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托试模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56309发布日期:2021-08-31 13:43阅读:99来源:国知局
胫骨托试模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胫骨托试模组件。



背景技术:

在某些骨科手术中,需要把胫骨近端部分骨头截掉以安装假体,而截掉的形状和假体应在位置上匹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胫骨托试模组件,以提高胫骨截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以及更好的假体匹配度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胫骨托试模组件,所述胫骨托试模组件包括胫骨托试模和胫骨托试模把持器,所述胫骨托试模用于固定在胫骨截骨表面,所述胫骨托试模把持器与所述胫骨托试模可锁定连接,其中所述胫骨托试模设有胫骨钻孔和连接孔并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胫骨截骨表面接触,所述胫骨钻孔从所述第一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以及所述胫骨托试模把持器包括主体、旋转件以及手柄,所述手柄通过所述旋转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主体上,所述主体的前端面设有锁扣立柱,所述锁扣立柱与所述连接孔配合,通过操作所述手柄驱动所述连接孔与所述锁扣立柱相互锁定或解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胫骨托试模还设有与所述胫骨钻孔连通的两个骨屑槽,所述第一表面在所述胫骨钻孔的两侧还形成有下沉部,所述两个骨屑槽分别位于所述胫骨钻孔两侧的下沉部内并从所述下沉部一直延伸至所述胫骨托试模的所述第二表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沉部内还设有固定孔,通过所述固定孔将胫骨托试模固定在胫骨上,以及所述下沉部还设有导向塔孔以与胫骨成型导向塔配合;和/或所述下沉部的前方还设有凸出块,所述凸出块设有斜钉孔,通过所述斜钉孔将所述胫骨托试模进一步固定在胫骨上;和/或所述胫骨钻孔的内壁设有台阶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包括一体形成的握持部和功能部,所述握持部用于手持操作,所述功能部用于安装旋转件和手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握持部的侧部设有多个弧形凹槽,所述多个弧形凹槽在所述握持部的侧部沿握持部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布满整个握持部的侧部,和/或所述握持部还设有沿所述握持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减料孔,所述减料孔的前方设有对线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功能部设有相互嵌合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前端面各设有一个所述锁扣立柱,其中,所述功能部从所述握持部延伸一定距离后在中部形成开孔,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从所述开孔向前延伸并形成相互嵌合的可分离的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分设有旋转件安装部,所述旋转件安装部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二部分的表面上的旋转件安装凹槽,所述旋转件安装凹槽内设有第一转动柱安装孔,所述第一转动柱安装孔与所述旋转件上的第二转动柱安装孔以及所述手柄上的第三转动轴安装孔配合,从而通过转动柱将所述旋转件、手柄以及主体可转动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件安装部的朝向所述第一部分的侧部与所述第一部分的内壁之间形成空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所述开孔与所述旋转件安装部间设有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从所述第一部分的内表面一体伸出形成的第一凸起和从所述第二部分的内表面一体伸出形成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之间具有间隙。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旋转件安装部的前方还设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从所述第一部分的内表面一体伸出形成的第一弯折部和从所述第二部分的内表面一体伸出形成的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相互嵌合并形成间隙。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柄包括一体形成的连接部和操作部,所述连接部设有连接凹槽,所述连接凹槽的两侧形成耳部,所述连接凹槽与所述主体的功能部配合以及所述耳部用于夹持在所述功能部的两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部从所述连接部一体伸出一定距离后分开成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所述第一操作部和所述第二操作部之间形成开口,和/或所述第一操作部和所述第二操作部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都设有多个防滑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件包括第一旋转部和第二旋转部,所述第一旋转部的厚度比所述第二旋转部的厚度小,从而在所述第一旋转部与第二旋转部的连接处形成台阶,其中,所述第一旋转部安装于所述旋转件安装部的凹槽内,所述第二旋转部安装于所述空腔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耳部设有第三旋转柱安装孔和第二销孔,所述第二旋转部设有从上表面贯穿整个第二旋转件的深度并延伸至下表面的第一销孔,所述第二销孔与所述第一销孔配合以将所述手柄与所述旋转件固定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件安装部的朝向所述第一部分的侧部设有第一弧形轮廓,以及所述第二旋转部的内侧壁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弧形轮廓配合的第二内轮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旋转部的外侧壁设有与旋转件安装部的凹槽的内壁配合的第一外轮廓,所述第一旋转部还设有所述第二转动柱安装孔,以及

所述第二旋转部的外侧壁上形成有第二外轮廓,所述第二外轮廓与所述空腔内的第一部分的内侧壁配合并驱动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互远离或相互靠近,从而实现胫骨托试模把持器与胫骨托试模的相互锁定或解锁。

本实用新型的胫骨托试模组件可以更优异的运动稳定性、更好的髌股骨功能、更好的假体匹配度,更少的截骨以及高效精准的手术流程。

附图说明

图1-图2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胫骨托试模组件的不同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3-4分别是胫骨托试模的不同视角的立体图。

图5-6是胫骨托试模把持器的不同视角的立体图。

图7是胫骨托试模把持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8-图9是旋转件的不同视角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更清楚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应理解的是,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而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精神。

在下文的描述中,出于说明各种公开的实施例的目的阐述了某些具体细节以提供对各种公开实施例的透彻理解。但是,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在无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个或多个细节的情况下来实践实施例。在其它情形下,与本申请相关联的熟知的装置、结构和技术可能并未详细地示出或描述从而避免不必要地混淆实施例的描述。

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的提及表示结合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包括于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的出现无需全都指相同实施例。另外,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可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何方式组合。

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清楚展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工作方式,将借助诸多方向性词语进行描述,但是应当将“前”、“后”、“左”、“右”、“外”、“内”、“向外”、“向内”、“上”、“下”等词语理解为方便用语,而不应当理解为限定性词语。

本实用新型涉及全膝关节置换系统中的胫骨托试模和胫骨托试模把持器及其组件。全膝关节置换系统可以提供病人的术后满意度,改善医生术中体验,以真正实现畅爽运动,其可以带来更优异的稳定性、更好的髌骨功能、更好的假体匹配度、更少的截骨表现、高效精准的手术流程。

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主要包括切口和暴露、股骨远端截骨、胫骨近端截骨、伸直间隙检查、测量股骨型号和外旋、股骨准备、踝间截骨、胫骨准备、试模复位、髌骨截骨和准备、假体植入以及切口缝合等步骤。本实用新型的胫骨托试模和胫骨托试模把持器及其组件用于“胫骨准备”步骤。

图1-图2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胫骨托试模组件100的不同视角的立体分解图。下面结合图1-2介绍本实用新型的胫骨托试模组件100。如图1-2所示,胫骨托试模组件100包括胫骨托试模10和胫骨托试模把持器20,胫骨托试模10固定于胫骨截骨表面,胫骨托试模把持器20与胫骨托试模10可锁定连接。下文结合附图分别对胫骨托试模10和胫骨托试模把持器20进行详细描述。

图3-4分别是胫骨托试模10的不同视角的立体图。如图3-4所示,胫骨托试模10整体上具有板状主体,板状主体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1(也称为正面)和第二表面12(也称为反面),第二表面12用于与胫骨近端截骨表面接触,第一表面11朝向股骨远端。第二表面12为平整表面,第一表面11设有各种结构。定义图3-4所示的上方为胫骨托试模的后方、后端或后部,图3-4所示的下方为胫骨托试模的前方、前端或前部,则胫骨托试模10的后方设有弧形开口13,弧形开口13的两侧分别形成胫骨托试模的周部,并向胫骨托试模的前部延伸,从而整体上形成圆弧形周部,胫骨托试模的圆弧形周部在前部断开,并在前部形成凸出部14,凸出部14具有光滑的端面并与胫骨托试模把持器20的前端面配合。凸出部14的端面设有两个连接孔141,连接孔141沿垂直于端面的方向在胫骨托试模的内部延伸一定距离,并用于与胫骨托试模把持器20的锁扣立柱217配合。

胫骨托试模10的第一表面11的中部设有胫骨钻孔111,胫骨钻孔111从第一表面11一直延伸至第二表面12,并在内壁形成台阶部112,胫骨钻孔111以及台阶部112用于与胫骨钻(图未示)配合并限制胫骨钻在胫骨内的钻入深度。第一表面111还设有两个骨屑槽113,骨屑槽113分别位于胫骨钻孔111的两侧并与胫骨钻孔111连通。第一表面11在胫骨钻孔111的两侧还形成有下沉部114,下沉部114与胫骨成型导向塔(图未示)的前端配合,其中胫骨成型导向塔例如可以与胫骨钻配合。两个骨屑槽113分别位于胫骨钻孔111两侧的下沉部114内并从下沉部114一直延伸至胫骨托试模的第二表面12形成通槽。下沉部114的后部还设有固定孔1141,固定孔1141与固定钉配合从而通过固定钉将胫骨托试模固定在胫骨上。下沉部114的前部设有导向塔孔1142,以与胫骨成型导向塔的固定钉配合,从而将胫骨成型导向塔与胫骨托试模相互固定。下沉部114的前方还设有凸出块15,凸出块15上设有斜钉孔151,必要时可以通过斜钉与斜钉孔151的配合进一步将胫骨托试模固定在胫骨上。

图5-6是胫骨托试模把持器20的不同视角的立体图,图7是胫骨托试模把持器20的立体分解图。如图5-7所示,胫骨托试模把持器20包括主体21、旋转件22以及手柄23,手柄23通过旋转件22可转动地安装于主体21上。主体21具有扁平结构并包括一体形成的握持部211和功能部212,握持部211以大致均匀的第一宽度和第一厚度延伸,功能部212以大致均匀的第二宽度和第二厚度延伸,第一宽度大于第二宽度,第一厚度大于第二厚度,也就是说,功能部212相对于握持部211的宽度和厚度都进行了减小,从而便于与旋转件22配合,握持部211主要用于手持操作,功能部212用于安装旋转件23和手柄22。

为了方便握持,握持部211的侧部设有多个弧形凹槽2111,优选地,多个弧形凹槽2111在握持部211的侧部沿握持部211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布满整个握持部211的侧部。握持部211还设有沿握持部21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减料孔2112,减料孔2112的前方设有第一对线孔2113和第二对线孔2114,可以在第一对线孔2113或第二对线孔2114内插入对线杆(图未示)以查看胫骨对线。

参照图7,功能部212设有相互嵌合的第一部分2121和第二部分2122。具体地,功能部212从握持部211延伸一定距离后在中部形成开孔213,开孔213优选形成为圆孔,功能部212从开孔213向前延伸并形成相互嵌合的可分离的第一部分2121和第二部分2122。第二部分2122设有旋转件安装部2123,具体地,旋转件安装部2123为形成于第二部分2122的一个表面上的凹槽,该凹槽内设有第一转动柱安装孔2124,第一转动柱安装孔2124与旋转件22上的第二转动柱安装孔以及手柄23上的第三转动轴安装孔配合,从而通过转动柱将旋转件22、手柄23以及主体21可转动连接。旋转件安装部2123的朝向第一部分2121的侧部设有第一弧形轮廓2125,该第一弧形轮廓2125与旋转件23上的第二内轮廓2222配合。其中,第一弧形轮廓2125与第一部分2121的内壁之间形成空腔2126,空腔2126用于安装旋转件22的第二旋转部222,空腔2126内的第一部分2121的内侧壁与旋转件的第二外轮廓配合,并驱动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互远离或相互靠近,从而实现胫骨托试模把持器与胫骨托试模的相互锁定或解锁。

第一部分2121和第二部分2122在开孔213与旋转件安装部2123之间设有第一配合部214,第一配合部214包括从第一部分2121的内表面一体伸出形成的第一凸起2141和从第二部分2122的内表面一体伸出形成的第二凸起2142,第一凸起2141和第二凸起2142之间具有间隙。第一部分2121和第二部分2122在旋转件安装部2123的前方还设有第二配合部215,第二配合部215包括从第一部分2121的内表面一体伸出形成的第一弯折部2151和从第二部分2122的内表面一体伸出形成的第二弯折部2152,第一弯折部2151和第二弯折部2152相互嵌合并形成间隙。第二配合部215的前方形成凹槽216。凹槽216形成于第一部分2121和第二部分2122之间。第一部分2121和第二部分2122的前端面各设有一个锁扣立柱217,通过将锁扣立柱217插入胫骨托试模10的连接孔141内,将胫骨托试模10与胫骨托试模把持器20连接。

继续参照图7,手柄23包括一体形成的连接部231和操作部232,连接部231从操作部232的下表面沿大致垂直于操作部232的下表面的方向一体伸出形成,并设有大致垂直于操作部232的下表面延伸的凹槽2311,凹槽2311与主体21的功能部212配合,凹槽2311的两侧形成耳部2312,耳部2312用于夹持在主体21的功能部212的两侧。耳部2312还设有第三旋转柱安装孔2313和第二销孔2314。第三旋转柱安装孔2313与主体21的功能部212上的第一旋转柱安装孔2124和旋转件22上的第二旋转柱安装孔2212配合。第二销孔2314用于与旋转件22上的第一销孔2223配合。

继续参照图7,操作部232从连接部231一体伸出一定距离后分开成第一操作部2321和第二操作部2322,第一操作部2321和第二操作部2322之间形成开口2323,第一操作部2321和第二操作部232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都设有多个防滑槽2324,以方便对操作部232进行操作。操作部232的整体宽度从靠近连接部231的一端向远离连接部231的一端逐渐增加,也就是说,操作部232在靠近连接部231的位置与连接部231的宽度相等,并向远离连接部231的方向逐渐增大,从而操作部232的轮廓整体上形成近似三角形。

图8-图9是旋转件22的不同视角的立体图。如图8-9所示,旋转件22整体上包括一体形成的第一旋转部221和第二旋转部222,第一旋转部221的厚度较薄,第二旋转部222的厚度较厚,第一旋转部221与第二旋转部222的连接处形成台阶。第一旋转部221安装于旋转件安装部2123的凹槽内,第二旋转部222安装于凹槽侧面与第二部分212的内壁之间形成的空腔2126内。第二旋转部222的外侧壁上形成有与空腔2126内的第一部分2121的内壁配合的第二外轮廓2221,第二旋转部222的内侧壁上形成有与旋转件安装部2123的第一弧形轮廓2125配合的第二内轮廓2222。第二旋转部222还设有从上表面贯穿整个第二旋转件的深度并延伸至下表面的第一销孔2223,以与手柄23上的第二销孔2314配合。第一旋转部221的外侧壁设有与旋转件安装部2123的凹槽的内壁配合的第一外轮廓2211,第一旋转部221还设有第二转动柱安装孔2212,以与旋转件安装部2123的第一转动柱安装孔2124和手柄上的第三转动柱安装孔2313配合。

返回参照图5-7,旋转件22安装于主体21的旋转件安装部2123内,手柄23的连接部231夹持在主体21的功能部212的两侧并将旋转件22夹持在手柄23的凹槽2311内,通过将转动柱24依次穿过手柄23的一个耳部2312上的第三转动柱安装孔2313、旋转件22的第二转动柱安装孔2212、旋转件安装部2123内的第一转动柱安装孔2124以及手柄23的另一个耳部2312上的第三转动柱安装孔2313,从而将手柄23、转动件22以及主体21可转动连接。销25依次插入手柄23的一个耳部2312上的第一销孔2314、旋转件22的第一销孔2223以及手柄23的另一个耳部2312上的第一销孔2314,从而将手柄23与转动件22连接。由于手柄23与转动件22之间通过销25和转动轴24分别连接,手柄23与旋转件22之间不再相互运动,从而可以通过手柄23驱动旋转件22相对于主体21运动,以使得主体21的功能部212的第一部分2121和第二部分2122之间相互靠近或远离,也就是说,使得第一部分2121和第二部分2122的第一配合部214的第一凸出部2141和第二凸出部2142以及第二配合部215的第一弯折部2151和第二弯折部2152之间的间隙增大或减小,从而将胫骨托试模10和胫骨托试模把持器20相互锁定或解锁。

结合图1-9,将组装好的胫骨托试模把持器20的手柄22松开,即将手柄22的操作部232抬起(此过程称为解锁过程),然后将锁扣立柱217插入胫骨托试模10的连接孔141内,再将胫骨托试模把持器20的手柄22压紧,即按压手柄22的操作部232使其靠近主体部分21,从而将胫骨托试模10和胫骨托试模把持器20相互锁定。需要解锁时,只需将胫骨托试模把持器20的手柄22松开即可实现解锁。具体地,当手柄22的操作部232抬起时,驱动转动件22旋转,转动件22的第二外轮廓2221相对于功能部212的第一部分2121的内壁运动,使得第二外轮廓2221的距离旋转轴(即旋转柱25)较近的部分与功能部212的第一部分2121的内壁接触,从而减小功能部212的第一比分2121和第二部分2122之间的间隙,使得两根锁扣立柱217之间的距离变小,实现解锁功能。而当手柄22的操作部232被按下时,驱动转动件22旋转,转动件22的第二外轮廓2221相对于功能部212的第一部分2121的内壁运动,使得第二外轮廓2221的距离旋转轴(即旋转柱25)较远的部分与功能部212的第一部分2121的内壁接触,从而增大功能部212的第一比分2121和第二部分2122之间的间隙,使得两根锁扣立柱217之间的距离变大,固定在胫骨托试模10的连接孔141内,实现胫骨托试模10与胫骨托试模把持器20相互锁定。

在使用时,首先将胫骨托试模放置在胫骨截骨面上,选择胫骨托试模的位置和型号,是胫骨托试模最大化覆盖胫骨面,同时避免旋出。胫骨托试模旋转定位时,可以将胫骨托试模中央标记线对准胫骨结节中央偏内侧三分之一出。确定好胫骨托试模位置、型号及旋转之后,在胫骨托试模的两个固定孔1141中打入两个带头钉将其固定。固定好之后可选择将胫骨托试模把持器10移除或留在原位,也可以在胫骨托试模把持器10上的对线孔中插入对线杆以查看胫骨对线。胫骨托试模固定好之后,可以进行后续步骤,例如连接胫骨成型导向塔和胫骨钻进行胫骨钻孔等。

以上已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应理解到,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