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局部压迫强度的留置针用转接头组件及留置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42413发布日期:2022-07-05 22:27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低局部压迫强度的留置针用转接头组件及留置针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降低局部压迫强度的留置针用转接头组件及留置针。


背景技术:

2.留置针的使用能减少患儿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及对打针的恐惧感,减轻家长的焦躁情绪,便于临床用药,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用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减少患儿疼痛,因而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广泛应用,面对患儿这一特殊群体,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长短和患儿的舒适成为护士及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留置针成功使用的标志和推广的前提。
3.目前留置针的结构主要包括可以留置在血管内的柔软的导管/套管,以及穿刺引导针芯,导管/套管套在针芯外,其中针芯具有一定的柔软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弹性形变,同时其相对于导管/套管更硬,并且能够引导导管/套管穿破皮肤和血管。使用时将导管/套管和针芯一起穿刺入血管内,当导管/套管进入血管的合适位置后,回撤出针芯,仅将柔软的导管/套管留置在血管内从而进行输液治疗;其中导管/套管是连接在一个接头上的,接头的内腔中具有橡胶塞,针芯以及普通的针头均可穿过该橡胶塞,同时该橡胶塞可以起到防止血液流出到外部的作用;导管/套管由于通常会在身体上停留几天,因此导管/套管的位置也需要进行固定,固定是通过胶带将接头固定到皮肤上的方式进行的,即取一张整医用胶片的或若干条医用胶带同时将接头覆盖后,再将胶片或胶条的其他部分粘贴到就近的皮肤上,如此通过胶片或胶条即可实现对接头以及导管/套管的位置固定。
4.其中,由于导管/套管连接在接头的轴心处,所以固定完成后,导管/套管与皮肤之间是处于一个类似于起翘的状态,为了防止导管/套管将被穿破的皮肤拉伤或将插口拉大,需要接头与皮肤之间产生较大的相对抵紧力,才能较好的防止接头发生位置活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接头会对接触接头的部分皮肤产生较大的压力,导致使用舒适度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接头组件以及留置针,其能够降低患者的局部压迫感,并提高使用舒适度。
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降低局部压迫强度的留置针用转接头组件,包括:
7.呈罩状结构的第一接头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接头内腔中的防护塞,所述第一接头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定位片,所述第一接头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定位片,另一端开设有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片和所述第二定位片所在的平面共面,且均与所述第一接头相切;
8.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呈e字形或y字形,且所述定位件的中部可与所述定位槽相配合,所述定位件的截面呈拱形;
9.第二接头,所述第二接头的两侧设置有相通的输液管和输液针。
10.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头包括呈圆台形的推动部和拉动部,所述推动部和所述拉动部的截面较大的一端为同一端,所述输液管与所述推动部连接,所述输液针与所述拉动部连接。
11.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推动部的高小于所述拉动部的高。
12.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推动部和所述拉动部连接的一端周缘设置有圆形的防滑圈。
13.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推动部以及所述拉动部的周缘均开设有若干个稳定槽。
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留置针,包括套管、针塞、连接于所述针塞的针芯以及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转接头组件,所述套管与所述第一接头的内腔相通,且所述套管连接于所述第一接头靠近所述定位槽的一端。
15.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头包括输液部以及与所述输液部相通的过渡部,所述防护塞位于所述输液部中,所述过渡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输液部以及所述套管相通,所述防护塞与所述输液部的端部之间留有设定距离。
16.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过渡部呈弧形,且所述过渡部背离所述输液部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一接头靠近所述第一定位片的侧部。
17.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防护塞背离所述过渡部的一端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接头背离所述定位槽的一端所在的平面共面。
18.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头背离所述输液针的一侧与所述输液针相通设置有第一连接筒,所述输液管的端部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连接筒过盈配合的第二连接筒。
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的过程中,需要固定第一接头的位置时,首先对第一定位片和第二定位片进行定位,即通过胶片或胶带将第一定位片、第二定位片固定贴合在皮肤上,如果第一接头的稳定性够了则完全不需要对第一接头进行粘贴固定,但即使是第一接头的位置稳定性不够,也可以只需使用少量的胶片或胶带对第一接头进行固定;
20.由于第一定位片和第二定位片能够加第一接头与皮肤之间的接触总面积,因此在第一接头受到相同的压力时,第一接头、第一定位片和第二定位片使得与皮肤之间产生的压强更小,即可以减小对皮肤局部的压迫感,提高了实用舒适度。
21.不仅如此,当第一接头的位置固定完成后,将定位件卡接到定位槽中,定位槽的中部卡接到定位槽中的同时,定位件的两侧是恰好贴合或略微抵触在皮肤上的,如此还可以通过胶片或胶条将定位件的两侧也贴合在皮肤上,如此不仅可以更进一步的加大第一接头与皮肤之间的抵触总面积,从而减小第一接头对皮肤产生的压强大小,同时在y向上,第一接头受到了两个第一定位片的限位作用,而在x向上,第一接头同时又受到了第二定位片与定位件的限位作用,所以第一接头的位置可以很稳定的保持在皮肤上,难以与皮肤之间发生相对的位移,因此也不容易对被穿破的皮肤和血管产生损伤,使用安全性较高。在使用时,需在第一接头的位置固定后再使用定位件,而取下第一接头时,需先取下定位件后再取下第一接头。
22.通过胶片或胶条将第一定位片、第二定位片和定位件贴紧在皮肤上后,不仅可以
扩大第一接头整体被固定的范围,从而提高第一接头的位置稳定性,同时由于第一定位片和第二定位片、定位件的两端都是薄片形状,所以胶片或胶条在贴合第一定位片/第二定位片/定位件与皮肤时,胶片/胶条与皮肤之间的高度差就较小,使得胶片/胶条与皮肤之间的粘结总面积更大,从而可以更好的防止胶片/胶条与皮肤之间分离,胶片/胶条的位置稳定性更佳,对第一定位片/第二定位片/定位件的位置固定效果也就更好,同时也对第一接头的位置稳定性起到了更好的效果。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留置针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留置针使用状态的剖视图;
27.图4为图3中b部分的放大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接头组件中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留置针待机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30.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留置针待机状态下的剖视图;
31.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接头组件中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标:1、第一接头;2、防护塞;3、第一定位片;4、第二定位片;5、定位槽;6、定位件;7、第二接头;7a、推动部;7b、拉动部;8、输液管;9、输液针;10、防滑圈;11、稳定槽;12、套管;13、针塞;14、针芯;15、输液部;16、过渡部;17、第一连接筒;18、第二连接筒;19、防滑部。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4.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5.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
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7.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3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39.实施例1
40.请参阅图1到图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接头组件,包括:
41.呈罩状结构的第一接头1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接头1内腔中的防护塞2,所述第一接头1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定位片3,所述第一接头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定位片4,另一端开设有定位槽5,所述第一定位片3和所述第二定位片4所在的平面共面,且均与所述第一接头1相切;
42.定位件6,所述定位件6呈e字形,且所述定位件6的中部可与所述定位槽5相配合,所述定位件6的截面呈拱形;
43.第二接头7,所述第二接头7的两侧设置有相通的输液管8和输液针9。
44.所述第二接头7包括呈圆台形的推动部7a和拉动部7b,所述推动部7a和所述拉动部7b的截面较大的一端为同一端,所述输液管8与所述推动部7a连接,所述输液针9与所述拉动部7b连接。所述推动部7a的高小于所述拉动部7b的高,即推动部7a的轴心长度小于拉动部7b的轴心长度。
45.所述推动部7a和所述拉动部7b连接的一端周缘设置有圆形的防滑圈10。所述推动部7a以及所述拉动部7b的周缘均开设有若干个稳定槽11。
4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留置针,包括套管12、针塞13、连接于所述针塞13的针芯14以及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接头组件,所述套管12与所述第一接头1的内腔相通,且所述套管12连接于所述第一接头1靠近所述定位槽5的一端。
47.所述第一接头1包括输液部15以及与所述输液部15相通的过渡部16,所述防护塞2位于所述输液部15中,所述过渡部1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输液部15以及所述套管12相通,所述防护塞2与所述输液部15的端部之间留有设定距离。
48.所述过渡部16呈弧形,且所述过渡部16背离所述输液部15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一接头1靠近所述第一定位片3的侧部。
49.所述防护塞2背离所述过渡部16的一端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接头1背离所述定位槽5的一端所在的平面共面。
50.所述第二接头7背离所述输液针9的一侧与所述输液针9相通设置有第一连接筒17,所述输液管8的端部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连接筒17过盈配合的第二连接筒18。
51.在使的过程中,需要固定第一接头1的位置时,首先对第一定位片3和第二定位片4进行定位,即通过胶片或胶带将第一定位片3、第二定位片4固定贴合在皮肤上,如果第一接
头1的稳定性够了则完全不需要对第一接头1进行粘贴固定,但即使是第一接头1的位置稳定性不够,也可以只需使用少量的胶片或胶带对第一接头1进行固定;
52.由于第一定位片3和第二定位片4能够加第一接头1与皮肤之间的接触总面积,因此在第一接头1受到相同的压力时,第一接头1、第一定位片3和第二定位片4使得与皮肤之间产生的压强更小,即可以减小对皮肤局部的压迫感,提高了实用舒适度。
53.不仅如此,当第一接头1的位置固定完成后,将定位件6卡接到定位槽5中,定位槽5的中部卡接到定位槽5中的同时,定位件6的两侧是恰好贴合或略微抵触在皮肤上的,如此还可以通过胶片或胶条将定位件6的两侧也贴合在皮肤上,如此不仅可以更进一步的加大第一接头1与皮肤之间的抵触总面积,从而减小第一接头1对皮肤产生的压强大小,同时在y向上,第一接头1受到了两个第一定位片3的限位作用,而在x向上,第一接头1同时又受到了第二定位片4与定位件6的限位作用,所以第一接头1的位置可以很稳定的保持在皮肤上,难以与皮肤之间发生相对的位移,因此也不容易对被穿破的皮肤和血管产生损伤,使用安全性较高。在使用时,需在第一接头1的位置固定后再使用定位件6,而取下第一接头1时,需先取下定位件6后再取下第一接头1。
54.通过胶片或胶条将第一定位片3、第二定位片4和定位件6贴紧在皮肤上后,不仅可以扩大第一接头1整体被固定的范围,从而提高第一接头1的位置稳定性,同时由于第一定位片3和第二定位片4、定位件6的两端都是薄片形状,所以胶片或胶条在贴合第一定位片3/第二定位片4/定位件6与皮肤时,胶片/胶条与皮肤之间的高度差就较小,使得胶片/胶条与皮肤之间的粘结总面积更大,从而可以更好的防止胶片/胶条与皮肤之间分离,胶片/胶条的位置稳定性更佳,对第一定位片3/第二定位片4/定位件6的位置固定效果也就更好,同时也对第一接头1的位置稳定性起到了更好的效果。
55.其中,在将输液针9穿过防护塞2的时候,护士需要一手固定第一接头1的位置,另一个手持第二接头7进行穿刺,此时第二接头7上主要通过推动部7a驱动第二接头7进行活动,由于推动部7a是圆台形的,且靠近第一接头1的一端的直径较大,所以能够较好的防止护士的手与推动部7a之间产生相对的滑动,输液的稳定性较高。而在输液完成后,将输液针9从第一接头1上拔出时,则需要护士通过拉动部7b驱动第二接头7进行活动,由于拉动部7b也是圆台形,且背离第一接头1的端部的直径较大,因此也可以很好的防止第二接头7与手之间发生相对的滑动,操作稳定性较高。
56.不仅如此,在推动部7a与拉动部7b之间的防滑圈10能够进一步的提高护士的手与第二接头7之间的作用稳定性,同时推动部7a和拉动部7b外表面上的稳定槽11不仅可以加大第二接头7与手之间的稳定性,同时还可以防止第二接头7发生转动,将输液针9穿过防护塞2的稳定性更好。同时,在第一接头1中部的两侧还具有防滑部19,因此护士在穿输液针9或抽输液针9时,用于固定第一接头1位置的手均可以通过防滑部19进行,即两只手指分别捏住防滑部19上,如此便可以很好的保持住第一接头1的位置稳定性。
57.同时,由于防滑部19是位于第一接头1中部位置的,因此插输液针9和拔输液针9均可与通过防滑部19固定第一接头1的位置;而且,由于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7的体积都较小,因此在插输液针9时,护士的两只手还能够具有足够的空间,但是在拔输液针9时,由于一手需要捏在拉动部7b上,所以此时两只手之间的间距就较小,或许不是很便于进行操作;但是通过将拉动部7b的高设置成大于推动部7a的高的形状(即将拉动部7b的长度设置成大
于推动部7a的长度),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拔出输液针9的操作也相对较为简单。
58.在使用前,针芯14穿过了防护塞2(带有预留孔)、输液部15、过渡部16以及套管12,同时针塞13位于第一接头1的外部,在进行设置留置针时,针芯14带动套管12穿过皮肤以及血管,套管12的位置合适后,向反方向拉动针塞13,针塞13带动针芯14回动;其中虽然输液部15、过渡部16以及套管12不是出于同一个直线上,但是由于针芯14很细,并且具有弹性形变性,因此针芯14在从第一接头1中抽出时,可以正常的抽出,抽出后输液针9能够穿过防护塞2,并向第一接头1的内腔,即输液部15和过渡部16以及套管12中进行输液,输液完成后,即使输液针9拔出了,防护塞2还是能够起到阻挡血液流出到外部,防止了发生血液污染。
59.其中,由于套管12是连接在第一接头1靠近第一定位片3的侧面上的,所以在穿刺留置针时首先转动留置针使得该侧正对于皮肤,同时留置针的穿刺到合适的位置后,套管12几乎都穿进到了皮肤中,而且位于皮肤外部的套管12部分也是接近贴合或是贴合在皮肤上,因此固定留置针位置时,虽然也需要通过胶片或胶条固定第一接头1的位置,但是由于套管12与皮肤之间起翘的程度状态很小,所以只需少量的胶片或胶带对第一接头1进行固定即可,同时也减小了第一接头1对皮肤产生的挤压作用力,既降低了与第一接头1接触部分皮肤的压迫感,同时也提高了使用舒适度。
60.在实际使用时,针芯14的长度大于第一接头1与套管12的长度之和,同时针塞13与第一接头1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附图仅为示意)。在第一次使用时,先将外部的针头(可以是市场上常见的常规针头)穿过防护塞2(此时针芯14的的位置保持不动),然后通过针芯14向第一接头1中输入药液或生理盐水,通过药液或生理盐水将第一接头1中的空气排出后,在药液或生理盐水充满第一接头1和套管12的条件下将留置针穿入到血管中(针芯14的直径略小于套管12的直径,二者之间具有用于药液通过的通道)。
61.其中,过渡部16是弧形过渡形状的,因此当针芯14拔出的时候,能够便于针芯14也发生逐渐的形变,并从第一接头1中抽出,提高了可操作性。同时防护塞2的一端与第一接头1的一端相齐平,因此便于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对防护塞2进行消毒。或,防护塞2的端部略微伸出于第一接头1的外部,如此在对防护塞2进行消毒时可以进行更彻底的消毒,消毒效果更佳。
62.输液管8与第二接头7之间是可分离连接的,其可分离的方式既可以是:第一连接筒17的直径大于第二连接筒18的直径,而且第二连接筒18可以过盈配合连接在第一连接筒17的内壁上;也可以是:第二连接筒18的直径大于第一连接筒17的直径,而且第一连接筒17可以过盈配合连接在第二连接筒18的内壁上。但是无论哪种,第一连接筒17和第二连接筒18均为可以密封连接的,因此二者可以稳定的进行输送药液,同时在生产时的难度也更小,既将各个部件分开生产再组装的方式,相较于直接生产整体的难度更小。
63.应当理解为,输液管8为市场上常见的顶部带有塑料针头,且可以与液袋或液瓶配合使用的塑料管道;同时输液管8与第二接头7以及输液针9为一个整体的结构也在本技术所要求的保护的范围之内。
64.其中,定位件6的中部的端部设置成圆弧形形状,因此定位件6在与定位槽5之间组合时,定位件6插入定位槽5中的操作更为简单;或者定位件6的中部略小于定位槽5的开口大小,因此定位件6能够便于穿入到定位槽5中,同时定位件6还是能够正常的对第一接头1起到限位和稳定的作用。
65.实施例2
66.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8所示,定位件6为y字形。如此,当定位件6的两端贴合到皮肤上之后,定位件6的两端与两个第一定位片3之间都还具有一定的间隔。因此在使用胶片或胶带固定第一定位片3和定位件6的位置时,胶片或胶带还能够同时与定位件6和第一定位片3之间的皮肤之间粘贴,从而可以加大胶片或胶带与皮肤之间的粘贴总面积,提高胶片或胶带的位置稳定性,同时也提高了定位件6、第一定位片3和第一接头1的位置稳定性。
67.当然,也可以将第一定位片3设置成一个较小的面积,如此也可以使得第一定位片3与定位件6之间具有可用于粘贴的皮肤。
68.实施例3
69.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套管12是连接在第一接头1的轴心位置处的(即常规的留置针的留置部分),那么在使用的时候,针芯14是直线状态,可以便于将针芯14从第一接头1和套管12中拔出。同时定位件6的拱形拱起度更高,如此才能给先固定第一接头1的位置后,在固定定位件6的位置。
7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