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外科术后下肢康复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32096发布日期:2021-11-17 22:19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神经外科术后下肢康复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神经外科术后下肢康复护理床。


背景技术:

2.神经外科是外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在外科学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基础上,应用独特的神经外科学研究方法,研究人体神经系统,如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以及与之相关的附属机构,如颅骨、头皮、脑血管脑膜等结构的损伤、炎症、肿瘤、畸形和某些遗传代谢障碍或功能紊乱疾病,如:癫痫、帕金森病、神经痛等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并探索新的诊断、治疗、预防技术的一门高、精、尖学科。
3.很多的神经外科手术后,病人都出现行动障碍,需要对病人进行康复训练,尤其是下肢行动技能恢复训练,而现有的康复装置不仅结构复杂、不能让患者模仿行走时的弯曲状态,而且不能使患者上半身平躺着进行康复训练。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神经外科术后下肢康复护理床。
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神经外科术后下肢康复护理床,包括支撑架、安装在支撑架底部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两支分别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电连接的电动推杆,所述支撑架顶部设有一块固定在支撑架上的水平的固定板、两个分别与支撑架铰接的第一活动架、两个分别与第一活动架铰接的第二活动架、两个固定在支撑架上的导轨,所述第二活动架底部远离第一活动架的一头转动安装有导向辊,所述导向辊滚动安装在导轨的导向槽中,所述第一活动架与第二活动架通过第一铰接轴铰接,所述电动推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转动安装在第一铰接轴上的上连接座,所述电动推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支撑架通过第二铰接轴铰接的下连接座。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活动架包括第一活动板和两根固接在第一活动板底端的第一筋板,所述第一筋板靠近固定板的一头开设一个第一铰接孔,所述支撑架的顶部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二铰接孔,两个第二铰接孔与相连通的第一铰接孔通过第三铰接轴铰接。
8.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顶端靠近第一活动架的一头安装有第一硅胶条,所述第一硅胶条部分搭接在第一活动板上。
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活动架包括第二活动板和两根固接在第二活动板底端的第二筋板,所述第二筋板与第一筋板相邻的一头通过第一铰接轴铰接,两根第二筋板之间安装有辊轴,所述导向辊转动安装在辊轴上。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活动板与第一活动板的衔接缝处安装有第二硅胶条。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活动板的两侧分别安装一块垂直于第一活动板的第一侧板,所述第二活动板的两侧分别安装一块垂直于第二活动板的第二侧板。
12.还包括理疗袋,所述理疗袋的四个拐角处分别缝有一根弹性绳,每根所述弹性绳的尾部安装一个挂扣,所述理疗袋中装有颗粒状的促进血液循环类的中药材,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各自设有u型孔,所述挂扣勾在u型孔中。
13.中药材包括赤芍、生姜、当归,用切药机切成边长在3~5mm之间的药物颗粒。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水平的固定板对患者的上半身在平躺状态下进行支撑,使患者平趟着进行训练,减轻患者下肢的压力,提高患者康复训练时的舒适性;利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两支电动推杆交替伸缩运动,驱动两个第一活动架交替起伏运动,从而带动两个第二活动架交替起伏运动,使患者的下肢模拟行走时交替弯曲的状态,从而让患者下肢进行康复训练,该康复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制造。
附图说明
1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6.图1是本发明中康复装置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发明中康复装置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发明中支撑架、导轨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发明中导轨、第一活动架、第二活动架、第二硅胶条、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铰接轴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发明中第一活动架、第一侧板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是本发明中第二活动架、第二侧板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22.图7是本发明中理疗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24.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神经外科术后下肢康复护理床,包括支撑架1、安装在支撑架1底部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2、两支分别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2电连接的电动推杆3,支撑架1顶部设有一块固定在支撑架1上的水平的固定板4、两个分别与支撑架1铰接的第一活动架5、两个分别与第一活动架5铰接的第二活动架6、两个固定在支撑架1上的导轨7,第二活动架6底部远离第一活动架5的一头转动安装有导向辊8,导向辊8滚动安装在导轨7的导向槽25中,第一活动架5与第二活动架6通过第一铰接轴9铰接,电动推杆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转动安装在第一铰接轴9上的上连接座10,电动推杆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支撑架1通过第二铰接轴11铰接的下连接座12。
25.利用水平的固定板对患者的上半身在平躺状态下进行支撑,使患者平趟着进行训练,减轻患者下肢的压力,提高患者康复训练时的舒适性;利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两支电动推杆交替伸缩运动,驱动两个第一活动架交替起伏运动,从而带动两个第二活动架交替起伏运动,使患者的下肢模拟行走时交替弯曲的状态,从而让患者下肢进行康复训练,该康复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制造。
26.第一活动架5包括第一活动板13和两根固接在第一活动板13底端的第一筋板14,第一筋板14靠近固定板4的一头开设一个第一铰接孔15,支撑架1的顶部两侧分别设有一个
第二铰接孔16,两个第二铰接孔16与相连通的第一铰接孔15通过第三铰接轴17铰接。
27.固定板4顶端靠近第一活动架5的一头安装有第一硅胶条18,第一硅胶条18部分搭接在第一活动板13上,第一硅胶条18防止患者的衣物或皮肤夹入固定板4与第一活动板之间的衔接缝中。
28.第二活动架6包括第二活动板19和两根固接在第二活动板19底端的第二筋板20,第二筋板20与第一筋板14相邻的一头通过第一铰接轴9铰接,两根第二筋板20之间安装有辊轴21,导向辊8转动安装在辊轴21上。
29.第二活动板19与第一活动板13的衔接缝处安装有第二硅胶条22,防止患者的衣物或皮肤夹入第二活动板19与第一活动板13之间的衔接缝中。
30.第一活动板13的两侧分别插接一块垂直于第一活动板13的第一侧板23,第二活动板19的两侧分别插接一块垂直于第二活动板19的第二侧板24。
31.还包括理疗袋26,理疗袋26的四个拐角处分别缝有一根弹性绳27,每根弹性绳27的尾部安装一个挂扣28,理疗袋26中装有颗粒状的促进血液循环类的中药材,第一侧板23和第二侧板24上各自设有u型孔29,挂扣28勾在u型孔29中。每次康复训练前将中药材蒸煮后装入理疗袋内,让理疗袋的中心敷在患者的膝盖位置,利用中药材对患者的膝盖和膝盖上下部分肢体进行热敷,以促进患者下肢的血液循环,促进患者康复。
32.中药材包括赤芍、生姜、当归,用切药机切成边长在3~5mm之间的药物颗粒。
33.利用水平的固定板4对患者的上半身在平躺状态下进行支撑,利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2控制两支电动推杆3交替伸缩运动,驱动两个第一活动架5交替起伏运动,从而带动两个第二活动架6交替起伏运动,起到对患者下肢进行康复训练的作用,该康复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制造。
3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