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肿瘤代谢治疗的活血化瘀中药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26909480发布日期:2021-10-09 14:38阅读:5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肿瘤代谢治疗的活血化瘀中药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肿瘤代谢治疗的活血化瘀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2.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主要疾病,“重病灶,轻全身”的放化疗等“剿杀式”治疗方法短期内有利于病灶控制,但提高患者总生存期贡献有限,尚需要付出巨额医疗费用和生活质量下降等代价。肿瘤是一种代谢病,代谢重编程是肿瘤核心特征,但肿瘤代谢重编程具有包括灵活的代谢可塑性、代谢耦联、杂合代谢表型和时空异质性等在内的复杂系统特性,仅以“点、面”为代谢干预靶点的现代医学治疗模式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中医素以“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为精髓,“君、臣、佐、使”和“归经导向”的平衡组方原则赋予了中医药多途径、多靶点和时空协同调控人体复杂代谢系统的“天然”优势,是未来抗肿瘤代谢治疗主力军。
3.临床应用发现:虽然活血化瘀药物或复方对肿瘤具有较好抑制作用,但诱发肿瘤转移风险高达30

40%,导致目前仅有极少数以活血化瘀为主的抗肿瘤中成药在临床使用,如大黄蛰虫丸等。虽然,我国医学界一直很重视活血化瘀治疗肿瘤过程中促癌转移的副作用,但由于一直没有阐明活血化瘀药物在抑制肿瘤的同时能促进癌症转移的机制,也未能明确肿瘤活血化瘀治疗的适应症和促癌转移预警标志物,“辨证论治”、“慎用”和“活血与驱邪并举”等成为应对这些药物促癌转移的“逃避式”选择,极大地限制了肿瘤活血化瘀药物临床应用。
4.活血化瘀是肿瘤中医治疗三大法则之一,对肿瘤有明确的治疗作用,但容易诱发肿瘤转移,是肿瘤活血化瘀治疗“千年难题”。20%的肿瘤患者死于肿瘤相关性血栓。目前肿瘤相关性血栓难以预防,治疗方面主要采用肝素、华法令等抗凝方法,使用过久患者具有出血,不宜久用。


技术实现要素:

5.(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6.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活血化瘀抗肿瘤中药促癌转移的副作用的问题,解决肿瘤抗代谢治疗疗效低下的问题,同时预防和治疗肿瘤相关性血栓,降低甲胎蛋白阳性慢性肝炎患者肝癌发生率,联合化疗有明显增效减毒作用。
7.(二)技术方案
8.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抗肿瘤代谢治疗的活血化瘀中药组合物,主要干预肿瘤脂质代谢重编程的8个靶点,抑制肿瘤代谢重编程pi3k

akt

mtor信号传到通路,对多种肿瘤(如胃癌、肠癌、肝癌、胰腺癌、肺癌、卵巢癌、宫颈癌、乳腺癌等)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长期使用不但不会促进肿瘤转移,而且能预防和治疗肿瘤相关性血栓,特别是和恩替卡韦联合应用,能使甲胎蛋白阳性的慢性肝炎患者转阴率高达95%,起到预防肝癌发生的作用。
9.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抗肿瘤代谢治疗的活血化瘀中药组合物,由黄芪20

40份、党参12

20份、三菱9

12份、莪术5

12份、水蛭3

8份、蜈蚣2

6份、川牛膝10

20份、白芍6

16份、赤芍10

25份、白花蛇舌草20

30份、半枝莲10

15份、黄芩10

20份和灸甘草6

18份制成。
10.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1.(1)取黄芪药材加4

12倍量40%

80%乙醇回流提取,得黄芪醇提液;
12.(2)药渣挥干乙醇后并入其余十二味药材中并加入4

12倍量水,混合后置于热水中恒温水浴加热提取,提取液合并后过滤,将过滤后的中药提取液进行减压浓缩至流体状的密度为1.1

1.3,冷冻干燥后呈粒粉状,即得浸膏粉。
13.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中药制剂,包括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和药用辅料。
14.本发明的目的之四在于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的用途,优选用于治疗胃癌、肠癌、肝癌、胰腺癌、肺癌、卵巢癌、宫颈癌或乳腺癌。
15.本发明的目的之五在于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包含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和化疗药物,所述化疗药物优选为5

氟尿嘧啶。
16.本发明的目的之六提供包含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和化疗药物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的用途,优选用于治疗胃癌、肠癌、肝癌、胰腺癌、肺癌、卵巢癌、宫颈癌或乳腺癌。
17.本发明的目的之七在于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包含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和恩替卡韦。
18.本发明的目的之八在于提供包含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和恩替卡韦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抗肝癌药物的用途。
19.(三)有益效果
20.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21.(1)本发明基于肿瘤代谢重编程的规律提供了一种抗肿瘤代谢治疗的活血化瘀中药组合物,实验结果表明其具有明确的抗肿瘤疗效,而且不会引起肿瘤转移。
22.(2)本发明的抗肿瘤代谢治疗的活血化瘀中药组合物对肿瘤代谢重编程的多个靶点、多个信号传导通路具有调控作用,疗效高,抗瘤谱广,对胃癌、肠癌、肝癌、胰腺癌、肺癌、卵巢癌、宫颈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有抑制作用,而且不容易产生耐药性。
23.(3)本发明的抗肿瘤代谢治疗的活血化瘀中药组合物在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同时,由于能降低肿瘤表面组织因子受体的表达,能改善肿瘤患者外周血高凝状态,预防肿瘤患者肿瘤相关性血栓的发生,并对肿瘤相关性血栓具有治疗作用,副作用小,且“活血”而不引起出血。
24.(4)本发明的抗肿瘤代谢治疗的活血化瘀中药组合物联合恩替卡韦能使甲胎蛋白阳性的慢性肝炎患者转阴率高达95%(单纯应用恩替卡韦治疗转阴率仅30%左右),明显降低患者肝癌发生风险,起到预防肝癌发生的作用。
25.(5)本发明的抗肿瘤代谢治疗的活血化瘀中药组合物联合化疗有明显增效减毒作用,更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增殖,防止肿瘤侵袭和转移,改善肿瘤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癌症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癌症患者生存期。
附图说明
26.图1为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对293t细胞抑制作用;
27.图2为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对结直肠癌hct

116细胞抑制作用;
28.图3为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对结直肠癌sw

480、胃癌细胞sgc

7901、胰腺癌细胞bxpc

3和panc

1的抑制作用;
29.图4为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对肝癌细胞smmc

7721

3的抑制作用及其ic50浓度;
30.图5为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抗肿瘤动物实验效果图,其中图5a:对照组(pbs喂食)和治疗组肿瘤体积变化;图5b:对照组(pbs喂食)和治疗组肿瘤重量变化图;图5c:对照组(pbs喂食)和治疗组肿瘤大小对比;图5d:对照组荷瘤小鼠;图5e:治疗组荷瘤小鼠;图中jc734为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
31.图6为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单用、联合化疗药物抗肿瘤动物实验效果图;其中图6a:对照组、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治疗组、5

fu治疗组、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联合5

fu治疗组肿瘤体积变化图;图6b:四组小鼠体重变化图;图6c:四组肿瘤大小对比图;图中jc734为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
32.图7为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抗肿瘤细胞实验研究中对机体主要器官的影响,图中jc734为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
33.图8为qpcr实验研究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对hct

116细胞tfeb、pparα、srebf

1、mtor的作用,图中jc734为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5.本发明的中药药材质量应符合中国药典2007年版一部相应药材项下各有关规定。
36.黄芪为豆科黄芪属植物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unge的干燥根。
37.党参为桔梗科植物codonopsis pilosula的干燥根。
38.赤芍为毛茛科植物radices paeoniae rubra的干燥根。
39.半枝莲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scutellaria barbata的全草。
40.三菱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 erum,buch.

ham.的干燥块茎。
41.莪术为姜科植物莪术curcuma aeruginosa roxb.的干燥根茎。
42.水蛭为水蛭科动物蚂蟥whitm.ania pigra whitman的干燥全体。
43.蜈蚣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koch的干燥体。
44.川牛膝为苋科植物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的干燥根。
45.白花蛇舌草为茜草科耳草属植物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ld.[oldenlandia diffusa(willd.)roxb.]的全草。
[0046]
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
[0047]
黄芩为唇形科黄芩属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干燥
块根。
[0048]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
[0049]5‑
fu为5

氟尿嘧啶。
[0050]
本发明的抗肿瘤代谢治疗的活血化瘀中药组合物,由黄芪20

40份、党参12

20份、三菱9

12份、莪术5

12份、水蛭3

8份、蜈蚣2

6份、川牛膝10

20份、白芍6

16份、赤芍10

25份、白花蛇舌草20

30份、半枝莲10

15份、黄芩10

20份和灸甘草6

18份制成。
[0051]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优选由黄芪30份,党参16份,三菱9份,莪术9份,水蛭5份,蜈蚣4份,川牛膝20份,白芍12份,赤芍20克份,白花蛇舌草20份,半枝莲10份,黄芩16份,灸甘草12份制成。
[0052]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53]
(1)取黄芪药材加4

12倍量40%

80%乙醇回流提取,得黄芪醇提液;
[0054]
(2)药渣挥干乙醇后并入其余十二味药材中并加入4

12倍量水,混合后置于热水中恒温水浴加热提取,提取液合并后过滤,将过滤后的中药提取液进行减压浓缩至流体状的密度为1.1

1.3,冷冻干燥后呈粒粉状,即得浸膏粉。
[0055]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优选包括如下步骤:
[0056]
(1)取黄芪药材加4

12倍量40%

80%乙醇回流提取1

4次,每次1h,得黄芪醇提液;
[0057]
(2)药渣挥干乙醇后并入其余十二味药材中并加入4

12倍量水,混合后置于80℃热水中恒温水浴加热3次,每次1h,将3次中药提取液合并后过滤,将过滤后的中药提取液进行减压浓缩至流体状的密度为1.2,冷冻干燥后呈粒粉状,即得浸膏粉。
[0058]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中药制剂,包括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和药用辅料。
[0059]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浸膏粉中加药用物辅料制成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泡腾片或液体制剂。
[0060]
本发明使用的药用辅料包括糊精、乳糖、碳酸氢钠、枸橼酸、羟甲基淀粉钠、微粉硅胶、淀粉、可溶性淀粉和硬脂酸镁,均为药用规格辅料。
[0061]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所得浸膏粉加入4

16kg糊精,混合均匀,干法制粒,整粒,检验合格后装入复合铝塑袋中,即得成品。
[0062]
本发明的中药片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加入羟甲基淀粉钠、微粉硅胶、可溶性淀粉,乳糖、硬脂酸镁,混合均匀,以95%乙醇制颗粒剂或干燥后压片剂。
[0063]
本发明的中药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加入适量微粉硅胶,混匀后,装入胶囊。
[0064]
本发明的中药片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部分细粉加入枸橼酸、淀粉制成颗粒,其余细粉加入碳酸氢钠、淀粉制成颗粒,两种颗粒加入硬脂酸镁后,混合均匀,压片。
[0065]
本发明的液体制剂可以按照常规方法制备。
[0066]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包含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和化疗药物。所述化疗药物优选为5

氟尿嘧啶。
[0067]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的用途,优选用于治疗胃癌、肠癌、肝癌、胰腺癌、肺癌、卵巢癌、宫颈癌或乳腺癌。
[0068]
本发明还提供包含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和化疗药物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抗肿瘤
药物的用途,优选用于治疗胃癌、肠癌、肝癌、胰腺癌、肺癌、卵巢癌、宫颈癌或乳腺癌。
[0069]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包含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和恩替卡韦。
[0070]
本发明还提供包含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和恩替卡韦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抗肝癌药物的用途。
[0071]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解释或说明本发明内容,但这些例子不应被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0072]
具体实施例
[0073]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解释或说明本发明内容,但这些例子不应被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0074]
实施例1:中药组合物的制备
[0075]
原料药组成为:黄芪30克,党参16克,三菱9克,莪术9克,水蛭5克,蜈蚣4克,川牛膝20克,白芍12克,赤芍20克,白花蛇舌草20g,半枝莲10g,黄芩16g,灸甘草12克。
[0076]
取黄芪药材加4倍量40%乙醇回流提取1次,每次1h,得黄芪醇提液;药渣挥干乙醇后并入其余十二味药材中并加入4倍量水,置于80℃热水中恒温水浴加热3次,每次1h,将3次中药提取液合并后过滤,将过滤后的中药提取液进行减压浓缩至流体状密度为1.2,冷冻干燥48h后呈粒粉状,即得。
[0077]
实施例2:中药组合物的制备
[0078]
原料药组成为:黄芪20克,党参12克,三菱10克,莪术5克,水蛭3克,蜈蚣2克,川牛膝10克,白芍6克,赤芍10克,白花蛇舌草20g,半枝莲10g,黄芩10g,灸甘草6克。
[0079]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80]
实施例3:中药组合物的制备
[0081]
原料药组成为:黄芪40克,党参20克,三菱12克,莪术12克,水蛭6克,蜈蚣6克,川牛膝20克,白芍16克,赤芍25克,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15g,黄芩20g,灸甘草12克。
[0082]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83]
实施例4:中药组合物的制备
[0084]
原料药组成为:黄芪30克,党参20克,三菱12克,莪术10克,水蛭8克,蜈蚣6克,川牛膝20克,白芍10克,赤芍16克,白花蛇舌草20g,半枝莲10g,黄芩20g,灸甘草18克。
[0085]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86]
实施例5: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的抗肿瘤细胞实验研究
[0087]
(1)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对人293t细胞和人结直肠癌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研究
[0088]
人293t细胞和人结直肠癌细胞株hct116体外培养,生长旺盛时加入不同浓度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共培养,观察共培养24h、48h和72h下不同浓度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对两株细胞的抑制率。结果发现,2mg/ml的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对正常细胞株293t作用24小时的抑制率为15%(24h)、21%(48h)和26%(72h),而相同剂量的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对结直肠癌的抑制率为40%(24h)、45%(48h)和60%(72h),提示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对肿瘤具有特异性抑制作用而对正常组织细胞抑制或杀伤作用较小。
[0089]
(2)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对肝癌细胞株smmc

7721的体外抑制作用研究和ic50的测定
[0090]
肝癌细胞株smmc

7721体外培养,生长旺盛时加入不同浓度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
共培养,观察共培养24h、48h和72h下不同浓度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对肝癌细胞的抑制率。结果发现,1mg/ml的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对肝癌细胞的抑制率为98%(48h),0.8mg/ml的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对肝癌细胞的抑制率也达到78%(24h)和82%(48h),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对肝癌细胞抑制作用的ic
50
为0.6232,提示,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对肝癌具有非常明显的抑制作用。
[0091]
(3)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抑制不同肿瘤的体外细胞实验研究
[0092]
结直肠癌sw480、胃癌sgc

7901、胰腺癌bxpc

3和panc

1细胞、乳腺癌细胞株mda

mb

231、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人宫颈癌细胞株akg

iiia、卵巢癌细胞株skov

3、肝癌细胞株smmc

7721体外培养,生长旺盛时加入不同浓度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共培养,观察共培养48h下不同浓度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对细胞的抑制率。结果发现,2mg/ml的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对各肿瘤细胞抑制率分别为64.5%(结直肠癌)、73.7%(胃癌)、67.4%(胰腺癌bxpc

3)、45.2%(胰腺癌panc

1)、70.7%(乳腺癌)、78.9%(肺癌)、65.6%(宫颈癌)、54.6%(卵巢癌)和98%(肝癌),对肝癌作用最为明显。
[0093]
实施例6:实施例2

4的中药组合物的抗肿瘤细胞实验研究
[0094]
结直肠癌sw480体外培养,生长旺盛时加入2mg/ml浓度的不同处方提取物200微升共培养,观察共培养48h下不同浓度药物对细胞的抑制率。结果发现,标准处方对各肿瘤细胞抑制率分别为:实施例2为45.6%、实施例3为68.9%、实施例4为56.7%。
[0095]
实施例7: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的抗肿瘤动物实验研究
[0096]
(1)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治疗结直肠癌动物实验研究:将15只荷结直肠癌小鼠按照肿瘤体积分层后再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只(喂食pbs)、治疗组(喂食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5g/kg),连续喂食18天后处死小鼠。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能明显缓解实验造成的机体体重下降,5g/kg、每天1次喂食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对结直肠癌的抑制率为43%。
[0097]
(2)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单用或联合5

fu治疗结直肠癌动物实验研究:将16只荷结直肠癌小鼠按照肿瘤体积分层后再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5

fu治疗组、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治疗组、5

fu联合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治疗组,每组4只。实验开始时,各组在体重、肿瘤平均体积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5

fu治疗组予以5

fu 7.5mg/kg加入生理盐水4ml稀释后腹腔注射化疗,每周1次;5

fu联合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治疗组化疗方法同上,同时,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200mg,生理盐水稀释灌胃,每日1次,每次4ml;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治疗组,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200mg,生理盐水稀释灌胃,每日1次,每次4ml;对照组每日予以生理盐水4ml灌胃。肿瘤长至100m3大小时实验开始治疗,16天后,处死小鼠。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本中药复方制剂能明显缓解化疗造成的机体体重下降;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治疗对结直肠癌抑制率为57%,5

fu治疗抑瘤率为73%,5

fu联合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治疗抑瘤率为94%。
[0098]
实施例8: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的临床实验(一)
[0099]
1.病例选择
[0100]
1990年9月至2004年11月间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世纪坛医院120例胃肠肿瘤患者,病理学证实为原发胃肠恶性肿瘤i
‑ⅳ
期。
[0101]
纳入标准:(1)经临床和病理确诊为胃肠肿瘤的患者,预期生存期大于3个月;(2)
拟采用mfolfox6方案行新辅助化疗、转化治疗或姑息性治疗;(3)年龄大于16岁,小于80岁;(4)中医肿瘤病机辨识具有“虚、滞、瘀、毒”证的肿瘤患者;(5)无出血倾向患者;(6)有可以评价病灶或肿瘤标志物;(7)至少完成4

8个周期治疗的患者纳入有效评价。
[0102]
排除标准:(1)对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药物过敏;(2)合并有消化道梗阻不能口服中药汤剂;(3)参加其他药物试验或口服其他中药的患者;(4)合并有脏器活动性出血;(5)用其它方案化疗的患者;(6)合并有脂质代谢性疾病患者,如高脂蛋白血症、脂质贮积病和酮症酸中毒等。
[0103]
中医证候辨识方法:中医肿瘤病机辨识分为阳虚、阴虚、痰湿、热毒、淤血、气滞6种病机类型,根据近1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中医肿瘤病机辨识量表》中的全部问题,每一问题按5级评分(1分:没有;2分:有一点;3分:有时或有些;4分:经常;5分:非常明显),每种病机类型辨识得分≧10分诊断该病机类型阳性(表1)。
[0104]
表1中医肿瘤病机辨识量表(6分法)
[0105]
[0106][0107]
注释:1分:没有;2分:有一点;3分:有时或有些;4分:经常;5分:非常明显。
[0108]
2.分组
[0109]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治疗的60例胃肠恶性肿瘤化疗患者(mfolfox6方案)为治疗组,60例胃肠肿瘤化疗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中医辨证类型等经构成比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如表2所示)。
[0110]
表2 120例胃肠肿瘤患者基本情况表
[0111][0112]
治疗方案: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1g,温水稀释成50ml,空腹服,1天2次,10天为1治疗周期,休息1周后开始第二个周期治疗。对照组:奥沙利铂100mg/m2,静脉滴注2h,第1天;亚叶酸钙400mg/m2,静脉滴注2h,第1天;氟尿嘧啶400mg/m2,静脉推注,第1天;氟尿嘧啶2400mg/m2,静脉滴注46h;每2周重复1次;治疗组: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化疗前1天开始口服,化疗期间及化疗结束后连续口服6天,共10天为1个治疗周期。
[0113]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0114]
(1)对肿瘤疗效评价:120位胃肠肿瘤患者平均完成5.7个周期治疗。12例患者达到cr,主要是行新辅助化疗的直肠癌患者,其中对照组3例(临床完全缓解和病理完全缓解各1例),治疗组病理完全缓解3例、临床完全缓解6例;pr患者35例,对照组14例和治疗组21例;sd患者40例,其中对照组17例,治疗组23例;pd患者33例,其中其中对照组26例,治疗组7例(表3)。临床获益率对照组:治疗组等于56.7:88.3(p<0.01)。
[0115]
表3对照组及治疗组疗效对比
[0116][0117]
注释:cbr(clinical benefit rate,临床获益率)=cr+pr+sd/总例数。
[0118]
(2)对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患者每周期化疗前均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项目包括:甲胎蛋白、糖类抗原

ca724、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细胞角蛋白19片段、糖类抗原

ca199、糖类抗原

ca125、糖类抗原

ca153、糖类抗原

ca50、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癌坯抗原和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等。本项研究主要为消化道肿瘤,选取代表性的消化道肿瘤标志物癌坯抗原、糖类抗原

ca724和糖类抗原

ca199进行比较(表4)。对照组治疗前癌坯抗原、ca724和ca199分别为86.6
±
17.8、209.0
±
32.1和705.4
±
89.7,治疗后分别降为50.3
±
6.1、134.2
±
26.0、354.6
±
76.2,治疗前后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组治疗前癌坯抗原、ca724和ca199分别为84.4
±
15.2、231.4
±
32.8和749.5
±
94.4,治疗后降为29.8
±
7.5、66.6
±
16.9、167.5
±
35.3,治疗前后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与治疗组降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治疗组肿瘤标志物下降更为明显。
[0119]
表4对照组与治疗组对标志物影响
[0120][0121]
(3)对凝血系统的影响:选择d

dime、fdp、pt

inr和aptt四项指标进行比较,患者每周期化疗前均检测。对照组治疗前d

dime、fdp、pt

inr和aptt分别为401.3
±
96.5、11.5
±
4.4、31.3
±
4.0和14.0
±
0.8,治疗后分别为387.4
±
36.9、13.4
±
6.3、33.3
±
8.2和13.7
±
1.2,四项指标治疗前后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治疗前d

dime、fdp、pt

inr和aptt分别为387.4
±
33.2、11.5
±
4.4、28.0
±
8.8和15.2
±
2.0,治疗后分别为256.6
±
44.8、6.2
±
1.7、26.5
±
2.6和16.0
±
4.5,能明显降低异常凝血指标的d

dime和fdp(p<0.01),但对出血指标(aptt和pt

inr)没有明显影响(p>0.05),即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对肿瘤高凝状态具有“活血”作用,但不引起出血风险(表5)。
[0122]
表5 mfolfox6方案化疗组mfolfox6联合jc724治疗组对出凝血功能影响
[0123][0124]
注:fdp=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

dimer=血浆d

二聚体;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t

inr=国际标准化比值。*:p<0.05;**:p<0.01.
[0125]
(4)对脂质代谢的调控作用: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对脂质代谢有调控作用。对照组外周血脂质代谢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载脂蛋白ai(apoa

i)和载脂蛋白b(apob)均没有明显变化(表6)。治疗组治疗后tc、hdl

c、ldl

c和apob明显升高(p<0.001),但tg和apoa

i没有明显影响(p>0.05)。
[0126]
表6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对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
[0127][0128]
*:p<0.05;**:p<0.01.
[0129]
(5)血栓、癌栓和新转移灶的治疗作用:单纯化疗组血栓7例,均为下肢肌间静脉血栓,肠系膜上静脉癌栓2例。肌间静脉血栓无抗血栓药物治疗指针,仅进行动态复查和观察,试验过程中血栓持续存在但也出现进展。1例肠系膜上静脉癌栓约3*2cm,经mfolfox6方案化疗6周期后癌栓缩小为2*1.8cm,另外1例肠系膜上静脉癌栓患者因肠梗阻死亡。单纯化疗组60例患者治疗期间7例出现新病灶(肝转移4例,肺转移1例。肝肺均转移1例)。联合用药组下肢肌间静脉血栓9例,门静脉合并肠系膜上静脉癌栓1例。9例肌间静脉血栓在联合药物治疗期间全部治愈,平均治疗3.6周期,未使用抗血栓药物。门静脉合并肠系膜上静脉癌栓患者治疗5周期后复查彩色多普勒检查发现癌栓消失。60例联合治疗患者试验期间未发现新的转移病灶。
[0130]
统计方法:数据用x
±
s表示,采用spss 20.0的one

way anova过程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0131]
结果显示:采用本发明中药复方制剂是治疗胃肠肿瘤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不促进肿瘤扩散,不引起出血,可能通过调理脂质代谢发挥抗肿瘤作用。
[0132]
实施例9: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的临床实验(二)
[0133]
1.病例选择
[0134]
本项前瞻性、随机性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纳入来自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和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6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的afp阳性chb患者共68例,所有患者入组前均接受血常规、hbsag、hbeag、hbv

dna、afp、生化全套、凝血功能、腹部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和/或磁共振成像等检查。排除标准:合并感染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或d型肝炎病毒;在过去3年内有抗病毒药物治疗史;或已证实的hcc。6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服用恩替卡韦治疗(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0.5毫克,口服,每天一次),共12个月;试验组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制备成粉剂,每次1g,冲服,每天2次,连续服用2周后休息1周,共服用12个月,恩
替卡韦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受试患者如合并肝硬化失代偿常规给予保肝、利尿等对症支持治疗。
[0135]
治疗开始时记录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肝硬化child分期、肝脏彩超,实验室数据包括血常规、hbsag、hbeag、hbv

dna、afp、凝血功能、生化全套(包括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等),治疗期间,所有患者每2个月复查上述项目并进行随访,最后随访时间至2020年7月31日。血清afp水平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roche诊法),afp阳性定义为在初诊时afp阳性≥7ng/ml,其原因是因为采用roche afp试剂盒定量测定血清afp水平,其95%置信区间为7ng/ml。试验期间,如发现患者:

肝脏新出现直径超过2cm的结节、或原有结节增长迅速;

新出现3个或以上直径小于2cm肝硬化结节;

不能排除浸润性hcc;

2次以上动态检测afp水平逐渐升高,则增加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或磁共振成像检查。
[0136]
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连续变量以平均值
±
标准差表示,使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数据分析,p值小于0.05被认为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小于0.01视为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0137]
2.结果
[0138]
2.1患者基线特征
[0139]
65例患者符合队列纳入标准进入本试验,2例患者因试验期间接受其它中药治疗自动终止试验,1例患者失访,共62例患者(对照组30例、试验组32例)完成12个月治疗及随访。表1总结了62例患者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基线特征,入组时两组患者基线信息、afp、肝功能、病毒学、凝血功能和血脂等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大于0.05),研究具有可比性(见表7)。这些患者平均年龄42.4
±
14岁,男性占56.5%,肝硬化23例(37.1%)。
[0140]
表7入组患者基线特征
[0141]
[0142][0143]
2.2 afp、病毒学和肝功能反应
[0144]
经过12个月治疗,试验组32例患者afp应答反应率达到100%,30例患者(93.8%)afp恢复正常,平均恢复时间为153.2
±
123天,另外2例患者治疗前afp为163.4和815.2ng/ml,在12个月治疗后分别降为42.3和117.5ng/ml,后继续采用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分别在治疗14个月、17个月恢复正常;对照组30例患者中经12个月治疗后24例患者afp下降,应答反应率80.0%(24/30),其中16位患者(53.3%)afp恢复正常,平均恢复时间为206.6
±
117天,8例经12个月治疗afp下降但未至正常水平,6例患者治疗期间afp总体呈升高趋势,对照组与试验组相比afp应答反应率、afp复常率和平均恢复时间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值均小于0.01)。试验组和对照组12个月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100%(32/32)和90.3%(28/30),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hbv

dna分别为5.28
±
1.5

iu/ml和4.1
±
1.2

iu/ml,试验组治疗前后hbv

dna分别为5.07
±
2.1

iu/ml和2.44
±
1.0

iu/ml,试验组hbv

dna抑制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和试验组对肝功能alt反应率分别为100%(32/32)和93.3%(28/30),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试验组alt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
[0145]
表8肝功能、hbv

dna、afp变化结果
[0146][0147]
2.3 hcc发生情况
[0148]
在12个月治疗期间,试验组32例患者未发生hcc;对照组6例afp持续上升的chb患者中,在12个月的治疗期间有3例(10%)转变为hcc:1例chb患者治疗开始时afp 106.4ng/ml,治疗期间afp仍缓慢上升,在治疗8个月后afp上升至415.8ng/ml,ct检查发现肝右叶出现两个3cm大小结节,穿刺检查证实为hcc,保肝治疗后手术切除,术后恢复顺利,继续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至满12个月afp缓慢下降至128.8ng/ml;1名chb患者入组时afp 427.6ng/ml,前8个月治疗复查afp最低下降至310.4ng/ml,但治疗10个月后afp检测为502.0ng/ml,增强
ct提示肝左叶2cm大小结节,穿刺活检证实为hcc行射频消融治疗后病情稳定,继续恩替卡韦治疗后afp下降,第12个月复查afp正常。;另一名chb患者入组时afp 408.4ng/ml,治疗后第4个月复查afp下降至47.6ng/ml,但在治疗10个月后复查afp上升至328.2ng/ml,ct检查发现肝右叶新增1个2cm大小结节,ct增强和穿刺检查证实为hcc行射频消融治疗后病情稳定,继续恩替卡韦治疗后afp下降,第12个月复查afp24.8 ng/ml。
[0149]
2.4对血脂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0150]
患者入组时治疗组及对照组共18例患者pt较正常值延长4s以上,对照组治疗前后d

dime、pt没有显著性差异,试验组治疗前d

dime、pt分别为1.0
±
0.84mg/l和17.6
±
11.2s,治疗后分别为0.67
±
0.39mg/l和16.5
±
9.0s,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能明显降低chb患者异常升高的凝血指标d

dime(p<0.01),但对出血指标pt没有明显影响(p>0.05),即活血化瘀药物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对chb患者高凝状态具有“活血”作用,但不引起出血风险(表3)。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对血脂代谢有一定影响,对照组外周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后tc、tg和ldl

c明显升高(p<0.001),但hdl

c没有明显影响(p>0.05)。
[0151]
表9对血脂和凝血功能的影响(n=31)
[0152][0153]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