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兼具床椅功能的升降式移位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81401发布日期:2022-04-14 22:00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兼具床椅功能的升降式移位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兼具床椅功能的升降式移位车。


背景技术:

2.对于行动不便或者瘫痪在床的人员本身来说,平时大多依靠轮椅行动,独自在轮椅和床之间转移非常困难,基本上需要陪护人员帮助,这样的方式不仅使病人增加了生活负担,而且床与轮椅间的转接有可能造成二次伤害。如何实现快速、省力、安全的将病人移动到指定的地方,并可辅助实现病人自理成为了康复医疗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
3.目前常用的移位车仅方便轻度病人乘坐并移动,对于行动不便或者瘫痪在床的人员来说仍存在操作不便等问题,需要花费一定力气将病人抬起来,费时费力;此外,现有技术采用多级的升降机构,结构复杂,升降调节麻烦,在提升过程中,通过对脚踏和座椅整体进行提升来实现患者的提升,大大增加了移位车升降过程中的负荷,降低了移位车的使用寿命,且由于移位车体现较大,不便于收纳及运输。因此,提出了一种兼具床椅功能的升降式移位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兼具床椅功能的升降式移位车,该移位车兼具床椅功能,便于与病床对接实现患者的快速移位,安全性高,省时省力,可有效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并降低护工劳动强度,减少占地面积,提高使用舒适度,可靠性高、寿命长、便于操作。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6.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兼具床椅功能的升降式移位车,包括:
7.移动底架,包括可折叠的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均连接有多个脚轮;
8.脚踏,为壳体结构,并与第一支座连接;
9.升降机构,包括主板、动力机构、传动机构、升降架、把手和操作按钮,传动机构、升降架、把手和操作按钮均为两个且一一对应,主板和动力机构电连接并均内置于脚踏,传动机构位于第一支座上并在动力机构的驱动下带动升降架上下移动,把手包括握手环和呈直角的z字形握手杆,握手杆的一端与升降架滑动连接,另一端与握手环连接,操作按钮穿设于握手环上并与主板电连接;
10.座椅,位于移动底架的上方,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座架和第二座架,各座架包括依次阻尼铰接的折叠坐垫、靠背板、用于防止用户侧滑的第一挡板和用于防止用户前倾的第二挡板,两第二挡板之间通过搭扣连接,折叠坐垫包括水平设置且阻尼铰接的第一坐垫板和第二坐垫板,第一坐垫板与升降架转动连接且一一对应,靠背板与第二坐垫板阻尼铰接,当搭扣打开时,第一座架和第二座架在外力作用下沿水平方向转动。
11.优选地,第一支座包括第三支架、两个第二支架和两个插接机构,第三支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支架垂直连接,第二支座包括两个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脚轮,另一端与其一第一支架的一端铰接,插接机构内置于第二支架,并用于插接第一支架进行转动限位,第一支架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脚轮,第三支架上连接有第三脚轮。
12.优选地,插接机构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插销和弹簧,第二夹板靠近第一支架设置,插销与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滑动连接,且插销的外壁还垂直设有凸台,凸台限位于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弹簧套设于插销上且两端分别抵靠凸台和第二夹板,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均与第二支架连接,第一支架上开设有多个限位孔,第二支架的侧壁开设有用于避让插销的手柄的避让槽,插销与限位孔插接配合限位。
13.优选地,升降机构还包括用于限制升降架转动的导向机构,传动机构和导向机构均内置于升降架。
14.优选地,动力机构包括与主板电连接的电机、电机支座、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多个轴支座、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电机支座和轴支座均与脚踏固连,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均与第二锥齿轮同轴连接,且均与轴支座转动连接,电机与电机支座连接并驱动第一锥齿轮转动;
15.传动机构包括固定支座、同步带机构和连接板,固定支座的底部与第一支座连接,同步带机构与固定支座连接,连接板与同步带机构的同步带和升降架连接,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还分别与其一传动机构的同步带机构连接,同步带机构在电机的驱动下带动升降架运动,从而实现座椅的上下移动。
16.优选地,动力机构还包括回形固定架,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均与固定架转动连接。
17.优选地,两折叠坐垫合拢后共同形成坐便槽孔。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9.1)该移位车可通过座椅的调节变形实现兼具床椅功能,并通过第一座架和第二座架的开合便于与病床对接实现患者的快速移位,安全性高,省时省力,可有效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并降低护工劳动强度,且通过实现座椅和移动底架的折叠,结构简单轻巧,一方面可在不使用时减少占地面积,另一方面可辅助病人站立进行适度锻炼;
20.2)该移位车通过座椅对患者进行全方位围挡,实现患者的定位支撑,避免患者滑脱,安全性高,尤其适用于重症患者;
21.3)通过升降机构实现患者体位的快速调节,方便患者在不同活动环境下,如上厕所、洗澡、坐轮椅、就餐等,提高不同使用人群的舒适度,并大大减少提升负载,结构紧凑、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
22.4)通过优化把手结构,便于患者和护工同时进行抓握及操作。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升降式移位车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底架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插接机构组装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机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移动底架;2、脚踏;3、升降机构;4、座椅;11、第一支架;12、第二支架;13、第一脚轮;14、第二脚轮;15、插接机构;16、第三支架;17、第三脚轮;11a、限位孔;12a、避让槽;12b、第一夹板;12c、第二夹板;15a、插销;15b、弹簧;31、动力机构;32、传动机构;33、升降架;34、把手;35、操作按钮;31a、电机;31b、电机支座;31c、第一锥齿轮;31d、第二锥齿轮;31e、固定架;31f、轴支座;31g、第一传动轴;31h、第二传动轴;32a、固定支座;32b、同步带机构;32c、连接板;41、折叠坐垫;42、靠背板;43、第一挡板;44、第二挡板;45、搭扣;41a、第一坐垫板;41b、第二坐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0.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技术。
31.如图1-5所示,一种兼具床椅功能的升降式移位车,包括:
32.移动底架1,包括可折叠的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均连接有多个脚轮;
33.脚踏2,为壳体结构,并与第一支座连接;
34.升降机构3,包括主板、动力机构31、传动机构32、升降架33、把手34和操作按钮35,传动机构32、升降架33、把手34和操作按钮35均为两个且一一对应,主板和动力机构31电连接并均内置于脚踏2,传动机构32位于第一支座上并在动力机构31的驱动下带动升降架33上下移动,把手34包括握手环和呈直角的z字形握手杆,握手杆的一端与升降架33滑动连接,另一端与握手环连接,操作按钮35穿设于握手环上并与主板电连接;
35.座椅4,位于移动底架1的上方,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座架和第二座架,各座架包括依次阻尼铰接的折叠坐垫41、靠背板42、用于防止用户侧滑的第一挡板43和用于防止用户前倾的第二挡板44,两第二挡板44之间通过搭扣45连接,折叠坐垫41包括水平设置且阻尼铰接的第一坐垫板41a和第二坐垫板41b,第一坐垫板41a与升降架33转动连接且一一对应,靠背板42与第二坐垫板41b阻尼铰接,当搭扣45打开时,第一座架和第二座架在外力作用下沿水平方向转动。
36.其中,移动底架1为可折叠机构,如包括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可为转动连接或滑动连接形式,实现折叠减少占地面积,便于收藏及运输。脚踏2为壳体结构,在用于落脚的同时还可用于放置主板和动力机构31,结构设计紧凑,外形美观简洁。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座、第二支座和脚踏2的结构外形均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且脚踏2内还可设置电源,提供持久续航。升降机构3用于调节座椅4的高度,以与病床对接及适应不同使用人员的体位,便于操作并提高舒适度,且升降机构3相较于现有技术,无需对脚踏2及其内部的机构、以及
传动机构32等进行整体提升,减少了负载。座椅4可通过第一座架和第二座架中的靠背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拼合形成回形结构,并通过搭扣45实现两第二挡板44之间的连接,对患者的上半身进行固定,实现患者的坐姿,避免滑脱,具体变形可根据阻尼铰链调节。当搭扣45打开时,将第一座架和第二座架展平,并通过升降机构3调节座椅4的高度再与病床对接,第一座架和第二座架在外力作用下沿水平方向转动打开,将患者翻转至其一第一座架上后,再将第一座架和第二座架合拢即可实现患者的躺姿,进一步地,在将患者移至移位车后,还可调整座椅实现坐姿或站姿,如将第二坐垫板41b向上调整与第一坐垫板41a垂直,靠背板42与第二坐垫板41b水平即可实现站姿。
37.该移位车可通过座椅的调节变形实现兼具床椅功能,并通过第一座架和第二座架的开合便于与病床对接实现患者的快速移位,安全性高,省时省力,可有效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并降低护工劳动强度,且通过实现座椅和移动底架的折叠,结构简单轻巧,一方面可在不使用时减少占地面积,另一方面可辅助病人站立进行适度锻炼;该移位车通过座椅对患者进行全方位围挡,实现患者的定位支撑,避免患者滑脱,安全性高,尤其适用于重症患者;通过升降机构实现患者体位的快速调节,方便患者在不同活动环境下,如上厕所、洗澡、坐轮椅、就餐等,提高不同使用人群的舒适度,并大大减少提升负载,结构紧凑、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通过优化把手结构,便于患者和护工同时进行抓握及操作。
38.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支座包括第三支架16、两个第二支架12和两个插接机构15,第三支架1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支架12垂直连接,第二支座包括两个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脚轮13,另一端与其一第一支架11的一端铰接,插接机构15内置于第二支架12,并用于插接第一支架11进行转动限位,第一支架11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脚轮14,第三支架16上连接有第三脚轮17。
39.其中,采用多个矩形钢支架,在满足结构强度的同时实现轻量化,脚轮可为任意数量、型号可根据实际需求选取,如第一支座连接有三个脚轮,便于折叠后进行平稳放置,第二支座连接有两个脚轮,便于与第一支座上的脚轮配合实现平稳移动,脚轮可带有刹车以保证安全性。
40.在一实施例中,插接机构15包括第一夹板12b、第二夹板12c、插销15a和弹簧15b,第二夹板12c靠近第一支架11设置,插销15a与第一夹板12b和第二夹板12c滑动连接,且插销15a的外壁还垂直设有凸台,凸台限位于第一夹板12b和第二夹板12c之间,弹簧15b套设于插销15a上且两端分别抵靠凸台和第二夹板12c,第一夹板12b和第二夹板12c均与第二支架12连接,第一支架11上开设有多个限位孔11a,第二支架12的侧壁开设有用于避让插销15a的手柄的避让槽12a,插销15a与限位孔11a插接配合限位。
41.其中,本实施例第一支架11上开设有两个限位孔11a,一个限位孔11a用于在使用状态下,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展开即保持水平时,通过插销15a与限位孔11a插接配合限位进行推动患者移动。另一个限位孔11a用于在非使用状态下,第二支架12相对第一支架11向上翻转进行折叠,使两者保持相互垂直时,通过插销15a与限位孔11a插接配合限位,便于收纳。弹簧15b有助于实现插销15a的快速复位,避让槽12a的形状亦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和插销15a配合的结构设计。需要说明的是,插接机构15还可替换为现有技术中的其他进行转动限位的现有结构。
42.在一实施例中,升降机构3还包括用于限制升降架33转动的导向机构,传动机构32
和导向机构均内置于升降架33。本实施例中各升降架33匹配有一个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包括导杆和直线滑动轴承,直线滑动轴承与升降架33固接,导杆与第一支座垂直固接,升降架33可通过导杆和直线滑动轴承的滑动连接实现导向,进行平稳升降。需要说明的是,导向机构还可为现有技术中的导轨滑块机构等。
43.在一实施例中,动力机构31包括与主板电连接的电机31a、电机支座31b、第一锥齿轮31c、第二锥齿轮31d、多个轴支座31f、第一传动轴31g和第二传动轴31h,电机支座31b和轴支座31f均与脚踏2固连,第一锥齿轮31c和第二锥齿轮31d啮合,第一传动轴31g和第二传动轴31h均与第二锥齿轮31d同轴连接,且均与轴支座31f转动连接,电机31a与电机支座31b连接并驱动第一锥齿轮31c转动;
44.传动机构32包括固定支座32a、同步带机构32b和连接板32c,固定支座32a的底部与第一支座连接,同步带机构32b与固定支座32a连接,连接板32c与同步带机构32b的同步带和升降架33连接,第一传动轴31g和第二传动轴31h还分别与其一传动机构32的同步带机构32b连接,同步带机构32b在电机31a的驱动下带动升降架33运动,从而实现座椅4的上下移动。
45.其中,通过一个电机实现两个传动机构32的同步运动,有助于降低成本,并通过锥齿轮啮合提高空间利用率,且采用带刹车电机和减速齿轮实现升降架33的定位控制,防止打滑,结构紧凑、可靠性高。电机31a与第一锥齿轮31c、第二锥齿轮31d与第一传动轴31g和第二传动轴31h之间均可通过联轴器转接。需要说明的是,动力机构31和传动机构32还可替换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结构,如动力机构31还可通过多级直齿轮啮合传动等,将同步带机构32b替换为齿轮齿条结构或丝杆螺母机构等。
46.在一实施例中,动力机构31还包括回形固定架31e,第一锥齿轮31c和第二锥齿轮31d均与固定架31e转动连接。回形固定架31e有助于实现锥齿轮的准确啮合,提高使用寿命。
47.在一实施例中,两折叠坐垫41合拢后共同形成坐便槽孔。可减少患者的移动次数,推动患者移动至厕所即可直接解决患者的生理需求,避免产生二次伤害的隐患,提高使用的便捷性。
48.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的实施例,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