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牵引针和皮下牵引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39189发布日期:2022-04-27 12:57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皮下牵引针和皮下牵引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外科渗液引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皮下牵引针和皮下牵引组件。


背景技术:

2.在神经外科、普外科、胸外科、骨外科、心血管外科、甲状腺外科等科室,患者手术时通过需要安放引流导管,以引流排空皮下创面渗出液、积血、脑脊液、脓液等流体,减少患者感染概率,促进刀口快速愈合。这就需要用到将引流导管置入皮下组织的皮下牵引针。
3.目前常用的皮下牵引针,一般都是刃口朝向内侧、即面向操作人员,柄部为直型,刃部相较于柄部的仰(夹)角小。这些皮下牵引针在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皮肤及皮下造瘘口内径偏大、出血多、与引流导管之间有间隙(这造成密封差、易感染,引流导管留置时间短)、置管后需要补针缝合、牵引针的走行路径不易控制、偏长偏远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皮下牵引针和一种皮下牵引组件,其至少能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之一。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皮下牵引针,所述皮下牵引针具有在使用时更远离操作人员的远端和在使用时更靠近操作人员的近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皮下牵引针包括:
6.连接区段,皮下牵引针经由所述连接区段能够与待牵引装置连接;
7.柄部区段,所述柄部区段设置于连接区段的远侧,所述柄部区段供操作人员抓握,并且所述柄部区段至少在其部分长度上是弧形弯曲的;和
8.尖刺区段,所述尖刺区段设置于皮下牵引针的远端,所述尖刺区段具有主体部和刃部,所述刃部在使用时朝向外侧,即背向操作人员。
9.本实用新型的皮下牵引针的有益效果在于、但不限于,刃部设计成在使用时朝向外侧,即背向操作人员,因此不容易误伤操作人员。基于柄部区段的弧形弯曲,操作人员可以控制在不同的位置刺入和刺出以及在皮下组织内的不同的方位路径,以避让血管及控制引流导管走行最佳路径。
10.有利地,所述皮下牵引针还包括过渡区段,所述过渡区段设置于柄部区段和尖刺区段之间。
11.有利地,所述连接区段具有圆柱形的近端区段和远端区段,并且近端区段的横截面尺寸大于远端区段的横截面尺寸。
12.有利地,所述连接区段在其周向上设有凸缘,或者所述连接区段从近端向远端渐缩,或者所述连接区段具有多个相继的从远端向近端渐缩的锥形结构。
13.有利地,所述柄部区段在其大部分长度上是弧形弯曲的。
14.有利地,所述柄部区段在其整个长度上是弧形弯曲的。
15.有利地,所述刃部由两个彼此相交的面形成,所述面在使用时朝向外侧,即背向操
作人员。
16.有利地,所述刃部具有刃口,所述刃口的邻接于主体部的部分形成钝化部。
17.有利地,所述钝化部通过对刃口的所述部分进行倒圆角或者机械磨平或者施加涂层而形成。
18.有利地,所述过渡区段是弧形弯曲的。
19.有利地,所述过渡区段的曲率大于柄部区段的曲率。
20.有利地,经过柄部区段的近端端点与过渡区段的远端端点的直线与尖刺区段的直线的中心轴线所形成的角度大于70
°

21.有利地,所述近端区段的近端被倒角或者倒圆,和/或所述近端区段的远端直角过渡。
22.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皮下牵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皮下牵引组件包括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皮下牵引针并且包括待牵引装置,所述皮下牵引针能够以其连接区段连接于待牵引装置。
23.有利地,所述待牵引装置是引流导管。
24.有利地,皮下牵引针的连接区段与待牵引装置以过盈配合的方式连接。
附图说明
25.下面借助于实施例参照附图来更详细地解释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附图所描述的并且在下面详细说明的实施例。附图如下:
26.图1是按照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皮下牵引针的示意性透视图;
27.图2是图1中的皮下牵引针的示意性侧视图;
28.图3是图1中的皮下牵引针的俯视图;
29.图4是图3中的皮下牵引针的i部放大图;
30.图5是按照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皮下牵引组件的示意性侧视图;
31.图6是图5中的皮下牵引组件的示意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皮下牵引针1和皮下牵引组件2的说明性实施例。在本说明书中,仅为了解释起见,在附图中示意性地描绘各个系统、结构和装置,但未描述实际系统、结构和装置的所有特征,比如熟知的功能或结构并未详细描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得本实用新型模糊不清。当然应该明白,在任何实际应用时,需要作出许多具体实施决策以达到开发者或使用者的特定目标,并且需要遵从与系统相关和行业相关的限制,这些特定目标可能随着实际应用的不同而不同。此外,应该明白,这样的具体实施决策虽然是复杂的且耗费大量时间的,然而这对于受益于本实用新型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例行任务。
33.本文使用的术语和短语应该被理解和解释为具有与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对这些术语和短语的理解一致的含义。本文的术语或短语的一致用法不意在暗示术语或短语的特殊定义,即,与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普通和惯常含义不同的定义。对于意在具有特殊含义的术语或短语,即,与技术人员所理解的不同的含义,这种特殊定义将在说明书中以定义方式明确列出,直接且毫不含糊地给出术语或短语的特殊定义。
34.除非内容要求,否则在下文的整个说明书中,词语“包括”及其变型、诸如“包含”、“具有”将以开放式的、包容的意义来解释,也就是如“包括但不限于”。
35.接下来结合图1至图6示例性说明按照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皮下牵引针1和皮下牵引组件2。
36.图1至4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皮下牵引针1的一种实施例。皮下牵引针1可以由刚性材料、例如医用不锈钢制成,并且可以实心地构成。皮下牵引针1可以具有在使用时更远离操作人员(医生或助手)的远端或远侧和在使用时更靠近操作人员的近端或近侧。
37.皮下牵引针1可以具有位于近端的连接区段3,通过该连接区段3可以将皮下牵引针1与待牵引装置、例如引流导管4连接(参见图5和6)。连接区段3可以具有圆柱形的近端区段5和远端区段6。近端区段5的横截面尺寸(或者说直径)可以大于远端区段6的横截面尺寸,由此在二者之间形成台阶形的过渡面7。构成近端区段5远端端面的该过渡面7可以朝向远端区段6。
38.近端区段5的横截面尺寸可以大于要连接的引流导管4的内径,因此弹性的例如由硅胶制成的引流导管4可以过盈配合地套装在近端区段5上。引流导管4可以越过近端区段5在远端区段6的至少一部分上延伸,由此,基于引流导管4在远端区段6上相比于近端区段5的更小的内径,引流导管4可以贴靠在过渡面7上,从而增加连接的牢靠性。远端区段6的横截面尺寸也可以大于要连接的引流导管4的内径,因此引流导管4也可以过盈配合地套装在近端区段5上,从而进一步增加连接的牢靠性。
39.在一些施方式中,近端区段5的横截面尺寸可以等于远端区段6的横截面尺寸,而大于要连接的引流导管4的内径,并且在连接区段3的周面上可以设有至少一个凸缘,该凸缘可以增加连接的牢靠性。在一些施方式中,连接区段3可以构造成从近端向远端渐缩,并且连接区段3的最细部大于要连接的引流导管4的内径,这种渐缩的倒锥形结构也可以进一步增加连接的牢靠性。在一些施方式中,连接区段3可以具有多个相继的从远端向近端渐缩的锥形结构,以进一步增加连接的牢靠性。以上实施方式的合适组合也是可以想到的。
40.参见图4所示的连接区段3的局部放大图,近端区段5的周面到远端端面或者说过渡面7的过渡处可以是直角,即未被倒圆或者倒角,以便更牢靠地固定引流导管4。
41.参见图2,连接区段3的近端区段5和远端区段6可以具有共同的中心轴线。该共同的中心轴线可以是直线,这便于引流导管4在其上的套装。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想到弯曲的连接区段3。
42.皮下牵引针1可以具有在使用时供操作人员抓握的柄部区段8,该柄部区段8可以设置于连接区段3的远侧并且可以邻接于连接区段3的远端。柄部区段8的长度可以远大于连接区段3的长度,例如是其4倍以上。柄部区段8在其纵向上可以具有圆形的均一的横截面。柄部区段8的横截面尺寸可以大于连接区段3的远端区段6以及近端区段5的横截面尺寸。在引流导管4套装于连接区段3上的情况下,柄部区段8的横截面尺寸可以小于或等于连接区段3上的膨胀的引流导管4的外径。基于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弹性,引流导管4可以跟随柄部区段8顺利通过皮肤和皮下组织。在该实施例中,柄部区段8可以在其纵向上在其整个长度上具有弧形弯曲的形状。在其它实施例中,柄部区段8可以在其纵向上仅在其部分长度、例如大部分长度上是弧形弯曲的。较长的柄部区段8因此在使用时可以顺利地通过人体皮下组织,并且对血管等做避让。
43.皮下牵引针1可以具有过渡区段9,该过渡区段9可以以其近端邻接于柄部区段8的远端。过渡区段9在其纵向上可以具有圆形的均一的横截面。过渡区段9的横截面尺寸可以等于柄部区段8的横截面尺寸。过渡区段9的长度可以远小于柄部区段8的长度。过渡区段9可以具有弧形弯曲的形状,并且可以与柄部区段8具有相同的弯曲方向。过渡区段9的弯曲程度或者说曲率可以不同于、在本实施例中大于柄部区段8的弯曲程度或者说曲率。过渡区段9的弧形弯曲的构型可以使得其在使用时顺利地通过人体皮下组织。过渡区段9的曲率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而被预设。
44.皮下牵引针1可以具有尖刺区段10,该尖刺区段10可以刺入和刺出人体皮肤和皮下组织。尖刺区段10可以以其近端邻接于过渡区段9的远端。尖刺区段10可以具有直线的中心轴线。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想到弯曲的中心轴线。尖刺区段10可以具有大致圆柱形的主体部11和在主体部11远侧的楔形的刃部12。刃部12可以用于割破人体组织、例如皮肤以及皮下组织。楔形的刃部12可以由两个彼此相交的面13、例如平面或曲面形成。这两个面13可以是朝外的、即在使用时背离操作人员。这两个面13可以关于经过皮下牵引针1的整个中心轴线的平面而镜面对称。楔形的刃部12可以具有从其近端向远端渐缩的横截面尺寸,并且在其远端形成尖点。这两个面13的相交部可以形成刃部12的刃口14。当这两个面13是平面时,刃口14可以是直线的。而当这两个面13是曲面时,刃口14可以是曲线的。刃口14可以从尖刺区段10的远端尖点向近端延伸至尖刺区段10的主体部11。基于两个朝外的面13,刃部12或者说刃口14也可以是朝外的,即在使用时背离操作人员,由此可以保护操作人员免于被误伤。
45.刃口14的邻接于主体部11的一部分可以被钝化、例如通过倒圆角或者机械磨平或者施加涂层等方式而钝化,该部分因此可以构成钝化部d。钝化部d在使用时不割破人体组织,而是仅刃口14的在钝化部d远侧的部分割破人体组织。由此,相比于没有钝化部d,皮下牵引针1在人体组织上造成的刺入口和刺出口(即皮肤破口)以及皮下隧道均可以具有较小的尺寸。这是有利的,因为较小的皮肤破口可以更紧地包裹引流导管4,从而人体内的渗液不能从引流导管4与皮肤破口之间的缝隙渗出,并且人体外的细菌也不能从该缝隙进入人体内而造成感染。皮下隧道旁的血管也可以被引流导管4压迫而止血。钝化部d可以占据刃口14很小的比例,例如其长度可以小于等于刃口14的长度的一半、1/3、1/4、1/5或1/10。
46.柄部区段8和过渡区段9的弯曲程度或者说曲率可以如此设置,使得经过柄部区段8的近端端点与过渡区段9的远端端点的直线可以与尖刺区段10的中心轴线形成大于70
°
的角度α。基于柄部区段8和过渡区段9的弧形弯曲,一方面,连接区段3到柄部区段8的过渡以及过渡区段9到尖刺区段10的过渡可以更加平滑;另一方面,大于70
°
的所述角度α能够使得整个皮下牵引针1整体上大致具有近似圆弧形,例如1/4圆弧,从而整个皮下牵引针1在人体组织内可以更加顺利地通过;再一方面,操作人员可以容易地选择刺入口、刺出口以及皮下隧道位置,并且可以选择性避让血管等。
47.图5和图6示出皮下牵引组件2的一个实施例。皮下牵引组件2可以包括皮下牵引针1和引流导管4。引流导管4可以具有周面带有引流孔的用于向其内引入渗液的引入区段15和用于后续连接于引流系统(未示出)以便引出渗液的引出区段16。引出区段16可以是圆柱形的,引入区段15可以具有扁的(在本实施例中)、圆的或十字形的横截面等。在置管时,引流导管4可以以其引出区段16过盈连接于皮下牵引针1的连接区段3。通过皮下牵引针1可以
将与其连接的引流导管4引导通过人体皮下组织,直至引入区段15的足够的长度以及引出区段16的一小部分处于人体皮下组织内。在刺出口外面移除引流导管4的一部分引出区段16连同皮下牵引针1,并且留下一部分引出区段16用于后续连接于引流系统以进行引流。移除的皮下牵引针1出于卫生原因可以被弃用,即皮下牵引针1是一次性使用的。但也不排除可以在适当消毒后再次利用。
48.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皮下牵引针1和皮下牵引组件2能实现的主要技术效果例如在于,基于刃口14的钝化部d,皮肤破口小,由此对人体组织和皮肤破坏小,术后留疤小。此外,皮肤破口及皮下隧道可能损伤血管的概率小,并且人体组织和皮下的留置引流导管4形成压力抱紧,从而压迫血管止血,所以出血非常少。引流导管4与皮肤破口之间无缝隙,破口密封好,由此,体内的渗液不会外渗到敷料上,并且能够避免细菌侵入皮下组织,降低了感染概率。拔去引流导管4后,人体组织和皮肤破口自然收缩,不易出血,简单缝合甚至不用缝合。
49.刃部12或刃口14设计成在使用时朝向外侧,即背向操作人员,因此不容易误伤操作人员。
50.基于柄部区段8和过渡区段9的弧形弯曲,一方面,皮下牵引针1的各区段之间的过渡可以更加平滑;另一方面,大于70
°
的所述角度α能够使得整个皮下牵引针1整体上大致具有近似圆弧形,从而整个皮下牵引针1在人体皮下组织内可以更加顺利地通过;再一方面,操作人员可以完全控制在不同的位置刺入和刺出以及在皮下组织内的不同的方位路径,以避让血管等组织以及控制引流导管4走行最佳路径。
51.基于连接区段3的不同横截面尺寸的近端区段5和远端区段6以及合适的倒圆或倒角,可以在保护连接的引流导管4的基础上确保牢靠连接。
52.最后要指出的是,上述各个实施例仅仅用于理解和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做出修改,所有这些修改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