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动态业务配置的数字化手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83186发布日期:2021-11-15 20:39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动态业务配置的数字化手术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动态业务配置的数字化手术系统。


背景技术:

2.医院手术部中业务流程繁杂,各环节都相关的辅助系统完成各单元业务。各环节中配置软件硬件均在各自领域范围内解决域内问题,因此而产生了类似手术麻醉系统、护工管理系统、二级库管理系统等各种应用系统。随着国内手术技术的发展,院方越来越关注手术业务过程中的安全生产问题及经营效率问题,因此手术部对于业务过程中的信息流、业务流以及服务流的整合越来越迫切。
3.现有的整合方式是通过标准数据接口,各业务系统按需提供服务接口由各方分别接入,各业务系统跟据需求实现系统操作然后通过接口调用服务来源方,或使用http(s)等方式的标准化web方式接入,但上述方法业务整合繁琐,手术部在整合业务时需要各提供厂商协同完成约定接口和数据定义再针对改造;系统耦合杂乱,由于缺少系统化的统一管理手端,各业务系统完成业务时需要直接依赖相关服务提供方,一套系统故障将导致全局不可用;系统组合采用厂商定制方式,业务缺少重组能力,不利于手术部业务的管理升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动态业务配置的数字化手术系统,解决手术系统中各业务系统直接紧耦合问题,提供业务系统动态重组能力。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动态业务配置的数字化手术系统,包括服务提供端、服务管理平台、总线和服务消费端;
6.所述服务提供端用于根据业务定义向服务管理平台进行服务注册并提供视图基础;
7.所述服务管理平台包括服务管理池和配置中心,所述配置中心用于对服务管理池提供服务配置,所述服务管理池用于根据注册和服务配置为服务消费端提供视图;
8.所述总线用于服务提供端、服务管理池和服务消费端之间的调用并完成视图组装提供标准化视图;
9.所述服务消费端用于向服务管理池进行消费注册并获取标准化视图。
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视图为运行于手术系统环境中的业务子系统,所述业务子系统用于在数据、接口及操作界面提供整合和重组的单元。
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服务提供端和服务消费端均通过sdk接入总线,所述服务提供端和服务消费端的视图经过sdk接入转变为标准化视图。
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标准化视图包括媒体信息、健康信息及调用信息,所述媒体信息用于管理及信息展示场景,所述健康信息包括服务评分、服务单元可能性及故障信息;所述调用信息用于总线上行或下行时用于视图拼合时的关键视图定义信息。
1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sdk用于服务标识上报,在服务运行时主动向配置中心上报服务状态,当服务下线或故障时上报对应状态;所述sdk用于服务注册及视图获取,服务提供端根据服务定义向服务管理池进行服务注册,当存在视图使用则同时获取视图;所述sdk用于服务调用,产生服务调用时向总线发起调用,由总线完成视图组装并返回对应视图结果。
1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配置中心还用于为每个视图建立服务质量评价标准以判断服务消费端能够获取到的视图,所述总线还用于根据配置中心评价标准对视图进行评分。
1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服务管理池还用于维护各视图实时情况为服务消费端提供配置基础。
1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服务提供单元在服务管理池中业务定义,所述服务消费端在配置中心定义视图所需要消息的依赖服务。
1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服务提供端和所述服务消费端通过总线向服务管理池注册依赖关系,实时调用时向总线发起请求,所述总线用于根据请求决定上行、命中缓存或返回视图。
1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服务管理池用于根据配置中心服务协调定义视图内容,当视图可用时主动通知服务消费端做能力调整。
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定通过服务总线,将服务进行标准化配置,通过总线自动发现和配置手术部业务的各子系统,并完成动态聚合和业务重组;标准化手术部中的各业务子系统通过服务注册,免接入而主动感知到其他业务系统,实现无封动态对接,改变传统系统之间的紧耦合通过总线实现为弱耦合,相互不干扰。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发明系统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发明总线关系示意图;
22.图3是本发明各端配置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24.实施例一
25.参考图1

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动态业务配置的数字化手术系统,包括服务提供端、服务管理平台、总线和服务消费端;
26.所述服务提供端用于根据业务定义向服务管理平台进行服务注册并提供视图基础;
27.所述服务管理平台包括服务管理池和配置中心,所述配置中心用于对服务管理池提供服务配置,所述服务管理池用于根据注册和服务配置为服务消费端提供视图;
28.所述总线用于服务提供端、服务管理池和服务消费端之间的调用并完成视图组装提供标准化视图;
29.所述服务消费端用于向服务管理池进行消费注册并获取标准化视图。
30.具体的,服务指运行于手术部环境中的业务系统,在该系统可能提供数据结果、调用接口或操作操作界面,在本系统中称为视图。视图是最小系统单元,它为上层业务整合在数据、接口及操作界面提供可用于系统整合和重组的单元。服务管理池为所有可用服务的集合,服务管理池用于接受服务注册及服务定义等基础服务信息维护。服务配置中心提供了管理人员动态配合业务可用性的后台,同样的各业务系统也可以通过配置中心完成业务开关配置。即服务管理池具体维护了各业务的实时情况,为服务消费提供配置基础,服务配置决定了服务消费时能够获取到的服务、数据及视图具体情况;产生服务消费时通过服务管理池完成具体的拉入,服务提供需要提供标准化媒体信息,通过服务管理平台决策配置下行使用。
31.总线用于提供对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服务中间调用。各系统需要调用其他服务时不再直接依赖调用,而改用向服务管理池注册依赖关系,实时调用时向服务总线发起请求。由服务总线决定上行、命中缓存或返回视图等。手术部业务场景中提供标准化服务或消费标准化服务的单元,服务提供端和服务消费端均需要接入sdk,以完成:服务标识的上报,sdk在服务运行时会主动向配置中心上报服务状态,当服务下线或故障时同样上报对应状态;服务注册及视图的获取,服务提供者会跟据服务定义向服务管理池注册可用服务,如果存在视图使用则同时获取视图;服务调用,实际产生服务调用时向服务总线发起调用,由服务总线完成视图组装并返回对应结果。
32.服务提供端用于提供具体的业务定义和执行,是数据的主要产生和维护单元。服务提供单元需要在服务管理池中提前定义,包含信息如:地址、描述、数据字典及解释、操作入口地址及参数和接口定义及地址;服务消费端指使用系统中使用数据或驱动其他业务的入口业务单元,该单元进入手术部业务时需要提前在配置中心定义服务所需要消息的依赖服务。
33.服务提供端和服务接入经过sdk接入转变为标准服务。标准服务由媒体信息、健康信息及调用信息三部分组成。媒体信息描述了服务的类型、开发者及业务等相关信息,用于管理及信息展示场景;健康信息指服务评分、服务单元可能性及故障信息等;调用信息将用于总线上行或下行时用于视图拼合时的关键视图定义信息。sdk作为标准化手段的关键部分,提供了服务配置和服务启动方法,厂商可以跟据实际业务情况选择接入后服务场景的提供和申明。手术部中业务系统繁杂,各厂商标准不一,服务管理需要抹平各系统差异提供标准化视图且跨系统过程中服务稳定性无法保障,服务管理层需要将可用性维持在视图层解决掉因发布、重启或健康质量问题等不确定性因素导致的视图雪崩,服务配置需要将服务提供测实际情况实时提供给消费侧,并通过管理侧解决掉可能的性能问题,消费端通过sdk做一次性的标准接入,作为视图出口,服务管理池作为中间协调单元具体定义视图内容,当视图可用时会主动通知消费侧做能力调整。sdk将服务进行标准化定义,通过总线自动发现和配置手术部业务的各子系统,并完成动态聚合和业务重组,即标准化手术部中的各业务子系统,各子系统可以免接入而主动感知到其他业务系统,实现无封动态对接,即将系统之间的紧耦合通过总线实现为弱耦合,相互不干扰。
34.实施例二
35.参考图1

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动态业务配置的数字化手术系统,在
实施例一的基础上,配置中心也为每个服务建立服务质量评估标准,以决定可用性。当服务达到评分60分时,服务可用。60分以下服务下线并标记为不可用。服务总线在业务使用过程中扮演中央协调角色,同时跟据配置中心规则对服务进行评分。具体计分规则如下:
36.(1)所有服务起始均为0分;
37.(2)服务启动注册成功后调整分数为100分;
38.(3)单次超时扣2分,扣分后总分不低于0分;
39.(4)调用出错扣2分,扣分后总分不低于0分;
40.(5)业务正常返回加1分,5分钟内不超过10分,满分不超过100分;
41.(6)服务离线减100分,扣分后总分不低于0分。
42.服务配置决定了服务消费时能够获取到的服务、数据及视图具体情况。
4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发明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