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刺伤采血器

文档序号:30777447发布日期:2022-07-16 02:42阅读:94来源:国知局
防刺伤采血器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刺伤采血器。


背景技术:

2.职业危害是医护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由于自身防护不当造成的职业损伤,而导致了与职业有关的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医院检验工作的深入开展,医务人员的工作量越来越大,每天都会与各种类型的人群接触,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常常暴露于各种现存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中,容易成为职业危害的高危人群。据国内和国外的相关研究显示,采血人员血液性职业暴露发生率国内为80.6%-93.3%,国外为52.0%-89%。社会人群中hcv、hiv、tp等病毒携带者占有一定的比例,而医务人员在采血的过程中,都会有不慎被针头刺伤的情况,医务人员存在被感染的高度危险。
3.针刺伤是医务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损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被污染的血液或体液会由此接种到受伤者体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被hiv阳性病人使用的针刺伤后获得hiv的可能性是0.2%-0.4%;针刺伤感染hbv的可能性是19%~40%;受针刺伤感染hcv的可能性是0.2%~6.0%。另外据某研究显示,医务人员曾被利器刺伤者高达94%。
4.发生针刺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1、把使用过的针头或其它锐利器械放在不应该放置的地方或随意传递;2、将用后的尖锐针头或器械放入已经过满的锐器盒,在进行严密封闭锐器盒时,造成操作者被刺伤;3、对针刺伤带来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不重视自身保护,对针刺伤未引起高度重视;4、穿刺时,由于过度紧张被针刺伤;5、穿刺时,病人不配合而被针刺伤。
5.随着医疗保健意识的加强,安全采血已备受医护人员及病人的重视,因此,目前需要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避免采血针针头刺伤医护人员和病人的采血针,以保护医护人员和病人的人身安全。
6.采血针是一种使用广泛的医疗器械,常用于采集样本血液进行血液检测,使用时是通过钢针刺穿皮肤进入血管内,再通过延长管连接真空采血针将血液引导至收集管中。
7.现有的采血针在使用前,其钢针外套有一个塑料套管,防止钢针刺穿包装以及取用时误伤操作人员,但是在采血操作时以及采血操作结束后,其钢针裸露在外,且整个采血针大小都有规定,在采血操作完成后,钢针位置不固定而出现甩动,很容易出现采血针误伤操作者的事情,如果病人是一些传染病患者,交叉感染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后果,同时,人们容易被出血针被带出的血液感染。
8.研究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如何避免医护人员和病人被抽血针的针头刺伤和出血针的针头感染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主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刺伤采血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医护人
员和病人被抽血针的针头刺伤和出血针的针头感染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a、b、c)详见下文阐述。
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刺伤采血器,包括:
12.采血组件,包括第一底座、设置在第一底座上的采血针、设置在采血针外侧的第一防护帽;
13.第一防护组件,设置在所述采血针外侧、所述第一防护帽内侧,且能够实现压缩将所述采血针露出、延伸将所述采血针隐藏;
14.出血组件,包括第二底座、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上的出血针、套设在所述出血针上将所述出血针包裹且具有弹力的尾翼、设置在所述尾翼外侧的第二防护帽;
15.第二防护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远离所述出血组件的一端,且可向所述出血针的方向移动并将所述尾翼隐藏;
16.输血软管,一端连接第一底座、一端连接第二底座,用于将所述采血针抽到的血输送到出血针的位置。
17.优选地,所述第一防护组件包括一端固定设置在底座上、沿所述采血针的延伸方向延伸并超出所述采血针的波纹防护套,所述波纹防护套远离所述第一底座的一端的孔径小于所述采血针的直径。
18.优选地,所述波纹防护套远离所述出血针的一端内部设置有用于消毒针头的消毒组件。
19.优选地,所述波纹防护套设置有双层,且两层之间填充有消毒空气。
20.优选地,所述第二防护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远离所述出血针的一端且套设在所述输血软管上第一套筒、套设在所述第一套筒外侧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沿所述第一套筒的延伸方向向所述出血针方向运动且固定在所述第一套筒靠近所述第二底座的一端。
21.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筒的周面上沿所述第一套筒延伸方向设置有第一锯齿,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周面上远离所述第二底座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锯齿相配合的第二锯齿,且所述第二锯齿的齿尖在所述第二底座的外周面之内。
22.优选地,所述第一锯齿向所述第二底座方向倾斜,所述第二锯齿向远离所述第二底座方向倾斜。
23.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筒远离所述第二底座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把手,所述第二把手的周面在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周面的内侧。
24.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筒的周面沿所述第一套筒的延伸方向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一套筒的凹槽,所述第一锯齿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二锯齿设置在与所述凹槽相对的位置且伸入到所述凹槽内。
25.优选地,所述第一底座远离所述采血针的一端设置有套设在所述输血软管上的第一把手,所述第一把手设置为双耳把手。
26.本技术文件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2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刺伤采血器,包括:采血组件、出血组件、将采血组件与出血组件相连通的输血软管,其中,采血组件包括第一底座、设置在第一底座上的采血针、
设置在采血针外侧的第一防护帽,其中,还包括设置在采血针与第一防护帽之间的第一防护组件、用于保护出血针的第二防护组件,第一防护组件能够实现压缩将采血针露出、延伸将采血针隐藏,人们需要采血的时候,先将第一防护装盒子进行压缩,将采血针露出,方便人们采血,医护人员采血完毕,第一防护组件延伸,并将采血针隐藏,避免采血针头划伤其他人;出血组件包括第二底座、设置在第二底座上的出血针、套设在出血针上将出血针包裹的且具有弹力的尾翼、设置在尾翼外侧的第二防护帽,其中,人们在使用的时候出血针穿过尾翼插入到血液收集管中,尾翼同时积蓄弹力,当出血针拔出血液收集管的时候,尾翼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将出血包裹,避免血液继续向外流,此外,第二防护组件设置在第二底座远离出血针的一端第二防护组件可以向出血针的方向移动并将尾翼隐藏,避免出血针及尾翼上的血渍污染环境及感染他人;其中,输血软管的一端连接第一底座、另一端连接第二底座,用于将采血针抽到的血输送到出血针的位置。如此设置,通过第一防护组件设置在采血针的外侧将采血针包裹,以及第二防护组件设置在出血针的外侧将使用完后的出血针进行包裹,避免采血针刺伤他人,对他人造成伤害,避免出血针及尾翼上的带病毒血液污染环境及感染他人。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9.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一种防刺伤采血器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一种防刺伤采血器使用后的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32.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一种波纹防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33.图5是图2中b-b的剖视图。
34.图中:1、第一底座;2、采血针;3、第一防护帽;4、波纹防护套;5、第二底座;6、出血针;7、输血软管;8、第二防护帽;9、第一套筒;10、第二套筒;11、第一锯齿;12、第二锯齿;13、第一把手;14、第二把手;15、凹槽;16、消毒组件;17、内层波纹管;18、外层波纹管;19、尾翼。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36.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防刺伤采血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医护人员和病人被抽血针的针头刺伤和出血针的针头感染的技术问题。
37.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38.参照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刺伤采血器,包括:采血组件、出血组件、将采血组件与出血组件相连通的输血软管7,其中,采血组件包括第一底座1、设置在第一底座1上的采血针2、设置在采血针2外侧的第一防护帽3,其中,还包括设置在采血针2与第一防护帽3之间的第一防护组件、用于保护出血针6的第二防护组件,第一防护组件能够实现压缩将采血针2露出、延伸将采血针2隐藏,人们需要采血的时候,先将第一防护装盒子进行压缩,将采血针2露出,方便人们采血,医护人员采血完毕,第一防护组件延伸,并将采血针2隐藏,避免采血针2头划伤其他人;出血组件包括第二底座5、设置在第二底座5上的出血针6、套设在出血针6上将出血针6包裹的且具有弹力的尾翼19、设置在尾翼19外侧的第二防护帽8,其中,尾翼19的材料为橡胶的,方便人们收缩,人们在使用的时候,出血针6穿过尾翼19插入到血液收集管中,尾翼19同时积蓄弹力,当出血针6拔出血液收集管的时候,尾翼19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将出血针6包裹,避免血液继续向外流,此外,第二防护组件设置在第二底座5远离出血针6的一端,第二防护组件可以向出血针6的方向移动并将出血针6及尾翼19隐藏,避免出血针6及尾翼19上的血渍污染环境及感染他人;其中,输血软管7的一端连接第一底座1、另一端连接第二底座5,用于将采血针2抽到的血输送到出血针6的位置。如此设置,通过第一防护组件设置在采血针2的外侧将采血针2包裹,以及第二防护组件设置在出血针6的外侧将使用完后的出血针6进行包裹,避免采血针2刺伤他人,对他人造成伤害,避免出血针6上的带病毒血液污染环境及感染他人。
39.本实施例中,第一防护组件包括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底座1上、沿采血针2的延伸方向延伸并超出采血针2的波纹防护套4,在采血过程中,先除去采血组件的塑料外套,医护人员手握第一底座1刺穿被采血者的皮肤之前几秒钟才用手指将穿刺针头暴露在空气中,可以将波纹防护套4进行压缩,将采血针2的露出,在慢慢向内推动采血针2的同时,波纹防护套4也在被压缩,波纹防护套4积蓄压力,人们采血完毕后,波纹防护套4在压力的作用下,波纹防护套4向采血针2方向延伸,将采血针2包裹,避免采血针2的针头划伤他人。
40.其中,为了更好的保护采血针2的针头,波纹防护套4远离第一底座1的一端的孔径小于采血针2的直径,避免空气进入到波纹防护套4中,防止针头被空气中的细菌感染或环境污染。
41.其中,波纹防护套4由软质硅基医用橡胶材料制成,可以有效防止采血针2伸出波纹防护套4,同时软质材料可以有效防止采血针2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撞击而出现针头受损。
42.本实施例中,波纹防护套4远离采血针2的一端内部设置有用于消毒针头的消毒组件16,当采血针2从波纹防护套4中出来时,消毒组件16先将采血针2的一端进行消毒,避免细菌感染采血针2,同时,防护套波纹管置消毒碘酒立即对采血钢针进行消毒,以确保对医护人员最大安全保护,其中,消毒组件16为含有酒精的海绵。
43.本实施例中,波纹防护套4设置有双层,且两层之间填充有消毒空气,如图2所示,波纹防护套4包括内层波纹管17和外层波纹管18,内层波纹管17与外层波纹管18之间封闭连接,且内部填充有空气,这样以增加其波纹防护套4的弹性,其中,内层波纹管17的内径等于采血钢针的外径,外层波纹管18的外径小于第一防护帽3的内径,方便将第一防护帽3套设在外层波纹管18的外侧。
44.本实施例中,第二防护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二底座5远离出血针6的一端且套设在输血软管7上第一套筒9、套设在第一套筒9外侧的第二套筒10,第二套筒10沿第一套筒9的延
伸方向向出血针6方向运动,且固定在第一套筒9靠近第二底座5的一端,当出血针6从血液收集管内取出的时候,同时,推动第二套筒10向出血针6方向运动,将出血针6进行包裹,避免出血针6及尾翼19带出的血液到处乱甩。
45.本实施例中,第一套筒9的周面上沿第一套筒9延伸方向设置有第一锯齿11,第二套筒10的内周面上远离第二底座5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锯齿11相配合的第二锯齿12,且第二锯齿12的齿尖在第二底座的外周面之内,其中,第一锯齿11与第二锯齿12啮合,其中,第二锯齿此时与第二底座相接触,第二套筒10与第一套筒9之间则不能发生移动。
46.此外,为了避免第二锯齿12撞击第二底座5,第二锯齿12靠近第二底座5的一侧设置有挡块,当人们滑道挡块与第二底座的侧面相接触时,挡块阻挡第二套筒10向外移动,同时由于锯齿相啮合,则避免第二套筒10与第一套筒9之间发生移动。
47.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第二套筒10向第一套筒9方向移动,第一锯齿11向第二底座5方向倾斜,第二锯齿12向远离第二底座5方向倾斜,同时,当第二锯齿12移动到第一套筒9靠近第二底座5的位置时,由于第一锯齿11是向第二底座5方向倾斜,第二锯齿12向第一套筒9方向倾斜,两个锯齿之间反向咬齿,第二套筒10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直至第二套筒10安全覆盖出血针6的尖部,这样能够更好地固定第二套筒10,防止第二套筒10向第一套筒9方向运动。
48.为了方便人们推行第二套筒10,第一套筒9远离第二底座5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把手14,第二把手14的周面与第二套筒10的内周面的相接触。
49.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滑行,第一套筒9的周面沿第一套筒9的延伸方向设置有贯穿第一套筒9的凹槽15,第一锯齿11设置在凹槽15内,第二锯齿12设置在与凹槽15相对的位置且伸入到凹槽15内,由于第一锯齿11设置在凹槽15内,第一套筒9的周面可以设置为光面,同时,第二套筒10的内周面与凹槽15相对的位置设置第二锯齿12,与凹槽15不相对的位置同样设置为光面,方便人们滑动,同时第二锯齿12在凹槽15内滑动,避免第二套筒15滑过第二底座5。
50.本实施例中,第一底座1远离采血针2的一端设置有套设在输血软管7上的第一把手13,第一把手13为双耳把手,方便医护人员使用时拿稳采血针2。
51.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表述的“第一”“第二”等词语,不是对具体顺序的限制,仅仅只是用于区分各个部件或功能。
5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53.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
54.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