对脊柱的压力。通过将第一挤压部11的挤压面倾斜向上设置,从而对脊柱施加方向倾斜向上的压力,该倾斜向上的压力方向与侧弯的脊柱方向接近垂直,从而提高对脊柱矫形的有效压力。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脊柱侧弯矫形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围绕躯干部分、且自胸部延伸至胯部的本体,所述本体一侧的肋部和腰部上分别设有第一挤压部、第一释放区,与之相对的另一侧的肋部和腰部上分别设有第二释放区、第二挤压部;

所述本体上还设有第三挤压部和第四挤压部,所述第三挤压部位于第一释放区下方,所述第四挤压部位于第二释放区的上方,其中,所述第一挤压部的挤压面倾斜向上,从而对脊柱施加方向倾斜向上的压力,所述第二挤压部的挤压面呈为扇形或者梯形压力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侧弯矫形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开设若干透气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侧弯矫形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挤压部、第二挤压部、第三挤压部以及第四挤压部中的至少一个垫设有衬垫。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脊柱侧弯矫形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垫采用uv海绵板。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脊柱侧弯矫形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正面开口设有用于调节压力的调节带。

6.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脊柱侧弯矫形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释放区、第二释放区均为开设于本体上的通孔。

7.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脊柱侧弯矫形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采用聚乙烯材料所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脊柱侧弯矫形支具,包括围绕躯干部分、且自胸部延伸至胯部的本体,所述本体一侧的肋部和腰部上分别设有第一挤压部、第一释放区,与之相对的另一侧的肋部和腰部上分别设有第二释放区、第二挤压部;所述本体上还设有第三挤压部和第四挤压部,所述第三挤压部位于第一释放区下方,所述第四挤压部位于第二释放区的上方,其中,所述第一挤压部的挤压面倾斜向上,从而对脊柱施加方向倾斜向上的压力。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脊柱侧弯矫形支具,通过多矫正点施加矫正力,提高矫形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宋立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宋立志
技术研发日:2020.04.20
技术公布日:2021.07.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