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皮肤软组织窦道的伤口冲洗引流装置

文档序号:29675636发布日期:2022-04-14 21:37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皮肤软组织窦道的伤口冲洗引流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外科伤口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皮肤软组织窦道的伤口冲洗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2.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有的用于导尿,有的用于伤口,胸腔、脑腔、胃肠道、胆道等的医用引流管道。外科引流为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避免影响伤口愈合。皮肤软组织窦道的形成往往是因为患者体弱,愈合能力差,形成深部局限的感染病灶。皮肤软组织窦道内感染渗液明显,通常换药塞引流条难以愈合;而用普通伤口引流管进行引流亦有明显的弊端,不方便冲洗,不能形成稳定持久负压,引流不通畅,感染病灶无法彻底清除,引流管长度不可调节占据窦道空间而影响肉芽组织生长,容易堵管等,从而导致临床治疗效果差。故研制一种即可用于窦道内冲洗,又可调节长度持续稳定引流的伤口冲洗引流装置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为临床上皮肤软组织窦道患者带来福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伤口引流管在皮肤软组织窦道引流中难以形成持久稳定负压,不能冲洗,不能实现长度调节,容易堵管等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皮肤软组织窦道的伤口冲洗引流装置。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用于皮肤软组织窦道的伤口冲洗引流装置,包括安装箱,所述安装箱的一侧固定连通有支撑管,且支撑管的一端滑动连接有安装管,所述安装管上固定套设有充气球囊,且充气球囊有进出气的气孔,所述安装管内密封固定安装有引流管,引流管包括内管和外管,且引流管的外管穿过安装管后可与支撑管密封滑动连接,所述引流管的外管上安装有色素带,所述安装箱上安装有抽吸组件,且抽吸组件与支撑管相对接,所述安装管的顶部外壁上固定安装有进气管并与充气球囊的气孔相通,以实现对充气球囊充气和放气。
6.优选的,所述支撑管的内壁上密封固定安装有滑管,且滑管的一端延伸至安装管内并与安装管的内壁密封滑动连接,所述引流管的外管贯穿滑管并与滑管的内壁密封滑动连接。
7.优选的,所述支撑管的侧边连接有冲洗管,冲洗管与引流管的内管连通,用于将清洗液通过引流管的内管通入伤口处,对伤口进行清洗。
8.优选的,所述进气管设置有单向阀。
9.优选的,所述抽吸组件包括密封转动连接在安装箱内的转动环,且安装箱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接管,所述接管的一端延伸至安装箱的外侧,所述转动环分别与支撑管和接管相连通,所述转动环内固定安装有涡轮叶片,所述安装箱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罩,且固定罩的顶部延伸至安装箱的上方,所述固定罩的顶部内壁上密封转动连接有
转轴,且转轴的顶端延伸至固定罩的上方,所述转轴的底端延伸至安装箱内并与转动环传动连接,通过设置的涡轮叶片能够形成吸力将伤口引流液或清洗液快速吸出。
10.优选的,所述转动环上固定套设有齿环,且转轴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齿轮,所述齿轮与齿环相啮合,能够在转轴转动时,带动转动环进行转动。
11.优选的,所述安装管上套设有位于进气管一侧且紧靠充气球囊的的生物贴膜,能够将整体与病人皮肤紧密固定。
12.优选的,所述引流管外管的内壁上等间距固定安装有四个连接条,且四个连接条均与内管的外壁固定连接,穿出充气球囊后内管和外管横切面为同心圆的相互独立的两根管道系统。
13.优选的,引流管伸入皮肤内部的部分设置成十字架槽孔结构,内置四个筛网孔形成用于引流的外管,最终与接管相通;十字架中间是一个通孔构成用于冲洗的内管,与冲洗管相通,防止坏死组织吸入引流管内,造成引流管出现堵塞的问题,而在需要引流时,可对内管进行封堵,在需要冲洗时,将内管解除封堵。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抽拉安装管,能够实现对本装置的延展,以此能够保证任意深度的伤口都能进行引流,在将引流管插入伤口内后,并且利用生物膜与皮肤进行粘接,此时可将进气管与气泵的出气端进行连接,可向充气球囊内充气,使得充气球囊膨胀后堵塞窦道口,在窦道内形成密闭空间,以此能为此稳定负压,有效对窦道进行冲洗和引流;
16.2、本实用新型中,将冲洗管与注射器进行连接,此时可将冲洗液由注射器通过冲洗管输送至引流管的内管内,即可实现对伤口处进行冲洗;
17.3、本实用新型中,在冲洗完成后,此时可转动转轴,通过齿轮和齿环的啮合传动,能够带动转动环进行转动,此时涡轮叶片便会进行快速转动,便会产生吸力,将清洗液由引流管、滑管和支撑管输送至转动环内,最后可由接管排出,以此能够及时将清洗液吸出,方便伤口快速愈合;
18.本实用新型能实现对任意深度伤口进行清洗和引流,并且能够将清洗液快速吸出,并且能够不会出现堵塞等问题,因此在使用时,具有良好的方便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皮肤软组织窦道的伤口冲洗引流装置的结构示三维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皮肤软组织窦道的伤口冲洗引流装置的结构主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皮肤软组织窦道的伤口冲洗引流装置的附图2中a部分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皮肤软组织窦道的伤口冲洗引流装置的引流管伸入皮肤内部部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安装箱、2支撑管、3安装管、4生物膜、5充气球囊、6引流管、7色素带、8进气管、9滑管、10冲洗管、11固定罩、12转轴、13齿轮、14转动环、15涡轮叶片、16齿环、17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5.参照图1-4,一种用于皮肤软组织窦道的伤口冲洗引流装置,包括安装箱1,安装箱1的一侧固定连通有支撑管2,且支撑管2的一端滑动连接有安装管3,安装管3上固定套设有充气球囊5,且充气球囊5有进出气的气孔,安装管3内密封固定安装有引流管6,所述引流管6包括内管和外管,且引流管的外管6与支撑管2密封滑动连接,引流管6的外管上安装有色素带7,安装箱2上安装有抽吸组件,且抽吸组件与支撑管2相对接,安装管3的顶部外壁上安装有进气管8,进气管8与充气球囊5的气孔相通,以实现对充气球囊充气和放气。
26.其中,本实用新型能实现对任意深度伤口进行清洗和引流,并且能够将清洗液快速吸出,因此在使用时,并且能够不会出现堵塞等问题,具有良好的方便性和实用性。
27.本实用新型中,支撑管2的内壁上密封固定安装有滑管9,且滑管9的一端延伸至安装管3内并与安装管3的内壁密封滑动连接,引流管6的外管贯穿滑管9并与滑管9的内壁密封滑动连接,可实现引流管6的外管与支撑管2进行密封滑动连接。
2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支撑管2的侧边连接有冲洗管10,冲洗管10与引流管6的内管连通。
29.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进气管8设置有单向阀。
30.本实用新型中,引流管6外管的内壁上等间距固定安装有四个连接条,且四个连接条均与内管的外壁固定连接,中间是一个由通孔构成的内管,穿出充气球囊5后内管和外管横切面为同心圆的相互独立的两根管道系统。
31.本实用新型中,引流管6伸入皮肤内部的部分设置成十字架槽孔结构,内置四个筛网孔形成用于引流的外管,最终与接管17相通;十字架中间是一个通孔构成用于冲洗的内管,与冲洗管10相通,防止坏死组织吸入引流管内,造成引流管6出现堵塞的问题,中间的内管在需要引流时,对内管进行封堵;而在需要冲洗时,可将内管解除封堵,外接冲洗装置。
32.本实用新型中,抽吸组件包括密封转动连接在安装箱1内的转动环14,且安装箱1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接管17,接管17的一端延伸至安装箱1的外侧,转动环14分别与支撑管2和接管17相连通,转动环14内固定安装有涡轮叶片15,安装箱1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罩11,且固定罩11的顶部延伸至安装箱1的上方,固定罩11的顶部内壁上密封转动连接有转轴12,且转轴12的顶端延伸至固定罩11的上方,转轴12的底端延伸至安装箱1内并与转动环14传动连接,通过设置的涡轮叶片15能够形成吸力将伤口引流液快速吸出。
33.本实用新型中,转动环14上固定套设有齿环16,且转轴1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齿轮13,齿轮13与齿环16相啮合,能够在转轴12转动时,带动转动环14进行转动。
34.本实用新型中,安装管3上套设有位于充气球囊5外侧的生物贴膜4,所述充气球囊5的外侧为远离皮肤的一侧,能够将整体与病人皮肤紧密固定。
35.本实用新型中,生物贴膜4为三层结构,使用时将外面两层撕开,有粘性的一面与皮肤粘结。
36.本实用新型中,本技术方案通过抽拉安装管3,能够实现对本装置的延展,以此能够保证任意深度的伤口都能进行引流,在将引流管6插入伤口内后,并且利用生物贴膜4与
皮肤进行粘接,此时可通过进气管8向充气球囊5内充气,使得充气球囊5进行膨胀,以此能够覆盖窦道口防止漏气漏液,且能够窦道处于封闭状态而不受外界污染,将冲洗管10与注射器进行连接,此时可将冲洗液(如甲硝唑生理盐水)由注射器经冲洗管10输送至引流管6的内管内,即可实现对伤口处进行冲洗。在冲洗完成后,此时可转动转轴12,通过齿轮12和齿环15的啮合传动,能够带动转动环14进行转动,此时涡轮叶片15便会进行快速转动,便会产生吸力,将伤口引流液由引流管6的外管、滑管9和支撑管2输送至转动环14内,最后可由接管17排出,以此能够及时将伤口引流液吸出,方便伤口快速愈合,因此在使用时,并且能够不会出现堵塞等问题,具有良好的方便性和实用性。
37.本实用新型所述转轴12可通过手动转动或通过与转动设备相连进行自动转动。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