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效成分为天然提取物的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7905350发布日期:2021-12-11 04:18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效成分为天然提取物的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效成分为天然提取物的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我国是具有悠久中医传统的国家,中药以及天然类或相关产品需求旺盛。日常使用的多种中药以及天然类物质包括药食两用的物质具有各种各样的保健作用,并且市场上有多种添加有相关成分食品或保健品。已上市产品多样,包括茶饮、饮料、糖果、胶囊、口服液、咀嚼片等。
3.泡腾片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制剂类型,与其他制剂相比,形态与使用方式与常规剂型不同,对某些人群使用的顺应性更好,可接受性更强。目前市场添加有中药或天然动植物提取物(以下简称提取物)的的泡腾片罕有上市,并且已上市还有天然提取物成分的产品具有泡腾时间长、泡腾形态差、有效成分添加量少、提取物吸湿引起的生产工艺困难等,很大程度上影响产品品质。
4.泡腾片虽然具有诸多优点,但是其生产条件比常规制剂苛刻。主要技术难题在于控制原辅料的吸湿行为以及生产环境的湿度。提取物多为极易吸湿的原料,即使泡腾片生产环境符合泡腾片基础的湿度(小于30%~40%)要求,但是添加了提取物后,由于提取物的极高的吸湿性,生产中粘冲现象以及成品的泡腾时间延长等仍难以解决。
5.在生产中,解决原料吸湿性的手段主要有环境湿度控制或进行包衣处理。由于泡腾与其他剂型的区别,如果采用常规的包衣方法,包衣过厚则有可能泡腾后会残留大量不溶性包衣沉淀或溶解时间过长;包衣过少,则对吸湿性改善不明显。并且不同物质的提取物的吸湿性不同,为既能简化生产工艺,又能保证较好的泡腾效果,针对不同提取物成分应采用不同的工艺参数进行处理。目前有发明或文献报道有采用对原料包衣进行防潮处理,但应用与泡腾片后效果不佳。其可能由于包衣后溶解减慢或对吸潮改善有限。
6.葛根粉或葛根提取物、枳椇子粉或枳椇子提取物、玉米多肽等是长久以来相关功能性产品常用的功能性成分;牡蛎精粉或牡蛎提取物是海王金樽牌系列保健品中的有效成分之一。含有以上有效成分并且增加或减少部分成分的产品多有上市,并且有含有以上成分的泡腾片上市。但目前含有上述成分的泡腾片产品片重小、有效成分少、泡腾时间长,有明显的沉淀,降低了使用效果,影响使用体验。
7.牡蛎精粉或牡蛎提取物,包括多肽类提取物水溶性高,吸湿性极强,类似的物质还有大豆肽粉,同样具有极强的吸湿性。采用以上两种物质作为原料生产泡腾片,即使在常规泡腾片生产环境的湿度条件下,压片原料混合后粘冲现象明显,泡腾时间明显增加,且泡腾液出现泡沫与沉淀。这可能也是目前市面上类似配方产品,如海王金樽系列产品长期没有泡腾类产品的原因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有效成分为天然提取物的泡腾片,以解
决目前市场上天然提取物泡腾片的崩解时间长、不能充分溶解、泡腾形态差、有效成分添加量少、由于泡腾片原辅料强吸湿等原因引起的生产制备过程中出现粘冲、对环境湿度要求高等问题。
9.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天然提取物泡腾片,该泡腾片含有锌离子化合物和包衣剂。
10.本发明的发明人在设计天然提取物泡腾片时,为了增加泡腾片的功效,添加了为人体补充锌离子的原料,即锌离子化合物,意外地发现,添加适量锌离子化合物显著地改善了泡腾片生产过程中的粘冲现象,缩短了泡腾片的崩解时间,避免了最终的泡腾溶液出现沉淀,在保证泡腾片质量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有效成分—天然提取产物的添加量。
11.本发明的天然提取物指从动物、植物、海洋生物等天然产品中提取出来的产物,尤其指吸湿性强的提取物。优选地,天然提取物选自葛根提取物、枳椇子提取物、玉米提取物、牡蛎提取物、大豆提取物中的一种或者几种;优选地,天然提取物选自葛根粉、牡蛎精粉、大豆肽和玉米肽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12.本发明锌离子化合物的添加量占天然提取物质量比0.06%~3.6%,优选1.0%;所述包衣剂的添加量占天然提取物与锌离子化合物的混合物的质量比0.15%~1.0%,优选0.5%。
13.优选地,锌离子化合物选自硫酸锌、葡萄糖酸锌、甘氨酸锌、乳酸锌、柠檬酸锌、氯化锌和乙酸锌中的一种或多种。
14.更优选地,锌离子化合物为葡萄糖酸、锌甘氨酸锌、乙酸锌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15.优选地,包衣剂为疏水性包衣剂。
16.更优选地,包衣剂选自pva预混包衣粉(amb ii(amb ii))
17.优选地,天然提取物含量≤泡腾片总片重的10%,泡腾片总片重≤4.0克。
18.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上述有效成分为天然提取物的泡腾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9.(1)添加锌离子化合物至天然提取物中,并混合均匀;
20.(2)取包衣剂对步骤(1)获得的天然提取物与锌离子化合物的混合物进行包衣,再干燥;
21.(3)在湿度≤40%环境下添加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至步骤(2)获得的包衣混合物中,并混合均匀;
22.(4)将步骤(3)获得的辅料混合物在湿度≤40%环境下压片,获得泡腾片。
23.本发明通过创造性地添加锌离子化合物至天然提取物中,再对上述混合物进行包衣,从而解决了天然提取物泡腾片在生产制备过程中出现粘冲、有效成分天然提取物添加量少、泡腾片崩解时间长、出现沉淀等泡腾效果不佳的问题;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在一般泡腾片生产环境湿度下,有效地提高提取物添加量并解决了粘冲头的问题,放宽了此类产品生产时对环境湿度的要求。
24.优选地,锌离子化合物的添加量占天然提取物质量比0.06%~3.6%,更优选1.0%;所述包衣剂的添加量占天然提取物与锌离子化合物的混合物的质量比0.15%~1.0%,更优选0.5%。
25.优选地,锌离子化合物选自硫酸锌、葡萄糖酸锌、甘氨酸锌、乳酸锌、柠檬酸锌、氯
化锌和乙酸锌中的一种或多种。
26.更优选地,锌离子化合物为葡萄糖酸、锌甘氨酸锌、乙酸锌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27.优选地,步骤(2)包衣使用的包衣剂为疏水性包衣剂。
28.更优选地,包衣使用的包衣剂选自pva预混包衣粉(amb ii(amb ii))
29.优选地,天然提取物的添加量≤泡腾片总片重的10%,泡腾片总片重≤4.0克。
30.辅料包括酸源、碱源、填充剂、润滑剂、调味剂等泡腾片常规辅料。
31.由上述方法制备的泡腾片解决了目前市场上天然提取物泡腾片产品片重小、有效成分少、崩解时间长,有明显的沉淀,使用效果不佳的问题。在常规泡腾片生产环境的湿度条件下,未添加锌离子化合物和包衣剂的原辅料混合后压片出现粘冲现象明显,泡腾液易出现泡沫与沉淀。生产制备泡腾片时,若泡腾片的包衣剂用量过多,则导致泡腾片的崩解时间延长;若包衣剂的用量不足,则不能较好的改善原料吸湿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创造性地添加锌离子化合物,从而在保证泡腾效果的前提下,显著地降低了泡腾片的包衣剂用量并能获得质量合格的泡腾片,而且本发明的泡腾片具有崩解时间短,泡腾溶液清澈没有沉淀,有效成分添加量增加等优点,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显著改善了压片粘冲的问题。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实施方便,可行性强,有效地解决了天然提取物类泡腾片的生产工艺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具有很强的经济价值。
32.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33.1.图1为未添加锌离子化合物和包衣剂的天然提取物泡腾片的溶解时间与泡腾片中天然提取物的质量的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将结合部分实施例进一步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述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35.以下各个实施例中使用的材料、试剂如下:
36.药物与试剂:
37.牡蛎精粉,购自三亚海王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成分为小分子肽,分子量小于1000dalton;
38.大豆肽,由2

6个氨酸组成的、分子量在200

800dalton混合肽;
39.葛根提取物,规格20:1,总黄酮>30%,购自西安全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40.卡乐康包衣剂pva预混包衣粉(amb ii(amb ii)),由卡乐康提供小试样品;
41.酒石酸,分析纯,广州化学试剂厂;
42.柠檬酸,分析纯,购自河南德鑫化工实业有限公司;
43.麦芽糊精,分析纯,山东西王集团有限公司;
44.peg6000,分析纯,购自天津市瑞金特化学品有限公司;
45.碳酸氢钠,含量>99%,购买自海王星辰药店;
46.氯化钠,食品级;
47.三氯蔗糖,分析纯,购自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48.甜橙香精,食品级,购自深圳安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49.实施例1泡腾片的制备方法
50.1.1制备未添加锌离子化合物且未包衣的普通泡腾片
51.根据以下步骤制备未包衣未添加锌离子化合物的普通泡腾片:
52.(1)在湿度不高于40%的环境下,取天然提取物10%、酒石酸13%、柠檬酸9.7%、麦芽糊精15%,peg6000 2.5%充分混合,获得混合物1;
53.(2)在湿度不高于40%的环境下,取碳酸氢钠30%、麦芽糊精15%、peg60002.5%、氯化钠2%充分混合,获得混合物2;
54.(3)在湿度不高于40%的环境下,将混合物1与混合物2、三氯蔗糖0.1%、甜橙香精0.2%混合均匀后按ф28mm平斜冲压片,硬度为6.0~7.2kg,获得泡腾片。
55.上述百分数均为占泡腾片的质量比。
56.1.2制备未添加锌离子化合物,但包衣的普通泡腾片
57.(1)在湿度不高于40%的环境下,取天然提取物10%、采用疏水性包衣剂对天然提取物进行包衣,干燥;
58.(2)取酒石酸13%、柠檬酸9.7%、麦芽糊精15%,peg6000 2.5%添加至步骤(1)的包衣后的天然提取物中,充分混合,获得混合物3;
59.(3)在湿度不高于40%环境下取碳酸氢钠30%、麦芽糊精15%、peg60002.5%、氯化钠2%充分混合,获得混合物4;
60.(5)将混合物3与混合物4、三氯蔗糖0.1%、甜橙香精0.2%混合均匀后直接压片,硬度为6.0~7.2kg,获得泡腾片。
61.1.3制备添加有锌离子化合物和包衣剂的天然提取物泡腾片
62.(1)在湿度不高于40%的环境下,取天然提取物10%和锌离子化合物充分混合,获得混合物3;
63.(2)采用疏水性包衣剂对混合物1进行包衣,干燥;
64.(3)在湿度不高于40%环境下添加酒石酸13%、柠檬酸9.7%、麦芽糊精15%,peg60002.5%至包衣后的混合物1,混合均匀,获得混合物3;
65.(4)在湿度不高于40%环境下取碳酸氢钠30%、麦芽糊精15%、peg60002.5%、氯化钠2%充分混合,获得混合物4;
66.(5)将混合物3与混合物4、三氯蔗糖0.1%、甜橙香精0.2%混合均匀后直接压片,硬度为6.0~7.2kg,获得泡腾片。
67.泡腾片工艺与处方参考[岳凤丽,李梅,张银,陈琳,迟晓君.蒲公英泡腾片的工艺[j].食品工业,2020,41(06):14

18.]。
[0068]
包衣方法参考[尤恒.流化床包衣处方与工艺参数的量化控制[d].青岛科技大学,2010.],其中预实验中,通过控制流化床喷雾时间与包衣后原料增重比例建立关系。正式包衣时采用控制包衣时间控制包衣剂用量,并且对包衣后原料称重进行确定。
[0069]
实施例2不含锌离子化合物且未包衣的普通泡腾片的溶解性
[0070]
按照实施例1.1的方法,其中,参考海王金樽咀嚼片或口服液的配方,采用天然提取物牡蛎精粉和葛根提取物作为功能性原料天然提取物,按照重量比例1:1混合,并且按照天然提取物的总含量分别为20mg、60mg、100mg、200mg、400mg,添加相应的辅料,压片制成片重为4.0g的5组泡腾片。
[0071]
采用200ml的25℃的温水溶解泡腾片,记录各组泡腾片的溶解时间,结果如图1所示。
[0072]
结果显示,将有效成分葛根提取物和牡蛎精粉直接与泡腾片其它辅料进行混合后进行压片,随着有效成分的含量增加,泡腾片的粘冲现象越发显著,最终泡腾片的溶解时间显著增加;并且,随着有效成分的添加量增加,从100mg开始,粘冲头现象出现,最终溶液中出现不溶成分的现象明显。
[0073]
实施例3锌离子化合物和包衣剂对泡腾片的影响
[0074]
不同的原料具有不同的吸湿性,同时包衣剂的使用虽然理论上会对吸湿性具有一定的改善,用量过低则改善不佳,用量过高则很可能影响泡腾后原料的溶解性以及溶解速度。
[0075]
本实施例考察锌离子化合物和包衣剂对泡腾片的影响。
[0076]
本实施例的泡腾片参考海王金樽片中的主要功效成分,采用牡蛎精粉与葛根提取物,牡蛎精粉与葛根提取物按照质量比为1:1混合。
[0077]
将泡腾片分成五大组,如表1所示。分别按照实施例1.1、1.2和1.3的方法制备片重为4.0g的泡腾片,其中锌离子化合物采用葡萄糖酸锌,包衣剂采用pva预混包衣粉(amb ii(amb ii)),葡萄糖酸锌的添加量为占天然提取物总量的质量比按如下设计添加,包衣剂的添加量为占锌离子化合物和天然提取物的混合物的质量比0.5%。
[0078]
组1为未添加锌离子化合物的普通泡腾片;
[0079]
组2为添加有占天然提取物质量比0.01%的锌离子化合物的泡腾片;
[0080]
组3为添加有占天然提取物质量比0.06%的锌离子化合物的泡腾片;
[0081]
组4为添加有占天然提取物质量比0.20%的锌离子化合物的泡腾片;
[0082]
组5为添加有占天然提取物质量比1.0%的锌离子化合物的泡腾片;
[0083]
组6为添加有占天然提取物质量比3.6%的锌离子化合物的泡腾片;
[0084]
组7为添加有占天然提取物质量比7.2%的锌离子化合物的泡腾片;
[0085]
其中,以上每组又分为3个亚组,每个小组中,分别对葛根提取物和牡蛎精粉进行包衣或者不包衣,再将包衣或者未包衣的两种天然提取物混合,再按照实施例1中对应的方法步骤制备而得。
[0086]
其中,若未添加葡萄糖酸锌,则包衣剂的使用量为未包衣前的天然提取物的质量比0.5%,若添加有葡萄糖酸锌,则包衣剂的使用量为未包衣前的天然提取物与葡萄糖酸锌的总质量比0.5%,
[0087]
分别采用200ml的25℃的温水溶解各组泡腾片,记录各组泡腾片的泡腾结果,如表1所示。
[0088]
表1不同含量的葡萄糖酸锌和包衣对泡腾片的影响
[0089][0090]
结果如表1所示:在包衣工艺相同的情况下,未添加锌离子化合物工艺并且采用0.5%包衣剂的泡腾片相对于未添加锌离子化合物和未对天然提取物进行包衣的普通泡腾片,其粘冲现象与沉淀现象改善不明显。而添加有葡萄糖酸锌,且葡萄糖酸锌的量占天然提取物总质量的0.06%

3.6%,并且采用天然提取物和葡萄糖酸锌总质量的0.5%的包衣剂对天然提取物和葡萄糖酸锌进行包衣制备而得的本发明的泡腾片,其崩解时间显著缩短,吸湿性改善明显,消除了粘冲现象,并且能有效避免因包衣剂用量过高导致的沉淀,此外还能有效隔离原料与辅料,避免这两者发生反应,解决可能因原料受到辅料影响导致的沉淀。但当葡萄糖酸锌的添加量过高时,则泡腾片的溶解时间显著延长。此外,由上表的结果可知,不同天然提取物原料的吸湿性具有一定的差异,葛根提取物的吸湿性低于牡蛎提取物,因此在较低的包衣剂剂量下,未包衣的牡蛎提取物比未包衣的葛根提取物更易发生粘冲现象。
[0091]
实施例4天然提取物含量对泡腾片的影响
[0092]
本实施例考察有效成分添加量不同时,本发明的泡腾片的使用效果。
[0093]
按照实施例1.3的制备方法制备片重为4.0g的泡腾片,其中有效成分参照海王金樽口服液,采用牡蛎精粉与大豆多肽,这两种天然提取物的重量比为1:1,锌离子化合物采用葡萄糖酸锌,添加量为1.0%,包衣剂为pva预混包衣粉(用葡萄糖酸锌,添加量为1.0%,包衣剂为pva预混包衣粉(amb ii(amb ii)),包衣剂用量为占有效成分与锌离子化合物的混合物的质量比0.5%。泡腾片中天然提取物总添加量分别为100mg、200mg、300mg、400mg。
[0094]
采用200ml的25℃的温水溶解泡腾片,记录泡腾片的泡腾结果如表2所示。
[0095]
表2不同剂量的天然提取物对泡腾片的影响
[0096][0097]
根据表1和表2可知,在采用葛根提取物以及牡蛎精粉为有效成分原料时,本发明的泡腾片相对于普通泡腾片来说,在保证泡腾片的泡腾效果的前提下,其有效成分的添加量大幅度增加。彻底消除了粘冲现象,而且在有效成分添加量为300mg以下时,无明显沉淀现象出现,泡腾迅速,泡腾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0098]
实施例5蛋白含量高的天然提取物的泡腾片
[0099]
由表1可知,葛根提取物的吸湿性低于牡蛎精粉,其原因可能来自于牡蛎提取物中的蛋白质或多肽成分的吸湿性更高。
[0100]
本实施例考察不同天然提取物的泡腾片的效果,以及天然提取物的添加量不同时,泡腾片的使用效果。
[0101]
如表3所示,本实施例参考海王金樽口服液的有效成分配方,采用大豆肽和牡蛎精粉作为有效成分,重量比为1:1,分别按照实施例1.2和1.3的方法制备4.0g/片的泡腾片,其中锌离子化合物为葡萄糖酸锌,添加量为1.0%,包衣剂采用pva预混包衣粉(amb ii(amb ii)),添加量为0.5%。泡腾片中天然提取物总含量分别为100mg与200mg。
[0102]
采用200ml的25℃的温水溶解泡腾片,记录泡腾片的泡腾结果,如表3所示。
[0103]
表3有效成分为大豆肽和牡蛎精粉的泡腾片的泡腾结果
[0104][0105]
与葛根提取物比较,大豆肽、牡蛎精粉均为蛋白含量较高的提取物,根据表3和表1可知,在采用高蛋白原料或以氨基酸含量高的原料时,在保证泡腾片合格的前提下,本发明的泡腾片可大幅度增加有效成分的剂量,粘冲现象基本消除,而且无明显沉淀现象出现。
[0106]
实施例6不同的锌离子化合物对泡腾片的影响
[0107]
本实施例参考海王金樽口服液的有效成分配方,采用大豆肽和牡蛎精粉作为有效成分,重量比为1:1,按照实施例1.3的方法制备天然提取物总量为200mg的泡腾片,泡腾片的片重为4.0g/片,其中采用的锌离子化合物分别如表4所示,添加量为1.0%,包衣剂采用pva预混包衣粉(amb ii(amb ii)),添加量为0.5%。
[0108]
采用200ml的25℃的温水溶解泡腾片,记录泡腾片的泡腾结果,如表4所示。
[0109]
表4不同锌离子化合物对泡腾片的影响
[0110]
锌离子化合物粘冲现象崩解时间(s)不溶沉淀
硫酸锌无119无葡萄糖酸锌无95无甘氨酸锌无85无氧化锌无160有(轻微)乳酸锌无121无柠檬酸锌无100无氯化锌无134无乙酸锌无99无碳酸锌无200有(明显)
[0111]
根据表4可知,表4中的锌离子化合物的添加量为1%时,均能有效消除制备过程中的粘冲现象,但是采用不同锌离子化合物的泡腾片的崩解时间相差较大,采用氧化锌、碳酸锌时,最终的泡腾液出现了明显的不溶性沉淀。
[0112]
实施例7不同剂量的包衣剂对添加有锌离子化合物的泡腾片的影响
[0113]
本实施例的泡腾片参考海王金樽片,有效成分采用牡蛎精粉与葛根提取物,牡蛎精粉与葛根提取物按照质量比1:1,按照实施例1.3的方法制备片重为4.0g的泡腾片,其中锌离子化合物采用葡萄糖酸锌,添加量占天然提取物总质量的1%,包衣剂采用pva预混包衣粉(amb ii(amb ii)),包衣剂的使用量分别为表5所示,依次为0.05%、0.10%、0.15%、0.30%、0.50%、1.0%,该百分数的含义是包衣剂的质量占天然提取物与葡萄糖酸锌的混合物的质量的百分比。
[0114]
表5包衣剂的使用量对泡腾片的影响
[0115][0116]
根据表5可知,在添加有1%的葡萄糖酸锌的情况下,采用占天然提取物和葡萄糖酸锌总重量的0.05%~1.0%的包衣剂进行包衣对于在泡腾片生产时的吸湿性改善具有一定的差别。在包衣剂添加量为0.15%时即可明显解决了粘冲现象,并且能有效避免因包衣剂用量过高导致的沉淀。并且能有效隔离原料与辅料反应,解决可能因原料受到辅料影响导致的沉淀现象,如表5所示。考虑工业化生产中,可能存在混料不均,适当提高包衣剂的用量,能有效的避免残次品的发生,因此未来产业化生产中更推荐采用0.5%的包衣剂添加量进行产品生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